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施工計劃方案
細致的規劃與科學的方法論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基石。施工過程中,材料的選擇、環境的影響以及施工工藝的優化均直接關系到最終路面的堅固性與耐久性。通過對各環節的合理安排和精確控制,不僅能顯著提高施工效率,更能夠有效降低后期維護成本,為城市交通系統提供更為穩固的基礎。這一方案的實施,體現了現代工程技術與實用經驗的完美結合,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1、施工前準備
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選擇合適的混凝土拌合場地、進行材料準備與質量檢測、核查并調整混合料的配合比、以及對基層進行檢驗和整修等環節。
2、測量放樣
依據設計圖紙,首先放出中心線和邊線,同時設置脹縫、縮縫、曲線路段的起止樁基和縱坡轉折點。在放樣過程中,需要核對施工圖紙上混凝土分塊線的準確性。為了確保曲線段車道混凝土塊的合理劃分,指定橫向分塊線必須與路中心線保持垂直。測量放樣的過程必須經常進行復核,特別是在混凝土澆筑時,需做到頻繁測量、頻繁核對、及時糾偏。
3、模板的安裝
在確認基層合格后,可以開始安設模板。推薦使用鋼模,模板的接頭應有堅固的拼裝配件,方便裝拆。模板的高度要與混凝土面層的厚度一致,模板的兩側應通過鐵釬打入基層進行固定。模板的頂面需與混凝土板的頂面齊平,并符合設計高程,模板底面要緊貼基層頂面,若有低洼處需事先用水泥砂漿修整并夯實。模板安裝完畢后,需再次檢查相接處的高差及內側是否出現錯位或不平整等問題,若高差超出3mm或出現錯位,則需拆除重裝;若無問題,則在內側均勻涂抹一層薄油或瀝青,以便于拆模。
4、混凝土的拌和
混凝土的拌和過程通常在拌和站進行,施工現場應備有攪拌機和發電機組。混凝土的供料系統應配備電子秤的自動計量設備。在每次拌和之前,應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調試水泥、水及各種集料的用量,特別是要根據天氣變化測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以調整實際用量,確保輸入到計量控制系統中。在試拌檢驗無誤后,再進行正式拌和生產。各種材料的配比精度應達到:水泥和水±1%;粗細集料3%;外加劑的精度為±2%。
5、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的運輸采用自卸車,運輸過程中應覆蓋篷布。自卸車的車廂應保持平整、光滑且嚴密,避免漏漿,使用前后需進行清洗。需控制從開始拌和到澆筑的時間,確保符合規范要求,若超出規定時間,則需在拌和過程中適量加入緩凝劑,并根據運輸距離、天氣情況等適當增加用水量。運輸到澆筑地點的混凝土應具備符合要求的坍落度和均勻性,坍落度控制在2—3cm,若出現離析現象,則需進行二次攪拌。
6、混凝土的攤鋪及鋼筋網鋪設
混凝土攤鋪前,基層表面需全面清掃并適度灑水,使其濕潤,灑水應均勻,避免未灑到或灑水過量的情況。混凝土的攤鋪采用人工和機械結合的方式,先攤鋪18cm厚混凝土,然后人工放置鋼筋網,再攤鋪12cm混凝土。在安放鋼筋網片時,不得踩踏,待網片安裝到位后,再安放角隅鋼筋和加強鋼筋,然后繼續攤鋪12cm混凝土;安放邊緣鋼筋時,應先鋪筑一條混凝土拌合物以壓實至鋼筋設置高度,再安放邊緣鋼筋,兩端彎起處用混凝土拌合物進行固定。若因機械故障停機超過水泥初凝時間,需設置施工縫。
混凝土的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棒在每一處的持續時間應足夠使混合料完全液化,表面不再冒氣泡和泛水泥漿為止,振搗時間不宜過長也不應少于30秒。振搗棒的移動間距不超過400mm,靠近模板的距離不超過200mm,避免碰撞模板、鋼筋和傳力桿等。靠近模板的兩側應使用插入式振搗棒進行邊部的振搗,重疊部分不少于5—10cm,確保無漏振現象。每個位置的振搗持續時間應使混合料停止下沉,氣泡不再冒出為止。振搗后,需由人工使用鋁合金桿進行刮平,并隨時檢查模板,若發現下沉或松動現象需及時糾正。
7、表面整修
首先使用磨光機進行粗平整,待混凝土表面無泌水現象時,再進行第二次抹光。粗抹時,需用包裹鐵皮的鋁合金桿進行拉鋸式搓刮,交替進行橫向和縱向搓刮。為避免模板不平或接頭錯位對平整度的影響,首先應橫向搓刮后再進行縱向操作。在搓刮前,需要清理干凈模板。每完成一次抹平工作,都需用6m直尺進行檢查,反復檢查直至平整度達到要求。精抹應使用原漿,不得另拌砂漿,更不能撒水或水泥粉。
8、接縫處理
縱縫:按照設計圖紙要求設置拉桿,并使用專用切縫機切割出8cm深的縱槽,隨后在縫內填入填縫料;脹縫:脹縫的位置應準確,確保在澆筑混凝土時能保持傳動桿的正確定位,與縫壁保持垂直;縮縫:切縫的時機是控制斷板的關鍵,通常應在混凝土開始收縮但未出現自由開裂前進行切割,切縫應順直且無缺損;施工縫:在每天工作結束或因意外停工時,應設置平接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需與脹縫或縮縫吻合,且與路面中心線保持垂直,施工縫應按橫脹縫的要求進行處理。
9、拆模與養護
拆模的時間應根據氣溫和混凝土強度增長情況而定,一般應在18—36小時之間進行,拆模時要避免損壞混凝土板的邊角。混凝土表面修整完畢后,應進行養護,通常采用雙層養生毯進行養護,每天適當灑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養護期間禁止一切車輛通行。
10、割縫與填縫
應及時對混凝土進行割縫,切縫深度為8cm,縫槽在混凝土養生期結束后,應立即用設計材料或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材料進行填縫,填縫前需使用空壓機將縫槽中的雜物清除干凈,以確保縫槽內干燥清潔,防止雜物掉入。
11、紋路刻制
在工作面清掃干凈后,按照等間距進行放樣并彈墨線,使用刻紋機進行橫向刻紋作業,要求線條順直且深度一致,確保沒有錯位。
12、施工注意事項
①在混凝土拌和站投入生產前,應先進行標定,施工過程中要定期校驗拌和站的計量精度,以確保計量的準確性。
②鋼筋的放置位置應精確,數量需準確。
③切縫時,須確保縫隙均勻、順直,并及時切割,防止過長時間未切割導致斷板現象的發生。
④刻紋時要求確保刻紋深度均勻,滿足設計要求,紋理順直,避免出現重刻或漏刻現象。
⑤填縫時,需保證填縫飽滿,無外溢及漏填情況,做到干凈整潔,確保施工后材料清理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