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化調查報告的撰寫格式
調查報告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標題可為規范化標題或自由式標題,正文分為前言、主體和結尾。前言闡述調查的基本情況或結果,主體是調查的核心,分析研究情況和結論,結尾提出對策或總結觀點。調查報告應具備真實性、針對性、邏輯性和時效性,且通常圍繞明確的研究目標展開。以大學生消費為例,調查顯示學生消費狀況兩極分化,家庭經濟狀況對消費影響顯著。飲食支出占比高,通訊費用理性,戀愛支出卻存在過度現象,反映出消費觀缺乏理性和獨立意識。生活壓力主要來自學習與經濟問題,實踐就業參與度低,需加強校內外教育引導,提升學生的消費觀和實踐能力。
正規的調查報告格式
調查報告通常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分為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標題格式,即“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于xxxx的調查報告”、“xxxx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或正副標題結合使用等形式。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為前言、主體和結尾三個部分。
1.前言。前言的寫法有幾種:第一種是闡述調查的原因、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過程與方法,以及參與人員等調查的基本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主要結論;第二種是描述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現實狀況、主要成就和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張;第三種則是直接闡明調查結果,如肯定的做法、存在的問題、潛在影響,或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關鍵作用,應簡明扼要,直擊主題。
2.主體。主體是調查報告的核心部分,此部分詳細描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方法和成果,以及對調查材料的分析所得出的具體認識和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多樣,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或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關鍵觀點,深化主題;或提出新問題,引導進一步思考;或展望未來,發出激勵和號召。
調查報告的特點
(一)真實性。調查報告是在大量的現實和歷史資料基礎上,運用敘述性語言真實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事實情況及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撰寫調查報告的基礎。
(二)針對性。調查報告通常有明確的研究目標,相關的調查取證都圍繞特定的問題展開。調查報告所反映的問題集中且深刻。
(三)邏輯性。調查報告不僅基于確鑿的事實,還需經過嚴格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的原因,預測其變化趨勢,并指出本質和規律性的問題,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
(四)時效性。
房地產市場持續活躍,數據顯示,前11個月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9.5%。盡管之前出臺的調控政策逐漸被市場消化,但活躍的購房需求仍推動了住宅市場的量價齊升。為控制市場熱度,年末一、二線城市相繼出臺地方調控政策,例如嚴格的限購措施和提高二次購房首付比例等。預計短期內,針對住宅市場的調控仍將持續。本報告預測,未來十年我國報業將呈現出八大趨勢:報紙出版將實現集約化;報業將進入新的增長周期;中央黨報和省級黨報將成為高端主流媒體;都市報發展模式將進行重大轉型;行業專業報紙將樹立資源中心觀;數字報業將改變傳統報業形態;職業報人和職業經理人群體將加速形成;海外報業市場將成為新的發展空間。
調查報告示例
當今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逐漸受到重視。由于他們年齡尚輕、特性獨特,消費心理和行為不同于其他消費群體。一方面,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的經濟獨立程度較低,因此消費受到很多限制。此次,我們針對武漢工程大學的學生消費生活進行了全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問卷情況
本問卷共發放5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問卷主要向我周圍的同學發放,包括機電院和非機電院的學生,基本實現了隨機發放。
二、消費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顯示,學生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00元至500元(占39%),500元至1000元(占30%)也占有較大比例。相比之下,1000元至1500元(占8%)和1500元以上(占2%)顯得較少,300元以下的學生占21%。作為以消費為主的群體,這一消費動態還是較為合理的,消費峰值應集中在500至800元區間。但從其他消費區間來看,30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的消費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學生的主要消費集中在飲食、學習、娛樂、社交和購物等方面。
2.消費層次兩極分化
調查顯示,有些大學生的月消費能達到2000元以上,而最低的消費僅為300元左右。最高的消費是最低消費的六倍。這其中,72%的大學生將家庭資助視為主要的經濟來源。家庭收入越高,給予學生的經濟支持也越多,導致大學生消費出現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體現在旅游、電子產品等方面。這一現象在我們的調查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正在加大,兩極分化問題明顯,在我國社會轉型的背景下,這種情況有其必然性。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這些問題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3.飲食消費
從調查數據來看,飲食支出在200元至300元的人數最多,“飲食消費”占據了學生總消費的一半,這意味著大學生群體的恩格爾系數相對均衡。盡管這一數據受限于學校物價和個人飲食習慣的影響,但仍能反映出黃石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基本情況。
4、通訊開支
擁有手機和電腦的學生占到被調查人數的超過三分之二,這顯示了大學校園手機和電腦的普及程度。在擁有手機的學生中,每月花費超過100元的占20%,而主要集中在40至100元區間(占70%)。以上數據表明,我校學生在通訊方面的消費相對理性。根據調查,電信公司的電話卡(201)在我校學生中相當普及且價格便宜,這使得通訊費用相對合理。
5.生活開支
調查結果顯示,許多學生在外租房情況普遍,44%的學生表示曾在外租房或正在租房,租金大多在100至250元之間。此費用占據月生活開支的三分之一,這應引起大學生的重視。值得欣慰的是,調查顯示學生的月服裝消費相對合理,45%的學生在50元以下。
6、交際費用
我校大學生中,月贈送朋友禮物的費用45%在50元以下,而與朋友聚餐的費用41%在20元至50元之間,交通費37%在20至60元之間。綜合分析,我校學生在社交方面的支出相對合理,這與我校位于郊區有一定關系。
7.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中發現,一部分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多支出100至200元以上,甚至有16%的學生高達500元(例如送昂貴禮物給伴侶)。他們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難以理性把握消費的適度。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另外,傳統上戀愛費用由男方承擔的情況已被打破,出現了男方全擔、男女共同擔或女方自行承擔的情況,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超過男方,傳統與現代消費觀在當代大學生中得以充分體現。
8、消費觀
50%的學生希望每月有盈余供自己支配,26%的學生認為夠用即可,有22%的學生希望有明確的消費計劃。從目前的現實來看,70%以上的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面臨透支的困擾,只有極少數同學保持正常的消費狀態。
三、消費建議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和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的主流消費觀。如今,大學生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的頻率顯著增加,城市生活氛圍和戀愛等多種因素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觀念。他們通常關注形象,追求品質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購買名牌,但質量仍然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2.經濟獨立意識不足
通過調查了解到,許多大學生追求潮流,消費行為往往隨波逐流,缺乏理性思考和實用性的考慮,導致不必要的資金支出。實際上,節約下來的資金可以用于購買學習工具或應急物品。他們往往缺乏自控能力,超出自己經濟能力范圍的消費會帶來不必要的煩惱。當問到學期結束后的經濟狀況時,大部分同學坦承消費已超出計劃,甚至有些同學要借錢回家,僅有極個別同學具備儲蓄意識。
3.消費行為的關聯性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中存在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這與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及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缺乏正確引導有關。如今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中,廣泛接觸社會,一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影響,若未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易形成消費行為的趨同。當學生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時,這種思想容易在消費行為中顯現。
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影響至關重要。但現實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的重視程度仍顯不足。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針對消費觀的指導教育不夠。由于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了解不全面,缺乏與人生觀、價值觀等相關思想觀念的專題教育,難以達到有效的指導效果。
另外,校風建設中普遍缺乏提倡勤儉節約的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在消費心理和行為方面,除了在個性化方面有所體現外,對于時尚品牌等主要消費內容也表現出從眾心理。高校校風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中,應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的良好消費意識和行為,培養合理的消費習慣。
四、生活狀況分析
1、生活壓力
現代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主要來源于學習、社交、家庭、就業與職業選擇、個人發展、經濟問題等。從心理壓力的調查結果中,我們得出:
38%的學生將學業問題排在首位。
24%的學生認為經濟問題最為重要。
18%的學生關注個人發展和就業。
12%的學生對人際關系問題感到困擾。
5%的學生將戀愛問題視為首要問題。
3%的學生關注家庭問題。
令人遺憾的是,調查中并沒有學生將國家發展視為首要問題。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每位大學生深思。古人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難道如今的我們對國家的發展問題就如此漠不關心嗎?學校對此類教育應給予重視,而作為學生的我們也應深刻反省,個體的“小家”離不開大“家”的支持。
2、實踐就業
調查顯示,我校學生參與勤工儉學和兼職活動的比例相當低,僅有13%的學生表示經常參加此類活動,約30%的學生偶爾參與。這一現象表明我校學生的實踐鍛煉意識亟待增強。大學教育應與社會接軌,充分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