圍墻建設計劃書4篇
圍墻工程位于南山區,由深圳市建筑設計院設計,涵蓋兩座鋼筋混凝土圍墻,總長約1200米,高2.5米,抗震級別為三級,工程預算為500萬元。目前已完成基礎施工,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澆筑。圍墻防滲防水措施關鍵在于混凝土與地基交接處、施工接縫及設備接入點,需采取系統性的多重防護措施。施工中混凝土結構需分次澆筑,并確保層間均勻,避免水分滲透。裝修階段包括防水砂漿與涂層處理,確保圍墻的良好防水性能。圍墻施工還需遵循技術質量 guarantee措施,確保材料符合標準,施工人員接受安全教育。施工期間,需控制噪聲與污水排放,保障周圍環境安全,所有措施均旨在確保圍墻的質量與安全性。
圍墻施工方案 1篇
第一章項目概況
圍墻工程位于南山區,由深圳市建筑設計院設計。本工程包括兩座圍墻,總長度約為1200米,墻高2.5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總建筑面積約3000m2,抗震級別為三級,工程總投資預計為500萬元。目前基礎施工已完成,圍墻的主體結構已開始澆筑。
第二章圍墻抗滲防水措施
南山地區風壓約為80kg/m2,在降雨量達到15cm/h時,墻面會形成明顯的水幕,對圍墻的凈水壓同樣為80kg/m2,這就是圍墻滲漏的主要外部原因。
圍墻防滲漏的關鍵部位主要集中在混凝土墻體與地基交接處、施工接縫、預留孔以及圍墻內設的設備接入點。防止滲漏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基礎施工階段開始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多重防護。
一、圍墻混凝土結構控制措施
1、圍墻混凝土結構需分次澆筑,待混凝土充分凝固后再進行接縫處理。
2、澆筑混凝土時,要求確保每層均勻,避免出現盲縫,切斷水分滲透通道。
3、在施工時,各層混凝土的交接處設置加強筋,確保混凝土的咬合力,做到混凝土澆筑密實。
二、裝修階段控制措施
1、圍墻表面處理工藝
a找平層:采用防水砂漿,厚度為15mm
b底層:聚合物防水砂漿,厚度為10mm
c防水涂層:聚合物防水涂膜,厚度為1.5mm
d圍墻涂料涂層
2、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凈后,使用1:1:1的水泥基聚合物砂漿作為結合層。
3、圍墻與設備接入點的交界處,應用鋼絲網布加強,并用射釘固定。
4、在抹灰作業前,確保墻面干凈無塵,首層砂漿需壓實,以切斷毛細管滲透,提升砂漿的粘結力,確保圍墻具備良好的防水性能。
找平層及底層應接合平整、色澤一致,無明顯接縫,底層砂漿達到70%干燥后,進行第二層聚合物防水砂漿涂覆,表面需光滑均勻,缺陷處要及時補平。
5、圍墻內側的設備接入箱、線盒安裝時需檢查到位,有縫隙的部位需拆除并重新砌筑,填塞時嚴禁使用廢料,確保密實。
6、在進行臨時腳手架的施工時,對孔洞進行清理并填塞防水砂漿,確保防水處理到位。
7、外露的預埋件需用水泥砂漿進行抹平處理。
8、按設計要求留置分割縫,抹灰完成后用手持鋸機切縫,確保縫隙寬度和深度一致。
9、圍墻施工完成后進行防水測試,若出現滲水現象,及時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三、防水層施工:
1、材料
根據設計要求,圍墻防水采用聚氨酯防水涂膜。聚氨酯防水涂料具備優異的防水性能,能夠有效確保各防水部位的質量。
聚氨酯涂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粘結力,耐熱、耐火、耐老化等特點。
在使用前,必須確認材料具有合格證,并復驗相關技術性能。
2、作業條件:
(1)基層需達到平整、光滑、堅硬且不得起砂,陰陽角處應做成小圓角;
(2)基層應保持干燥,含水率不超過10%;
(3)徹底清理基層表面的灰塵、雜物及殘留的混凝土塊,突出部分需鑿平;
(4)不得在雨天施工;
(5)施工期間環境溫度須適中;
(6)施工時嚴禁煙火。
圍墻施工方案 2篇
一、編制依據
1.施工圖
2.《圍墻工程施工規范》GB50180-20xx
二、工程概況
本工程包括圍墻的施工、磚砌、涂抹和鋼筋混凝土基礎的施工。
三、圍墻施工技術要求
圍墻高度按照設計圖紙規定,基礎采用C25混凝土,圍墻使用紅磚砌筑,砌體砂漿按M5級配置,表面需刷防水涂料。
四、施工安排
1.技術準備
在施工前由項目經理進行技術交底,確保施工人員充分理解施工方案及注意安全事項,并制定詳細的安全技術措施。
2.材料準備
根據施工圖紙和設計要求,采購所需的各種原材料,確保材料的質量滿足設計規范,在進入施工現場前進行驗收,確保不合格材料被拒絕使用。
3.施工工藝
(1)圍墻的結構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確保每個環節的質量達到標準。
(2)基礎施工時,需確保土方開挖、基礎配筋、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澆筑后需做好養護,避免出現裂縫。
(3)圍墻砌筑時,磚塊應按標準列平鋪設,砂漿要均勻涂抹,砌體施工要注意水平垂直,確保每層磚的對接縫錯開。
4.施工人員安排:項目經理1人,技術員2人,砌筑工4人,抹灰工3人,材料員1人。
主要機具安排:混凝土攪拌機1臺,電動切割機2臺,手動抹子5把,水平儀1個,工具箱2個。
五、圍墻基礎及主體施工
1.基礎施工工藝
圍墻基礎應按設計尺寸進行開挖,回填土應分層夯實,確保密實度符合要求。
2.安裝工藝
(1)砌筑圍墻時,磚塊應按圖紙標示位置和尺寸精確放置,確保標高及垂直度達到設計要求。
(2)砌筑過程中,要做好檢查,確保每個環節符合寬度、高度及平整度要求。
(3)圍墻砌筑完成后,表面應進行掃漿,確保外觀整潔。
(4)施工完成后,進行詳細檢查,確保無明顯缺陷,達到設計要求。
六、技術質量保證措施
1.材料要求,所有材料及成品進場,必須有出廠合格證明及相應的質量檢驗報告。
2.施工人員上崗前進行專業技術及安全教育,確保每位人員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
3.在施工過程中,項目經理將定期進行巡檢,確保施工質量,及時整改發現的問題,完善施工方案。
4.嚴格按照工程質量標準執行,確保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細節做到位,確保施工質量符合驗收規范。
七、安全、環保、文明施工
1.施工人員應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佩戴好個人防護裝備。
2.施工現場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確保施工人員和路人的安全。
3.施工現場材料應進行合理堆放,避免造成安全隱患,保持施工現場整潔。
4.焊接及切割等高風險作業需設置專人看護,備好消防器材,操作后及時檢查現場確保無隱患。
5.施工現場應避免噪音擾民,合理安排作業時間,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八、成品保護措施
1.施工完成后,應避免在圍墻上堆放雜物,防止造成損壞。
2.為防污染,圍墻成品需覆蓋保護膜,避免交叉作業造成的污染。
3.完成后應對圍墻進行最后的表面清理,修補表面瑕疵,確保整潔光滑。
圍墻施工方案 3篇
一、施工準備
(一)、技術準備
1、仔細閱讀、理解并審核設計圖紙、會審記錄、工程洽商和變更文件。掌握圍墻施工的長、寬、高等幾何尺寸信息,以及圍墻的軸線、標高和結構形式等關鍵內容。
2、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完成工程測量控點的定位、移交和復核工作。
3、對進場材料進行見證取樣和復核,并完成圍墻砂漿的適配工作。
4、施工前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質量和環境等方面的交底。
(二)、材料準備
1、根據設計要求提前將圍墻所需材料運輸到現場,并做好檢驗和復試,確保符合相關驗收標準及施工圖紙的要求。
2、對進場材料進行數量與外觀質量的驗收,并依據施工方案及施工平面圖進行有序堆放。
3、砂漿強度等級應當符合設計要求。
(1) 水泥:通常使用32.5級或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
(2) 砂:一般采用中砂,且不得含有有害物質,勾縫時使用細砂,各項指標必須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
(3) 水:使用自來水或潔凈的自然水,確保可飲用。
(4) 塑化材料:如石灰膏、磨細石灰粉、電石膏和粉煤灰等,石灰膏的熟化時間應不少于7天,嚴禁使用凍結及脫水硬化的材料。
4、磚的種類和強度等級須符合設計規格,并確保規格一致,提供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單。
(三)、作業條件
1、基槽或基礎墊層已完成,并辦理好隱檢手續。
2、準確彈出基礎或圍墻的軸線及邊線,并經過復核,完成驗線手續。
3、在常溫施工中,砌磚前一天應對磚塊進行澆水濕潤,雨天作業不得使用含水飽和狀態的磚。
4、砌筑區域需清除灰渣和雜物,并對基層進行適當濕潤。
5、基槽安全防護措施已完成,無積水現象,并經過質檢員驗收。
6、腳手架應隨砌隨搭設,確保運輸通道暢通,所有施工機具準備齊全。
二、施工工藝
(一)、圍墻砌筑
1、工藝流程(詳見附圖1)
2、操作工藝
(1)、砌筑方式。圍墻一般采用一順一丁(滿丁、滿條)、梅花丁或三順一丁的砌法。
(2)、排磚準備。外墻的第一層磚應按標準鋪設,兩山墻排丁磚,前后檐縱墻排條磚,并根據彈好的門窗洞口位置線認真核對尺寸,確保符合模數要求。如不符合模數,需及時調整。
(3)、掛線。砌筑墻體厚度超過一磚時,應進行雙面掛線,長墻超過10米時需設支線點,確保每層磚都能準確對齊,保持水平縫的均勻和通順。
(4)、砌磚。砌磚應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的“三一”砌磚法,確保磚的放置方向與砌筑面垂直,墻面平整。
(5)、留槎。墻體轉角處應同步砌筑,內外墻接縫處留斜槎,槎子長度不少于墻體高度的2/3,保持平直通順。
(6)、墻體拉結筋。墻體的拉結筋位置、規格、數量、間距均應依照設計要求設置,確保不出現錯放或漏放現象。
(7)、其他措施
1) 施工腳手眼補砌時,灰縫應填滿砂漿,而不是用干磚進行填充。
2) 設計要求的孔洞、管道及溝槽應在砌筑時正確留出,未經過設計同意不得隨意開鑿墻體。
3) 每日砌筑的圍墻高度不得超過1.8米。
4) 工作段分段位置應設在變形縫、構造柱或門窗洞口處,確保相鄰工作段的高度不超過一個樓層的高度,也不宜大于4米。
(二)、季節性施工
1、冬季施工。
(1) 冬季施工時,砌塊不得澆水濕潤,且不得使用結冰的砌塊,施工前應仔細清除污物、冰雪等。
(2) 砂漿應優先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進行拌制,禁止使用無水泥砂漿。
(3) 砂子中不得含有大于1cm的凍結塊或冰塊。
(4) 砂漿拌制過程中,水溫不得超過80°C,砂的溫度不得高于40°C。
(5) 冬季施工不得采用凍結法。
(6) 今日砌筑的砌體應及時覆蓋,以避免受凍,并應保持表面清潔。
(7) 砌筑砂漿的溫度不得低于5°C;氣溫低于-15°C時,砂漿等級應提升一級。
(8) 冬季施工應使用氯鹽摻合劑,并妥善處理鋼筋防腐。
(9) 冬季施工中,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2米。
2、雨季施工
(1) 雨天施工不得使用過濕的砌塊,以免砂漿流淌影響砌體質量;雨后繼續施工時應復核砌體的垂直度。
(2) 若砌筑施工在雨天停止,應及時覆蓋防止雨水沖刷砂漿,造成質量影響。
三、質量控制注意事項
1、砂漿配置時,各組分材料應按重量計量,確保各種材料的計量誤差在允許范圍內,攪拌時間應符合標準,避免因配合比不準確影響質量。
2、嚴禁使用過期水泥,嚴格按照配比進行砂漿的拌制,并按規定保存和養護砂漿試塊,確保強度滿足設計要求。
3、加強專業之間的協調配合,確保孔洞、埋件的位置、尺寸及標高的準確性,避免后續施工中出現剔鑿現象。
四、環保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一)、環境管理措施
圍墻施工時,應采取措施減少粉塵、噪聲及污水的排放。
具體措施包括:
1、強化宣傳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加強環保管理,落實環保措施。
3、控制粉塵:對砂、石、水泥等材料進行遮蓋,設置攪拌棚并維護現場清潔。
4、噪聲控制:施工人員盡量避免大聲喧嘩,吊裝作業應一次性完成,減少往返和重復作業。
5、污水管理:在攪拌機處設置污水沉淀池,排放的污水應經過沉淀后再進入市政排污管網。
6、工地食堂應符合衛生檢疫要求,保證室內干凈無污染,用具進行消毒,確保食品安全。
(二)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1、施工人員不得酒后作業,確保安全;施工期間必須佩戴勞動保護用品,確保安全帽和安全帶的佩戴到位,要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2、加強安全管理,落實安全技術措施。
3、施工前檢查機械設備性能,確保安全可靠,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采取可行的安全防護措施。
圍墻施工方案 4篇
1、工程概況
本項目圍墻施工方案位于某工地,周圍環境復雜,為了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在工作區域周圍設置圍墻,圍墻總長度約為800米,采用鐵件與磚墻結合的方式進行圍護。
2、方案總體構想
圍墻設計追求簡約大方,力求在保證美觀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圍墻主高度為2米,厚度為0.25米;墻體間柱高2.2米,厚0.38米,柱與柱之間的間距設置為6米(詳見附圖)。墻體材料選用MU10標磚(24012053),采用1:2.5M5水泥砂漿進行砌筑;圍墻外側進行1:3的水泥砂漿抹灰處理。基礎槽寬度為0.6米,基礎位置進行平整后,用C10細石混凝土進行封閉處理。每隔15米設置一個伸縮縫,縫寬為0.015米。為了防止雨水沖刷導致圍墻損毀,墻間設有100150的排水孔,每隔1.5米設置一個。根據現場地形條件,會對圍墻進行分區設置(詳見第四條)。
3、施工難點
①、工期緊迫,任務繁重。總圍墻長度達到4000米,施工面積大,要求在一個半月內完成,給施工帶來較大挑戰,尤其在夏季施工期間,工作時間相對有限。
②、材料運輸存在障礙。項目位于山坡地帶,缺乏施工便道,無法使用機械設備直接運輸材料,只能依靠人工或者驢車轉運,施工成本上升。
③、施工期間臨時水電供應不穩定,水泥砂漿只能依賴人工攪拌,水源需從周圍水塘抽取,這降低了施工效率。
④、項目地形復雜,存在較大落差,陡峭坡度對腳手架搭設產生阻礙,增加施工難度。
4、圍墻施工類型分類
根據現場復雜地形和坡度情況,圍墻施工方法分為以下三類:
①、施工類型(一)適用于平坦地段,主要用于項目的直線段,施工難度較小,是整個施工過程中最簡易的類型。
②、施工類型(二)適用于坡度較緩的地段,適合不超過2米落差的坡段,施工難度適中。
③、施工類型(三)適用于陡峭的坡段,適合于坡度大、落差顯著的區域,這類施工是整個工程的主要難點。
5、圍墻施工人員及機具配置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及進度要求,合理配置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
6、施工進度計劃
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及進度需求,制定臨時圍墻施工進度計劃,如下表所示。
7、現場施工安全注意事項
①、施工季節為盛夏,需做好防暑降溫措施,防止中暑引發人身傷害。
②、現場地形復雜,坡度大,落差顯著,施工便道狹窄,需加強交通管理,確保安全通行,避免發生意外。
③、制定突發事故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救援小組,確保方案落實到位。
④、項目位于野外且靠近自然景觀保護區,須注意野外用火,防范火災風險。
⑤、施工季節恰逢毒蛇和毒蟲活躍期,需加強防護,確保施工作業中人員的安全。
⑥、現場環境惡劣,特別是坡度陡峭且落差較大,要特別留意施工安全,防止人員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