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開挖施工方案的制定與編寫4篇
本土方開挖施工方案基于招投標文件及相關規范制定,涵蓋工程概況、施工部署和開挖方法等。工程位于昆山市,總占地86331平方米,包括多棟建筑,基礎多為淺基礎,開挖深度一般為1.5至2米。施工中將使用多臺挖掘機進行流水作業,確保工期要求。開挖邊線依據控制點確定,采用機械挖掘結合人工清理,確保邊坡穩定。開挖過程中需設排水設施,防止水浸泡基土,并制定了詳細的安全防護措施和應急預案。回填土方需符合質量要求,分層夯實,以確保土體穩定。整體方案強調質量管理和安全施工,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第1篇
1、編制依據
本土方開挖施工方案的編制主要依據包括:招投標文件、設計圖紙和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同時遵循建設部及地方相關規范和規程,具體規范如下:
《建筑工程預防坍塌事故若干規定》(建質82號)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xx)
《建筑與市政降水工程技術規范》(JGJ/T111-98)
《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
《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年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xx)
《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xx)
《巖土工程手冊》(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年)
2、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南東路889號,即昆山聚酯纖維廠廠區內,南臨吳淞江,西接廠區道路經三路。該工程占地總面積為86331平方米,共包括17個單體,其中14棟建筑和3個構筑物,主要建筑包括:公用廠房(3層)、保養廢料場(1層)、成品倉庫(1層)、實桶區(1層)、灌桶區(1層)、制程區(5層)、灌島區(1層)、消防廢水收集池、泡沫室(1層)、氮氣廠房(1層)、原料預溶區(2層)、冷凍機房及熱煤鍋爐(4層)、冷卻水塔公用區、加工油墨制程區(4層)、鹽水制程區(4層)、堆鹽場(1層)、氧化設備區。建筑物及構筑物總占地面積為32690平方米,建筑總面積為52676平方米。
本工程基礎普遍為淺基礎,開挖深度一般在1.5到2米之間,消防廢水收集池基礎較深,原地面標高范圍為2.86到3.38米(吳淞標高),推算開挖深度為2.96到3.48米。土方開挖較為簡單,遵循下列規則進行:淺基礎開挖按1:0.3進行放坡,且每邊設置60厘米的工作面;深基礎開挖則采用二級放坡,其中坡比設定為1:1,中部設置1米寬的工作平臺,坑底每邊增加1米的工作面。
3、施工部署
鑒于本工程占地面積大、單體數量多以及土方工程量龐大(約60000立方米),工期要求嚴苛。樁基工程計劃安排3臺樁機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作業,以實現流水施工和及時展開工作面的目標。根據業主對工期的要求,為加速土建工作的推動,第一階段安排1臺挖掘機,進入第二階段后增至3臺,第三階段則計劃使用4到5臺挖掘機以及1臺推土機進行同步開挖和回填。土方開挖優先位置為公用廠房和成品倉庫:
1)根據樁基工程量及施工順序,第一階段的樁基完成順序應為:公用廠房、成品倉庫、保養廢料場。第一階段(預計打樁開始后25天)將由1號挖掘機首開公用廠房,隨后開挖成品倉庫,最后處理保養廢料場;
2)隨著樁基施工的推進,工作面展開進入第二階段(預計打樁開始后45天),此時將增設2號挖掘機開挖消防廢水收集池、原料預溶區,1號挖掘機負責開挖實桶區、灌桶區和灌島區;
3)當制程區基樁完成后,將全面進入開挖回填階段,1號、3號挖掘機將首先進行制程區的開挖,2號挖掘機隨后陸續開挖其他單體,同時增設1至2臺挖掘機及推土機進行回填作業。
為了保證后續工序順利進行,務必確保土方開挖工作不延誤工期。
詳見附圖《昆山環氧樹脂二期擴建工程土方開挖總體布置圖》。
4、土方開挖方案
4.1 開挖邊線的確定:
測量人員依據業主提供的控制點,明確本工程的基坑軸線;然后,再按基礎混凝土墊層外邊線每邊增加600毫米的工作面來確定基坑開挖下口線,并按照1:0.3進行放坡開挖;消防廢水收集池等深基礎將采用二級放坡開挖,首先按放坡及中間平臺寬度和坑底工作面寬度,確定基坑開挖的上口線,隨后按照1:1的坡比開挖至基坑中部,即▽1.60米處(吳淞標高),最后根據開挖邊線放出下一級邊坡開挖邊線,繼續放坡至坑底設計標高。在具體開挖過程中,依據實際深度確定開挖上口線,并用灰線標記開挖邊線及變坡位置。
4.2 開挖方法:
1)采用機械挖掘,隨挖隨修整邊坡。開挖至距離坑底500毫米內時,測量人員放出500毫米的水平線,并在基槽底部釘上水平標高的小木樁,拉通線找平,預留300毫米土層供人工清理。
2)機械開挖至最后一步時,測量人員隨即放出基礎承臺線,人工剔除預留的300毫米土層并進行清理整平,確保及時澆筑墊層,避免基底土壤水分蒸發引起土體膨脹。
4.3 開挖注意事項:
1)坑底和坡頂周圍應設置排水設施,地面上建立截水溝,基坑內安置集水井,采用明排水,沿坑底四周開挖300毫米寬、300毫米深的排水溝,確保水流入集水井,并通過水泵將水排入業主指定的雨水沉砂池,最終排入雨水溝。應防止雨水和地下水浸泡基土,每日及雨天進行土壁穩定性檢查,確保安全后再繼續施工。
2)清底工作需依據設計標高進行,樁頂高出基底200毫米,為保護樁基,坑底需預留300毫米的余土進行人工開挖。
3)機械挖掘過程中,尤其在停機和裝卸時應保持安全,配合挖運土,保持現場整潔,確保文明施工。
4.4 異常情況處理:
在開挖過程中,施工人員要時刻關注基坑土質變化及邊坡穩定性,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
(1)如出現暗浜或軟弱夾層,需將混土全部清除,分層用砂石夯實至設計標高;
(2)如遇滑坡跡象,需立刻停工,報告業主并采取緊急措施,轉移工人并封鎖滑坡現場,測量人員應設置觀測點,以便跟蹤坡體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為后續措施提供原始數據。
4.5 土方回填:
1)回填土前,需清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雜物,回填前必須清理基礎底部,清除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漿和石子等;
2)檢驗回填土的質量,確保沒有雜物,粒徑符合要求,回填土的含水量在控制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通過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方式處理;如含水量偏低,則需提前灑水潤濕。
3)回填應分層進行,每層的鋪攤厚度視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具性能而定。一般情況下,蛙式打夯機每層鋪土厚度為200至250毫米,人工打夯不應超過200毫米。每層鋪攤后,及時耙平。
4)每層回填土需夯打至少三遍,打夯應遵循一夯壓半夯的原則,確保夯夯相接,行行相連,縱橫交叉。禁止使用水澆灌的所謂“水夯”法。
5)回填深淺兩基槽時,首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淺基坑相同標高后,再與淺基礎同時填夯。必須分別填夯的情況下,交接處應形成階梯形,高寬比一般為1:2。上下層錯縫距離不可小于1.0米。
6)回填管道時,應先在管道兩側填土夯實,以防管道中心線位移或損壞。應從管道兩側同時填土,填至管頂0.5米以上時,在不損壞管道的前提下,可用蛙式打夯機夯實。接口處、絕緣層或電纜周圍應使用細粒料回填。每層回填土夯實后,按規范進行環刀取樣,以測定干土的質量密度;達到標準后,方可進行上一層的鋪土。
7)完成填土后,需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高出標準高程的地方,應及時依線鏟平,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5、質量技術組織措施
建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質量保障體系。在開工前,組織所有進場人員學習施工方案,熟悉圖紙和地質情況,并對操作機械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要求其掌握施工要點。每一道工序開工前,認真學習規范要求,確保精心施工。完工后進行嚴格自檢,發現不合格者堅決返工,按照國際ISO9002認證標準及要求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第2篇
一、土方開挖施工方案編制
(一)土方開挖前的準備工作
1、在開始土方開挖之前,需對施工區域內的現有管線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若發現問題應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
2、仔細閱讀施工圖紙及設計文件,確保對工程有充分的理解。
3、檢查并確認施工所需的機械設備的數量和狀態。
4、進行測量放線,準確確定開挖位置。
5、通知所有管線單位,在施工現場清晰標示各管線位置。如有需要拆遷的管線,應盡早進行相關處理。
6、待業主完成房屋、電纜、樹木等的拆遷后,清理施工道路上的障礙物。
7、對于臨近開挖的建筑物,如果距離溝槽不足4米,考慮到安全風險,我項目組決定采用全封閉式圍擋,以減少潛在危險,并在路口設置警示燈提高安全性。
8、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后,先開挖路床深度為1米~1.5米,再進行溝槽的全面開挖。
9、配備專職安全人員制定應急預案。
(二)開挖溝槽的安全防護措施
1、在開挖前設立固定觀察點,專人負責監測邊坡的開裂和塌方情況。
2、通常情況下,先開挖污水溝槽,待污水溝槽完成回填后,再進行雨水溝槽的開挖。
3、如遇到開裂、塌方或土質較軟(如軟泥等),應按照無間隔或咬口排列加打密鋼板樁,厚度為10mm-15mm,寬度25cm,并使用槽鋼做橫梁。
4、若房屋距離溝槽邊緣不足4米,需使用無間隔排列的鋼板樁作防護,避免邊坡坍塌對建筑物造成危險。
5、在施工期間,需有專人指揮運輸車輛,防止車輛靠近溝槽引起的坍塌事故。
(三)溝槽開挖方法
1、開挖采用自然放坡法,放坡系數為1:0.5。
2、主要采用機械開挖,結合人工開挖方式進行。對于土方挖掘深度在3.0m以內的,采用挖掘機一次開挖至距溝槽底20cm,若深度超過3.0m,分兩次完成。
3、溝槽基底標高以上20cm的土層,需人工清挖、平整,嚴禁超挖。
4、開挖過程中,必須對不同土層的標高進行報驗并記錄。
5、如發現土層與設計不符,需及時通知設計和監理單位,共同商討處理方案。
(四)溝槽排水措施
1、在溝槽外修建排水溝和集水井,以防止地表水流入溝槽,集水井內的污水須經過沉淀后排放。
2、開挖時在基底設置臨時排水溝,規格為200mm×300mm,并每隔20m設立600mm×600mm×800mm的集水井,使用潛水泵將水抽出溝槽外。
(五)注意事項
1、開挖后的土方經監理確認符合回填質量要求后,應優先用于填筑,不符合要求的土方應按監理指示處理。
2、溝槽開挖時其斷面尺寸必須精準,底部應平整無塌方及積水,轉角應符合設計要求。
3、土方外運需使用自卸車,沿施工便道運輸至指定棄土場。
4、夜間作業需保證足夠的照明,并合理安排開挖順序,防止錯挖或超挖。
(六)土方回填
1、管道安裝完成并獲得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土方回填。
2、回填材料須選擇合適并經過監理確認的材料,不得回填淤泥、腐植土、凍土及其他有機物質。
3、回填采用分層夯實,厚度不得超過300mm。
4、若密實度未達到要求,可根據情況添加適量石灰土、砂或砂礫材料。
5、在回填管道兩側時,需避免碰撞管道以防損壞,并在每層回填完后進行夯實。
6、管頂回填土方時,路基面以下的壓實度要求為:0~800mm層不小于95%,800~1500mm層不小于93%,1500mm以下不小于90%。
(七)質量保證措施
1、認真熟悉設計圖紙,確認管道與道路中心線的尺寸關系,并利用經緯儀、水準儀進行測量。
2、仔細核對軸線及各樁位。
3、要準確掌控標高,嚴禁超挖,挖土機應控制下挖高度,不得超挖,邊坡應預留200mm以上的土以供人工修整。
4、妥善保護各軸線樁和高程樁。
5、采用自然放坡進行土方開挖,嚴禁人工填平找坡。
(八)安全保障措施
1、基槽開挖應盡量避開雨季。如遇惡劣天氣,應加強排水和防滑措施。
2、加強對邊坡的監控,若發現異常,需立即停工并加強監護或調整邊坡坡度。
3、機械挖土時,挖機應保持水平狀態,并確保在安全位置操作。
4、人工挖土時,操作人員須保持適當的距離并采取統一的挖土方向。
5、在挖土區域內不得堆放土方或重物,確保作業安全。
6、基槽周圍應設置圍欄,并在夜間點亮警示燈,政府施工人員不得進入基坑內休息。
7、在基礎開挖前,需調查周圍的地下管線以及市政設施,必要時進行封堵,防止污水流入基坑。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第3篇
一、工程概況
為了解決市中心區域的交通擁堵問題,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增強居民的生活品質。本工程的實施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能夠帶來明顯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有助于優化城市交通條件和居民生活環境。
本項目為德陽市的塔子山路市政道路工程,具體段落為邛海路至馬湖路。塔子山路北接規劃中的邛海路,南接馬湖路,整體長度為414.995米,設計車速為30km/h,按照規劃設計,寬度為12米,設有雙向兩車道,屬于城市支路的范疇。
目前,德陽市塔子山路(邛海路-馬湖路)沿線的現狀較為簡陋,起點位于規劃的邛海路,該路段的寬度約為7米,由水泥混凝土鋪成,但路面受損情況嚴重,整體環境仍然具有農村特征,沿線有部分居民點(已拆遷),項目規劃區域的地形較為平坦,終點有一個深達4-6米的池塘,其余路段相對平坦,沿途有農田和通信電桿,整體起伏較小。
二、土方開挖施工工藝
(一) 開挖前的準備工作
1、在開挖之前,深入調查施工區域內的各種現有管線,并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解決潛在問題。
2、詳細了解設計圖紙及文件資料。
3、檢查施工機械設備的狀況及數量。
4、進行測量放線,確認開挖位置。
5、通知所有管線單位,在現場明確各管線的位置,必要時對需拆遷或轉移的管線進行及時處理。
6、在業主完成房屋、管線、電纜及樹木拆遷后,項目部將清理施工道路上的障礙物。
7、待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后,首先挖掘路床深度為1米至1.5米,然后再進行溝槽開挖。
8、配備專職安全人員,制定應急措施。
(二) 開挖土方的防護措施
1、在開挖溝槽前,須在邊線設置固定觀察點,主要監測開裂及塌方狀況,并配備專職人員負責觀察。
2、一般情況下,需先挖污水溝槽,待污水溝槽回填后,再挖雨水溝槽。
3、如觀察到開裂、塌方或遇到液限較大的土質(如軟泥)時,應按無間隔排列或咬口排列加密鋼板樁,其厚度為0.01m-0.15m,寬度為0.25m,并以槽鋼作為橫梁支撐。
4、在施工過程中,需有專職安全人員指揮土方運輸,以避免車輛靠近溝槽,造成塌方。
(三) 土方開挖
1、土方開挖采取自然放坡的方式,開挖深度及放坡系數如下:
(1)開挖深度在1米以內時,不考慮放坡;
(2)開挖深度在1.01米至2.00米時,按1:0.5放坡;
(3)開挖深度在2.01米至4.00米時,按1:0.7放坡;
(4)開挖深度在4.01米至5.00米時,按1:1放坡。
2、開挖方式主要以機械開挖為主,人工開挖作為輔助。土方開挖按照分段分層的方式進行,深度在3米以內的可由挖掘機一次性挖掘至距溝槽底0.2米,深度超過3米的,則采用挖掘機分兩次開挖至距溝槽底0.2米,挖出的土方使用自卸運土車運至指定的余泥堆場。
3、溝槽基底標高以上0.2米的土層,需通過人工開挖、清理和平整來處理,以免擾動基底土,嚴禁超挖。
4、溝槽開挖過程中,各土層面的標高必須報驗監理和業主確認,并做好詳細記錄。
5、如土層與設計不符,需及時通知設計、監理單位,由各方協商處理方案。
(四) 排水措施
1、在溝槽外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以阻止地表水流入溝槽,集水井內的污水需經過沉淀后再排放。
(五) 注意事項
1、開挖后的土方如已達到回填質量要求并經監理確認后,可作為填筑材料,若不適合回填,則需按照業主及監理的要求處理土料。
2、溝槽開挖時,斷面尺寸必須準確,溝底平直,無塌方、積水及各種油類和雜物,轉角須符合設計要求。
3、土方外運需使用載重自卸車,沿臨時施工便道,將剩余土方運送至指定棄土場。
4、夜間施工時,應配置充足的照明設備,并合理安排開挖順序,以防錯挖或超挖。
(六) 質量保證措施
1、熟悉設計圖紙,了解管道與道路中心線的關系,利用經緯儀和水準儀進行測量。
2、認真核對軸線及各樁的樁位。
3、準確掌握標高,嚴禁超挖。挖土機在開挖過程中,應控制下挖高度,確保不超挖,并為人工修整預留不少于0.2米的土層。人工開挖時,需嚴格控制每層挖土深度和總深度,亦應杜絕超挖,確保開挖的均勻與對稱。
4、妥善保護好各軸線樁及高程樁。
5、采用卸載放坡的方式進行土方開挖,需自然鏟坡,禁止人工填平找坡。
(七) 安全保障措施
1、基槽開挖應盡量避開雨季施工,如遇雨天,必須加強排水措施;道路及坡道應采取防滑措施。
2、在基槽開挖時,需加強對邊坡的監測,如發現有裂縫、松動、落土或變形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施工,加強監護或適當放緩坡度。
3、機械挖土時,挖機應保持水平,移動后需確認支座穩固,土層牢固。作業時,應待臂桿停穩后再進行挖掘;裝車時,待汽車停穩后再裝土,挖土機的鏟斗不得從汽車駕駛室頂部越過。
4、人工挖土時,操作人員應保持適當的相互距離,左右距離一般為2-3米,前后距離為4-6米,并需采取同一方向挖土,且鎬時不應佩戴手套。
5、在第一工作面及邊坡頂部10米范圍內,嚴禁臨時堆土或放置其他重物。要考慮基坑開挖時的機械行走路線與土方運輸路徑,以及機械在行駛及裝載過程中的路基承載能力,若承載力不足需進行加固。
6、基槽周圍應設置圍欄,夜間配備閃爍紅燈警示,嚴禁作業人員在基坑內休息。
7、基槽支護施工前,須對周圍的地下管線、排水溝及市政設施進行徹底調查,必要時對周邊的下水道進行封堵,確保生活污水及地表水無法流入基坑內,基上排水溝應采用磚砌水泥砂漿抹面,上方設置鋼圍欄。
土方開挖施工方案 第4篇
一、基坑特點
本項目為某住宅小區的土方開挖工程,基坑西側緊鄰城市主干道,北部是商業區,南側為居民樓。工程地質以粘土和砂土為主,地下水位較高,施工過程中需做好排水措施。基坑深度達到6米,部分區域更深至9米,需進行大規模的土方開挖,因此在基坑四周設置圍護結構是必要的(詳見項目工程設計院提供的基坑圍護專項施工方案)。
二、基坑土方開挖施工
1、施工前準備
為確保基坑的邊坡穩定及施工順利,必須在土方開挖前完成詳細的定位放線工作,并與圍護單位協作布置好降水設備。在開挖前,要提前進行井點抽水4至5天,確保坑內水位低于作業面標高1米,方可開始挖土。
根據圍護圖紙,沿基坑開挖面放置開挖邊線,邊坡放坡系數應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各斷面的具體數據需參照基坑圍護圖。基坑邊緣設置寬度800mm的工作面,并在周邊開挖300×300mm的排水溝,轉角處設置1000×1000mm的集水井。
2、基坑開挖順序
開挖工作首先從地下車庫著手,依次進行至4樓區域,待4樓的±0.00標高完成后,方可進行后續區域的開挖。
土方挖掘要在專人指揮下進行,采納分層分段的對稱開挖方式,每層的開挖長度不得超過20米。下層土方必須在上層土釘墻和噴錨網支護完工24小時后才可繼續進行。切實遵循“分層開挖、嚴禁超挖”及“大基坑小開挖”的原則。當挖掘接近基礎底板標高時,要實施邊抄平和人工清槽,防止超挖,并根據圍護結構的要求及時修整邊坡,做好防護措施以免坍塌。樁體周圍的300土方需用人工清理,再通過機械運輸出去。
一旦基坑開挖至基礎底板標高,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素混凝土墊層的施工,且墊層需延伸至圍護結構邊。完成一塊土方后,才能再進行相鄰區塊的開挖和墊層施工。
3、車輛行車及機械配備
施工車輛主要通過地下車庫及4樓上部區域的臨時道路行駛,采取自東向西的挖掘退場方式,確保車輛遠離圍護結構。配置3臺挖掘機和30輛自卸車,依據天氣和交通情況適時增減機械。
三、組織協調管理及工期
1、開挖工作由項目經理直接負責,合理安排人員和機械,確保施工流程的順利進行。施工員需認真做好測量放線,控制邊坡的穩定情況,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的安全檢查,邊坡穩定情況由專業檢測單位進行全天候監測,并及時反饋檢測結果。
2、現場協調由施工負責人來主導,主要任務是協調土方開挖與井點降水及土釘墻的施工工作。
3、工期預計:Ⅰ、Ⅱ、Ⅲ區塊的土方開挖計劃為20天,Ⅳ區塊計劃為8天。
四、應急措施及注意事項
1、應急措施
在基坑開挖期間,必須安排專人對基坑的穩定性進行檢查,若發現問題需及時向施工責任人報告,以便及時處理。
如局部邊坡出現位移情況,需立即停止開挖,通知圍護單位進行加固或加強錨桿處理,并噴砼加固,待恢復穩定后再繼續開挖。
若期間水量過大,需及時增設井點進行處理。
2、注意事項
基坑邊緣不得堆放棄土、建筑材料、機械設備或水泥罐,外部荷載需嚴格控制在15kpa以內。
基坑周邊不得有常流水,防止滲水進入基坑并造成邊坡沖刷,影響穩定性。
五、基坑四周的安全圍護
選用48鋼管構建安全護欄,立桿需打入土層600mm以上,基腳要用素混凝土澆筑固定,立桿間距20cm,高度為120cm,上下用黃黑相間的鋼管連接,并用密目網封閉,保障施工安全。
六、安全文明施工
1、操作安全技術措施
①現場所有施工人員必須進行技術交底,并持證上崗,清楚責任,確保定機定人操作。
②所有入場機械設備需經過嚴格檢查,確保其處于完好狀態。
③夜間施工需配置足夠的照明設備,確保主要通道無盲點。
④加強對基坑的監測,及時通報各施工方,確保維護單位做好應急處理。
2、文明施工措施
①施工場地進出口設置車輛清洗及沉淀系統,派專人負責清洗,嚴禁帶泥及污染物的車輛駛出,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
②積極降低施工噪聲,盡量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