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日活動方案策劃書(通用2篇)
團日活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聚會,它承載著團體的凝聚力和集體的溫暖。通過精心策劃的活動,我們能夠在歡聲笑語中增進彼此的了解,激發團隊的創造力。團日活動策劃書,不僅是活動的藍圖,更是我們理想與信念的體現,讓每一次相聚都成為心靈的交流與成長的契機。
團日活動策劃書 1
一、活動背景: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建團91周年,也是雷鋒同志逝世51周年的重要紀念年。雷鋒精神如同一座高聳的燈塔,指引著無數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營造出文明的道德風尚,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注入了重要的精神動力。實踐證明,雷鋒精神不僅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也在推動時代進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巨大影響,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精神支撐。
在新時代,深入理解和弘揚雷鋒精神,將更有助于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提升青年群體的道德和思想素質,為黨的各項會議的順利召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社會的平穩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二、活動主題:
我愛商大,奉獻服務
三、活動目的:
1. 增強同學們對雷鋒精神的認知。
2. 通過親身實踐,提高同學們的行為修養,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系,積極弘揚雷鋒精神。
3. 弘揚雷鋒的服務精神,傳承中華民族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組織同學們參與此次活動,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4. 通過本次活動,團員們共同學習宣傳雷鋒精神,將其落實到日常生活中。
四、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下午
五、活動地點:
敬老院
六、活動參與者:
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12-02班全體成員
七、前期準備:
1. 征詢同學們意見,確定團日活動以戶外形式進行;
2. 與敬老院相關人員聯系,做好活動準備;
3. 準備慰問品及活動所需道具。
八、活動流程:
一、活動前:
召開班會,向團員普及雷鋒精神,并通知活動時間和地點。
二、活動中:
1. 在活動開始時,在校門口集合,宣讀去敬老院的注意事項;
2. 班長和團支書帶領同學們前往敬老院;
3. 抵達敬老院后展開志愿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陪伴老人聊天、與老人玩牌、為老人分發水果等);
4. 志愿活動結束后,組織同學們返校。
三、活動后:
對此次團日活動進行總結。
九、注意事項:
1. 在前往敬老院的路上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2. 在敬老院內保持環境衛生;
3. 在敬老院內保持安靜,不制造噪音;
4. 尊重老人,積極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十、活動效果:
通過此次團日活動,促進同學們素質的提升,加深對雷鋒精神的理解,使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踐行和弘揚雷鋒精神。
十一、活動經費:
十二、活動
團日活動策劃書 2
主題:團日活動策劃書
一. 活動背景:
現如今,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常常忽視運動鍛煉,然而健康的身體是進行學習和生活的基礎。隨著我們在專業課程和實驗中的投入,特別是化學專業的同學,長時間的靜態學習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在冬季寒冷的環境中,我們組織一次團日活動,旨在激勵同學們積極參與運動,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心中植入“我運動,我快樂”的理念,同時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二. 活動目的:
通過此次團日活動:
1. 激發大家對結合學習與鍛煉的生活方式的認知。
2. 提高同學們對班級活動的參與熱情。
3. 促進班級內部團結,讓同學們在共同的運動中增進交流與友誼。
三.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周一下午)14:30開始。
四.活動對象:
20xx級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創新實驗)1班全體同學。
活動場地:F樓東邊的小運動場(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場)。
六.活動流程:
策劃階段:為期13周,由團支書與班委成員及部分同學進行溝通,確定團日活動的主題、形式和內容。
由宣傳委員負責人員的分配與安排。
由體育委員準備活動所需器材。
由生活委員保障后勤及準備小獎品。
由團委與班長負責同學們的動員、參與及場地管理。 活動開展:20xx年11月25日(周一)下午14:30開始。
活動形式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的小組比賽和網球的娛樂賽。
1.團支書講解比賽規則,宣布活動開始。
2.參與雙打和混雙的同學進行抽簽確定隊友。
3. 所有隊員準備完畢后統一開始比賽,考慮到有人多輪比賽的情況,我們將采用單打、雙打和混雙(先打乒乓球,再打羽毛球,最后進行網球賽)的順序進行。
4. 先進行預賽,然后是淘汰賽,最后進行決賽。(考慮到時間限制,比賽的球數將根據情況減少,未盡興的同學可在賽后自行組織活動。)
5. 匯總比賽結果并進行宣布,頒發小獎品并合影留念。
6. 活動結束,組織全班同學一起合影留念。
1. 所有體育器材由班級中相關同學負責借用。
2. 后勤保障的同學負責提供熱水,照看個人物品。
3. 三名負責攝影的同學將捕捉精彩瞬間,為班級相冊貢獻力量。
4. 裁判組負責比賽的公平執行(依據報名的同學人數,從未報名的同學中抽取裁判)。
八.活動宣言: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我們不尋求強弱之爭,而是在全員參與的基礎上共同努力,使這個集體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