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初中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安排10篇

652個月前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1篇

初中物理《力和運動》部分的實驗教學內容豐富多樣,盡管有些實驗可能面臨困難,但我依然積極嘗試,和同學們共同經歷了“失敗”,卻也獲得了意外的收獲。

演示實驗一:牛頓第一定律的驗證。

在課堂上,我們通過放置不同質量的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來觀察這些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起初,很多同學期待著物體能滑行很遠,但實際上由于摩擦力的存在,物體的運動并不明顯。盡管如此,這卻讓學生意識到現實中的力的影響以及物體在慣性作用下的表現。

演示實驗二:力的合成與分解。

我準備了一個簡單的斜面和一些小球,讓學生們推球下滑。乍一看,球的運動似乎很平滑,但當我讓學生們觀察球在斜面上的速度變化時,他們發現球在斜面上的表現并不如預期的那樣簡單。當我解釋力的合成與分解時,大家通過實驗現象加深了對力的理解,隨后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有關自由落體的討論。

演示實驗三:摩擦力的影響。

我們使用不同材質的表面和小車進行實驗,觀察小車在不同摩擦條件下的運動表現。一開始,小車在光滑表面上的滑行時間超出了同學們的預測,反而在粗糙表面時表現得不盡如人意。這次實驗激發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大家開始討論摩擦力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影響運動的結果。

演示實驗四:能量守恒的驗證。

在進行擺動實驗時,我使用了不同高度的擺,盡管最初的幾次實驗未能如預期地展示出能量轉化,但經過我們的共同討論和嘗試后,終于找到了合適的角度和高度,看到擺動過程中勢能轉化為動能的現象。很多預習過的學生在這里也表現出驚訝,理解了能量守恒的深刻含義。

盡管有些實驗結果并不理想,但帶領同學們親身參與實驗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體驗。這種過程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更能通過分析和改進方法,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思考。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2篇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一種強調觀察和實踐的教學方式。物理現象和規律源于生活和生產實踐,通過新穎的實驗和有趣的現象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這不僅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規律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他們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物理實驗教學具有自身的特點,與傳統的理論教學有所不同,但又必須以理論為基礎指導實驗。成功的實驗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物理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一、關于演示實驗的教學

“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的實驗表演。”演示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所必需的直觀材料,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有效途徑。它能示范實驗操作和方法,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而增強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演示實驗的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1、演示實驗須確保成功

演示實驗的核心目標是讓學生親眼見到物理現象的真實表現,并了解現象產生的原理,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演示的成功與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實驗的原理,抓住關鍵環節。例如,在講解氣壓時進行“紙杯托水”的演示時,關鍵在于確保紙片嚴密覆蓋杯口,防止空氣進入;在“慣性”一節中,用“迅速抽取紙條而紙杯不動”的演示來說明慣性時,抽紙條的速度也必須快。如果演示失敗,學生可能會失去信心,進而影響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2、演示現象應明顯、直觀,確保可見度

演示實驗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清晰地理解物理現象,因此在進行演示時,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應能看到并清楚觀察到演示現象。故而,所選的實驗現象要直觀且明顯,所用的儀器要夠大且靈敏度高,且擺放位置應能讓每位學生都能觀察到。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若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可以讓個別學生近距離觀察并口頭匯報,比如在處理冰的融化實驗時,就可以采用此方法。進行多個實驗時應突出每個實驗的重要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器材展示,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于不明顯的現象,可以通過背景襯托和演示的方式來強化觀察效果,例如在觀察壓強計的水位變化時,使用染色水和條紋背景,這樣的效果非常顯著。

3、演示器材結構要簡單,操作方便,邏輯推理要易懂

演示實驗應當簡便易行,操作便捷,得出的結論應易于學生理解。例如在講解“摩擦起電”時,可以利用學生的塑料鉛筆與干燥的頭發摩擦來吸引小紙屑;在處理“壓力與面積關系”實驗時,可以讓學生用鉛筆模擬施加壓力,從而直觀感受到“壓力相受力面積越小,壓力效果越明顯”;在“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中,學生用吃水杯吸氣后杯子不下落的現象便能直接驗證大氣壓的存在。這種簡單易行的實驗不僅有趣,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問題,讓他們意識到生活中處處存在物理知識,增強學習的親切感。

二、關于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

“學生分組實驗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進行觀察、操作與思考的實踐活動。它是學生獲取知識、訓練技能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方式。”為了提升分組實驗教學的質量,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素養。初中生年齡較小,自制力相對較弱,實驗基礎也較為薄弱,一開始就應要求學生做到:

1、實驗前務必完成預習內容

實驗預習是確保學生進行正確操作并得到準確結果的關鍵。通過預習,學生對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使用都有了充分的認識,才能在實驗過程中有所準備,從而提高實驗的效果。

2、進入實驗室后應按小組就座,禁止隨意觸動儀器

3、實驗進行時要保持安靜

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任何異常現象,學生應舉手提問,教師則應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應給予表揚,對于典型錯誤則應全班討論分析,確保實驗課始終在探索與討論的氛圍中進行。

4、實驗結束后應及時整理器材,處理實驗數據并填寫實驗報告。數據處理是學生實驗后的重要環節,學生需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合理結論,從而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中發現,部分學生因數據誤差較大導致無法得到正確結論,這時應引導他們重新安排實驗,找出誤差來源,強調如實記錄實驗數據的重要性,以培養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3篇

一:指導思想

初中物理實驗是一項以實踐和探索為核心的教學活動。實驗不僅是物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發現規律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更直觀地領會物理現象,從而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每一個實驗時,都應當強調細致與嚴謹,做到心手合一。

需注重課堂演示實驗以及學生的自主實驗。觀察與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關鍵。在教學中應將實驗與理論相結合,使其成為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鼓勵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例如:組織小型實驗、科學小制作、科技小論文、科技講座等,或者鼓勵學生自行修理和制作實驗器材。

在進行任何實驗之前,首先要明確實驗的目的,清楚實驗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

第三,要熟悉所用儀器的操作規程。

第四,明確實驗的具體步驟以及需要記錄和測量的內容。

在實驗過程中,首先檢查實驗器材,確保所有儀器正常使用;正確組裝器材;第三,按照既定步驟進行操作。

實驗結束后,學生應當清點實驗器材,確保所有器材歸位,并完成相應的實驗報告。

本學期共規劃6個分組實驗,并包含多種演示實驗和實踐性問題。這些實驗器材易于獲取,操作簡單,且效果顯著。

通過本學期的實驗,學生將能通過觀察和測量從而總結出客觀規律,提升他們的觀察能力及動手實踐和思維能力。

二:本學期學生分組實驗安排

第二周 2.252.28 探究影響電流做功大小的因素

第三周 3.3-3.7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第四周 3.103.14 探究熔斷絲熔斷的原因

第六周 3.243.28 探究通電螺線管的外部磁場

第八周 4.7-4.11 安裝直流電動機模型

第九周 4.144.18 制作有線電報機與接收機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4篇

 一、實驗教學的指導理念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物理實驗,除了實現教材中所述的實驗目標,進行常規的驗證性實驗外,更要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意識,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態度,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重視通過分組實驗、課堂演示實驗、課外小實驗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觀察,來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并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更有效地推動實驗教學,特制定本年度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二、實驗教學的目標

1. 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意識,倡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態度。

2. 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提升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科學地理解和解釋物理現象。

4.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

 三、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1. 課程設置: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嚴重影響了實驗教學,使得初中學生的物理實驗教學存在過于統一和教條化的問題,導致實驗結果往往是走過場、草草了事,難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驗素養和能力。

2. 學生狀況:

許多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較弱,在實施實驗時,有近50%的學生幾乎不參與動手操作,這不僅與實驗條件和課程設置有關,還與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重視程度不足有關。

3. 實驗條件:

實驗設備基本齊全,但由于部分器材使用時間較長或制作粗糙,導致測量精度不高,學生在實驗中難以得到準確的結論,進而降低了他們的實驗興趣。

4. 其他相關情況:

實驗課程開設不足、儀器精度不高、實驗操作簡單、內容一致性太強以及管理松散等問題,均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提升造成了負面影響。即便是在條件相對較好的重點學校,作用于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培養也面臨困難,考核力度不足,學生的實驗參與積極性不高,僅在中考前期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應付檢查。

 四、實驗教學具體措施:

1. 所有分組和演示實驗均需填寫實驗通知單和實驗記錄,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采用多種實驗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

2. 加強對學生實驗興趣的激發。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僅依靠教師的正確引導,還需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教師應抓住實驗的科學性與趣味性,特別是課堂演示應生動有趣,盡量縮短演示時間,確保一次成功,從而引發學生的實驗興趣。除了保證學生的實驗課開足外,還應積極開展隨堂實驗和課外小實驗,提供必要的督導與輔導,制定可行的檢查方案,采用展示、競賽、討論等形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

3. 初中物理實驗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并為他們提供獨立設計實驗的機會,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探索潛能,提升實踐與創新能力。

4. 加強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核。

對于初三學生,應重點考核“七個正確”:選擇儀器正確、安裝調試實驗裝置正確、操作規程正確、觀察方法正確、測量讀數正確、數據處理正確、實驗結論正確。

5. 中學物理教師應具備實驗教學的四個基本素質:觀察實驗的素質、實驗思維的素質、實驗操作的素質和實驗能力評價的素質。只有具備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更好發揮主導作用,正確指導學生的實驗,提升其實驗能力。

 五、學校應支持的事項

1. 按期配備實驗所需器材和設備。

2. 為實驗室提供適當的經費,以購買實驗過程中的相關耗材。

3. 物理實驗室應配備計算機和多媒體投影設備。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5篇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20xx20xx學年上學期)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的科學,實驗教學在物理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實驗和觀察,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概念,提升自主探索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同時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為更好地推動實驗教學的開展,擬定如下計劃:

一、實驗目標

1.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掌握基本的實驗技巧和方法。

3.提升學生的觀察以及實驗能力。

二、實驗重點:本學期的重點是強化小組實驗。

三、實驗難點:

1.將探究學習與創新思維結合到課堂中。

2.為小組實驗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實驗措施:

1.所有演示和分組實驗必須填寫實驗通知書和實驗記錄表。

2.嚴格遵循實驗操作程序,確保安全和規范。

3.認真組織實驗,給予細致的輔導。

4.舉辦形式多樣的實驗競賽,激發學生的興趣。

5.積極組織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的實驗活動。

五、內容及時間安排

時間內容

第三周第六周第七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六周測量速度的方法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探究水沸騰溫度變化規律探究光的反射現象探究平面鏡成像的性質(小組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小組實驗)測量物質的密度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6篇

一、指導思想:

初中物理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重要途徑,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主要場所,為物理探究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校對此非常重視,投入必要的資金和設備配置,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實驗探究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實驗條件。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在于,通過實驗,使學生有效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所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思維。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提高其科學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增強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新的課程標準,初中物理作為基礎課程之一,要求學生具備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這包括有目的地觀察、識別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和變化條件,明確實驗目的,正確使用儀器,作必要記錄,依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能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對物理教學的順利進行至關重要。實驗室需建立健全規范的管理體系,并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

二、具體:

1、制定規章制度,保證科學規范管理

2、遵循學校各類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

3、制定學期實驗計劃和周歷表

4、按時開展各類實驗,努力將演示實驗轉化為分組實驗,積極配合教學需要

5、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實驗器材,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6、做好儀器和器材的日常維護和保養

7、管理好儀器的借用與歸還,確保驗收工作到位

8、必要時可自制一些教學用具

9、制定儀器、器材的補充計劃

10、記錄各類臺帳以備查閱

11、結合學校常規管理,保持實驗室的整潔衛生

三、實驗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

2.掌握科學實驗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4.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

四、實驗重點:

本學期實驗教學的重點為部分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的結合

五、實驗難點:

1.將探究方法與創新思維有效融入教學

2.將演示實驗轉化為具有參與性的分組實驗

六、實驗措施:

1.對所有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均需填寫實驗通知單與記錄

2.嚴格遵守實驗流程進行操作

3.認真組織實驗,提供精心輔導

4.開展多樣化的實驗競賽活動

5.積極組織物理課外興趣小組,鼓勵進行實驗活動

七、實驗安排:

周次     日期          演示實驗          分組實驗

第一周   星期一    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3、4)

星期二    動能與勢能的轉化   (6、7)

星期四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第二周   星期一    二氧化氮的擴散     (3、4)

星期二    決定擴散快慢的因素 (6、7)

星期三    做功與內能的關系   (2、7)

星期四    熱傳遞與內能的改變 (3、4)

星期五    研究比熱容         (5、6)

第三周   星期四    測量平均速度

第四周   星期二    一切聲源都在振動   (2、3、5、7)

星期三    研究聲音的音調和音色(2、4、5、6)

第五周   星期一    摩擦起電            (3、4)

星期二    借助手感知水溫    (2、3、5、7)

星期三    電流的形成         (2、7)

星期四    觀察熔化現象       (3、4、6、7)

第六周   星期三    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星期四    觀察水的沸騰

第七周   星期二    壓縮體積使氣體液化 (2、3、5、7)

星期三    觀察碘的升華       (2、4、5、6)

星期四    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第十一周 星期三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2、4、5、6)

星期四    觀察平面鏡成像   (3、4、6、7)

第十二周 星期一    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 (3、4)

星期二    光的折射實驗      (2、3、5、7)

星期三    變阻器的使用      (6、7)

第十三周 星期二    照相機的構造與原理

第十四周 星期三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2、7)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7篇

初中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能增強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主要包括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以及課外小實驗。教師只需用心設計和實施這些實驗,就能在教學中取得顯著成效。在本學期的實驗教學計劃中,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許多重要的物理定律、概念和公式,這些都是通過實驗得出的,具有客觀性。學生由于知識水平和經驗的限制,往往對書本內容難以完全理解,這時實驗就成為了他們探索規律和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我們要盡量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避免只用口頭講解而忽視實際操作。因為單純的講解會降低定律和概念的客觀真實性,學生也就難以接受和理解。

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務必要確保物理現象呈現得準確且清晰,讓每位學生都能看到,以增強他們對定律、概念客觀性的信任。在學生分組實驗中,要以實驗所得的數據來驗證或推導相關的定律和公式,絕不能隨意篡改實驗數據,而是應協助學生找出錯誤并重做實驗,直到得出正確的結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嚴謹的態度。

二、培養學生識別和使用實驗儀器的能力

學生能夠識別和準確使用實驗儀器是完成物理實驗的基礎能力,也是他們今后工作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例如,生活中各種測量工具的使用都有賴于這方面的知識。

在學生進行初次分組實驗時,許多實驗儀器都是他們首次接觸的,如刻度尺、天平和電壓表等,教師應著重指導他們了解儀器的規格和性能,查看銘牌或說明書,弄清:

(1)測量范圍;

(2)最小刻度;

(3)零點及其調節方法;

(4)使用方法。

只有掌握以上內容,才能保證實驗的準確性以及儀器和人身的安全。

三、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能力。從日常生活中的電路安裝到質量測量,處處都需要這種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理實驗的本質就是一個操作過程。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操作;在演示實驗中,可以選擇一些學生協助教師進行實驗,條件允許時,也可以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的實驗。而課外小實驗更是一個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操作能力的平臺,比如在學習量筒、彈簧秤和天平等知識后,可以布置學生自行進行簡單實驗,如自制天平、量筒等,這樣會大大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進行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不能過于嚴格,也不能放松要求,努力營造一個活躍有序的學習氛圍。教師的引導作用可體現在:1、加強示范操作。學生對教師操作的模仿是技能形成的第一步,能減少實驗中的盲目性。示范可以通過投影、掛圖、示教板等多種形式進行。2、指導學生操作。實驗操作可以采用獨立操作、小組協作等形式,應根據實驗內容進行選擇。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鼓勵和表揚表現優秀的學生,確保每位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方法。3、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操作。例如,在《測定小燈泡功率》的實驗之后,可以布置一個任務:只用電壓表而無電流表,其余儀器自選,測定標有3.8V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這個實驗旨在引導學生在特定條件下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8篇

一:教學理念

物理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學習物理的有效途徑,更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關鍵。通過實驗,學生能夠直觀地觀察到自然現象,從而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我們需認真貫徹每一個實驗步驟,動手實踐,注重細節,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要強化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觀察與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根本,也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基礎。我們應確保各類實驗活動充分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實驗中學習和探索。

鼓勵開展多樣化的課外實驗活動。可以設置小型實驗、制作科研小物品、撰寫小論文、組織科技講座,以及修理或自制教學工具等,這些活動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

每個實驗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清楚該實驗要解決的問題。要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所需儀器的使用方法。要了解實驗的步驟,以及需要測量和記錄的數據。

在實驗進行過程中,首先要仔細檢查實驗器材,確保它們的完好與功能,了解每個儀器的操作方法。然后要正確組裝實驗器材,依照步驟進行操作。

實驗結束后,務必讓學生清點實驗器材,并將其整理歸位,確保實驗的完整性與安全。

本學期總共安排了10個分組實驗,結合了多個演示實驗和實踐性問題。大多數實驗使用的器材獲取簡單,操作方法明了,且效果顯著。

通過開展本學期的實驗,學生將通過觀察現象、進行測量,歸納出科學規律,從而提升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本學期實驗分組安排

第二周9.10——9.14 探索杠桿平衡的條件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七周

第八周

9.17——9.21 探索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

9.24——9.28 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0.15-10.19 研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10.2210.26 比較相同質量不同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第十三周11.26-11.30 探索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征

第十四周12.3-12.7 探索串并聯電路中電壓的特征

第十五周12.1012.14 研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第十六周12.1712.21 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調整電路中的電流

第十八周12.311.4 通過伏安法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9篇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是一項以實踐和觀察為基礎的教育策略。所有的實驗現象和規律都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實踐,趣味性實驗和神奇現象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這是幫助學生探索物理規律、掌握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物理實驗教學有其獨特的特征,既不同于傳統的理論教學,又必須在理論學習的指導下進行。課堂上的實驗教學是否成功,直接關系到整體教學效果,在物理教學中,實驗環節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關于演示實驗的教學

“演示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操作與展示的實驗。”演示實驗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助于他們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培養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這類實驗對學生的實驗操作及方法學習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1演示實驗必須確保成功性

演示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親自見證物理現象,并清楚了解產生該現象的原理。只有在確保演示成功的情況下,教學目的才能實現。成功的演示需要多個因素的配合,其中掌握實驗原理和抓住關鍵點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在進行“紙杯托水”演示時,確保紙片蓋住杯口,使空氣無法進入是關鍵;再如在講解“慣性”時進行“紙條從杯底抽出而紙杯靜止”的演示,抽紙條時必須迅速,這也是關鍵所在。如果演示失敗,學生將感到失望,可能對講解失去信任,從而影響其學習積極性。

1.2演示現象必須明顯、直觀,具有較高的可見度

演示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物理現象有明確的理解。進行演示實驗時,所有學生都應該能夠清晰觀察到實驗現象,演示的內容需具備明顯、直觀的特點。使用的儀器需足夠大且靈敏,放置時也要確保全班同學能夠方便地觀察到。若有的實驗無法滿足此要求,可以安排學生“代表”近距離觀察,然后由代表進行實況報告。例如,在展示冰的融化過程時,可以采取這種方法,這種做法效果顯著。在課堂上,若需要多次進行演示,需突出每個實驗的重要性,避免未用的器材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如有不明顯的現象,可使用背景襯托和演示的方法,務求讓學生觀察到清晰、明顯的結果。例如,在觀察氣壓計水位變化的實驗中,可把水染成紅色,并在 U 型管后面放置白色標線背景,以加強對比;再如在演示磁場時可用幻燈片投影的方法,加深學生對磁感應線的理解。

1.3演示器材結構要簡單,操作方便,推理也要簡潔

演示實驗應當簡單易行,操作便捷,得出的結論也應通俗易懂。例如,在講解“摩擦起電”時,可以讓學生用塑料鉛筆與干燥頭發摩擦,吸引輕小紙屑;再如在實驗“壓力與影響因素”中,可以用削尖的鉛筆讓學生用力夾住一端,觀察凹陷程度的不同,輕松得出“在相同壓力下,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效果越明顯”的結論;在演示“大氣壓強”的實驗中,讓學生將喝水杯頂在嘴上吸氣后杯子不掉落,便能證明大氣的存在。通過身邊的小實例引導學生了解物理問題,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接受,有助于增強他們對物理知識的親切感,促進知識的運用。

 2.關于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

“學生分組實驗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獨立進行觀察、操作和思考的實踐活動。這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技能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教學形式。”為了促進分組實驗教學的效果,首先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和習慣。由于初中生年幼,自制力較弱,且沒有實驗基礎,有的學生甚至將實驗視為玩耍,因此組織有效的實驗活動十分重要。教師一開始就應明確要求學生做到:

2.1實驗前必須完成預習內容

實驗預習是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操作并獲得準確結果的重要前提。通過實驗前的預習,學生對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及儀器的使用有了基本了解,才能在實驗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從而提高實驗質量。

2.2進入實驗室后,學生應按分好的小組就坐,保持器材安靜整齊

由于班級人數較多而實驗器材相對有限,因此必須合理分組,一般建議將學生分為3-4人組成的小組,并考慮學生的優缺點進行搭配,以便互相協作,一人操作,一人記錄,一人讀數,并指定實驗小組長進行監督,以避免混亂。

2.3實驗期間學生不能大聲喧嘩

在實驗過程中若有異常情況,可要求學生舉手提問,不得隨意走動干擾他人小組。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問題,對好的做法進行表揚,對典型的實驗錯誤進行全班討論與分析,確保實驗課始終保持探索與討論的氛圍。

2.4實驗完畢后,要求學生整理器材,及時處理實驗數據,并填寫實驗報告

數據處理是實驗操作后的重要環節,學生需要對所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得出合理的結論,從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中發現,有些學生由于數據誤差過大而無法得出正確結論,甚至可能出現編造數據或隨意推算的現象。對此,教師需及時給予批評并協助學生重新安排實驗,以找出誤差過大的原因。教師應鼓勵學生尊重事實,如實記錄,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計劃 第10篇

一、指導思想:

初中物理實驗是學生探索科學的重要途徑,實驗室則是進行物理學習與實驗的核心空間,是學生進行物理探究的重要資源。學校高度重視物理實驗室的建設,配置必要的實驗器材,為每位學生提供實驗探究的機會,創造良好的實驗條件。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目標在于通過實驗活動,使學生有效掌握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備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他們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與創新思維。教學重點是增強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鍛煉自學能力、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必修科目,其中《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具備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能夠有目的地進行觀察,辨別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及變化條件,理解實驗目的,正確使用儀器,記錄必要的實驗數據,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實驗室的有效運作直接關系到物理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必須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以確保實驗室管理規范有序。

二、具體工作計劃:

1、制定規章制度,確保管理科學規范。

2、制定學期實驗計劃和周歷安排。

3、開展全面的實驗教學,積極將演示實驗轉化為分組實驗,服務于教學目標。

4、充分利用生活中可獲得的實驗器材,結合實驗室條件開展分組實驗。

5、定期對儀器和器材進行維修和保養。

6、在必要時,自制一些教學用具。

7、制定儀器和器材的補充計劃。

8、配合學校的日常管理,保持實驗室的整潔衛生。

《初中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安排10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成安县| 三亚市| 湘潭县| 苏尼特右旗| 抚宁县| 惠东县| 海阳市| 崇明县| 峨眉山市| 屏南县| 洞头县| 芒康县| 大化| 繁峙县| 安图县| 胶州市| 晋宁县| 洛川县| 唐山市| 苗栗县| 泽州县| 虹口区| 鄂托克旗| 柳林县| 麻栗坡县| 星子县| 通州区| 和静县| 万载县| 虎林市| 汉阴县| 搜索| 冕宁县| 天津市| 阜城县| 龙江县| 福安市| 南召县| 息烽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