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狀況調研分析報告
在誠信作為重要的價值觀,面臨著諸多挑戰,尤其是在高校中,大學生的誠信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本次調查針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發現80%的同學認為校園誠信缺失嚴重,73%支持建立誠信檔案以促進誠信意識。調查顯示,誠信不僅影響個人成長,還與就業密切相關,75%的學生認為誠信是就業的重要因素。然而,40%的學生對考試作弊持寬容態度,體現出對誠信認知的矛盾。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環境、教育體制、家庭教育缺失及功利價值觀的影響。調查呼吁全社會應共同關注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家庭、學校和社會需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誠信體系,以促進道德誠信教育,實現社會的健康發展。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在當今社會中,誠信已成為極其重要的價值觀。誠信不僅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礎,也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價值觀的變化,誠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當前,誠信在許多領域出現了明顯的缺失,尤其是在高校中,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愈發突出,這一現象亟待引起關注。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應在現代社會中得到更好的弘揚和實踐。特別是在物質主導的時代中,正確的道德觀和崇高的理想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大學生而言,具備良好的道德誠信素養,不僅是個人成長的必然要求,也能促進他們在學習和社會活動中樹立積極的信念,從而在誠信的道路上不斷進步。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目的:本次調查旨在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的誠信現狀,為高等教育機構提供參考信息,以便更好地掌握大學生在誠信方面的實際表現。
為此,我們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為100%。所有回收的問卷均有效且整潔。
1、 調查中,有80%的同學認為校園內存在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在調查中提到的不誠信現象,引發了大家的深思,10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或他們周圍的人曾經歷過這種情況,充分顯示了校園誠信缺失問題的嚴重性,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面對大學生誠實守信問題的普遍存在,建立誠信檔案的必要性是否迫在眉睫?73%的同學表示支持建立誠信檔案,15%同學認為沒有這個必要。許多人認為,對于誠實守信的同學,這一措施是有益的,而對誠信缺失同學的影響則可能是負面的。建立信用檔案將能有效約束學生,促使其在校期間樹立誠信意識。由于助學貸款屬于無擔保的信用貸款,擁有誠信檔案的學生更有可能按時還款,從而減輕高校在助學貸款方面的壓力。關于誠信是否會影響就業,75%的同學認為這個因素至關重要,25%的人持中立態度,沒有人認為誠信與就業無關。53%的學生認為誠信必定會成為就業的主要條件,28%的人則認為可能會,只有少部分人持不同看法。可見,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規范,更是競爭力的體現。
您對考試作弊行為的看法如何?調查結果顯示,40%的人認為“作弊總比補考好”,20%的人認為“為了高分可以理解”,甚至有同學表示“沒什么大不了,我也干過”,僅有15%的人表示“反感,自己從來不作弊”。從這些反應來看,盡管大學生對考試作弊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因種種原因,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作弊行為表示無奈和默許。這說明雖然大學生的心理已經趨于成熟,但在對事物的認知上仍存在不穩定和矛盾的局面。
本次調查問卷還設置了一道主觀題——您對本次誠信現狀調查有何看法?參與者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觀點:還可以,意義不大,了解現狀,利于自我認識等。
2、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引發了更多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誠信問題的加劇呢?
3、大學生誠信道德現狀的主客觀原因可以歸結如下:
從客觀角度分析,其成因主要包括:
一是社會整體環境的影響。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普遍偏低,從小缺乏有效的道德教育,這種狀況對大學生的誠信形成產生了消極影響。歷史上的負面影響也成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根源。盡管中華文明強調誠信之美,但長期的封建制度以及剝削思想使得誠信觀念受到扭曲,導致人們產生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等不誠信的潛意識。
二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導致學校過于重視知識傳授而忽視德育教育。教育體制和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同樣是造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重要因素。很多學校在誠信教育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灌輸輕引導的問題,往往通過批評和禁止的方式來規范學生,而忽視了創建良好文化氛圍的重要性。這種不平衡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錯誤的信號,導致他們錯誤地認為,成績是唯一的目標,而誠信則是次要的。
三是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導致大學生在獨立性和承受挫折能力方面不足,家長和教師的誠信素養不足也造成了大學生誠信缺失。家長們在言行上未能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影響了學生的道德觀。而一些家長則認為孩子進入學校后,教育任務全交給學校,從而放松對孩子的監督
四是就業體制的缺陷及觀念的落后,使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困難,影響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此背景下,社會對大學生的誠信問題關注愈加明顯,誠信與就業之間的聯系愈加密切。
從主觀方面來看,其影響因素有:
一是功利價值觀的流行,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行為選擇,比如盡管明知考試作弊是錯誤的,但為了獲取好成績,仍然無奈選擇作弊。當前社會的失信成本偏低,這種現象也是導致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追求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觀念滲入了人際關系,助長了道德上的唯利是圖,這使得一些人缺乏公德心,行為偏離道德準則,導致誠信缺失行為的頻發。
二是思想觀念與實際行為的分歧;三是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對事物的理解往往缺乏深度和廣度,存在矛盾。
三是網絡環境的影響。虛擬世界的興起,使得誠信問題在網絡上更為突出,許多人在網上言行不一,漸漸地這種不真實的行為開始滲透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導致誠信問題的加劇。
通過此次調查和對結果的分析,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以及道德誠信教育的重要性。誠信不僅關乎個人的素質,也直接影響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一個擁有誠信品質的人,無論在何種情境下,都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支持,從而在各領域中更加有作為;對于企業而言,誠信則意味著穩定的客戶和持續的發展;而社會的進步則依賴于每個人的誠信行為。
誠信與我們息息相關,它體現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誠實守信一旦形成習慣,將創造良性的社會氛圍,形成以誠信為榮、以失信為恥的良好風尚。
誠信的建立也需要內外部的共同作用。若通過合理的制度保障,能夠確保誠信者獲得應有的利益,而失信者則遭受相應的懲罰,那么無疑會減少失信行為的發生。建立完善的社會誠信體系顯得尤為重要。誠信檔案的建立是一個有效的手段,檔案應隨著每個學生的基本資料而延續,學生畢業后,信用檔案也將與其學籍記錄一同送達用人單位。守信的學生將更受青睞,而失信記錄則會影響他們的社會評價及就業機會。
在我的調查對象中,許多學生普遍支持建立信用檔案,認為其有助于全面體現大學生的誠信水平,守信者更有可能獲得就業機會,而誠信缺失者則可能面臨信任危機。誠信不僅僅是一種美德,通過信用檔案的建立,學生在走入社會前便能樹立起誠信意識,這對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將產生積極影響。
我們還需堅持正面教育,結合先進的思想理論,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努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家庭、學校、社會及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持續的誠信教育環境。家庭教育在培養良好品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應以身作則,并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社會應當提供良好的輿論氛圍,及時樹立正面榜樣,從而實現道德誠信教育的有效輸出。
全社會應共同關注大學生的誠信問題,為他們創造一個信任、舒適的成長環境,因為未來祖國的建設將依賴于他們的努力。社會由無數個體組成,未來的發展仍需要繼續關注誠信的重要性,深信誠信是我們立足之根,要持續守護這一寶貴的品質,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誠信社會的重建必將是我們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