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農村發展現狀分析與調研報告5篇

784個月前

農村的發展現狀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調研報告揭示,盡管部分地區的經濟狀況得到提升,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但依然面臨著人口外流、教育資源匱乏等挑戰。通過實地走訪與數據分析,本報告探討了農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困境與機遇,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思考。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1

根據市局的安排,我局對我區的田園鎮東風村和綠林街道辦的南山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調研工作。此次調研的方式包括聽取鎮(街辦)和村、組領導的匯報,組織村民座談,以及對農戶的逐一訪談,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全面了解農村發展現狀。以下是對田園鎮東風村調研情況的統計分析報告:

 一、東風村的基本情況

田園鎮東風村位于城區西南方向約10公里處,西鄰大河鎮,由國道穿村而過,是一個典型的遠離城市的農業村落。該村現有農戶450戶,耕地面積約3200畝,農業人口約1650人,人均耕地面積約1.94畝。村內以種植水稻和經濟作物為主,種植面積達2200畝。村民的人均純收入低于4200元,低于全區的平均水平。

 二、調查問卷情況統計

本次調研共發放問卷35份,回收有效問卷35份。對于調查問卷涵蓋的五個方面進行了匯總分析:

(1)農村家庭的基本構成:每戶人口多在3~5人之間,4人家庭占比最高,達到了55%。主要務農的家庭人數占到30%,而文化程度以初中為主,占41.2%;高中及職高占11.4%,初中以下的占比為15%。

(2)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情況: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水稻和經濟作物,占到問卷的78%,其余主要來自畜禽養殖。問卷顯示,純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有12戶,4000~6000元的6戶,6000~8000元的9戶,沒有超過1.5萬元的收入。家庭支出主要集中在生活費用、教育、交通和醫療等方面,總支出占到62%;其余支出則主要用于非經常性消費,如購置耐用商品、房屋和農業機械,占比58%。當面臨資金需求時,家庭普遍選擇向家人或朋友借款和向銀行貸款,貸款通常用于農業生產、醫療開支和教育。問卷中,家庭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均超過萬元,其中因病和子女上學而增加的支出有9戶,超過15000元。家庭獲取農業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電視和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對政府項目的認同度高,但普遍反映缺乏資金與技術支持,約占總數的75%。

(3)村鎮建設與社會事業問題:通過我們實地考察和問卷反饋,村內交通便捷,整體規劃合理,出村道路有土路和水泥路,但缺乏垃圾處理設施和照明設備,村內網絡覆蓋稀少。對教育滿意度較高,占到56%;在醫療衛生方面,村民認為就醫較為方便,但總體服務水平一般,其中看病費用主要由勞動收入承擔,商業保險購買以養老保險為主,占45%。

(4)農民培訓與經濟組織建設:根據問卷反饋,農民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這一概念的理解較為模糊,不少人表示未曾聽說此類組織,約40%的受訪者對其不了解,但認為建立合作經濟組織的必要性高達90%。

(5)農村治理情況:問卷調查顯示,該村社會治安和風氣良好,占到70%;對村兩委班子的管理評價為團結、民主,能夠公開決策的比例達到75%;村務公開每年進行數次,財務透明度亦較高。在村民反映的突出問題中,農業科技推廣、貧富差距和農產品銷售困難占比高達85%。

 三、對東風村調研情況的綜合分析

從此次調研座談及問卷結果中,我們發現東風村及其村民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農民生活支出與年收入之間矛盾突出。東風村是個典型的遠離城區的農業村,主要依靠水稻和經濟作物的種植,和少量的畜牧養殖,村民外出務工和經營小店的情況相對較少。根據30份問卷的反饋,農戶年純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占比高達50%,而生活支出卻普遍超過了這一收入水平,特別是在子女教育和醫療方面的支出,導致增收困難。

(2)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較多。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獲取農業技術和信息的渠道狹窄。農民在基本生活和教育上的支出較大,農業生產投資不足。部分農民在銷售農產品時缺乏合作意識,導致自身的時間和勞動成本增加。地理和自然條件也對農業發展產生影響。

(3)農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高。問卷結果顯示,許多家庭將積蓄用于孩子的教育,盡管經濟條件較差,仍努力尋求貸款支持子女的上學費用,顯示出對教育的重視。村民期望通過培訓和技術支持提高自身的農業生產水平,渴望引進新技術和新設備。

(4)農民希望獲得更多政府支持。從走訪中得知,農民對政府的期望主要集中在科技培訓、項目資金支持和市場信息的提供;還希望政府能夠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并增強養老保障和教育投入。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2

我于10-12月期間,對我局農村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現將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建議進行匯報,供領導參考。

 一、解決農村“家庭式”代辦服務的問題

現狀:我局新增加了10個聯網服務點,其中7個為家庭式代辦,所有新增的工作人員均為代辦員的家屬。例如,新場鎮的新營業員是代辦員的女兒、梧鳳鄉(兒子)、土門鄉(女婿)、吳場鎮(侄兒)、南安鄉(兒媳)、麻柳鄉(愛人)、歇馬鄉(愛人)。

解決方案:

1、要求代辦員每月支付新增營業員工資200元,獎金100元,獎金依據凈增余額進行考核。

2、對新增營業員實施人事考察,合格后簽訂代辦協議,每月按市局政策發放200元的業務酬金。

3、新增營業員的月度酬金在400-500元之間,由縣局進行統一考核并發放。

4、確保新增營業員由縣局統籌調配,防止出現“家庭式”代辦服務,并定期每半年進行人員調整,以實現代辦人員的輪崗制度。

 二、代辦員保證金繳納問題

現狀:目前代辦員繳納的保證金過低,對郵政資金的實際保障效果不明顯。例如,新場鎮代辦員繳納1000元保證金,占用5000元的儲匯周轉資金;青州、梧鳳、土門、麻柳、歇馬的代辦員繳納3000元保證金,同樣占用5000元儲匯周轉資金。這些代辦員的保證金均低于周轉金,未能發揮有效擔保作用。因核定周轉資金不足,導致多個聯網網點現金結存超限現象頻繁出現。

解決方案:

1、將各聯網網點代辦員自備的業務周轉資金3-8萬元轉為定期存款,并由郵政儲蓄管理員對其進行止付鎖定,簽訂存款擔保協議。

2、依據止付鎖定的存款金額重新核定周轉資金,增加周轉資金總量。

3、為此類網點配備鐵質保險柜、應急報警器等設備,最大限度確保網點現金安全。

4、強化管理,確保存款到期后及時轉存并立即辦理止付鎖定,續簽擔保協議。

好處:

1、提高郵政賬戶余額,增加代辦員的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辦員負擔的情況下,提升保證金額度,達成保證金高于周轉金的目標。

3、增加周轉資金,從而減少網點現金超限的情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不足之處:盡管增加了周轉資金,但也相應提高了資金風險。

 三、華頭支局營業單人臨柜的問題

現狀:華頭支局的代辦營業員進行單人臨柜作業,手工匯款的高額票據缺乏復核。

解決方案:

1、將華頭支局的投遞員工種調整為營業員,取消其每天送郵件的工作,郵運投遞費用從每月200元降至100元。

2、實施輪崗制度,確保營業時間內基本實現雙人臨柜、雙人復核,大額存取款需雙人同行。

3、麻柳和歇馬的代辦員每日到支局領取報刊、郵件,并隨同辦理儲匯業務,縣局每月支付這兩位代辦員各100元的郵運投遞費。

 四、增加郵儲余額定活比例的建議

1、為在職職工設立客戶經理號,營業員在攬存活期儲蓄時需錄入相應業績,月初由儲蓄管理員打印業績統計表,評選前10名并進行通報表揚。職工攬存活期不發酬金,但作為年終評比標準。鼓勵職工開展活期比例、卡均余額的勞動競賽,每季度評選前10名,獎勵100或200元。

2、企業年終可對活期大客戶進行回訪和獎勵,潛在的大客戶可視為郵政儲蓄客戶經理管理,根據業績進行排位,給予相應獎勵。

3、雇傭在職職工之外的人員擔任社會協儲員,攬存活期并進行業績統計,按萬分之2.5至萬分之4支付酬金。

4、通過增加發卡、促進卡消費的營銷策略,強化營業發展綠卡業務的獎勵措施,鼓勵營業員積極宣傳與發卡,并對中、小企業進行專門營銷。組建營銷團隊,以城區和商業市場為重點,開展宣傳活動。

5、加強后臺服務,確保活期大客戶取款便利。

 五、農村郵儲業務宣傳的建議

1、每季度為各支局和聯網網點制作郵儲宣傳橫幅(全年制作4次,每次12幅),換季時更換舊橫幅作為外墻標語。標準為統一8米長的噴繪橫幅,落款為xx郵政支局(所)。

費用預算:12幅4季70元/幅=3360元

2、印制宣傳單夾報投送、網點散發、代辦員宣傳時配合散發,內容包括郵政儲蓄政策、發展規模及綠卡使用方法和手續費優惠規定。

每季度集中發兩次,各支局每次散發5000份宣傳單。印刷要求為白紙黑字,標題使用紅色。

費用預算:5000張8次0.06元/張=2400元

3、外墻標語:

各支局共刷15條外墻標語,每幅高3-4米、長6-7米,每幅約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處理。

費用預算:15條25m2×28元/m2=3000元

4、于11月初訂購單張年歷畫―――“郵政送福”,規格為長77厘米、寬53厘米,90克銅版紙。

費用預算:5000張0.42元/張=2100元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3

 一、農村發展現狀

截至目前,我縣共有各類農村發展機構86個,其中縣級發展機構2個(縣發展局和農業局),鄉鎮發展服務中心5個,個體經濟合作社15個,農村專業合作社30個,村委會和村民小組57個。在職發展工作人員320人,涵蓋了農業推廣人員120人,鄉村振興專員45人,社區服務人員90人,經濟信息員65人。各類信息流通站點設立51個,負責鄉鎮和村級經濟信息收集與反饋。

 二、農村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

隨著農村經濟的逐漸發展,我縣在農村建設和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

一、資金投入不足。XX年末我縣農村發展資金總額僅為3000萬元,縣城占比高達85%,而農村發展資金僅占15%。許多鄉鎮的基礎設施薄弱,發展項目資金缺口較大,導致農業推廣、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難以有效提升,無法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

二、技術人才匱乏。隨著新政策的落實,農村發展項目需求不斷增加,但技術人員明顯不足。統計顯示,鄉村發展服務中心中擁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不到25%。而且,缺乏高層次、專業化的農業技術人才,導致許多農業項目難以科學實施,影響整體發展質量。

三、缺乏特色產業,市場競爭能力不足。目前,許多鄉鎮發展模式相對單一,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農民選擇依靠傳統農業方式,導致農民收入難以提高,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形成“小規模種植找補貼,大規模種植求市場”的局面。

四、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調查顯示,大多數鄉鎮經濟合作社的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管理培訓,管理理念和方式相對滯后,導致合作社發展動力不足,難以有效調動成員參與積極性。管理機制的欠缺使得各項工作無法高效運轉,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重生產輕服務現象嚴重。長期以來,鄉鎮發展中心的“重生產輕服務”現象普遍存在。現有服務人員不僅數量不足,而且綜合素質亟待提升,致使農村發展的整體服務水平受限。鄉村本應是多方面協調發展,但由于體制影響,服務資源供應不足,公共服務功能逐漸弱化,使得“重生產輕服務”的問題愈發突出。

作為農村發展的重要環節,各鄉鎮在服務和價格上難以與大城市相比,同時在項目技術支持上又顯得相對薄弱,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處于劣勢。隨著政府對農村振興工作的重視,一系列政策積極推動了農村發展,改善了基礎設施,特別是在資金投入和技術服務方面,但這些政策仍未能真正解決鄉村發展所面臨的深層次問題,許多鄉鎮仍然停留在傳統發展模式上,難以實現全面轉型。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4

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視,農村發展現狀的調研工作得以快速推進。通過對各個地區的實地調研,不難發現農村經濟組織的建設愈發成熟,合作形式日益豐富,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截至20xx年底,我國農村各類專業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已達到1200個,參與戶數超過12萬,涉及人員總數已破50萬。這些組織的經營領域涵蓋了種植、養殖、加工和市場服務等多個方面。例如,種植業占據了45%,養殖業則占到30%。這些經濟組織主要以鄉鎮為單位,合作模式多以松散型為主,具備靈活性和適應性。

農村經濟組織主要可以歸納為幾種類型:

龍頭企業帶動型:以大型農業企業為引領,組織農戶共同參與,形成緊密的經濟聯合體。當前,全市已建立市級龍頭企業26家,去年營業收入達21億元,合作農戶覆蓋近60萬。某農業公司與農民簽訂了合作協議,按統一標準采購農產品,顯著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

能人帶動型:一些地方涌現出帶頭人,如種植大戶和農民經紀人等。以某果業協會為例,由當地種植大戶牽頭,聯合周邊鄉鎮的農戶,確保優質果品的生產和銷售,每年都為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的收益,協會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專業協會帶頭型:很多專業協會在政府的指導下成立,圍繞特定的產品進行合作。某地區的養牛協會通過集中資金、技術和市場信息,實現了牛肉生產的規模化,幫助不少農民增收。

農業服務部門領辦型:由各鄉鎮農技、供銷等部門牽頭,提供包括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多元化服務。這種模式促進了農民的市場組織化程度,提高了農民的市場競爭力。

隨著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不斷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也得到了優化。這些組織通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了農業的現代化。以某地區為例,水果、蔬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的發展,使得農民的收入顯著提高。

農產品的市場流通能力也明顯增強。調研數據顯示,20xx年當地水果的外銷率達到60%以上,蔬菜外銷率近30%。這表明農民在市場中的地位逐漸增強,他們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有了很大提高。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深入發展,特別是在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緊密結合上,形成了利益共同體。通過各類服務的整合,這些組織能夠有效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提升農民的收入。

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以某養殖協會為例,該協會成功地幫助農民減輕了養殖成本,實現了利益共享,帶動了大批農戶致富。

盡管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實際發展中仍面臨著政策落實不到位、組織實力較弱、社會認知不足等問題。為此,有必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各界對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視,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需要強調的是,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養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培訓和考察學習,選拔優秀的人才來引領各類經濟組織的建設,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農村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篇5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青山鄉青山村下轄12個村民組,468戶,總人口1880人,耕地面積6200畝。主要產業以養牛、養雞、養兔為主的畜牧業,以及以水稻、蔬菜為主的種植業,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

隨著中央、省、州、縣及鄉各級黨委、政府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改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也有了一定成效,推動了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的農業產業主要以畜牧和種植為主,整體發展相對滯后。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收入為28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950元,其中農業收入占23萬元,在全鄉6個村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布情況。現全村共有1880人,其中:男性1090人,女性790人,18歲以下人數為280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275人,60歲以上人數為325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275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275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960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75%;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15人,占勞動力總人口的25%,其中:40人從事交通運輸業,60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215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主要以“水稻、蔬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600畝(含復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800畝,總產量75.5萬公斤,糧食作物中以水稻和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黃瓜和番茄為主,以林果業為輔,畜牧業以養牛、養雞和養兔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中旬,建設有鄉村公路3條,約9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進行中;現有田間道路30條,約12公里,部分道路仍為泥土路;水利設施方面,共有水塘10個,小水池150個,沼氣池5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村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訊。現青山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60戶800人,困難戶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700人,參合率95%;全村有12戶農村危房改造戶,目前改造工作基本完工;建有中小學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稅費綜合改革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逐步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9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5人;全村共有黨員48人,其中:男性黨員39人,女性黨員9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群關系,努力調動村民參與民主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資金投入不足。具體表現為:一是村委會通往外界的公路多年來未得到修繕,路面堅硬度不足,部分田間道路狹窄陡峭,雨天行走困難,影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建設落后,水池和水窖數量較少,無法滿足村民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需求;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系統規劃,建設較為雜亂,環境衛生條件欠佳,部分小組無垃圾處理設施;四是農村的科技、文化和醫療衛生條件落后,設備和設施嚴重不足,缺乏有效的資金投入使得基礎建設進程緩慢。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較低。全村土地零星且分散,大多是梯田和坡地,制約機械化耕作,農業仍以“小農經濟”為主,勞動力成本高,勞動生產率低。這也使得農民增收困難。大部分村民文盲和半文盲情況較嚴重,思想觀念相對滯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心態,制約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農民收入水平低,產業化發展不足,增收途徑狹窄。目前,全村面臨缺乏新的產業支持,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市場價格偏低,增收項目少,農民增收難等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950元,在青山鄉及全縣村中處于較低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步較晚,盡管水稻種植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蔬菜種植的產業化規模仍較小,市場競爭力不足。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和統一布局。村“兩委”班子在新農村建設上存在思路不清、缺乏系統規劃的問題,有些組干部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不足,措施不夠到位,宣傳發動群眾的力度不足,對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缺乏明確方向,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突出。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部分村民小組開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但在項目建設完成后,管理和維護的工作卻相對薄弱,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導致集體資產的流失,部分村民對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淡薄,缺乏管理和維護的積極性,尤其在公共設施的維護上問題較為突出。

6、村委會基層組織仍顯薄弱,全村組干部科技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小學、初中學歷占比達54%,影響了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問題的應對能力;基層組織建設需進一步加強,目前部分組長位置仍空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領導;村黨組織和村委會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有待提升。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強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和法律法規,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提高其發展意識、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多渠道進行宣傳,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激發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黨的政策原則,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強調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應以農民為主體,調動村民積極參與建設,村黨總支和村委會需加強團結與合作,形成一支能夠帶動村民發展的班子。明確 партий組織在農村的領頭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促進農民積極參與建設和美好家園的夢想。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穩步推進。村“兩委”班子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村特點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確保建設有序推進。針對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小學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等項目,要依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實施,做到穩步推進。

(四)強化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和推廣。一方面,要繼續利用現代遠程教育,加大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積極推廣高效、節約型的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推進農村勞務開發,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五)發展特色產業,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發展力度,形成以“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特色產品”為目標的產業結構調調整思路。今年在推廣水稻、蔬菜種植的基礎上,明年計劃推廣有機作物的種植;在養殖業方面,穩定商品牛、商品雞的出欄數量,加強對養殖戶的扶持,提高養殖業發展水平,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做好規劃,確保耕地保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確保糧食安全和畜禽養殖的安全。

(六)推進民主法治進程,完善相關制度。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增強干部和村民對公共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其安全完整。加強社會穩定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長期努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事求是,著眼于解決農民實際問題,以增加收入為核心,調動農民和社會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村干部努力工作,理清發展思路,不久后全村基礎設施將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水平將得到提升,生活環境將更加優美,社會也將更加和諧。

《農村發展現狀分析與調研報告5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青海省| 额尔古纳市| 新乐市| 准格尔旗| 镶黄旗| 阳原县| 哈密市| 镇康县| 白朗县| 堆龙德庆县| 双鸭山市| 博兴县| 宁乡县| 诏安县| 措勤县| 关岭| 金阳县| 博兴县| 平安县| 姜堰市| 孝昌县| 舒兰市| 长垣县| 保靖县| 通江县| 仁布县| 南部县| 亳州市| 工布江达县| 堆龙德庆县| 犍为县| 青河县| 琼海市| 界首市| 囊谦县| 克东县| 馆陶县| 平远县| 天峻县| 铁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