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水土保持工程實施方案(精選22篇)

806個月前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系統的研究與實踐,我們發現,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不僅能有效防止土壤侵蝕,還能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實施這些方案,不僅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僅能改善土地質量,促進農業生產,還能保護水源,為未來的生態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方案 1篇

 1、基本情況

1.1項目區自然和社會環境概況。坪山河,別名新寮水、石頭河,乃淡水河之支流。它發源于深圳市鹽田區的梅沙尖,向東流經坪山鎮及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最終匯入惠陽區下土湖,成為一條跨越三地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長39公里,流域匯水面積為184.9平方公里。

坪山河兩側地勢平坦,階地相對寬闊,地面高度約為18至29米,河床海拔則在15至20米之間。區域位于北回歸線以南,鄰近南海,氣候類型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為21.8℃,年均降水量為1701.9毫米。由于季風影響,降水主要集中在3月至10月,中間時段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該區域主要土壤類型有赤紅壤、紅壤、山地黃壤及沖積土,其中以赤紅壤最為普遍。

經現場踏勘,工程沿線地形相對平坦,植被覆蓋率較高,因此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水土流失程度較輕,土壤侵蝕模數為500噸/(公里2·年)。

1.2工程概況。坪山河治理范圍自大亞灣與深圳交界處的上洋村起,終點為惠陽與大亞灣交界處新規劃的龍海一路橋。河道整治長度為8.96公里,新建堤防長度為14.65公里。本工程等級為Ⅲ等,堤防級別為3級,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水閘建筑物的工程級別均按照3級設計。

工程主要分為防洪和治澇兩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8.96公里)和堤防建設(14.65公里);治澇部分則包括新建水閘2座及新建排水涵管16條,同時需拆除并重建翻板閘2座。

本工程的施工總工期為28個月,估算總投資為30471.21萬元。

 2、防治分區

依據項目區的地貌特征、工程整體布局、設計以及功能區劃,將本工程劃分為五個水土流失防治區:主體工程區、取土場區、棄渣場區、施工營造區及臨時施工道路區,其中主體工程區又分為堤防建設區和水閘建設區。

 3、水土流失預測

3.1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面積。本工程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和植被的面積為127.06公頃。

3.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該工程占用的地類中,園地、林地和荒草地皆為水土保持設施,因此本項目建設所造成的水土保持設施損壞面積為32.65公頃。

3.3棄渣量。根據主體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技術資料及土石方平衡計算,需取土59.72萬立方米,棄土及棄渣量為111.05萬立方米。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經預測,項目區水土流失總量為23176.23噸,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22101.08噸。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設原則。在布設措施時遵循以下原則:⑴分區治理原則;⑵互補性原則;⑶“五定”原則;⑷效益優先原則;⑸綠化美化原則。

4.2分區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2.1主體工程區。本方案在河道開挖邊坡坡頂設置排水溝,引導山體匯水至附近溝渠,并在排水出口設置沉砂池。

施工前需沿征地紅線設立臨時編織土袋擋墻及臨時土質排水溝;沿排水溝每200米設置一個臨時土質沉砂池;若遇雨天,需準備防水塑料薄膜覆蓋開挖、回填的坡面及堆土、堆料。

對堤防背水坡腳裸露地表進行土地整治,撒播草籽以恢復綠化,草籽選擇狗牙根與百喜草的配比為7:3。

4.2.2棄渣場區。本工程依據棄渣量及棄渣路線距離,經過實地踏勘,布置了7個棄渣場,均位于河道兩岸的魚塘及坑洼地帶。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臨時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防護。

工程措施:棄渣結束后,在棄渣場周圍修建排水溝,排水出口處設置沉砂池。

植物措施:根據大亞灣區規劃,坪山河兩岸為商住用地,因此棄渣結束后,需對渣場進行土地整治,覆土30cm,并撒播草籽以達到綠化效果。

臨時措施:為滿足棄渣場后期綠化覆土需求,將主體工程區清理的表土臨時堆放在棄渣場,并在堆土四周設立0.8米高的臨時土袋擋墻,且在臨時土袋擋墻外側設置臨時土質排水溝。

4.2.3取土場區。取土場位于上一村的小山包,現狀為桉樹林,植被覆蓋情況良好。

工程措施:取土前進行表土剝離,取土結束后,在取土平臺四周及邊坡腳設置排水溝,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統;排水出口處布設沉砂池。

植物措施:取土結束后,應在開采跡地覆土0.3米,并植樹種草以實現綠化。取土邊坡坡高8米,坡度為1:1.5,坡腳可種植爬山虎。

臨時措施:對剝離的表土進行臨時堆放,在四周設置0.8米高的臨時土袋擋墻,并在臨時土袋外側設置排水溝。

4.2.4臨時施工道路。擬于臨時施工道路兩側挖設土質排水溝,每200米設置一個土質沉砂池,以避免匯水對路面沖刷及水土流失影響下游。工程完工后,需對臨時施工道路進行土地整治,并撒播草籽以實現綠化。

4.2.5施工營造區。施工前需在施工區四周設置磚砌排水溝,排水溝出口處建立磚砌沉砂池。施工完成后,應對場地進行土地整治,并植樹種草以實現綠化。

水土保持方案 2篇

 建設內容

 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管理

縣水土保持管理機構需加強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審批和監督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進行。要配備專業人員,定期接受水土保持相關法規及執法培訓;改善辦公環境,確保在20xx年前具備必要的辦公設備,如電腦、打印機、掃描儀等,以支持日常工作和監督執法的需要。縣水務部門要提供必要的交通保障,以便于深入現場進行檢查;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確保監督工作順利開展,公正處理所有案件;建立標準化的檔案管理系統,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監督和驗收等相關資料,確保信息查詢與統計的準確性。

 進一步提升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管理的規范性

1、方案審批規范。制定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審批流程圖,嚴格依照規定進行方案的受理、審查、批復等步驟,杜絕任何形式的逾期、越權審批及利用人際關系進行的非公正行為。

2、監督檢查規范。縣水務部門應每年至少開展兩次對本級及上級審批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監督檢查。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單位,應予以批評、通報,并依法處理。

3、設施驗收規范。實施水土保持設施的驗收制度,確保驗收過程遵循規定程序,檔案齊全,避免逾期驗收和不合理阻礙建設單位。

4、規費征收與使用規范。規范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的征收標準及程序,確保透明,避免任何擅自降低或超標征收的行為;征收的費用應主要用于水土保持的勘測、規劃、宣傳、培訓等方面。

5、案件查處規范。對水土保持違法案件的查處需確保依據充分、程序合法、文書齊全,依法公正處理。

 進一步健全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管理制度

1、督查制度。針對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及時發現并處理;深入檢查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和項目質量;落實水土保持違法案件的督辦機制,隨時接受縣人大及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

2、報告制度。上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事項應及時、準確;對于重大水土流失事件(如一次水土流失超過1000立方米),在一周內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特別重大事件(超過10000立方米)則應隨時報告。

3、管理制度。縣水務部門應成立水土保持技術評審小組,為工作人員制定明確的工作規范與廉政制度,實施嚴格的考核機制,規范執法人員行為。

4、社會監督制度。完善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公示制度,公告方案審批、驗收等程序及結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設立舉報電話與郵箱,規范處理各類舉報。

 進度安排

從20xx年到20xx年5月,分為四個階段實施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管理提升工作。一是啟動階段(20xx年12月底前)

1、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全面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與要求;

2、全面啟動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管理提升工作。二是培訓階段(20xx年1月—6月)

1、組織相關人員參加水土保持管理的培訓班,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

2、根據能力提升標準,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提高管理能力,確保執行標準的規范性。三是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根據能力建設標準,查漏補缺,推進各項能力提升工作;

2、定期召開工作情況匯報會,確保各項工作目標的落實。四是總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1、在20xx年9月—12月,完成能力提升工作的總結與自查,迎接省水利廳的驗收;

2、在20xx年1月—5月,按照省水利廳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準備接受上級檢查,并撰寫總結報告,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保障措施

經費保障。多方爭取,安排專項經費,用于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管理能力的提升,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開展。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報道與水土保持管理相關的先進做法與經驗,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爭取社會支持。

激勵措施。對在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管理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并積極宣傳其事跡,推動整體管理能力的提升。

水土保持方案 3篇

 一、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背景概述

本節將簡要介紹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立項背景、相關審批及實施情況。

 二、水土保持工程的基本情況

1.項目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建設內容以及設計文件的審批與調整過程。

2.水土保持方案的報批流程,建設內容、工期安排、投資預算,以及防治措施的設計實施與調整情況。

 三、工程管理與實施

1.組織架構。包含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團隊及具體管理機構,涉及的工程建設、設計、施工及監理單位。

2.規章制度。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設中制定的各項規章、政策及實施辦法。

3.監督機制。各級水管理部門及水土保持監督執行機構的檢查與監督情況。

4.建設過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的招投標流程、合同執行情況及施工材料的采購和供應情況。

5.監理實施。概述監理規劃和實施細則,監理制度、組織架構、人員配置及檢測方法,涉及水土保持工程的質量、進度和投資控制。

6.資金管理。包括獲批的水土保持投資預算、資金到位時間、年度計劃及預算調整情況和經費支出情況。

7.主要工程的完成情況。包括治理措施的類型及數量的變更,實際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復及臨時防護工程的類型、數量,以及與設計工程量的增減情況及原因分析。

 四、經驗總結、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

水土保持方案 4篇

 五、施工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的移交、使用管理及維修養護的責任與實施辦法。施工階段水土保持的監測任務。

 六、附錄

1.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及其審批文件。

2.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批準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更改的審批文件。

4.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的說明。

5.相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意見。

6.主體工程的總平面圖。

水土保持方案 5篇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一環,通過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水資源使用,確保水土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水土保持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土壤質量,減少水土流失,增強農業生產力,同時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健康。

在水土保持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地形、土壤類型、植被覆蓋率及氣候條件等因素。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建設所引起的土壤侵蝕、植被破壞以及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將會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并有可能導致災害的發生。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顯得尤為重要。將以某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為例進行詳細分析。

 1基本情況

1.1項目區的自然與社會環境概況

某水土保持項目位于吉林省長春市,該區域屬于北半球中緯度的溫帶氣候,年均降水量豐富,水資源相對充沛,尤其是上游山區,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在整個區域內,山脈連綿起伏,森林覆蓋率高,植被生長良好,河谷狹窄,河流曲折,河底多為巖石,有巖礁、暗灘和深潭等地貌特征。當前項目區內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地表徑流的沖刷作用造成的,主要表現為面蝕,其次是溝蝕。水土流失的強度為1286t/km2·a,屬于輕度流失區域。

1.2工程概況

該水土保持工程主要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質量為核心,同時兼顧灌溉、生態修復等多方面的功能。

施工方案中,針對當前的水土流失問題,設定了一系列防護措施,包括對土壤的覆蓋、植被恢復、以及水土保持的工程建設。項目區的水土保持目標是將水土流失強度由當前的1286t/km2·a降低到500t/km2·a,最終實現項目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2水土流失預測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可以由兩個方面來估算:一方面是由于工程對自然環境的擾動,導致的土壤侵蝕加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設所產生的棄土、棄石等不合理堆放引發的額外水土流失。通過詳細測算,項目的建設將使之前的輕度流失區域轉變為中度水土流失區域,水土流失強度預期將從1286t/km2·a上升至3500t/km2·a,預計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在5.5×104t至6.2×104t之間。

水土保持方案 6篇

3.1 水土保持施工作業區域

本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覆蓋總面積為81.1hm2,其中樞紐建筑物(包括大壩和廠房)占地面積17.5hm2,棄渣場占29.4hm2,土料場占8.7hm2,石料場占2.4hm2,永久公路占4.8hm2,施工臨時占地區占18.3hm2。為了有效應對水土流失的情況,我們根據工程特點、主體工程布局以及可能的水土流失情況,將施工區域劃分為六個防治類型區:棄渣場、土料場、石料場、樞紐工程基礎開挖區、永久公路和施工臨時占地。

3.2 水土保持措施的整體規劃

結合各個水土流失防治類型區的特點,依據治理與防護相結合、植被措施與工程措施并行、防止水土流失與改善生態環境的原則,全面統籌各項水土保持措施,以確保形成一個完備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首先實施工程措施,比如在棄渣場設立攔渣工程,并在永久建筑周圍、石料場及公路沿線進行邊坡防護工程;借助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快速見效特性,有效集中攔蓄新產生的水土流失。在此基礎上,對料場和渣場利用工程棄土進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經過土地整治后,實施植樹造林和種草等綠化措施;對臨時施工區、廠區、公路沿線及水庫周邊進行綠化,通過植被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護新生地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綠化項目的觀賞性和長遠效益,最終將水土流失控制由被動管理轉變為主動治理。

3.3 各區域水土保持措施的設計

3.3.1 棄渣場的水土保持措施

該水利樞紐工程的永久棄渣量為55.06×104m3(松方),棄渣場共設立于壩址右岸的上下游以及左岸下游。

(1) 右岸上游棄渣場:位于壩址右岸上游1.5至2.0公里的一級階地,地面高程為54至60m(黃海高程),場地開闊。由于該棄渣場位于水庫的淹沒區,其棄渣主要為石渣(堆渣量為22.96×104m3),因此在水庫蓄水前僅需將棄渣推平,水庫蓄水后將被淹沒,對水庫的防洪功能無影響,也不會引發水土流失。

(2) 右岸下游棄渣場:位于壩址右岸下游1.5公里處的一級階地,地面高程約為57m(黃海高程),堆渣量為5.0×104m3。為了防止棄渣對河道造成水土流失,這里需在棄渣場臨河一側修建攔渣工程,阻擋棄渣。綜合考慮場地的地形、地貌、地質、建材來源及施工條件,經過方案比選,決定采用衡重式漿砌石擋渣墻。擋渣墻設置為四級建筑物,全長426m,墻高5.5m,底寬3.3m,頂寬0.5m,并在基礎底部修筑0.5m厚的底板。墻體沿縱向每隔10至15m設一道伸縮沉降縫,縫寬2cm,縫內用瀝青麻布或瀝青木絲填充,同時每隔2至3m設置直徑不超過75mm的PVC排水管,頂部設置反濾層。擋渣墻滿足穩定性分析的規范要求。棄渣場的集雨面積為0.145km2,24小時設計最大清水流量為0.296m3/s。為避免上游匯水對棄渣場的沖刷,需要在棄渣堆積平臺內側修建漿砌石排水溝,排水溝長468m,斷面形式為梯形,邊坡系數m=1,糙率系數n=0.014,底坡i=1/500,排水溝深度h=0.6m,下底寬b=0.5m,上底寬B=1.7m,排水溝出水口設置漿砌塊石水簸箕,其坡比為1:2,采用M7.5水泥砂漿塊石砌筑,塊石厚度不低于20cm,露明面用1:3水泥砂漿勾縫,底部需臥漿,單層鋪砌,土基應夯實,必要時應鋪設人工基礎。棄渣表面平整后,進行覆土并營造水土保持林,選用濕地松、木荷及胡枝子等樹草種,采用喬灌草行間混交,濕地松與木荷星狀混交,整地方式為穴狀整地,濕地松和木荷穴大40cm×40cm×40cm,胡枝子穴大20cm×20cm×20cm,混合草種采用條播,播間距30cm。

(3) 左岸下游棄渣場:位于壩址左岸下游1.5公里處的河漫灘地(砂料場旁),地面高程約為53m(黃海高程),場地開闊,堆渣量為27.7×104m3。考慮到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設計采用了兩種方案進行比選:第一種是在棄渣場臨河一側修筑漿砌石擋渣墻,但因其地形和地質因素,工程造價較高且施工復雜,視覺上也易造成突兀感,影響景觀。因此經分析比較后,選用第二種方案,即將棄渣臨時堆放于砂料場旁的灘地上,并四周修筑臨時擋土墻進行攔擋。臨時擋土墻墻高1m,由裝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結束后將臨時擋土墻拆除。將15×104m3棄渣填入砂料場凹坑(工程取砂量為15×104m3),剩余12.1×104m3棄渣依就地勢堆墊于砂料場表面,平均堆高約0.63m,坡度約1:200。經分析,該處棄渣不影響河道行洪,經過壓實后的棄渣表面平整并覆土,營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應順著水流的導線方向,林帶與水流方向形成30°至45°的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選用垂柳和黃梔子,并采用行間混交方式,每隔2行黃梔子種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為4m×6m,黃梔子株行距為1.5m×2m,整地方式為穴狀整地,規格為垂柳穴大40cm×40cm×40cm,黃梔子穴大20cm×20cm×20cm。

3.3.2 土料場的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場包括用于樞紐工程圍堰的土料場和副壩土料場,以及防護工程用土料場。其中圍堰用土料場有兩個,副壩用土料場有一個,這些場地均位于庫區,水庫蓄水后將被淹沒;防護工程用土料場有十個,分布于相應堤防附近。土料開采時剝離的表層棄土,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場形成的工作臺面,堆置高度不超過3m,堆置邊坡坡比控制在1:2.0之內。為防止土堆滑落,在土堆邊坡坡腳修筑裝土草袋成臨時擋土墻。土料開采完成后需進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為0.3至0.5m。

對防護工程用土料場,還應根據地形及來水情況,在料場采挖面內設置土質排水溝,并與周邊的排水系統銜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統。排水溝邊坡系數m取值1.25,糙率n取值0.0275,底坡i取值1/600。土料場經過土地整治后可復耕還農。

3.3.3 石料場的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場包括用于樞紐工程的石料場和防護工程的石料場,其中樞紐工程用石料場有兩個,分別位于壩址左岸上游0.3至0.6公里處和壩址右岸上游0.8公里處;防護工程用石料場也有兩個,均分布于堤防附近。石料開采時剝離的無用層棄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場形成的工作臺面,四周用裝土草袋建立臨時擋土墻進行攔擋。石料開采結束后,需進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為2m,并營造水土保持林草,選用濕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種,采用喬灌草行間混交方式,濕地松與木荷星狀混交,整地方式為穴狀整地,規格為濕地松和木荷穴大40cm×40cm×40cm,胡枝子穴大20cm×20cm×20cm,混合草種采用播間距30cm的條播方式。

3.3.4 樞紐工程基礎開挖面防護措施

樞紐工程基礎開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壩、消力池、護坦等永久建筑物覆蓋,然而在主壩與山體的連接處,仍有部分開挖面在工程完工后會裸露,因此需進行防護。經過土方開挖后的邊坡裸露面積約為150m2,坡比小于1:1.5。根據立地條件,這部分邊坡裸露面可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馬尼拉草、結縷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及多年生黑麥草等混合草種,以進行護坡,混合草種采用撒播,覆土鎮壓可使用耙或耱等工具,覆土厚度為0.5至1cm,播種量為15kg/hm2;石方開挖后的巖石邊坡面積約為400m2,由于該部分邊坡表面為基巖,無法直接恢復植被,因此可采用種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巖植物進行綠化,爬山虎或常青藤應單行種植,每穴1株,株距為1m,穴狀整地規格為20cm×20cm×20cm。

3.3.5 永久公路綠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壩公路0.2公里、進廠公路0.18公里、至副壩公路4.5公里及時對外公路4.7公里。在公路的內側,由于開挖后的裸露面表面多為基巖,無法直接恢復植被,因此采取種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巖植物進行綠化;在公路外側,裸露面多為回填的土石方,碾壓平整后可在路邊種植行道樹,選用的樹種為杉樹,采用單行種植,株距3m,穴狀整地規格為40cm×40cm×40cm;對于填方邊坡,采用撒播生長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進行綠化。

3.3.6 施工臨時占地區的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臨時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的兩岸。對于已終止使用的施工場地,進行土地平整,并營造水土保持林,選用的造林樹種為垂柳和黃梔子,采用行間混交方式,每隔2行黃梔子種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為4m×6m,黃梔子株行距為1.5m×2m,穴狀整地規格為垂柳穴大40cm×40cm×40cm,黃梔子穴大20cm×20cm×20cm。

水土保持方案 7篇

制定與執行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可以在項目實施中有效地整合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確保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有必要根據具體水利工程情況及水土流失特征,全面、準確地制定施工方案,從而科學預測人類活動對水土造成的影響,并采取綜合措施合理配置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方案 8篇

1.2.1范本依賴導致抄襲現象普遍

在當前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編制過程中,參與的技術人員與專業人才的配置顯得尤為不足,許多人在依賴范本的情況下,未能深入開展現場的調查與研究,導致工程現場的實際情況未得到細致勘查。在方案編寫中,抄襲和相互借鑒的現象極為普遍,影響了方案的質量與可靠性。

1.2.2缺乏對主體工程概念的清晰表達

對方案編制的人員而言,未能充分理解水土保持建設的實際性質、當地的地形特征、施工所用的具體工藝以及土石方的挖填平衡特性等,從而在方案編制過程中,必要的項目描述極為簡略,而不必要的部分卻闡述了過多。

1.2.3防治指標缺乏地方特色

在水土保持方案的設計與編制中,除了排除國際上新采用的無量綱指標外,并未有效結合不同地區、行業與企業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參考,導致所制定的防治指標與標準既不夠全面,也缺乏針對性和特色。

1.2.4水土流失預測不夠準確

在進行水土流失預測時,常常表現出較強的隨意性,水土流失的界定往往未能嚴格依據水利工程的建設實際和當地氣候特點進行。在計算棄土棄渣流失量時,許多重要數據被忽略,導致結果偏差較大。由于未能綜合考慮材料質量、標段劃分、運輸距離及施工時段等因素,導致對棄土渣量的估算出現明顯誤差。

水土保持方案 9篇

在制定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時,若無法及時將方案變更信息反饋給相關的實施單位,便會影響到后續工作的調整與落實,使得與水土保持相關的措施難以有效推行。

水土保持方案 10篇

2.1加大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推廣力度

地方政府應當進一步發揮其引領作用,通過加強水土保持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實質性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設單位和個人對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認知,推動大家將水土保持視為自身應擔負的責任與義務。應當結合最新修訂的《水土保持法》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持續優化和完善地方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確保其有效實施。

水土保持方案 11篇

(3) 深入研究不同水土流失預測方法,針對水利工程類型的多樣性,提出相應的預測手段,為合理配置各類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扎實的理論支撐。

(4) 對核心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進行全面、客觀及科學的評價與分析,針對不符合實際需求的項目選址和線路提供改進意見和建議。

2.3 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進度

在嚴格遵循水利工程項目水土保持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應結合各階段防治水土流失的具體目標,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特征與主體工程進展,以科學合理地安排具體的水土保持措施,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有施工任務。針對北方地區冬季的低溫情況,與土方石工程措施相關的施工活動應避免在冬季進行,采用植物措施時也需充分考慮土壤解凍的時機。

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實施,能夠在建設項目的生產中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學設計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本文系統探討了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常見問題,包括方案編制的形式化以及實施過程中的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增強水土保持法制觀念、提升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平及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措施實施進度等重要對策。

水土保持方案 12篇

本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涉及多個鄉鎮,共計包括4個項目區和6個區塊,項目總面積達到7520.34hm2。其中,各個項目區的劃分情況如下:項目區A包括兩個區塊,總面積為3982.75hm2;項目區B面積為1880.67hm2;項目區C總面積為990.92hm2;項目區D的面積為1665.00hm2。

1 地形地貌

項目區A位于鄉鎮較為中心的位置,分為兩個小區塊,區塊1坐落于鄉鎮的西北部,靠近新興村,區域面積為1120.45hm2。區塊2則位于鄉鎮南側的陽光村,面積為1862.30hm2。整體來看,項目區A位于一片平坦的丘陵地帶,地形起伏不大,地勢相對平坦,屬于季節性濕地,常年積水較多,地貌特征上,主要呈現為平原和微丘的交錯。

1.1 氣象水文

該項目區地處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溫差較大。冬季氣候寒冷,少雨雪;夏季則溫暖多雨。年均有效積溫約為3200℃,日照時數為3000小時,無霜期在150~180天之間,屬適合農業發展的氣候類型。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0mm,降水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的75%。水面蒸發量均值為1050mm,受氣溫和風速的影響,5月和6月是蒸發量的高峰期。項目區內水資源相對匱乏,缺乏有效的排水和灌溉系統,地下水資源較豐富。

1.2 土壤

項目區土壤主要為黑土與棕色土壤的過渡帶,分為黑土、草甸土、堿土和鹽土。區域土壤類型多樣且分布不均,部分地區存在鹽堿地,影響了植物的正常生長。

1.3 植物資源

項目區內的自然植被主要屬于溫帶草原植物群落,主要以禾草類植物為主,覆蓋有蓼子、菊科植物等,植被覆蓋率較高。項目區內存在較多的耐鹽植物,如堿蓬和星星草,其整體植被覆蓋率可達到93.45%。

1.4 土地利用現狀

項目區總面積為32400hm2,耕地面積占比40%,草地面積占35%,水域面積僅占5%。該地區的耕地和草地合理分布,但由于鹽堿地的存在,部分草地出現了覆蓋率低下的現象,導致土壤流失的現象時有發生。

1.5 土地利用結構的合理性分析

項目區的土地利用結構基本合理,草地和耕地的比例維持在較為平衡的狀態,確保了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然而,鹽堿化問題仍需關注,政府和農戶應加大對草地的保護,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流失。

2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現狀

2.1 水土流失現狀

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情況主要表現為水力侵蝕,現階段均為輕度流失。項目區因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草地的植被遭到破壞,導致部分區域出現裸露現象,水土流失面積逐年擴大。

2.2 水土保持工程現狀

目前項目區尚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未建設圍欄或禁牧標識,土壤鹽堿化情況嚴重,嚴重影響了區域的植被恢復。

2.3 處理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推行封禁和科學管理,促進生態恢復。

(2)結合區域特點,因地制宜進行水土流失控制,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并重。

(3)注重工程與植物修復相結合,形成系統的水土保持體系。

(4)發展經濟的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保障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3 建設目標

3.1 治理水土流失

本次項目的目標為通過封禁措施,使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治理達到95%以上,顯著改善土壤侵蝕的現狀。

3.2 植被恢復

項目區將實施人工補植,目標是將草地植被覆蓋率提升至98%以上,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

3.3 人為水土流失控制

通過建設圍欄等措施,加強對項目區的管理,推動居民參與草地保護,提高生態意識。

3.4 建設任務

項目區內實施水土保持工程總面積達843.56hm2,補植草地面積達到201.62hm2,有效促進生態修復工作。

4 政策保障

制定完善的政策以支持項目區的水土保持工作,確保土壤和草地的合理利用,推動地區經濟的高效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

水土保持方案 13篇

一、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概述

該方案詳細描述了水土保持工程的設計、實施及后續管理情況。

二、工程及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詳情

1. 主體工程的基本技術經濟指標,包括主要建設內容及相關設計文件的審批與調整過程。

2.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審批流程,主要的建設內容、建設時間安排及投資預算,方案中確定的防治措施的設計落實與調整情況。

三、工程實施管理

1. 組織架構,包括水土保持工作負責人與具體管理機構,對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設、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的安排。

2. 規章制度。在水土保持施工過程中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及管理辦法。

3. 監督管理。各級水利行政主管部門及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的檢查與監督情況。

4. 施工過程。涵蓋水土保持工程的招標與投標流程,合同執行情況,施工材料的采購與供應情況。

5. 施工監理。包括監理的總體規劃及實施細則,監理制度,機構設置,人員安排,檢測方法,以及水土保持工程的質量、進度與投資控制情況。

6. 投資概況。包括核準的水土保持投資預算,資金的到位時間,年度安排,預算調整情況及經費的支出。

7. 完成的主要工程。涉及治理措施類型及數量的變化情況,實際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植被及臨時防護工程的類型與數量,設計工程量的增減情況及原因分析。

四、經驗總結、問題及建議

水土保持方案 14篇

 五、施工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的移交、使用以及管理和維護責任、相關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實施期間的監測任務。

 六、附錄

1.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及其審批文件。

2.水土保持工程的設計批準文件。

3.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變更的批準文件。

4.資金到位及使用情況的說明。

5.相關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意見。

6.主體工程的總平面布置圖。

水土保持方案 15篇

一、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概述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是指為了減少水土流失、維護生態環境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動計劃。這一方案通常涉及土壤的保護、植被的恢復以及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通過科學的設計與實施,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能夠有效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保障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二、施工方案的主要組成部分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部分:

  • 現場勘察:在制定施工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對施工現場進行詳細的勘察,評估土壤結構、地形地貌及植被覆蓋狀況,以便為后續的方案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 設計方案:根據勘察結果,制定具體的水土保持設計方案。這可能包括構建梯田、設置擋土墻、植樹造林等措施,旨在減少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

  • 施工措施:在實施階段,需要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確保各項措施的高效落實。應關注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盡量減少對生態平衡的破壞。

  • 后期管理:施工完成后,需定期對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并進行必要的管理與維護,以確保水土保持效果的持久性。

三、注意事項

在制定和實施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時,需特別關注以下幾點:

  • 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種植,確保其能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

  • 合理規劃施工時間,避免在雨季或極端天氣情況下進行施工,以降低風險。

  • 確保施工人員接受專業培訓,掌握水土保持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通過科學合理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可以有效地解決水土流失問題,進而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實施這些方案不僅有助于保護土地資源,也為農民創造了更加穩定的生產條件。

水土保持方案 16篇

 二、水土保持施工責任范圍

1.批準的水土保持施工責任范圍與實際施工作業的責任范圍對照,分析調整和變化的原因。

2.受影響的土地治理面積、治理完成率。

 三、施工方案設計

水土保持方案 17篇

 四、施工

1.工程量及進度。各項水土保持施工工程的完成數量、實施時間需與已批準的施工方案進行對比,并分析可能導致差異的原因。

2.施工質量管理。施工單位應具備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同時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需建立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記錄并處理施工過程中發生的質量事故。

3.重大工程事項。這包括水土保持的相關批準文件、較大的設計調整、合同協議及重要會議的記錄。

4.費用結算。需對比批準的工程量及預算投資,施工合同金額與實際結算金額的差異,并分析增減的原因。

 五、工程質量

1.項目劃分。圍繞水土保持工程進行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單元工程的具體劃分。

2.質量檢驗。監理工程師及質量監督機構應采用相應的質量檢驗方法,記錄檢驗結果并進行總結。

3.質量評定。初步驗收階段需確定各單位工程的質量等級,以及整體水土保持工程的質量評價。

 六、工程初期運行及成效評價

1.工程運行情況。各項水土保持工程在建成后需評估其安全性、在暴雨后的完整性,以及后期的維護和植物補植情況。

2.工程效益

(1)水土流失控制。在工程試運行期間需評估水土流失的受控面積、治理面積及其治理效果,同時監測水土流失強度的變化。統計廢棄土石渣的攔擋量及攔渣率,評估各類開挖面與拆除后的施工營地的平整和護砌情況,以及植被恢復的數據。

(2)植被變化。記錄建設前、施工期間及竣工后的林草植被面積變化,以及植被恢復的指數。

(3)土地整治及生產條件恢復。需測算土地整治的比例、臨時占用耕地的恢復情況,以及整體土地生產力的恢復能力。

(4)水土流失監測。依據水土流失專項監測報告,提出施工期間及運行后水土流失量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分析對水系及下游河道泥沙的影響及水土流失危害的變化。

(5)綜合評價。需評估主體工程建設對水土流失及生態環境的實際影響,包括影響范圍、程度與持續時間,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控制效果及防治成效。

 七、附件及相關資料

1.水土保持項目竣工后的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圖

2.水土保持工程的設計文件及資料

3.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合同和驗收報告

4.工程質量等級評定報告

5.水土流失專項監測報告

6.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圖

7.水土保持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影像資料

水土保持方案 18篇

一、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設計

1.水土流失現狀分析

水土流失的現狀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設的擾動地表以及植被的破壞,導致土壤侵蝕的加劇。在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所在的疏勒縣巴合齊鄉該河段,區域內的水土流失以風蝕和水蝕為主。由于西北風的主導,春季風速較大,造成土壤干燥,頻繁出現沙塵天氣,天然植被也因缺乏充足的地下水而生長緩慢,從而加劇了風蝕現象。由于河道防洪工程多采用土堤,抗沖擊能力較差,水蝕問題也同樣顯著。結合主體工程的報告及施工帶來的潛在水土流失問題,我們預計施工臨時道路等活動會對原有的地貌和植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降低水土保持功能。對于施工材料堆放區和生活區,應采取專門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區

依照項目區的水土流失情況及主體工程布置,結合自然條件,合理劃分出四個水土保持防治分區,包括河道護岸工程區、料場區、臨時生產生活區和施工道路區。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本身即具備水土保持功能,水土保持方案的設計也應著眼于這些分區,將工程設計中水土保持功能的項目視為防治措施。各分區的具體措施布局如下:

①河道護岸工程區。此區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將集中在河道護岸工程上,采用單排井柱和格賓石籠形式的防沖順壩設計,以穩固河道流路,減少河岸坍塌現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②料場區。該區將從專業料場采購河道護岸工程所需的卵石,但不涉及砂石料場的開采。

③臨時生產生活區。該區域位于河道工程區之外,涵蓋了施工單位的臨時倉庫、住宿、施工場地和材料堆放地,占地0.26hm2。工程建設完成后,該區將被拆除,產生的棄渣應近距離回填至河道兩岸的凹地,并進行土地平整。

④臨時施工道路區。此區域主要分布在河堤和堤防外圍,施工期間需定期對路面進行灑水,以控制揚塵,禁止車輛隨意碾壓周圍土地。工程結束后,應對路面進行修整,原有植被則通過自然力量恢復。

3.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根據各防治分區水土流失的特點及水土保持措施的三大原則(治理與保護相結合、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改善生態環境與防治水土流失相結合),我們將在各類型區內合理布局水土保持措施,建立系統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該體系以工程措施為重點,在所有永久建筑周邊、采石場和道路沿線設置邊坡防護工程,在棄渣場建立攔渣設施,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速效性,使新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得到有效控制。結合料場和棄渣場的工程棄土進行表土回填和覆蓋,完成土地整治后,植樹造林以實現區域綠化,臨時施工區、廠區及公路沿線也應首先進行土地整治,再進行植物措施,以保護新生地表,改善生態環境,達到水土流失防治的有效性與生態修復的和諧。水土保持工作將由42團負責,依據“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展開,工作內容包括施工期間的水土保持監測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有關措施。

4.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由于施工過程中,將對原有植被和周邊環境造成一定損害,進而導致水土流失,初步估算水土保持設施的補償費用為5.36萬元,整體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資為5.36萬元。該防洪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以有效減輕汛期洪水對項目區的影響,還能間接提高灌區引水的保障率,改善灌溉條件,促進部分鹽漬土地的改良,提升區域居民的生活水平。

水土保持方案 19篇

水土保持是維護生態平衡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制定與實施,不僅關乎環境保護,更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隨著新《水土保持法》的實施,各地水土保持管理機構逐步強化了監督執法能力,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得到了更為有效的落實。

 1. 領導重視優環境

各級政府對水土保持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中。成立水土保持專項工作小組,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制定水土保持規劃,明確責任與目標,確保各類建設項目都能按要求制定并實施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地方領導不遺余力地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形成了上下齊心、共同落實的良好氛圍。

 2. 法制建設增保障

針對《水土保持法》的頒布,各地相繼出臺實施細則與相關制度,確保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有效執行。通過研究制定《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編制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水土保持補償標準,強化法律責任,明確救濟途徑,不僅提升了法治環境,也增強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操作性,為施工方案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3. 狠抓宣傳夯基礎

水土保持工作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廣泛開展水土保持法的普及活動。結合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利用各類媒體和宣傳工具,提高公眾對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認識。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舉辦座談會等方式,讓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提升了企業和公眾在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4. 調查研究清底數

針對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落實情況,各地務實開展調研,全面掌握轄區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現狀,建立數據庫。對于涉及水土保持的項目進行分類、建檔,確保信息的準確性與及時性,明確每個項目的責任主體和實施情況,為后續的監督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5. 學習培訓強素質

不斷加強水土保持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升執法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素質水平。定期舉辦水土保持法規與技術培訓班,邀請專家講解政策法規、技術規范,分享先進經驗。通過學習交流,提高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編制和審核能力,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6. 查處案件抓重點

對違反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行為進行嚴厲查處,將重點案件作為督查工作的重要內容。遵循法律程序,確保執法的公正與透明,對那些不按施工方案執行、造成水土流失的單位,及時采取措施,通報整改,推動企業增強水土保持意識,履行環境保護責任。

 7. 服務企業轉職能

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向服務型轉變,幫助企業解決在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通過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等服務,提升企業的 compliance,既促進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實,也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構建“服務與管理并重”的新模式,實現雙贏局面,提升整體水土保持工作效果。

水土保持方案 20篇

 1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現狀

在我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有效實施是確保土地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提高土地的生產能力,進而促進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并為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奠定基礎。在科學發展的理念指導下,水土保持施工需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成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堅實支柱。目前,我國面臨著水資源的分布不均和污染等一系列難題,其中水體渾濁的現象尤為突出,這不僅直接影響了水質,還加劇了其他水資源問題的復雜性。水土的流失不僅破壞了土壤的結構,還削弱了植被的生長,影響了流域的蓄水能力,從而加劇了水資源的矛盾。泥沙的頻繁增多,不僅損害了水體質量,也對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威脅。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將水土保持作為水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其在國民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視程度。

水土保持的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復雜,既是理論的深邃探索,也是實踐的務實考量,既依賴自然科學的研究,也融入社會科學的視角。有效的水土保持不僅需要經濟發展的考量,更要關注生態保護。在推動人與自然、以及各種資源的和諧共處的過程中,我們實現水土保持的終極目標。然而,這既是高遠的追求,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受限于技術水平和經濟條件。只要我們堅定信念,積極探索,最終會實現這一艱巨而偉大的戰略目標。

 2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實施

在水利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水土流失的情況主要可分為線性和點狀兩種形式。制定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時,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條件和環境特點,針對不同的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治理措施。根據地形地勢的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水利工程的廢渣場、回填區和挖掘區,盡量將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要真正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必須著眼于水土保持的措施。有效的水土保持能大幅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例如,利用梯田等水土保持技術,不僅可以增強土壤的保水能力,還能改善其防洪抗洪的特性,延長水利設施的使用壽命。水土保持還能夠降低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切實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水土保持在我國土壤生態保護與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具有顯著的戰略意義。

 3水土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水土保持與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是一個命題的雙面,二者共同為國民經濟服務。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而有效利用又要求必須保護,兩者相輔相成,形成良性互動,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水土保持的實際操作中,我們需關注其多樣性和復雜性:一方面,要建設基本農田,促進農業生產;另一方面,要通過植樹造林等措施,增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再者,要因地制宜設置蓄水設施,提高抗旱能力。通過引洪漫灌等技術手段,不僅可以拓展耕地面積,還能提升土壤的質量,開發小型水電資源也能有效緩解能源問題,維護生態環境。這些措施的共同實施,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坡改梯和淤地壩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優化坡道與河溝的坡度,以最大限度減輕水土流失。淤地壩不僅能起到攔泥的效果,還可以長期維持水土流失的控制,而梯田則可持續使用,二者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為我國多數地區的水土保持和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4水土保持的效益與評價

水土保持是一項廣泛且復雜的系統工程,評估其效益也不容易。通常將水土保持的效果劃分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幾大類,而在北方水沙豐沛的區域,更有攔泥效益的考量。根據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多樣的地形地質條件,可以分析出單項效益,為進一步評估水土保持的效果提供科學依據。需對土壤流失至干流之間各個河段的水沙變化進行研究,了解其對周圍經濟、社會、生態及人文環境的影響,以便識別可能的負面效應,如對水庫及河岸的沖刷影響等。對于水土保持措施施行前后的效果進行比較,也有助于實現科學管理和國家決策的要求,客觀定量地揭示水土保持的動態變化、成效及未來發展趨勢。總效益應由各類效益的綜合體現,研究分類效益及其相互關系應成為重點內容。生態環境不僅是總效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探討不同生態環境下的社會經濟效益具有現實意義。

水土保持方案 21篇

 1.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評價基本要求

在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比選過程中,各個比選方案應當能夠滿足工程的功能需求,達到設計目標。基于工程選線和選址的水土保持限制因素分析,需利用最新的設計資料,從永久和臨時征占地的數量及類型、土石方開挖的總量、損毀的植被面積、損壞的水土保持設施數量以及可恢復程度等多個方面對各方案的水土保持要素進行評價。目標是盡量減少土石方開挖的數量,減少永久征地和農業用地的占用,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占用。根據水土保持的分析與評價結果,明確推薦方案。

依據分析評價結果的差異性,一般可歸納為以下三種情況,并針對每種情況提出相應的結論和建議:

1) 當從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評價推薦方案與主體設計推薦方案一致時,可得出“同意主體設計推薦方案”的結論。

2) 如果多個主體設計的比選方案在水土保持方面沒有顯著的差異,如水土保持評價的各量化指標相差在10%以內,各方案之間存在少量優劣,而沒有顯著的水土保持限制因素,則可以得出“各比選方案無明顯水土保持制約,同意主體設計推薦方案”的結論。

3) 當水土保持分析評價的推薦方案明顯優于主體設計推薦方案時,可以分為兩種情況提出建議和意見:

① 若選擇水土保持分析評價的推薦方案不對主體設計的選線選址產生其它限制時,建議主體設計依照水土保持分析評價的推薦方案重新論證其推薦方案,給出“建議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重新論證和選定推薦方案”的意見。

② 當選擇水土保持分析評價的推薦方案在其他方面對主體工程存在無法避免的制約時,經過綜合協調,難以采用水土保持推薦方案,需給出“考慮到工程建設其他方面存在無法避免的制約性因素限制,在盡量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提高防護標準、強化治理和補償措施的前提下,基本同意主體工程的推薦方案”的意見。

 2.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評價的主要內容與指標

2.1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評價內容

對于主體工程及其比選方案的水土保持評價應涵蓋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主體工程選線選址的水土保持限制因素比較;

第二,各方案在征占地、土石方開挖、損毀植被和破壞水土保持設施等工程數量層面的比較; 第三,比較各方案的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劣化程度、水土保持功能影響及可恢復程度等水土流失與恢復層面的狀況。

水土保持限制因素分析評價應依據“水土保持法”以及“水土保持技術規范”等相關文件中關于水土保持限制的規定,逐條分析和評價三個層次,明確主體工程的選線選址是否符合要求。對于存在的限制因素且無法規避的情況,應建議相應的措施,例如提高防治標準或目標值、優化施工工藝、減少擾動或植被破壞面積。對于征占地、土石方開挖、損毀植被和破壞水保設施的數量比較,以及各方案的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功能影響和可恢復程度的比較,可根據其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進行定量分析評價。

2.2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評價指標

選擇水土保持評價指標主要考慮三個因素:評價指標應與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評價密切相關; 選擇的評估指標應盡量可量化,方便進行對比分析; 根據方案比選的水土保持評價內容來確定評價指標。

水土保持限制因素的分析評價可從“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技術規范”以及“有關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查審批規定”三個層面來明確各方案是否存在限制性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和要求。各方案在征占地、土石方開挖、損壞植被和破壞水保設施等方面的比較可使用評價指標,如永久性征地、臨時占地、擾動地表面積、損壞植被數量等進行分析。可恢復程度比較可以通過反映防護或復難度大的棄渣數量及擾動地表程度等指標進行評價,其中擾動地表程度可通過單位占地面積的土石方數量進行統計,單位占地面積的土石方數量大,意味著擾動地表的程度也較大。

 3.案例分析

3.1 項目及項目區概況

本次案例以某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為分析對象。該工程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及廣東省西南部,線路自湘桂鐵路某站引出,向東南方向經過廣西的貴港、玉林,及廣東省的河唇、廉江、遂溪等城市,最終抵達雷州半島某市,線路全長318.26km。其中,在廣西境內的線路約231.3km,在廣東省境內的線路約86.96km,共設23個車站。改造工程的主要內容為全線電氣化,以及對局部區段(長約97.7km)進行提速改造。

工程位于珠江流域,整體地形為北高南低,沿線海拔在40-150m之間; 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為22°C,年平均降雨量為800mm; 該區域的主要土壤類型為赤紅壤,現狀植被主要是杉樹、松樹和楠木; 沿線的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農業用地為主; 土壤侵蝕以水力侵蝕為主,且侵蝕強度主要為輕度。

3.2 方案比選水土保持評價

3.2.1 方案說明

在可行性研究階段,主體設計提出了160km/h的改造方案,要求提速改造后該區段的旅行時間縮短到50分鐘以內。主體設計針對提速改造區段研究了局部提速改造和全線提速改造兩個方案。局部提速改造方案是依據沿線的地形、曲線分布及橋隧分布等情況,在保留四個限速段的基礎上對其他區段進行改造,改造總長度為69.2km,占比較范圍內線路總長度的70.8%。全線提速改造方案則對不符合提速運行要求的所有線路進行改造,改造總長度為93.3km,占比較范圍內線路總長度的95.5%。

 4.結論與建議

鐵路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編制應體現以預防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針,需從選線和選址著手,做好主體設計方案比選的水土保持評價。影響鐵路選線和選址的因素多樣,方案比選水土保持評價中應采用多項指標進行定量和有效的評價,如制約性因素、占地面積和類型、擾動地表程度、損毀植被數量、土石方數量、新增水土流失量、潛在危害程度、可恢復程度及對水土保持功能的影響等。根據這些評價結果,給出相應的推薦方案,并可在必要時從水土保持角度提出重新論證主體推薦方案或條件性同意主體設計推薦方案的建議。

在上述分析評價中未考慮各評價指標在方案比選水土保持評價中所占的權重,建議在必要時研究各評價指標對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特性的影響權重,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各指標的實際情況,采用綜合評價指數法進行綜合評判,其結果將更能反映出實際情況。

水土保持方案 22篇

 一、指導思想與原則

 (一)指導思想: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和國家關于水土保持的相關政策,以“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保護”為主要任務,以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著力改善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結合農業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保護,力求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舒適的人居條件,推動農村經濟的長足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務求實效;強調地方與農民資金投入為主,中央財政給予適當支持;防治水土流失與生態環境治理、新農村建設、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水利設施與其它配套措施相結合;強化統籌規劃,突出關鍵環節,協調推進各項工作;運用示范引領與政策扶持的方式,積極激勵農民參與。

 二、建設內容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主要圍繞實施水土保持工程、生態修復、河道治理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與監測機制,確保各項措施的有效落實。

 (一)工程建設

1、水土保持工程。結合地方實際,進行陡坡耕地改造,建設蓄水設施如水窖和水塘,同時完善坡面灌排水系統。發展水土保持林草,建設包含喬木、灌木與草本植物的生態緩沖帶,通過生物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減小土壤流失,增強水土保持的功能。

2、生態修復工程。在適宜地區,實施封山禁牧與植被保護,防止人為干擾,充分利用自然力量進行植被恢復,從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源涵養與保護。

3、河道治理工程。制定詳細河道治理規劃,采取清淤、護岸、筑堰、綠化等措施,對小流域河道進行全面整治。禁止河道采砂,做好河道的管理與維護,杜絕污水與垃圾的排放,確保河道的生態健康。

4、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強化道路硬化與村莊綠化,降低污染物排放。制定環境衛生保潔制度,串聯各項垃圾管理,實現垃圾的集中處理與污水的初步處理,推廣農村實用的沼氣池等技術,特別是集中居住區應達到污水處理標準。

5、生態農業發展。推廣綠色農業與無公害技術,提倡使用有機肥及環保劑,減少農業活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6、面源污染防治。河道周邊設置植物緩沖帶,種植適宜植物以吸收有機污染物。在水陸交錯帶構建人工濕地,增強水體自我凈化能力。

7、水土流失監測與管理。建立動態監測點,對水土流失情況和水質指標進行實時監控,確保科學評估水土保持效果。

 (二)管理制度創新

在試點區域內,制定相關的封山禁牧與植被保護政策,建立水源管理與保護制度,促進生態自我恢復。對化肥與農藥的使用,建議提供推薦目錄與合理用量,同時加強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強化集體與私人企業的排污監測,確保嚴格遵守水土保持相關法規。

 三、實施計劃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實施期為3年,計劃從20XX年到20XX年。

 四、投資方案

項目建設的主要資金由地方自籌,中央政府給予適當的財政支持。中央資金主要用于水土保持設施建設、植被恢復、宣傳教育和監測等方面。地方政府應積極爭取支持,創新融資渠道,以確保項目順利進行。

 五、組織管理

水土保持工程由相關部門統一指導和實施,負責項目審批和驗收工作。地方水利部門應依據項目計劃,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并進行檢查與確保項目的有效推進與實施。項目完成后,各縣需進行自驗,并向上級報告,最終由相關部門組織驗收。

《水土保持工程實施方案(精選22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孝昌县| 南投市| 吴旗县| 博爱县| 灵台县| 象州县| 东乌珠穆沁旗| 视频| 盐城市| 连江县| 鹤庆县| 杭锦旗| 厦门市| 南投县| 买车| 宝兴县| 涡阳县| 满城县| 马边| 上蔡县| 佛学| 辽宁省| 崇义县| 新龙县| 唐山市| 台江县| 白河县| 门头沟区| 荆州市| 盐津县| 云梦县| 教育| 赤水市| 永嘉县| 封丘县| 田林县| 防城港市| 横峰县| 秀山|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