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大學生誠信現狀分析報告(通用10篇)

966個月前

誠信作為一種核心價值,對大學生的成長與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本次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深入探討了當代大學生在學術誠信、個人誠信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表現。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大多數學生對誠信的認知和重視程度較高,但在實際行為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現象不僅反映了教育體系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更引發了對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的深思。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1

 一、摘要

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其誠信狀況將深刻影響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關系到社會和諧的進程以及未來國家現代化的發展。大學生的誠信不僅是個人道德的體現,更是社會風氣的縮影,觀察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尤為重要。當前,大學生面臨著就業、經濟和社會的多重壓力,這對他們的道德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次調查主要聚焦于大二及即將畢業的大三學生對誠信問題的關注。調查顯示,許多同學對校園內存在的誠信危機感到深深的憂慮。這種情況反映出現代社會風氣的不正以及信息泛濫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沖擊,使得他們在面對社會時的誠信感逐漸減弱。本文將對大學生在社會、學校與家庭的影響下,誠信問題與就業的關聯進行總結和分析。

 二、調查概況

研究背景:

誠信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關鍵。人們對誠信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社會的良性發展。然而,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變化,誠信面臨著空前的挑戰,這一現象值得深思。誠信的缺失在社會中顯露出明顯的裂痕,甚至對年輕一代尤其是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了不利影響。在當今物質主導的環境中,堅守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崇高的思想顯得尤為重要。對大學生而言,良好的道德素質不僅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能夠促進其在學業和社會活動中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通過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學校能有效規范自身行為,增強誠信意識,實現依法治校和德治校的目標。

目的:本次調查旨在真實反映大學生的誠信現狀,為教育機構提供可靠的數據,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面臨的挑戰。

 三、研究方法

為全面了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我們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率為100%,且所有回收的問卷均為有效答卷,數據完整且整潔。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2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行為準則。然而,近年來由于社會風氣、環境以及就業壓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日益突出,表現為遲到早退、考試作弊、論文抄襲、偽造簡歷等現象,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為深入了解大學生的誠信現狀,我們對XX大學的在校本科生進行了誠信狀況調查。調查于20XX年通過問卷隨機抽樣的形式,共發放問卷120份,全部回收,最終獲得有效問卷113份。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得到了一些關于該校學生誠信狀況的初步信息。

一、XX大學在校大學生誠信現狀

現狀一:大部分時間能夠做到誠信,認為人際交往中誠信是評價的重要標準

調查顯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約13.6%的受訪同學能夠完全做到誠信,74.2%的同學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做到誠信,而約11.1%的人表示一般情況下能做到,幾乎不能做到誠信的同學占比為1.08%。在對他人誠信的看重方面,50.9%的同學表示非常看重他人的誠信,44.7%的同學比較看重,而不太重視或不看重他人的誠信的同學僅占0.7%。

誠信作為一種基本行為規范,直接影響著人際關系和社會的整體誠信水平。從調查結果來看,當前我校學生的誠信水平總體上較高,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基本做到誠信。然而,受到社會環境和校園風氣等因素的影響,仍有一部分學生未能做到誠信。提高在校大學生的誠信水平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同學都表示重視他人的誠信,這說明,誠信依然是社會中評價和選擇他人的重要標準。

現狀二:在學業上的誠信狀況令人擔憂

數據顯示,在調查的學生中,僅有16.8%的同學認為上課遲到、早退和曠課是很不合適的,36.3%認為不太合適,26.1%的同學持中立態度,而超過20%的同學認為這種情況可以理解。在不按時完成作業方面,12.0%的同學覺得很不合適,14.4%認為可以理解,27.8%認為是否按時完成作業無關緊要,接近一半的同學則表示不太合適。面對考試作弊,44.9%的同學表示堅決反對,29.1%認為不合適,16.2%中立,但有9.8%的同學認為可以理解。

從數據來看,大學生在學業上的誠信狀況確實讓人擔憂,這與大學較為自由的環境密切相關。許多學生在大學后逐漸變得懈怠,遲到、曠課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學生對此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使得學生普遍認為這與誠信無關。由于缺乏約束,很多學生未能認真學習,到了考試季只好以抄襲等方式應付,盡管這種情況仍屬少數。

現狀三:不同性別、年級和政治面貌的學生誠信狀況存在差異

統計顯示,男生的學業誠信得分均值為3.89,女生為4.04,報考男女生的誠信水平差異明顯。一、二年級的學生誠信水平顯著高于三、四年級的學生。黨員和團員的得分均值分別是3.94和4.10,遠高于普通同學和其他民主黨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學生剛入大學時依然帶著高中時期的單純,而到了大三、大四時逐漸變得成熟,校園風氣也隨之改變。黨員和團員在入黨、入團時經過篩選,一般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較高,因此其誠信水平相對較高。

現狀四:在校大學生認為誠信在社會中至關重要,但對當今社會的誠信水平評價一般

調查顯示,近90%的同學認為誠信對社會非常重要,而約58.3%的受訪學生認為我國社會整體誠信水平處于一般水平。

盡管誠信缺失現象依然存在,但大部分學生仍對誠信持肯定態度。這表明,在大學生心中,誠信的重要性依然被認可。然而,他們對當前社會整體誠信水平的評價卻顯得不夠滿意,情況令人擔憂。目前我國在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仍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建議

建議一: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鼓勵他們從自身做起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其誠信狀況對社會風氣產生深遠影響。從調查中可見,當前在校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尚需改善,故應加大誠信教育力度。例如,可以開展誠信論壇、國學課堂等活動,以提升大學生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作為大學生,也要保持個人的誠信,不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堅持原則。

建議二:改進大學教育體制

大學教育體制亟需改革,盡管大學教育通常是自由自主的,但有時過于寬松的環境使得一些學生放松了對自我的要求,變得得過且過,未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校方可以考慮調整教育模式,減少對期末考試的過度依賴,增加平時考核的比重,通過創造性作業和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建議三:營造誠信的校園文化和環境

作為學校,應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誠信的榜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應注重自身的言行,做到誠信以正面引導學生。對于學生的誠信缺失行為,應注重教育和警示,以教育為核心,促進學生的誠信意識提升。

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將深刻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與發展,因此我們需關注學生的誠信水平。通過對XX大學學生誠信狀況的調查,初步了解了大學生誠信的基本情況,雖然大部分學生具有誠信意識,但在行為上仍需嚴格要求自己。觀察到西方發達國家在誠信方面的成就,或許與其法治建設密切相關,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素質的提升。面對頻頻曝光的論文抄襲、貪污舞弊等現象,我們更應深入思考。相信通過持續努力,大學生的誠信水平將在未來不斷提高,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3

信用是一個人立身之本,正如古語所言:“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構筑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當下轉型中的中國,培養大學生的誠信觀念,對國家經濟與社會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通過有效的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既符合國家和社會要求又能激勵個人的科學價值觀,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關注。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大學生的誠信水平也逐漸成為評判其是否能夠成為合格公民的重要標準。那么,現階段大學生的誠信道德狀況究竟如何呢?

為此,我們對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進行了調查,共發放問卷135份,覆蓋我校多個學院,最終回收問卷135份,有效問卷占比100%。問卷中包含10個問題,涉及對自己、家庭和社會在誠信方面的看法。

我們調查了大學生對自己誠信的認知。結果顯示,67%的同學認為“誠信是人的基本道德”,而仍有不少同學選擇了“基本是,視具體情況而定”及“不,誠信與我無關”的選項。盡管學生們對自己的誠信評價較為積極,但也反映出部分同學在誠信觀念上的搖擺不定。

接下來的調查關注大學生對整體誠信狀況的看法。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在同學們中有較強的認同感。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2%的同學認為目前大學生整體的誠信狀況良好,絕大多數學生認為誠信狀況一般,說明不誠信現象依然普遍存在于大學生中。

在探討大學生對誠信問題關注度的調查中,發現87%的同學對此非常重視;而在“與他人交往時,您是否重視對方的誠信”的問題中,選擇積極回應的同學占了絕大部分。這表明誠信在同學們的日常交往中仍然占據著一定的位置。然而,在大學生中,存在“無所謂,大家開心就好”的思想。

關于“您認為誠信度與受教育程度有關嗎?”這一問題,83%的同學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這表明在培養大學生的誠信觀念時,教育應發揮重要作用。

在問卷的第六題中,針對大學教育的角色,提到了“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制定失信懲罰措施,開展宣傳教育”、“加強輿論監督”等選項,這些建議得到大部分同學的認同。許多同學還積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讓我們倍感欣慰,顯示出大家對塑造誠信的校園環境的關注和共識。

第七題詢問大學校園中的誠信應包括哪些方面,86%的同學選擇了“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還有相當多的同學認同“在生活中待人真誠,恪守信諾”。這表明當代大學生對校園誠信的認識還是比較清晰的。

在考試這項關鍵的評價手段中,誠信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在考試時遇到選擇題,不會做則成績不及格,而身邊同學會做,您會如何做?”這個問題中,近一半的同學表示盡管很想看,但最終選擇了不抄襲的行為。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表示在老師不注意時會抄,顯示出部分學生對于成績的重視影響到誠信的踐行。周圍同學的態度和輿論的寬容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這也引發了我們更多的反思。

調查還探討了社會風氣對誠信的影響,發現78%的同學認為“有很大關系”,不到5%的同學認為無關。這說明學校的誠信教育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

我們調查了一項眾所周知的新聞事件:韓國的克隆之父黃禹錫干細胞造假事件,屬于典型的學術誠信問題。在對此事的看法中,65%的同學選擇認為“他得到合理處置,誠信是做人的基礎,這樣做有助于糾正學術風氣”,而30%的同學則認為“沒必要,學術作假大家心知肚明”,這反映出社會風氣給大學生誠信觀念帶來的負面影響。

問卷的最后一題鼓勵同學們寫下對大學生誠信狀況的感想,大家積極參與,并寫下了真實的想法,這讓我們深受感動。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普遍對誠信有較強的認同,并視其為個人素養的重要方面。應當正視大學生誠信道德現狀的基本評價。雖然部分學生的誠信水平較高,但也要關注到整體上,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水平仍有待提升。

對此,我們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端正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的評價

要認識到一部分學生的誠信水平較好,這些學生有望成為社會的表率,大多數大學生都認同誠信的重要性,極少數同學誠信表現極差。

二、深化誠信實踐教育

大學生誠信的培養離不開實踐,學校和社會應共同建立誠信實踐機制,設置模擬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體驗誠信的重要性。

三、建立個人信用檔案

高校應引入聯合征信系統,設立學生誠信檔案,建立查詢和管理系統,對于失信學生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四、培育誠信道德文化

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可忽視,需培養誠信文化,形成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共識,營造誠信者受尊重的氛圍。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里,誠信是個人立足的無形資本。每位大學生都應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將誠信銘記于心,用一生的言行去踐行這一理念。

綜上調查結果,盡管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整體良好,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約束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仍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大學生的誠信修養提升,他們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抓住每一個機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4

本文在我們校園生活中,許多同學曾經歷過不誠實的行為,但這種情況通常是偶發的,而非經常性的習慣。大多數大學生還是秉持誠信理念的。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大體良好,但個別不誠信行為仍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不太重要或與個人利益無關的場合,許多同學偶爾會表現出不誠實行為。綜合來看,社會對大學生的不誠信現象并不寬容,大學生的誠信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

 1、關于大學生誠信度的基礎看法

 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

(1)有高達81.2%的大學生認為誠信是非常重要的;

(2)95%的大學生通常會保持誠信;

(3)61.09%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在學校的誠信狀況尚可,但有14.9%的同學認為其誠信度較低;

(4)對于大學生整體的誠信狀況,認為“很好,無需過度擔憂”的僅占3.0%;認為“一般,僅是個別現象”的占54.7%;認為“較差,存在較多不誠實行為”的占34.3%;而認為“很差,值得關注”的占7.7%。

 從社會的調查結果來看:

(1)有較多的人認為大學生對于誠信的看法普遍一般,重視程度不高;

(2)23.7%的人曾遭遇過來自大學生的欺騙;

(3)關于大學生的整體誠信狀態,16.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誠信度很好,不必擔憂,73.9%的人認為大學生的誠信狀況一般,僅僅是偶然事件,10.2%的人認為大學生的誠信度較差,許多人存在不誠實的情況。

 2、關于考試中的作弊行為

(1)在大學生中,32%的人表示從未作弊,65.2%的同學偶爾會作弊,僅有2.8%的同學表示經常作弊。

(2)關于作弊現象,27.1%的同學認為這是一種欺騙行為,不可取;51.9%的同學認為這與學校一些理論課程的乏味和必修性質有關,15.5%的同學持中立態度;而5.5%的同學則持有僥幸心理,支持這種行為。

 3、關于作業和論文的抄襲

(1)在大學生中,僅9.4%的同學完全獨立完成作業,49.2%的同學大部分是自己寫,僅少量引用資料,36.5%的同學大量引用資料,5%的同學則完全依賴他人的文章來拼湊。

(2)在社會調查中,關于大學生畢業論文抄襲現象,71.2%的人認為這就應該被取消學位資格,28.8%的人認為處罰過于嚴厲。

 4、關于求職簡歷的美化現象

(1)從大學生自身來看,15.5%的同學認為這種行為是不誠實的,不應該提倡,77.3%的同學認為適當的美化是可以理解的,只有7.2%的同學認為這樣的行為無關緊要,可以接受。

(2)從社會公眾的角度,40.7%的人認為這是欺騙行為,極不可取;45.8%的人認為可以理解,6.8%的人則覺得這不過是小事,無所謂。

 5、關于有錢申請助學貸款的情況

在身邊,你是否聽說過有些同學明明經濟條件不錯也申請助學貸款?僅6.1%的同學表示沒有這種情況,45.3%的同學很少這樣做,而48.6%的同學經常這樣做。

 6、關于請假時的虛假理由

在你身邊,有多少同學截然不同的理由來請假?只有3.9%的人表示從未有過,48.6%的人很少這樣做,而47.5%的人則經常這樣做。

 7、關于虛構家庭情況以申請學雜費的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47.5%的大學生會如實說明自己的家庭狀況,45.3%的同學則基本如實,但會稍加渲染;而7.2%的同學則夸大其詞,完全虛構家庭情況。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雖然在校園生活中,許多人曾有不誠實的行為,但總體來說,這并不是一種習慣或普遍現象。大部分學生還是相信誠信的,整體來看,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尚可,但仍有一些不誠信行為值得我們關注和改進。社會對大學生的不誠信行為普遍比較嚴苛,這也提醒我們,大學生的誠信水平亟需提升。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5

一:調查的主要內容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以網絡調查為主,部分為校園內調查

調查對象:大學生群體

調查方法:采用網絡問卷、QQ溝通及隨機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

調查人:張偉、李明、王芳

調查分工:陳靜、劉亮、趙勇

二:調查的正文

(一)前言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久彌新,對推動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作為高知識水平的人群,其誠信意識與道德素養直接影響著未來社會的誠信生態。針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加強教育與引導是十分必要的。本次調查圍繞大學生的誠信認知、考試作弊、課堂出勤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對大學生的誠信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提升措施。

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我組決定開展一次調查。調查對象主要為我院的一、二、三年級學生,內容涉及大學生的誠信認知、對考試作弊的看法及出勤情況等相關內容。

(二)調查結果與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對誠信道德認同的矛盾心態。

大學生對自身群體誠信道德認同感較低。盡管“誠信”是大學生應具備的重要品質,但社會上對大學生整體誠信水平的評價卻不盡如人意,導致大學生自身對這一群體的道德認同感存在缺失。調查顯示,只有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整體誠信水平很好”,74%表示“尚可,不誠信行為屬于個別現象”,而21%認為“誠信水平較差,存在普遍不誠信的問題”,沒有學生認為“誠信問題非常嚴重”。

大學生對個人誠信道德的認同度則較高。數據顯示,認為自己是誠實守信的學生占58%,基本守信的占41%,只有1%承認自己不誠信。這樣的對比反映出大學生在認同自我道德與群體道德之間的明顯矛盾。

通過深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在個人誠信方面自我要求偏高,但面對不誠信現象時卻有所放松,形成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調查雖為匿名,但部分學生仍可能隱瞞真實看法,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誠信的表現。

2、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體現出的誠信現狀

關于考試作弊問題。本次調查表明,竟有40%的學生能理解作弊行為,7%的學生承認自己經常作弊,57%的學生偶爾作弊。這一現象的背后,值得我們深思,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學生的學習安排相對自由,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計劃,過于依賴臨時抱佛腳,最終選擇了作弊以確保通過。

2)部分學生為獲得獎學金或各種榮譽,在學業薄弱的科目上不僅不誠實,甚至采取欺騙手段。

3)為了應對家長和老師的期待,高分也被視作一種捷徑,作弊成為了這些學生最便捷的選擇。這樣的現象不僅是對他人不誠實的表現,更是對自身學習的欺騙。考試的意義在于檢測自身知識掌握程度,而作弊則剝奪了這一過程。

關于作業的問題。調查顯示,12%的學生表示作業完全由自己完成,59%的學生聲稱大部分是自己寫,少量引用資料,而23%和6%的學生則選擇大量引用他人資料和拼接他人文章。這反映出大學生在作業上重視程度不足,往往圖省事借用他人勞動成果,草草了事。

關于出勤的問題。在“如有一門課出勤與個人安排沖突,你會如何選擇”的問題中,38%的同學選擇上課后溜走,35%選擇讓同學代點名,23%愿意上課,只有4%選擇不去。這表明,除了安心上課的同學外,其他選擇都在向老師撒謊。如果學生確實有情況,應提前請假,而非中途離開或欺騙老師,這種行為極不尊重老師,值得關注。

3、誠信與個人利益的沖突

誠信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但當它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大學生該如何抉擇?根據調查,有71%的受訪者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時表示堅持誠信,21%的被調查者則無奈而立。大多數大學生會將誠信置于利益之上。但那些持中立態度的學生,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他們在誠信與利益之間掙扎,一旦利益受到損害或者新誘惑出現,可能會放棄道德準則。追求個人利益是人之常情,但并不能以此作為放棄誠信的理由。缺乏誠信的社會無法提供長久的利益,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應協同進行,妥善處理誠信與利益的矛盾至關重要。

4、誠信缺失的原因

調查顯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象顯而易見,可能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社會因素。當前社會中,誠信缺失現象頻繁,給年輕的大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影響了他們的價值觀,導致對誠信的漠視。

2)家庭因素。許多家長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道德教育缺乏重視,甚至一些家長對孩子放任自流,不良思想反而影響了孩子。還有部分家長在誠信問題上口是心非,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誠信意識培養極為不利。

3)學校因素。有些高校在追求學術成績的同時忽視了對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視,缺乏誠信氛圍,使得學生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校在誠信教育內容上不夠明確,影響了教育的有效性,許多學生雖然對誠信問題口若懸河,但在行為上卻難以與之相匹配。

4)社會因素。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不良風氣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尤其在政治領域,一些領導干部的不誠信行為容易對年輕人造成影響;在經濟領域,假冒偽劣、合同違約等現象擾亂了社會秩序,導致大學生缺失誠信責任意識;在文化領域,虛假宣傳、學術不端、教育亂收費等現象,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設,也會對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6

一、問題的提出

“誠實守信,方能立身處世。”誠信是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以及人與團體之間良好關系的基石,它是現代社會的基本準則。誠信不僅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然而,在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誠信這一傳統美德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中,誠信問題日益凸顯。為此,我們開展了此次調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現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結合問卷和訪談兩種方式進行。調查問卷采取集體填寫的形式,由調查員在現場指導被調查者完成并收回。隨機訪談了100名學生,以獲取更加深入的反饋。

三、調查結果和分析

(一)對誠信重要性的認同程度

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普遍認同誠信的重要性。在問卷中,男生和女生對此的認同度分別為88%和87.5%。認為誠信“重要”的人占據了絕大多數,只有少部分認為誠信無足輕重。這說明,經過多年的教育,大學生對于誠信的美德有較清晰的認知,并意識到誠信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二)對自身及他人誠信行為的認同程度

盡管許多大學生意識到誠信的價值,但對自己及同齡人的誠信行為的認同度卻偏低。只有56%的受訪者認為“誠信是基本道德”,而持“視具體情況而定”的觀點占34%。這表明,大學生對自身誠信標準的認識存在差異,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是誠信的,然而對同齡人的誠信卻持保留態度。這種現象說明,大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

(三)關于考試作弊

在討論作弊行為時,許多學生在內心深處對其產生抵觸,但仍然選擇參與。調查發現,雖然他們清楚作弊的錯誤性,但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對成績的迫切需求,許多人最終選擇了作弊。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對誠信的理解與實際行為間的矛盾沖突。

(四)關于學術作假

學術不誠信問題在高校中日漸突出。調查中顯示,大一學生中有70%的人認為剽竊論文有損學校聲譽,而到大二時這一比例下降至52%。隨著年級升高,學生們對剽竊行為的容忍度漸漸提高,顯示出一種不良的學術風氣正在滋生。

(五)關于助學貸款

超過一半的學生對國家助學貸款的償還要求表示不滿,認為其苛刻且難以理解。這表明,許多學生將助學貸款視為資助,而非契約責任。在問及如果申請貸款會否按時償還時,近80%的學生表示會按時償還,只有少數人選擇了“視情況而定”的態度,這反映出他們對誠信契約的輕視。

盡管誠信是一種內在的道德要求,但它的實踐需要外在的機制來保障。在法治社會中,誠信體系的建立依賴于對不誠信行為的有效約束。一個完全忽視道德義務的個體,終將面臨難以承受的后果。契約的遵守本身就是實現道德的重要保障。

大學生對誠信的認同感較強,視其為品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行動中,誠信尚未普遍內化為行為準則,反映出以個人利益為導向的隨機性。學生們對誠信的渴求與自身行為的矛盾,顯示出在面對更實際的利益時,他們往往難以做出正確選擇。

四、思考與建議

針對本次調查暴露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誠信教育:

(一)注重心理與行為的一致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觀;

(二)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防止不良影響對學生誠信觀的沖擊;

(三)制定相應的制度,以約束短期利益驅動下的不誠信行為;

(四)從新生階段開始,加強對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7

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被視為個人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培養誠信意識不僅對個人道德修養至關重要,也對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深入了解我校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我們開展了一次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5份,涵蓋了我校3個院系的學生,最終收回有效問卷共100份。其中,大一學生75份,大二學生30份。問卷設計包含12個問題,針對個人對誠信的理解、家庭教育以及社會影響,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廣泛性。本次調查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對誠信的基本認知及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遵守情況,并為今后的誠信教育提供指導和建議。然而,由于時間緊迫,問卷樣本較少,可能導致一些結論不夠全面。以下將根據問卷的內容對調查結果進行簡要分析:

我們調查了學生對自身誠信狀況的看法。在大一學生中,有51%的人認為自己是一位誠信的人,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而在大二學生中,這一比例上升至57%。認為自己偶爾不誠信的同學,大一中為30%,大二中為45%;認為自己不講誠信的人,大一有13%,大二僅4%。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遵守誠信標準,但也有不少學生曾出現過不誠信的情況。

針對大學生整體的誠信狀況,調查顯示,大一和大二學生認為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良好,無需擔憂的比例分別為11%和3%;絕大多數同學認為誠信狀況一般,不誠信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這說明雖然學生對誠信有認同感,但對整體狀況的擔憂也反映出誠信問題的現實。

在探討誠信缺失原因的調查中,大一和大二學生中分別有61%和63%的人認為是受社會環境影響,認為家庭或老師影響誠信的同學,大一中為12%,而大二中則提高到27%。認為高校考試教育體制不合理影響誠信的大一學生占21%,而大二中減至10%。

關于加強大學生誠信的措施,調查設定了“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實施失信懲罰”、“開展誠信宣傳教育”和“加強輿論監督”等選項,均獲得了大多數同學的支持,顯示出學生對誠信的高度重視。經過分析,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影響誠信的問題:

1. 從學校和社會角度看,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導致不誠信的成本較低。

2. 從家庭角度看,家長在誠信教育上缺乏榜樣作用,甚至部分家長樹立了不誠信的消極影響。

3. 從學生自身來看,道德修養水平不足,自律能力有待提升。

雖然大學生普遍認同誠信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重要品質,但在實際行動中,誠信尚未完全內化為行為規范,反映出以個人利益為導向的隨機特征。誠信本應是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但許多同學仍表現出“視情況而定”的態度。他們對誠信的理解仍停留在道德層面,未能形成強烈的契約意識,若缺乏契約的遵守,誠信又如何得到保障?作為相對較高文化教育水平的群體,大學生在推行誠信體系中應發揮示范作用,為社會的逐步誠信建設提供引導。通過積累與推廣,改善社會信用環境,營造誠實守信的氛圍,實現誠信光榮、背信可恥的社會共識,形成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大部分家庭重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大一和大二學生中分別有60%和70%的同學表示家長經常進行誠信教育;但也有部分學生反映家長對誠信教育的關注度逐漸減弱,表明家庭誠信教育仍需進一步加強。

關于學生在交際中對誠信的重視程度,大一和大二分別有55%和43%的人認為誠信是交往的基礎,41%和33%的人認為誠信重要但非決定性。值得關注的是,大二中有24%的同學認為與人交往只要開心即可,這與大一的看法形成鮮明對比。

在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時,大部分學生選擇如實填寫家庭情況,體現出他們對國家助學貸款的契約性質有清晰認知,認為銀行在要求擔保及償還方面并非無理。這表明同學們對誠信契約的理解逐漸增強。

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及其誠信的重要方式。在對作弊行為的態度調查中,大一和大二分別有51%和40%的同學表示堅決反對作弊,并認為自己絕不會作弊;同時也有32%和37%的同學持中立態度,未能積極制止作弊現象。表明同學們對作弊的看法尚需深入,作弊不再是個別現象時,是否意味著誠信的滑坡,值得我們共同反思。

在就業誠信方面,同學們普遍認為在求職簡歷中適度修飾是可以理解的,這反映出對未來的輕視態度。由此可見,誠信與不誠信之間的界限在面對未來的選擇時顯得格外模糊。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8

 一、大學生的誠信調查現狀

根據最新調查問卷分析,當前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并不樂觀。這主要源于社會風氣的影響以及虛假信息的泛濫,嚴重侵蝕了大學生的誠信觀念。以下將從大學生對社會、學校和家庭的誠信狀況進行總結分析。

1、大學生對社會誠信的現狀

在調查中,關于大學生對社會誠信的相關問題,共設置了五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在街頭遇到乞討者或殘疾人時,你是否會施以援助?結果顯示,“會”的占比為50%,而“不會”的也為50%。

(2)如果有人請求你在街上幫他(她)看管錢包,你會答應嗎?結果顯示,有“會”的占37%,而“不會”的占63%。

(3)當有人向你求助急需返鄉車費時,你會給予資助嗎?結果顯示,“會”的只有15%,而“不會”的高達85%。

(4)你是否反感不守信用的人呢?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討厭”的占100%,而“不討厭”的占0%。

(5)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守信用的人嗎?結果顯示,“是”的占93%,認為“不是”的占7%。

2、大學生對學校誠信的現狀

在調查問卷中,關于大學生對學校誠信的相關問題,共設置了四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對任課老師的誠信度評價如何?結果顯示,認為誠信度在70%——100%的人數占70%,而70%以下的占21%。

(2)若班上同學借你東西時,你會相信他(她)一定會如期歸還嗎?結果顯示,“會”的占88%,而“不會”的占12%。

(3)你相信學校的收費是按照物價部門標準嚴格執行的嗎?結果顯示,認為“相信”的占6%,而“不相信”的占94%。

(4)你對所在學校的誠信度評價如何?結果顯示,認為誠信度在70%——100%的人占48%,而70%以下的占52%。

3、大學生對家庭誠信的現狀

在調查問卷中,關于大學生對家庭誠信的相關問題,共設置了三個小問題,其結果如下:

(1)你認為父母是否信任你?結果顯示,“相信”的占93%,而“不相信”的占7%。

(2)你覺得父母會對你說謊嗎?結果顯示,“會”的占18%,而“不會”的占82%。

(3)你對父母的誠信度評價如何?結果顯示,認為誠信度在70%——100%的人數占98%,而70%以下的占2%。

 二、大學生誠信現狀的成因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對不同對象的誠信度順序為:家庭高于學校,學校高于社會。這一現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的愛與呵護促進家庭誠信。在家庭中,父母對兒女始終關心備至,給予了無私的愛。孩子們也深知父母的期待,因而與父母之間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系。

2、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大學生處于思想最為活躍的階段,容易受到外界不健康信息的影響。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可能導致他們模仿不當行為,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3、學校管理與教育的不足。部分學校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缺乏對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視。這也導致學生對學校的信任度下降,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改善大學生誠信狀況的建議

提升大學生的道德認知與社會責任感是全社會應共同努力的目標。

1、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心。通過教育,讓大學生意識到關愛他人的重要性,并從自身做起,培養幫助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2、加強學校的德育教育。學校需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激發他們的道德意識,讓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3、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通過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我們有必要共同關注大學生的誠信問題,為他們創造一個充滿信任與公平的成長氛圍。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學生才能茁壯成長,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中反映的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80%的學生認為校園內不誠信現象非常普遍,問卷中提到的不誠信行為更是讓人感到震驚,竟然100%的人曾經歷過或目睹周圍人做過此類行為,充分顯示出校園誠信缺失的嚴峻形勢,這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

在面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時,建立誠信檔案是否顯得格外必要?調查中有73%的同學支持建立誠信檔案,15%的人認為沒必要。許多人認為,建立誠信檔案對于誠信良好的同學是有益的,而對那些誠信不佳的同學或許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如此才能彰顯誠信者的優勢。

誠信是否會影響到就業?有75%的受訪者認為會,25%認為不一定,且沒有人認為不會。而當被問及誠信是否能成為就業的主要條件時,53%的同學認為會,28%認為可能會,只有少數人覺得不會。

這次調查揭示了許多問題,更多的思考也隨之而來。為什么誠信問題會變得如此嚴重,其中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二、原因分析

1、歷史遺留的負面影響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根源。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雖然形成了很多關于誠信的經典語句,比如“童叟無欺”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等,但長期的封建制度和權力專制,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消極影響。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老實人吃虧”等古訓在潛意識中也扭曲了人們對誠信的認知。誠信的基本內涵在于真實,缺乏真實便無誠信。歷史上的負面影響仍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而且這種影響常常是代際傳承的。

2、現實中失信成本低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直接因素。

當前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失信成本過低是最直接的原因。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其失信行為所付出的代價。如今,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雖然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但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際關系中經濟利益優先和追求最大利潤的觀念成為了普遍的評價標準。這種經濟利益至上的思想導致了道德觀的扭曲,許多人對公德心的忽視,從而影響了誠實守信這一基本道德規范。這種現象廣泛存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經濟領域的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社會政治領域的權錢交易、貪污腐敗屢見不鮮,教育界的教師不專心教學、學生考試作弊等行為屢禁不止,失信者在現實生活中不僅沒有面臨應有的懲罰,反而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更大的利益,造成現實中失信者的成本遠低于守信者的成本。這種種消極現象嚴重腐蝕了大學生的道德觀,使得正處于關鍵時期的大學生在面對信任危機時倍感迷茫,進而導致誠信的逐漸滑坡。

3、教育機制和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學校在誠信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偏重理論而輕實踐,重灌輸而輕引導,忽視了學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學校的德育工作往往通過批評和禁止的方式來規范學生,而缺乏通過文化氛圍進行熏陶的能力;他們傾向于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學生提出要求,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有效分析與引導。在評價機制上,存在重知識輕道德的現象,僅僅通過各種數據衡量學生的道德水平,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導致“誠實人吃虧”的情況。這種評價方式可能導致學生誤認為只要成績好,手段和方法并不重要,從而造成了從考試作弊到盜竊行為的惡果。高校管理體制的不足也給不誠信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學校在決策和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弊端與漏洞,學生在重大決策中往往缺乏參與權和監督權,這使得一些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事項缺乏透明度和規范性,進而影響管理的有效性。

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報告 篇10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愈發引人關注。考試作弊、拖欠學費、偽造就業信息等不誠信行為層出不窮,給社會和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

為深入了解大學生的誠信水平,我們開展了“大學生誠信狀況調查”活動。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調查了120位本科生對學業誠信、經濟誠信和社會誠信的看法,共回收問卷120份,回收率達到100%,其中有效問卷113份,有效率為94.2%。

一、大學生誠信的基本現狀

現狀一:大學生對誠信的認知情況

問卷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討大學生對誠信問題的理解,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大學生對誠信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方面,評估家庭、社會及學校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影響。

第三方面,調查學生在學業、經濟和社會三個維度對誠信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誠信的基本認知總體良好。

現狀二:社會誠信的現狀

結果表明,在我校本科生中,社會誠信的平均水平低于學業誠信和經濟誠信。我們需要加強對學生社會誠信的培養,避免誠信缺失。社會誠信在學生未來步入社會后顯得尤為重要,但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問題最為突出。

現狀三:學業誠信的現狀

在學業誠信方面,調查顯示本科生的誠信水平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誠信缺失現象是論文多次投稿,其次是在日常學習中上課出席、作業完成情況及考試紀律方面的問題。

現狀四:經濟誠信的現狀

我校在校生的經濟誠信水平總體較高,但在經濟誠信缺失方面,拖欠學費的問題尤為明顯。

現狀五:總體誠信狀況

通過對學業誠信、經濟誠信和社會誠信三個維度的調查,我們發現,學生的總體誠信狀況較好,并未出現嚴重的誠信缺失現象。

二、結論與建議

(一)性別對誠信水平的影響

數據顯示,女生在學業誠信方面顯著高于男生,而男生在社會誠信方面則表現得更優。經濟誠信與總體誠信方面兩者間差異不大。通過深入調查發現:

一般來說,女生對考試和論文等學業內容更加重視,往往更為謹慎,較少冒險,導致她們在學業誠信方面的水平較高。

而男生對學業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對誠信問題的態度較為放松,甚至愿意挑戰誠信底線,因此男生在這一方面的表現相對遜色。

(二)收入水平與誠信之間的關系

調查發現,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經濟誠信方面的表現低于其他同學。主要原因集中在關于申請困難學生資助的態度以及拖欠學費的問題上。許多貧困家庭的學生因申請資助制度的不完善,最終選擇拖欠學費。其他經濟誠信相關問題如借款不還、逃票等,與家庭收入并無直接關系。

為改善這一現狀,教育資助制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簡化助學貸款的申請流程,確保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能夠順利獲得資助。

增加助學貸款額度,使更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得到支持。

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機會,幫助學生減輕經濟壓力。

(三)年級與誠信狀況的關系

調查還顯示,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的誠信水平逐漸下降。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教育環境的變化。

在學業誠信方面,低年級學生的誠信水平較高,而高年級學生的誠信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大學學習環境的相對輕松以及課程設置的缺陷,促使學生趨向于以應試為目的的被動學習。

在社會誠信方面,低年級學生較高的誠信水平逐步被高年級學生的誠信缺失所抵消,主要是因為隨著社會接觸的增多,學生對誠信的理解受到社會環境競爭的沖擊。

為改善校園誠信狀況,我們建議:

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確保教學質量的穩定。

改革學業評價體系,以全面評估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而非僅僅依賴考試成績。

打破專業限制,讓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對未來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關注并改善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將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大學生誠信現狀分析報告(通用10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巴东县| 曲沃县| 阜新市| 丹寨县| 介休市| 奉节县| 满洲里市| 哈巴河县| 枣阳市| 聊城市| 岳阳县| 乐平市| 永济市| 大庆市| 乐陵市| 建阳市| 松阳县| 航空| 社旗县| 义马市| 通海县| 吴江市| 林芝县| 五大连池市| 亳州市| 通州区| 集安市| 灯塔市| 静海县| 永靖县| 浪卡子县| 惠州市| 东城区| 潼南县| 浏阳市| 泽库县| 桃源县| 青海省| 陈巴尔虎旗|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