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挑戰及應對措施
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受到農村群眾高度關注,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存在的問題包括“鄉管村用”制度執行不規范,導致村級財務混亂,缺乏監督;以及群眾監督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滯后。為此,提出以下對策:一是持續推進“鄉管村用”的財務管理模式,確保所有集體資金由鄉鎮農經部門代理管理;二是理順管理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強化審計監督;三是進一步推進村務公開與民主管理,確保財務透明,增強村民參與監督;四是加強鎮村財務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以提升村級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
村級財務管理問題引起了廣大農村群眾的高度關注,這不僅影響到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與農村社會的穩定息息相關。構建一個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村級財務管理體系,有助于鞏固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推動農村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近期,我們在開展村級財務清理整頓及財務公開工作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現就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存在的突出問題
㈠集體資金“鄉管村用”制度執行不夠規范
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推進,村級財務管理體制逐步規范化,推行的“鄉管村用”要求鄉鎮農經管理部門對村級集體資金進行代理管理。然而,某些鄉鎮在具體執行中,未能按照規定將所有的集體資金納入管理,仍由村財務自行管理,形成“村里的賬”和“鄉里的賬”各自獨立的局面。結果導致一些村級財務管理出現混亂、賬目不清,開支缺乏監督,部分村干部利用這種漏洞進行違規操作,甚至出現了貪污、私分、挪用集體財產的現象。
㈡監督機制未能有效發揮作用
基層群眾的監督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相對滯后。由于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未能保障,導致監督氛圍不足,增加了政府監管的難度。有些村連續多年未進行財務公開,或公開內容不完整,甚至出現假公開現象。在民主管理方面,不少村未能成立民主理財小組,或已成立的小組形同虛設,無法切實發揮作用。
業務監督和審計監督的力度不足。在對村級財務進行監督時,通常流于形式,僅僅關注資金的平衡和單據的審查,而未能深入調查村級支出的真實性及村級收入的完整性,導致虛報開支、截留挪用等行為難以及時發現,長期未得到處理。
二、對策
㈠持續推進“鄉管村用”的財務管理工作
稅費改革后,明確要求對用于村級的各類集體資金均需實行“鄉管村用、專戶儲存、專款專用”的管理模式,由鄉鎮農經部門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這是中央政策的明確要求,必須切實執行。所有應納入鄉代管的村集體資金,均需由鄉鎮農經管理機構進行代理及審計監督。
㈡理順管理體系,明確職責分工
在稅費改革后,鄉鎮并未設立專門的農經部門,而是由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等單位分擔村級財務管理職責。在新的管理體制下,應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財政所負責日常管理、賬務及資金的程序審查,紀檢部門則對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進行實質性審查。應制定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及審計監督制度,以確保各部門能各負其責。
㈢進一步推進村務公開與民主管理
以財務公開和民主理財為核心的村務公開與民主管理工作,是確保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落實的重要基礎。只有實現真實、完整的財務公開,且村民參與民主理財的有效監督,才能提升透明度,讓村級財務接受全體村民的監督,從而為政府監管提供必要的線索和依據。
㈣加強鎮村財務人員管理與干部財會知識教育
鎮村財務人員是村級財務管理的直接責任人,提升其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至關重要。應加強對鎮村干部的財會知識培訓,使其明確村級財務管理的相關規定,增強其依法理財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