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慶祝活動方案策劃書(實用6篇)
中秋節,象征著團圓與豐收,是我們共同享受溫暖與親情的美好時刻。為了讓班級的每位同學都能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中感受到家的溫馨,我們特意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份中秋節活動策劃書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加強同學間交流與凝聚力的契機。通過活動,我們將共同品味月餅的甘甜,分享彼此的故事,在歡聲笑語中體驗團圓的真諦。讓我們一起攜手,為這個中秋增添一份難忘的回憶。
班級中秋節活動策劃書 第1篇
一)中秋游園活動
在這個月圓之夜,我們班的同學們歡聚一堂,互相分享校園生活中的趣事,邊享受著班級發放的美味月餅,邊仰望著那皎潔的明月,真是令人陶醉,令人舒心啊。
二)月光舞會
在熱鬧的校園廣場上,一群熱情洋溢的年輕人隨著悠揚的音樂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宛如一幅動人的畫卷!或許某些人還會因此收獲意外的緣分呢。
三)燈謎競猜活動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在五彩繽紛的手工彩燈下,同學們專心致志地思考著燈謎,歡聲笑語不斷,而不時有同學擠出人群,急匆匆地奔向那擁擠不堪的兌獎處。兌獎的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歡喜的同學們拿著各自的小禮物,有的是筆芯,有的是月餅,還有果凍和中國結……
這個燈謎活動不僅能讓大家收獲成就感,更能體會到贏得小獎品的樂趣,盡管獎品微小,卻包含著每個人的不同收獲。燈謎的難易與否并不重要,思考的過程帶來的快樂才是最珍貴的!
四)中秋祝福卡片
身在校園的學子們,誰能不想念家中的親人呢?一張簡單的祝福卡片,便能在心里激蕩起無限的溫暖。
在中秋之夜,我們可以將對家人的思念與祝福寫在特制的卡片上,班委或者社團會負責將這些卡片寄送回家,給家人帶去的不僅僅是溫暖,還有那些滿滿的牽掛與祝福……
五)中秋故事分享會
一群同學圍坐在操場的草坪上,分享著自己開心、難過或是后悔的故事,這是拉近心靈距離的絕佳時機哦。
六)中秋山間露營
在星空下于大自然的懷抱中露營,絕對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七)中秋晚會
在晚會上,大家盡情地唱歌和跳舞,期間還會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戲,使得這個中秋節充滿歡聲笑語,快樂無限。
班級中秋節活動策劃書 第2篇
活動主題:
歡慶中秋,共享美好時光
活動形式:
晚會、互動游戲
活動時間:
9月29號中秋夜晚
活動地點:
圖書館多功能廳
策劃單位:
班級聯誼委員會
參與人員:
全班同學
活動準備:
聯系確認活動場地,確保空間寬敞,至少能容納60人。
準備一些裝飾物,如燈籠和彩帶,并采購中秋特色美食。
考慮到活動的互動性,推薦邀請幾位同學作為協助,選定兩位主持人,組織成8個小組。
節目安排:
①氣球大戰:每位參與者腳綁3個氣球,保持氣球完好者為勝者。
②搶椅子
道具:椅子若干
參加人數安排:8人或多人參加(其中一人為主持人不參與游戲)。
游戲規則:將椅子圍成一個圓形(參賽人數減一),參與者在椅子外面圍繞跑動,主持人隨音樂或鼓聲,一旦停下,全員迅速找到椅子坐下,未能入座者被淘汰,椅子數量也隨之減少,直至最后一人勝出,獲獎。
③心有靈犀,我來表演你來猜
道具:成語或詞語列表(可表演的內容)。
參與者:兩人一組,可以多組進行。
游戲規則:每組成員面對面,一人負責表演,另一人負責猜。主持人將事先準備好的成語或詞語交給表演者,表演者用動作表達,猜測者需在限定時間內猜出,若猜中則完成挑戰(注意:表演者可以用語言提示,但不能直接說出字詞)。
④頂氣球比賽
道具:氣球一個,繩子一條
參與者:分為兩組(每組3至7人不等)
游戲規則:活動開始前,在場地中間拉一條繩子作為界線,雙方排成隊伍,用頭頂起氣球,哪一方的氣球先落地則為輸,雙方輪流發起挑戰,考驗團隊協作與競爭意識(注意:只能用頭頂氣球,其他部位不得使用)。
⑤腦筋急轉彎:每組回答八個問題,必答模式,其余組可搶答。
⑥猜歌曲:由電腦隨機播放歌曲,參與者搶答歌曲名稱。
⑦K歌才藝展示:每組派出一位代表進行K歌比賽,得到最高分的“麥霸”獲獎。
活動結束后,大家一起清理場地,圓滿結束晚會!
班級中秋節活動策劃書 第3篇
一、活動目標:
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中秋節的起源與文化內涵,增強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認同感。
二、活動準備:
資料收集、制作課件、演唱《月之聲》。
1、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別收集中秋節相關的文化資料。
(1)可選內容:
中秋節的經典故事(向長輩請教,或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
月餅的文化背景(收集形式:網絡搜索、街頭調查、向家人了解)。
關于中秋節的古詩詞與歌曲(向長輩了解,利用互聯網搜索,查閱書籍或報紙,從音像店尋找相關材料)。
(2)時間限制:三天完成。
(3)展示形式:利用圖片、詩歌朗誦、口頭匯報等多種形式呈現。
2、教師準備相關參考資料,制作課件。
三、活動流程預設:
1、活動一:中秋節的經典故事。
(1)故事之一:嫦娥奔月。
(2)故事之二:吳剛伐桂。
(3)故事之三:月餅的起義傳說。
2、活動二:月餅的文化探討
(1)學生分享關于月餅的文化資料。
(2)分享會:同學們可以討論自己了解的月餅,包括種類、口味等。
(3)教師補充:通過課件展示,老師再做簡單解釋:先咸后甜、搭配茶水食用、適量品嘗、新鮮優先。
3、活動三:中秋節的相關詩詞、歌曲與諺語。
4、活動四:各地中秋節的風俗(教師準備資料包:各地中秋習俗)。
四、活動意義:
中秋節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情感。在當前重視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通過此次班級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感受并傳承這一節日的文化價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愛國情懷,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收獲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樂趣。
班級中秋節活動策劃書 第4篇
一、活動前準備
知識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2)了解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內涵。
(3)了解中秋節月餅的種類及其象征意義。
(4)探索與中秋節相關的詩詞、故事和傳說。
[能力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溝通能力。
2、學會通過調查、收集、整理信息,提升信息處理與分析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敏銳度,提升其審美和寫作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參與各類互動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對中秋節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通過團隊合作,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體精神,感受共享的快樂。
3、通過展示和演講鍛煉學生的自信心,提升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請同學們課前研究中秋節的傳統文化,選擇其中特定的方面(如起源、習俗、詩詞或月餅)進行資料的收集,并制作相關資料卡片。
2、教師準備:整理相關素材,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便于課堂展示。
三、活動時間
9月至10月上旬
四、活動程序:
(一)情境導入
中秋節是團圓與幸福的象征,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僅次于春節的另一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過中秋節不僅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也是全國人民共同歡慶的日子。從時節來看,中秋節標志著豐收的季節;從歷史上看,這一天還與“祭月”的傳統儀式緊密相連,因此被稱為“月節”,象征著圓滿和團圓。我們在中秋這一天,通常會和家人團聚,共同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教師提問:從現在開始,我們一起探討有關中秋節的文化。大家想知道中秋節的哪些方面呢?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學生發言,確定研究主題。
例如:a、中秋節的起源。
b、中秋節的習俗。
c、與中秋節相關的詩詞。
d、中秋節月餅的起源與種類。
(二)分階段活動:
第一階段:開展調查研究
活動內容:
1、搜集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在班級進行分享,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中秋節的歷史和傳統習俗,體會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
2、收集與中秋節相關的故事、詩詞和書籍,準備展示。
3、對中秋節習俗進行深入調查。
a、中秋節的歷史起源
b、中秋節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教師提問:關于中秋節的傳說總是令人向往,你們想了解哪些傳說或民間故事呢?
例如:嫦娥奔月的故事。
c、習俗調查
教師提問:中秋賞月和吃月餅是在全國范圍內的普遍習俗,但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習俗均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向家里的長輩了解自己所在地區的獨特過法,并記錄下來,課后在班內進行交流。
班級中秋節活動策劃書 第5篇
一、活動背景:
中秋節即將來臨,然而由于特殊情況,同學們無法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體驗大學生活以來的第一個中秋節。班級在九月初才剛剛成立,盡管進行了軍訓,可是仍有很多同學之間并不熟悉,甚至還沒來得及交談。
二、活動主題:
中秋節班級聯歡
三、活動目的:
1、讓同學們在這個團圓的日子里,感受到一絲家的溫暖,減少孤獨感。
2、促進同學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彌補因軍訓未能熟悉的遺憾。
3、提高同學們的自我表達能力,鼓勵大家展現自己。
4、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后續的班級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日晚7:30到9:30
五、活動地點:
學院鴻文樓305教室
六、活動流程:
1、由陳盛源同學演唱的獨唱曲目【我要的飛翔】,帶著真情實感的聲音拉近了同學們的距離。
2、智力問答環節。現場同學自由參與,選出六名同學分為三組,由主持人提問,答錯的同學需對折腳下的報紙,直到無法再站的同學被淘汰,最后決出前三名獲獎者。
3、鄭鴻杰同學帶來的歌曲獨唱【啟程】。
4、小游戲:踩氣球。兩人一組,將氣球綁在腳上,踩破對方氣球數量最多者獲勝。
5、文藝委員周碎同學的歌曲表演【莎士比亞的天賦】。
6、小游戲:指手劃腳。兩名同學在規定時間內,一人根據主持人手中卡片內容比劃,另一人負責猜,猜對最多的組可獲得小禮物。
7、小游戲:搶凳子。班級氣氛達到高潮,七名同學圍繞六個椅子移動,音樂停止時迅速就坐,未能搶到椅子的同學淘汰。
8、李老師講話并進行班會值此中秋佳節為同學們送上祝福。
9、分享月餅與全體同學合唱。在班會結束前,大家共享月餅并合唱【朋友】這首歌,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
七、人員安排:
1、主持人:黃文婷、周碎。
2、活動場地布置及物品準備:媒體2班的十一位班委。
3、活動過程攝像:黃藍星。
4、活動記錄:洪熠婧。
八、預期效果:
1、營造熱烈、和諧的氛圍,提升大家的參與積極性,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其中。
2、突出本次活動的主題“中秋聯歡”。
九、經費預算:
游戲中的小獎品+(每人一個月餅,共46個)=350元。
班級中秋節活動策劃書 第6篇
一、活動指導思想
中秋節,又被稱作團圓節、八月節,通常在農歷八月十五日舉行,正值豐收的時節,因此得名為中秋。它與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并稱為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在秋天祭月的儀式;到了兩漢時期,已具雛形,通常在立秋期間舉行;而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逐漸演變成一種賞月的傳統習俗。“中秋”最早見于《周禮》,而真正成為全國性節日是在唐代。傳說這個重要的中華民族節日與“唐明皇夜游月宮”的故事有關。八月是農作物豐收的季節,慶祝豐收、歡聚一堂,“花好月圓人壽”成為中秋節的主題。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賞月時會獻上月餅和水果,以此祭月,古老的風俗至今仍在延續。
本次班會旨在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讓他們通過中秋這一傳統節日深刻體會到“福祿壽喜財安康”等文化內涵,增強民族自信、自尊和自豪感。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對中秋節這一傳統佳節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他們的傳統文化意識,重視友情和親情,理解“團聚團圓”在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進而更加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
2、通過活動,使學生了解中秋節的文化內涵,包括月亮傳說、習俗、詩詞歌賦及燈謎等,從中感悟中秋節的深厚意蘊,體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初步理解人類優秀文化的共性及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培養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
三、活動安排
1、活動主題:月到中秋分外圓;
2、活動對象:全班學生;
3、活動時間:班會課;
4、活動形式:觀看短片、知識競賽、歌曲競猜;
5、活動準備:
(1)選擇兩名主持人負責活動的主持,并進行計分和計時;
(2)收集相關的中秋燈謎和歌曲;
(3)全班分成四組,選出答題代表,組長負責組織組內溝通,并準備節目以備懲罰之用;
(4)宣讀競猜規則;
(5)準備書簽作為獎勵;
四、活動流程
第一階段:主持人開場白。(2分鐘)
主持人男女:各位老師、同學們,歡迎參加我們的“月到中秋分外圓”主題班會。
女:提到中秋,大家會想到哪些事呢?如古人吟詠月亮的詩詞,那可真是不勝枚舉。
男:那我們來考考大家吧,首先來一句:舉頭望明月。
同學們:低頭思故鄉。
女:海上升明月。
同學們:天涯共此時。
男:月是故鄉明。
同學們:茶是故鄉濃。
男:看來大家對中秋詩句都很熟悉呀。那么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家知道多少呢?
女:我知道,這與“唐明皇夢游月宮”的故事有關。
男:沒錯,這個故事自古以來廣為流傳,接下來請大家欣賞短片《中秋節》。
第二階段:女主持人播放短片。(5分鐘)
第三階段:競猜環節。(15分鐘)
必答題:每組猜兩道燈謎,由代表抽題。
搶答題:與月亮相關的八首歌曲競猜。
第四階段:總結頒獎。(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