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課題報告的規范格式指南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不僅是學術交流的重要載體,更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傳播的橋梁。在規范的格式下,研究者能夠清晰地呈現研究問題、方法與結果,讓同行與讀者迅速理解其核心觀點與貢獻。合適的結構設計,諸如摘要、、方法、結果及討論等環節,充分體現了科學性與邏輯性的融合,確保每一項發現都能得到應有的重視與解讀。通過合理的格式安排,研究報告不僅提升了學術嚴謹性,也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與啟示。
一、標題
可以使用比正文大1-2號的字體(黑體)進行排版,上方留空2-3行,下方留空1-2行。
二、署名
標題下一行通常寫上“××單位課題組”,并在右上角標注一個“”,隨后在首頁末尾劃一條橫線,并在其下方注明,以便與“”號相對應。在注釋中,應說明課題的級別、性質、歸屬、立題年份、負責人姓名、參與成員(顧問)姓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及相關的感謝內容。也可以單獨列一頁,或將其放在正文末尾的括號中,詳細說明具體工作及成員。
三、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摘要概述了研究報告中關于背景、主要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結論以及提出的新見解,字數控制在100-300字為佳,接下來是“××單位課題組”,空出1-2行,其中“內容摘要”用中括號,字體變化。
關鍵詞雖有助于檢索,但更重要的是提醒讀者重點關注的詞匯,應設置2-5個,緊接在“內容摘要”之后,同時“關鍵詞”也用中括號,字體變化。
四、正文
正文為教育科研報告的核心部分,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提出:⑴揭示問題或困難;⑵研究的目的和意義;⑶研究現狀的綜述;⑷本課題內的核心概念闡釋。
2、課題研究目標:目標的設定與后續研究效果分析應保持一致并相互關聯。
3、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框架
此部分需清晰說明自己在課題研究思路上的獨特視角,以及研究對象選擇、研究工具和步驟等方面的問題。
4、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與方法:這是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全面展開課題研究的內容。
5、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結果基于研究過程中收集的資料和數據整理后展示的客觀事實,是最終獲得的結論,結果可用圖表直觀表達,或用文字簡要說明。
五、結論
此部分為整個研究過程的基于研究結果分析之后,通過推理、判斷和歸納得出更高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闡明了研究結果的意義,未來應采取的措施等。
六、存在的問題與后續研究方向
七、報告撰寫時間:
通常放置在正文右下角。
參考文獻基本格式
引用對象基本格式
書籍類:作者名《書名》(出版社,×年×月版)
期刊類:作者名《文章題目》(《期刊名》,×年×期)
報紙類:作者名《文章題目》(《報紙名》,×年×月×日)
成果匯編
一、封面
說明課題來源、立題編號、課題名稱、課題負責人及承辦單位、立項時間和結題時間等信息。
二、目錄
三、主報告
正文使用小四號字,1.5倍行距;標題(題目)為三號字,粗體黑體;一級子標題為四號字,黑體;二、三級標題與正文字號相同,字體變化。附件如篇幅較多,正文可使用五號字,單倍行距,標題字號相應縮小。
四、附件
包括課題申報表、研究方案、立項通知、子課題研究報告、具有明顯階段特征的階段性研究報告、相關研究論文、設計的相關資料(如調查表)、個案研究報告、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相關成果獲獎證明及其他相關材料。(學生作品一般不納入匯編,附上典型教案或課堂實錄時,還應增加相關評析,以說明該個案與主要成果之間的聯系)
溫馨提示:課題研究報告格式并無固定模式,僅供參考。研究者應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