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閱讀課程的教學方案
本教學計劃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旨在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閱讀課的總體目標為增強閱讀量、拓寬視野、激發興趣、提升理解能力。具體目標包括: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和能力、良好閱讀習慣、智力水平以及知識面,特別強調自然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教師也需通過閱讀提高自身素質,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和啟發者。教學管理方面,將組織閱讀競賽,鼓勵學生分享資料,制定個人閱讀計劃,積極參與交流活動。閱讀要求中,提倡朗讀和適合的文學與科學讀物,合理安排課內外閱讀時間,并采用小組形式進行閱讀,以確保互補層次。每學期進行閱讀測試,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創造力。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為指導,秉持“建設終身學習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構建書香校園為目標,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閱讀課教學目標
“閱讀課”的總體目標是“增強閱讀量,拓寬閱讀視野,激發閱讀興趣,提升理解能力,提高閱讀質量”。
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優秀的閱讀意識及能力。在閱讀的時間、形式、速度、方法和內容方面實現突破;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要做到“讀進去”、“說出來”,更要“討論開去”。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獲取豐富的信息和獨特的體驗,在交流中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和語言表達能力。
3、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在語言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培養語感,促進思維發展,從而提升各學科的學習能力。
4、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特別關注自然科學知識的擴展,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認識論和世界觀。
5、將“閱讀課”視為提升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手段。教師通過閱讀促進自己成為學生最好的學習伙伴、啟發者和組織者。
6、“作文”與“閱讀”相輔相成,形成彼此深化的最佳支持,有效推動課程改革實驗。
三、閱讀課教學管理
做好閱讀課教學的管理,具體組織閱讀教學,定期舉行閱讀競賽活動。
鼓勵學生分享閱讀資料,組織閱讀小組,對閱讀材料進行分類和篩選,標明閱讀字數和時間,設定閱讀任務,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
學生在閱讀中應做到:
1、制定個人“本學期閱讀計劃”(可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明確閱讀目標;
2、為班級提供閱讀資料,提出一到兩個閱讀主題,促進資料的共享;
3、積極參與學校和班級的閱讀主題交流、閱讀質量測試等各項活動。
四、閱讀要求
關于閱讀速度:提倡朗讀,每分鐘不少于60字。
關于閱讀內容:選擇適合的文學作品,如童話、兒歌、寓言和故事;同時也要涉獵數學、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類讀物(例如:《十萬個為什么》低幼版和相關圖文讀物),還可以閱讀適合學生的“有聲讀物”。
建議星期一、三、五進行課內閱讀,星期二、四進行課外閱讀。
在25分鐘的閱讀時間里,文學類和自然社會學科類各占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
關于閱讀組織形式:組織四人閱讀小組,確保小組內的閱讀層次互補。每個小組需選出組長,負責監督管理組內的閱讀進程。關于閱讀測試:每學期進行兩次,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測試,要求“量大難度低”。讓學生適應快速閱讀,通過征集閱讀資料及題目強化學生的參與感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