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規范及所需材料分析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不僅關乎項目的成功與否,更是明確評估可行性與風險的關鍵環節。報告格式的規范性與邏輯性,能夠有效引導讀者理解項目的各個方面。合理的結構設計與所需材料的詳細列舉,是確保研究成果可信、可操作的重要基礎。掌握可行性研究報告格式,能夠在決策層面為項目的推進提供堅實的支持。
撰寫格式
1、
項目名稱、目標及基本功能概述;涉及的用戶單位名稱;新項目的開發單位;項目與其他項目或機構之間的關系及聯系;在可行性報告中使用的專業術語及其定義;引用的相關文件和技術資料。
2、可行性分析的準備
明確可行性分析的要求和目標,分析可行性分析所需的條件與限制,闡述采用的分析方法。
3、對項目的分析
分析企業需實現的目標與任務,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現有資源及限制條件,識別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薄弱環節。
4、新項目方案
闡明新項目的目標及要達成的功能,項目的組成結構,實施計劃和安排,包括各階段對人力、資金及設備的需求,新項目實施后對組織架構及管理模式的影響。
5、可行性分析
分析項目的必要性,包括經濟可行性、技術可行性、組織管理可行性及社會可行性等方面。
6、可行性分析的結論
基于以上可行性分析,得出該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
報告具體的基本格式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包括首頁、標題、前言、正文、結論以及附件等部分。
首頁:主要注明項目名稱、主辦單位及負責人、可行性研究單位名稱、技術負責人、經濟負責人及參與研究人員名單和報告完成日期等信息。
通常直接標明可行性研究項目的名稱和主要內容,例如《XX集團招標煤化工項目可行性報告》。
前言:簡要介紹項目研究的背景、實施的相關因素以及主要目的和意義,同時列出研究報告的相關摘要。
正文: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應列舉事實,采用系統分析方法,全面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對項目實施的可行性進行客觀準確的預測,依據不同類型的可行性報告,正文部分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結論:在對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和預測的基礎上,從整體角度做出科學評價,并與相關方案進行優劣比較,最終提出明確的行動建議,有時還會針對原方案提出更新和更全面的建議。
附件:為結論需要補充的相關材料,主要包括試(實)驗數據、計算文檔、圖片、表格及參考文獻等。
撰寫提綱
簡述項目的背景、技術狀況和現有產業規模;項目主要用途及性能;投資的合理性及預期經濟效益;本企業實施該項目的優勢,以及技術的可行性分析。
1、項目技術性能水平與國外同類項目的比較;
2、承接單位在實施本項目的優勢;
3、項目的成熟程度;
4、市場需求情況及風險分析;
5、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6、項目融資估算;
7、資金籌措方案;
8、投資使用計劃。
在編寫可行性分析報告時需細致謹慎,既要確保內容之間的對應性,又要使總論內容客觀準確、重點突出。
準備資料
1、項目初步設想方案:包括總投資、產品介紹、預期產量、銷售價格、直接成本及清單(含主要材料的規格、來源及價格)。
2、技術來源、設計專利標準、工藝描述、工藝流程圖,需說明生產環境的特殊要求(如防塵、減震、輻射、降噪、污染等)。
3、項目廠區情況:包括廠區位置、建筑面積、廠區平面布置圖、購置價格及當地土地價格。
4、企業近三年的設計報告(涵蓋財務指標、賬款應收預付的周轉次數、在產品、產成品、原材料、動力、現金等周轉頻率)。
5、項目擬新增的人員規模,設置的部門及工資水平,估算項目的工資總額(包括福利費用)。
6、公司近三年的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去除工資后的大致數值及其占收入比例。
7、公司享受的增值稅、所得稅稅率及其他補貼和優惠事項。
8、項目產品及原料價格按不含稅價格測算,如能提供含稅價格,需逐項列明各種原料的進項稅率和各類產品的銷項稅率。
9、項目設備選型表(設備名稱、型號、來源、價格,進口設備需標明,備案項目耗電指標等可不做單獨測算,工藝環節中需要外部協助的需注明)。
10、其他資料及信息根據可研研究工作需要隨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