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評估研究報告(實用10篇)
我們發現,生態破壞和資源過度開發的現象愈發嚴重,直接影響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居民的生活質量。通過對水質、空氣質量及土壤污染等多個維度的分析,報告揭示了亟需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的緊迫性。這份環境調查報告范文不僅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學依據,也希望引發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關注與參與。
環境調查報告 第1篇
對于我們學生而言,校園是一個重要的生活空間,為了能夠在此享受一個整潔舒適的環境,廣藥環境保護協會開展了一次關于校園環境的調查。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深入了解我們學校的環境衛生現狀,借助于問卷收集、訪談、現場考察等多種方式,我們發現校園內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垃圾處理不當。這一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的環保意識仍顯不足,學校在環境衛生管理上的力度亟需加強。
一、調查目的
校園環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也與我們的學習效率息息相關。一個優良的環境能夠讓我們感到愉悅并激發學習熱情,而糟糕的環境則會使我們感到不適,甚至影響學習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本次校園環境保護活動的目的是為了為廣大廣東藥學院的同學創造一個更健康舒適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并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反映環境問題的渠道。我們希望同學們能夠積極參與到校園環境的改善中去,增強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共同推動校園環境的提升,攜手建設美麗的廣藥。
二、調查時間及地點
時間:20xx年3月26日
地點:廣藥九幢籃球場舉行的“志愿廣藥,幸福你我”——第五屆服務一條街之環境保護行動攤位
三、調查方式及對象
方式:收集意見征集表;進行訪談;實地考察
對象:廣東藥學院大學城校區的全體在校生
四、調查過程
時間工作安排人員
3月17日至21日 預調查,向周邊朋友了解校園環境問題并拍照;設計問題征集表及攤位,染綠環境保護協會籌備組成員
3月24日至25日 在各班進行宣傳并發放意見征集表,染綠環境保護協會成員
3月26日 擺攤,收集同學們對于校園環境問題的意見。
五、調查結果與分析
對學生的意見征集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收到361名同學的反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校園環境亟需改進。其中,158名同學反映校園周邊存在大量垃圾,占到了43.80%;其他同學則對校園垃圾桶數量不足表示關切(13.80%)、對垃圾池的衛生狀況不滿(2.22%)。這表明校園內垃圾亂丟和垃圾處理不夠人性化等問題已經成為了同學們關注的焦點。
還有同學反映食堂衛生條件較差、教學區及食堂的衛生狀況堪憂、宿舍內存在亂貼傳單現象、一次性餐具使用情況嚴重等,共占7.20%、4.16%、4.99%、4.16%。
走訪及實地考察結果:
1、校園內的垃圾隨處可見,例如二飯門口、垃圾桶旁、綠化帶以及宿舍樓梯口等區域的垃圾堆積嚴重,影響了校園的整體美觀。
2、食堂環境較為惡劣,許多同學反映二飯一樓內的環境臭味明顯,餐具清洗不干凈,因此需要加強對食堂及周邊環境的衛生管理。
3、靠近飯堂及垃圾池的宿舍鼠患嚴重,影響同學們的休息。
4、教學樓的衛生間環境較差,特別是A、B區的廁所經常出現異味,且常常缺水,這給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亂貼廣告現象也愈演愈烈,增加了同學們遭受詐騙的風險,甚至可能影響學校的學風。
5、校園中自行車隨意擺放的現象嚴重,常常影響過道通行,導致后續自行車必須繞行或者蹂躪草坪,從而影響校園的綠化和秩序。
六、意見與建議
學校方面:
1、學校應增設垃圾桶,確保數量與實際需求相匹配,以便學生能方便地丟棄垃圾。
2、應加強校園衛生管理,及時清理廁所、垃圾桶、垃圾池的垃圾,并定期進行清潔和消毒,以確保環境的整潔與衛生。
3、對亂貼廣告和亂扔垃圾的行為應加強管理,進行教育與處罰。
4、需強化對食堂衛生的監管,確保衛生狀況不達標的地方得到整改,以保護全體學生的飲食安全。
5、推行環保教育課程,提升廣藥學子的環保意識,營造良好的環保氛圍。
6、應設立專門的部門或指定相關人員負責校園環境的維護,確保同學們在發現問題時能及時反饋并解決。
學生方面:
1、同學們應共同維護校園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不亂丟垃圾、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自覺擺放單車等,以提升學校形象。
2、同學之間應相互監督,共同營造一個講衛生、護環境的良好校園氛圍。
環境調查報告 第2篇
環境污染調查的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重。這不僅僅體現在城市之中,鄉村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惡化。許多鄉鎮工業因缺乏長遠規劃,導致亂建工廠、任意排放廢棄物,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由于經濟和技術能力的不足,很多企業無法有效處理所產生的廢物,環境問題由此加劇。
在農村,雖然資源的使用頻繁,但環境保護的意識相對薄弱。新建的水利設施并未從根本上抵御自然災害的威脅。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加之養殖業廢水和廢氣的隨意排放,使農村污染源不斷循環,導致水體污染現象嚴重。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最為匱乏,交通擁擠,居住條件緊張。村鎮的布局往往不合理,隨意延展,給生產、生活和公共設施的配置帶來諸多不便。村莊內部的結構松散,空間利用混亂,生活用水不衛生,道路狀況不佳,而城鎮建設資金有限,難以改善這一現狀。通過調查,我們總結出造成家鄉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塑料污染
1、塑料垃圾的管理和處理不當,垃圾未進行分類收集,很多可回收的物品被忽視。
2、許多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未能科學地處理產生的塑料垃圾,造成浪費和環境污染。
3、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顯得相對滯后,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雖然國家出臺了“禁塑令”,但實際效果仍亟待提升。
4、盡管在創建文明衛生城鎮的號召下,我們的縣城環境有所改善,但總體上,許多人環保意識仍然較為淡薄,隨意亂丟塑料制品的現象依舊普遍。
(二)、森林和水資源問題
1、森林面積的減少,不僅是自然因素導致的,更有大量人類活動對森林資源的開發,而缺少足夠的植樹補種。
2、森林的減少導致土壤松散,雨水沖刷后,泥沙流入河道,造成水體污染。
3、森林減少也帶來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三)整治措施不徹底
在城區,屠宰點和小攤點污染嚴重,隨處可見的煙頭和紙屑,攤販占道經營現象頻繁;車輛亂停現象依然存在,小廣告仍隨處可見,河道垃圾傾倒問題嚴重,導致水質惡化。在鄉鎮,隨地拋棄垃圾、亂吐亂倒現象普遍,農貿市場內垃圾堆積,車輛隨意停放,小型餐飲店的衛生狀況堪憂;一些鄉鎮在環境整治上重視城市而忽視農村,部分鄉鎮仍未開始整治外圍村莊的環境。在農村,自家庭院散養家禽情況嚴重,柴草隨意堆放,垃圾亂倒現象普遍。
(四)基礎設施不足
環衛設施普遍較少,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和垃圾清運車等設施匱乏且損壞嚴重;部分設施的布局不合理,導致市場交易秩序混亂,影響市容市貌;垃圾池和垃圾桶設置不當,給環境帶來新的污染。
環境保護的必要措施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環境污染和破壞的根源并非個體行為,而是全社會的問題,因此保護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雖然我們家鄉的環境現狀不容樂觀,但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環境保護措施,比如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并努力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我們作為這片土地的居民,更應從自我做起,珍惜和保護我們的生態家園,不隨意亂扔垃圾,力爭在日常小事中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共同努力打造成美麗的家鄉。
環境調查報告 第3篇
一、調查背景與意義
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社區作為一個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場所,其環境狀況直接關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隨著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推動低碳和資源節約型社區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這一進程的參與者,社區居民有責任和義務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對社區環境的現狀進行調查和研究,旨在了解居民的環保意識、行為習慣及其對環境的態度,以便為環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參考依據。
當前,不少居民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往往忽視自身在環境保護中的角色,造成了環境污染加重和資源浪費等問題。為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社區居民需要樹立環保意識,推動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行動。在這個暑假期間,我對長沙市雨花區的多個社區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關注不同年齡層次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環保行為和態度上的差異,為進一步的環境改善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二、調查設計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此次調查的主要對象為長沙市雨花區的三個社區(德馨園社區、湖橡社區、向陽社區)的居民,涵蓋學生、工人、知識分子、企業管理人員及個體戶等多種職業類型。其中,參與調查的居民中,以家庭中年長者為主。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7份,有效問卷97份,無效問卷3份。
2、 方法:設計的問卷內容涵蓋個人基本信息、節約意識、低碳行為、回收利用及對環保的態度,共設23個問題。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每個社區發放16份問卷。對于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齡層次的居民,采取不同的調查形式:
(1) 對于不識字的居民(主要是老年人):調查員進行面對面訪談,并根據被訪者的回答填寫問卷。
(2) 對于識字的居民:通過一對一的方式,由居民自主填寫問卷并現場收回。
(二)調查內容
問卷內容包括個人信息(僅限性別和學歷),節約與低碳行為的相關問題,回收利用的意識,以及對環保的態度等。個人信息不會泄露任何敏感內容,確保參與者隱私安全。節約低碳和回收利用主要關注居民是否積極參與節能減水等方面的實踐。對環保態度的調查著重于居民獲取環保信息的渠道及個人對環保的觀點。問卷問量合理,不會造成被調查者的負擔。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收集了居民的環保態度數據。結果顯示,社區居民在環保意識上仍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在集體環保行動中,許多人表現出消極態度。例如,在86名參與者中,有31人表示對環境破壞無所謂,只有10人選擇舉報,有13人選擇觀望,積極制止的只有32人。無所謂與觀望的加總占比達到52%,這一數據值得重視。
分析認為,許多人對環保問題的關注度不高,部分居民可能認為環保與其個人利益關系不大。雖然也有部分居民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愿意了解更多的環保知識,但整體來看,政府在環保知識宣傳和教育方面的力度仍顯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這導致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不夠強烈。在未來的環保宣傳中,應注重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強調環保的重要性,從而在每個人的行動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環境調查報告 第4篇
一、 調查情況:
在本次環境調查中,我們注意到,過去普遍存在的垃圾隨處可見的現象有了顯著改善。盡管如此,依然有一些小包裝垃圾在綠化帶中暴露在陽光下,這些垃圾往往是居民在行走時隨意丟棄的,甚至有個別情況是從商鋪內直接扔出。有些居民傾向于將自家的垃圾裝入一個大塑料袋,放在樓道里等待社區清潔工來處理。雖然這種方法在短期內看似合理,但深入思考后我們發現,這也涉及了許多潛在問題。尤其在夏季,炎熱的天氣使得食物垃圾容易腐爛,吸引蒼蠅等昆蟲,并產生刺鼻的異味,從而影響整個社區的整體形象。
雖然環境尚未受到嚴重污染,但居民們的環保意識如何呢?我們對80位居民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其中老年人占30人,兒童20人,成年人30人。
二、 存在的問題:
1、 部分小區對環境衛生的重視程度仍顯不足;
2、 環衛投入不足,衛生死角存在較多;
3、 周邊環境的整治與規范亟需加強;
4、 多數小區綠化率偏低,少數小區幾乎沒有綠化帶;
5、 個別小區的環境衛生管理走過場,服務標準低,工作人員素質需提升;
6、 環境衛生的監督力度不夠,未能形成有效制約。
三、 對策及建議:
1、 提高認識,增強領導意識。我們致力于推動“綠色社區”建設,意識到這一舉措對提升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增強環保意識和文明素養至關重要,同時也能為社區的其他工作提供支持。例如,鼓勵居民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從而不僅降低自身的開支,還能維護環境衛生。而小區的衛生情況關系到我市文明城市的創建,相關部門需通力合作,認真落實各項文件精神。
2、 積極服務,構建綠色通道。環境衛生管理部門應對小區進行定期檢查,對不符合標準的小區采取相應處罰措施。
3、 不斷完善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制度。要加強對小區環境的清潔維護,增加環境衛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環境衛生規章制度。
4、 建立綠化帶。針對有條件的小區,逐步實施綠化改造和公共綠地建設,以提高小區的綠化覆蓋率。
5、 建議政府從每年城市建設配套費中劃撥部分資金,用于小區環境衛生的改善與建設,以確保小區的環境衛生得到根本性改變。
雖然環境污染問題仍然存在,但居民的生活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維護。今天你為環境做出的貢獻,將在不知不覺中延長你的健康壽命,唯有團結一致,環境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環境調查報告 第5篇
在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生活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環保意識的缺乏,環境問題愈演愈烈。為了創建更加宜居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我在上周末對我們社區的環境狀況進行了仔細調查。
一、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旨在深入了解社區環境污染的成因,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從自身做起,共同為保護環境和建設美好家園貢獻力量。
二、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所在小區、周邊街道、垃圾處理站以及人流密集區域。
三、調查方法
采用實地考察與觀察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
四、調查情況
經過對小區及街道的細致考察,我發現小區的環境問題顯著。街道兩側的垃圾桶不僅損害了小區的美觀,還造成了空氣污染,許多垃圾超出了垃圾桶的限制,部分居民隨意將垃圾丟棄在垃圾桶旁邊,導致地面臟亂不堪,固體廢物的隨意堆放成為主要的污染源。小區周邊的大氣污染也不容忽視,附近有一間燒烤店,晚上常常彌漫著油煙,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而白天則有小販在小區內叫賣,噪音頻繁。
社區管理的力度不足,定期的環境清理工作沒有落實到位。
五、結果分析
綜合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
居民的環保意識仍顯不足,很多人對環境問題漠不關心,習慣性亂扔垃圾,隨意吐痰,更有不少人對周圍的環境破壞行為視而不見,缺乏參與保護環境活動的主動性。
周邊餐飲業和燒烤店隨意排放油煙,加劇了大氣污染,垃圾的無序堆放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還在長時間內無法降解,導致土壤硬化,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垃圾焚燒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也亟需重視。
再者,政府及有關部門的環保措施未能深入到每個層面,整體能力不足,無法有效執行具體的規范,形成了政策上的漏洞,導致環境保護工作停滯不前。
公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對環境保護的理念和措施參差不齊,環保教育的效果也不盡相同,這為環境保護工作增添了許多難度。
環境調查報告 第6篇
一、調查目的
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雖然我們在經濟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環保問題同樣不可忽視。我們社區面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這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為了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確保可持續發展,我對本社區的環保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為社區居民及周邊商鋪工作人員。
三、調查的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
四、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五、調查背景
當前,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課題,社區內的環境問題同樣亟待解決。
六、調查結果
通過對100名居民的問卷調查(包括50名普通居民和50名商鋪工作人員),結果顯示:有15人對社區環境總體滿意,52人表示一般,33人表示不滿意,調查中無任何人表示無所謂。在被問及社區最嚴重的環境問題時,72人選擇了固體垃圾處理不當,18人選擇了水污染,另外2人和8人分別選擇了噪音和空氣污染。對于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67%的人認為是居民的環保意識不足,28%的人覺得是相關部門管理不力,而僅有3%的人選擇了其他原因。78%的人表示愿意主動了解環保信息,22%的人則較少關注。顯而易見,我們社區的環境污染問題相當嚴重,尤其是固體垃圾處理不當問題尤為突出。走在街頭,我發現路邊常常堆積著垃圾,這主要是因為部分居民隨意丟棄垃圾,長此以往,形成了“垃圾小山”,不僅阻塞了排水溝,更導致惡臭彌漫,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到了夏季,滋生的蚊蟲和刺鼻的氣味更是讓居民十分苦惱。河流的水質也不再清澈,漂浮的垃圾嚴重影響了水體的生態環境。調查結果顯示,33%的人對目前環境狀況表示不滿,這反映出我們面臨的環境治理挑戰。居民的環保意識普遍偏低,隨意丟棄垃圾的現象嚴重,很多人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缺失。對此,環衛工人表示:“每天我們盡力清理,但總有新的垃圾被丟棄,難以形成持續的清潔效果。”這樣的情況讓人倍感無奈。政府在環境治理方面的措施仍顯不足,除了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外,還應強化制度執行和對環境破壞行為的懲罰力度。環境污染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更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威脅,因此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采取果斷行動進行治理。
七、結論
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明確污染與破壞環境的嚴重后果,認識到保護環境的緊迫性。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各項實踐活動中。
八、建議
1、政府應加大對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制定和完善環境保護制度,積極引導市民參與環保行動;
2、社區及相關組織定期開展垃圾清理及污水治理活動,鼓勵居民共同參與;
3、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學校應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各社區定期舉辦環保主題活動,提高群眾的參與度;
4、倡導居民積極植樹種草,制止亂砍濫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生態平衡。
環境調查報告 第7篇
一、環境調查對象:
調查的河流原本是一條骯臟不堪、散發異味的水道。
二、調查人員:
張偉、李婷、陳曉東。
三、環境調查結果:
最初,這條河流就像一個“漂浮垃圾的場所”,河面上堆積著大量的生活垃圾。盡管河流已受到嚴重污染,周圍的人們仍然無視環境,繼續將垃圾隨意扔進河里。一些工廠為了減低成本,將廢水隨意排放到河中……這些種種行為無疑是造成河水嚴重污染的罪魁禍首。
四、保護環境:
近期,某市污水處理廠向環保部門反映進水口水質出現異常情況。在接到報告后,環保部門迅速派出執法人員前往現場檢查水質。經過現場取樣監測,發現污水處理進口水質的PH值在2到3之間,顯示出其強酸性,具備極強的腐蝕性。隨后,執法人員順利抓捕了涉嫌違法的相關責任人。
環境調查報告 第8篇
我的家鄉是一個寧靜的山村,村中有一條蜿蜒的小溪,承載著無數美好的回憶。然而,小溪的水質已經由清澈見底變得渾濁不堪,從以前的寬廣河道漸漸變得狹窄。作為這個村莊的一員,我深感這個變化帶來的影響,因此在假期中開展了一次關于小溪污染情況的調查,希望為改善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溪水污染現狀
1、水質變差,酸性明顯。通過對溪水的觀察和多次取樣調查,我們發現小溪的水呈現出渾濁的黃褐色,河底的石頭被厚厚的泥沙覆蓋。曾幾何時,村民們在溪中洗衣、嬉戲,而如今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再靠近溪水。通過使用PH試紙檢測,我們發現溪水的PH值顯示出酸性污染的跡象,這主要是由于周圍農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導致這些有害物質通過雨水滲入到溪流中。
2、垃圾遍布,影響水質。根據我的觀察,溪面和水底都散落著各種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和廢棄的農藥容器。這些垃圾的聚集是因為村子里缺乏有效的垃圾處理機制,大量垃圾往往被隨意丟棄,雨水一沖,就會被沖進溪水中,進一步惡化了水質。
3、溪道狹窄,河床沉降。我進一步觀察到,溪邊長滿了雜草和蘆葦,導致溪面逐漸縮小,水流加速侵蝕河床,形成更深的河床。村民反映,夏季降雨量增多時,溪水暴漲,泥沙和垃圾隨之而下,長時間堆積在淺灘,日漸形成陸地。為謀求便利,村民們習慣在溪邊種植農作物,這也加劇了溪道的縮小和河床的加深。
二、污染原因分析
1、村民環境意識欠缺,導致水源污染。根據對部分村民的調查,許多人仍然選擇將生活垃圾直接扔進溪流,缺乏環保意識。教育水平的低下及缺乏有效的環保宣傳使得部分村民未能意識到垃圾對環境的嚴重威脅。
2、無序種植,多用農藥。調查顯示,大部分家庭都種植果樹,尤其是柑橘類,為了提高產量,村民們常常過量施用農藥。由于我們村的氣候非常適合水果的生長,果樹的經濟效益吸引了許多村民放棄傳統的糧食作物,造成了農藥的過度使用,最終導致這些化學物質通過雨水流入溪流,進一步惡化了水質。
3、隨意砍伐,嚴重水土流失。調查還發現,許多村民仍依賴木柴取暖或出售木材,樹木的過度砍伐導致山體裸露,水土流失情況日益嚴重。每當下雨時,大量泥沙被沖入溪水中,造成水體渾濁,河床上出現淤泥,溪面因此變得愈加狹窄。
三、改善對策
1、建立垃圾分類回收站,倡導村民不隨意傾倒垃圾,以保護水源;
2、降低農藥的使用頻率,推廣有機種植技術;
3、關注市場需求,合理規劃農作物種植,避免盲目跟風;
4、加強生態意識,控制隨意砍伐,保護森林資源;
5、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通過宣傳教育活動,讓大家更清晰地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每位村民都能付出努力,積極采取以上措施,相信我們可以重現那條曾經清澈、寧靜的小溪。我希望通過此次調查,能夠引起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共同承擔起重塑家鄉水源的責任,讓我們一起努力,保護環境,守護這片美麗的土地!
環境調查報告 第9篇
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個陽光廣場。陽光廣場曾是一個十分迷人的地方,尤其是在春季,小草從土里鉆出嫩綠的新芽,柳樹象似披上了綠紗,五顏六色的花朵也爭相綻放……那真是美不勝收!
然而,今天下午當我來到陽光廣場游玩時,竟發現今年的春天這里變得不再如往年那般美麗。這是為什么呢?哦,原來是廣場上堆積了許多垃圾,嚴重影響了廣場的環境。是誰在破壞這里的美麗呢?他們為什么要隨意丟棄垃圾,破壞環境呢?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對陽光廣場環境惡化的原因進行調查與分析。
調查與分析
我在廣場的道路兩旁觀察了一段時間,發現許多年輕人和孩子們一邊吃零食,一邊把包裝紙隨意扔在地上,吃完的零食袋也是隨意丟棄。而成年人的不文明行為同樣引人注意,許多人吸煙后直接將煙頭扔在地上,還常常隨地吐痰。風一吹,其他地方的垃圾也被吹到了這里,藏身于樹叢和花叢之間。另外,還有些人帶著寵物來廣場,寵物們在草坪上隨意大小便。
結論
陽光廣場環境變差的原因主要有:
1、年輕人和孩子們在吃零食時,邊吃邊掉,零食袋子也隨手亂扔,給廣場帶來了垃圾。
2、成年人的吸煙行為,隨意扔煙頭,不僅造成了垃圾,還讓廣場空氣變得刺鼻。
3、有人習慣隨地吐痰,痰液中的細菌可能導致其他人感染生病。
4、風大的時候,垃圾會被吹進花叢中,而路過的人又不愿意撿拾,導致花叢變得臟亂。
5、一些人將寵物帶入廣場,而那些寵物則在草坪上隨意排泄,導致原本清香的草坪散發惡臭。
種種不文明行為令陽光廣場的環境變得糟糕,這與我們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建議
1、在廣場里設置幾塊禁止破壞環境的警示牌,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2、聘請保安在廣場巡邏,發現破壞環境的行為及時制止,并給予處罰。
3、定期安排清潔工人對廣場進行清掃,保持環境的整潔與美觀。
環境調查報告 第10篇
一、課題的提出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小康生活的美好。然而,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環保意識卻未能同步提升,導致我們的生活環境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問題。為了提高公眾對環保的重視,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我們決定對本縣的環保現狀進行深入調查。
二、調查范圍
我們所調查的范圍包括各主要街道、垃圾處理場所及人流密集區域。
三、調查的方法
實地考察
問卷調查 拜訪相關部門進行采訪。
四、調查情況
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在我們縣,環境污染同樣不容忽視。2月3日下午,我開始對各條街道進行實地考察。在市場東路上,我們看到路邊的垃圾成堆,像小山一樣堆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是附近居民隨意傾倒垃圾所致。這不僅阻塞了排水溝,造成污水橫流,更是對周圍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路過的人們對此紛紛皺眉,難以忍受的氣味讓人感到不適。隨著氣溫升高,這些垃圾更是滋生了大量蚊蠅,傳播疾病,威脅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2月5日下午,我們對市場附近和學校周圍的空氣質量進行了檢測,發現供暖廠不斷排放有害氣體,周圍的空氣彌漫著刺鼻的煙霧,甚至連植物都顯得無精打采,處于瀕臨枯死的狀態。水土流失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垃圾和土壤的侵蝕,導致暴雨過后,泥沙漫流,對環境造成了二次傷害。
五、調查結果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們發現城鎮的環境污染問題愈加嚴重,尤其是空氣污染,工廠不加節制地排放污氣,對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脅。固體廢物的污染也不容小覷,像一次性餐盒和塑料袋等物品的亂丟亂放,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美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的現象也成為影響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水土流失的情況同樣加重了環境的惡化。
六、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們深刻認識到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嚴重性。我們首先分析一下大氣污染的情況。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鄉鎮工業的廢氣排放量高達2146萬噸,占總排放量的67.3%。全國范圍內,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達到1995萬噸,煙塵也高達1165萬噸。由此可見,工業廢氣的排放對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嚴重危害了居民的身體健康,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發病率也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固體廢棄物方面的數據同樣觸目驚心。據調查,我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達8.2億噸,而其中3186萬噸被排放。其中,8%至9%的城市環境污染程度較重,53.3%的城市則屬于輕度污染。可見,塑料制品等白色污染物的存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塑料制品在自然環境中分解的時間可達百年,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長期的困擾。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給我們的生存構成了威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我們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以防止環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
七、結論與建議
為保護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我們建議:
(1)提高工廠的排放標準,鼓勵使用環保技術,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
(2)加強對空氣質量的監控,及時采取治理措施。
(3)建立完善的環境法規,增強公民環保意識,從自我做起。
(4)提升公眾的環保素養,增強社會的環保氛圍。
(5)鼓勵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