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農村發展現狀與問題調研報告(實用6篇)

413周前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指出,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是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報告強調通過推進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特色產業如無公害蔬菜和優質水果,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建議圍繞市場需求推動農業市場化,強化農業產業化和生態農業的建設。對于農村實用人才結構,強調需要加強技能培訓和產業專業設置,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報告還提及云南省在農業發展中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在農業保險方面的不足,提出加強宣傳和政策支持的必要性,以提升農民的參與意愿。整體來看,調研報告呼吁各級部門共同努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專業合作社發展和勞動力轉移,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 1

__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必須通過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來增強新農村建設的產業基礎,以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從而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將工業化理念融入農業發展,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是__農業發展的核心方向。要著力打造農業特色化。堅定將蔬菜、水果、中草藥和茶葉等作為主導產業,進一步鞏固“全國無公害示范基地”的成效,以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和中藥材基地建設為重心,積極推動以瓜果為主的綠色食品產業,著重開發以柑橘和木瓜為主的林果產業,并不斷提升以黃姜和板藍根等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同時優先發展優質的豬、牛、羊養殖。要推進農業市場化。圍繞市場需求發展農業是其持續發展的基礎,加快以縣城為中心,力求打造鄂西北最大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強化市場信息服務,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支持。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化的力度。選擇一批發展潛力巨大的企業和項目,以繼續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依賴資源優勢,盡快建設一批以木瓜、柑桔和蠶沙為主的深加工龍頭企業;二是整合資源,壯大已有的龍頭企業,增加資金傾斜力度,支持鄖特粉絲廠、肉聯廠和白羽烏雞公司等“老字號”的發展;三是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國內外大型農業產業化企業進駐__;四是推動部分事業單位市場化轉型。

依托生態優勢來提升農業發展,相較于發達縣市,__縣的工業相對較少,生態環境優越,致力于建設秦巴綠色屏障,持續推動生態型區域經濟的發展。著重發展生態農業。全面推進生態農業園區及藍天工程、碧水工程、綠色工程、污染防治工程和生態村鎮工程的建設,積極爭取國家生態農業示范區的創建。推進“五改”(改路、改水、改廁、改廚、改欄)和“五通”(通路、通電、通水、通信息、通沼氣)、“三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庭園凈化)建設,全面實施以“綠色基地、綠色加工、綠色營銷”為核心的“三綠”工程。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以“龍之故鄉”和“神奇鄖陽”為品牌,加快建設恐龍時空隧道、恐龍模型和恐龍科普展館等項目,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積極發展休閑農業。__縣擁有豐富的礦產、水資源和旅游資源,沿國道發展“農家樂”,滿足人們在節假日進行休閑、娛樂、體驗生活及采摘的需求。

依靠科技推動農業轉型,依托科技手段,才能持續改善農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一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計劃通過3-5年的教育培訓,使全縣每戶家庭有一個科技明白人,每個村涌現5-10個專業大戶,每個組至少有5戶科技示范戶,同時要根據__縣的產業布局,科學確定科技成果的推廣內容。二是重視農業科技園的建設與引導作用。__縣在柳陂等鄉鎮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園、優質蔬菜示范園、高產油菜示范園、優質水果示范園和中藥材示范園,使農民學習到很多實用技術。三是強化農業標準化生產。在全縣選擇3-4個條件良好的鄉鎮作為示范點,積極推進農業優質化,打響“鄖陽調水源頭”、“漢江”等地域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 2

根據農業部發布的《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xx年陽光工程任務申報工作的通知》(農辦科[20xx]3號),按照通知的要求,抽調相關人員針對集賢縣的農業及農村經濟現狀、發展趨勢,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業農村人才的需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并整理形成報告。

(一)總體情況

集賢縣總面積2283.4平方公里,轄有5個鎮、3個鄉、159個行政村和2個國營農場,人口總計32萬,其中農業人口約18萬。集賢縣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大縣,也是黑龍江省的一大商品糧基地,享有“中國大豆浸油之鄉”的美譽,特色產業得到突出發展。我縣在強調“園區引導、產業支撐”的發展模式下,農產品深加工、煤化工、經貿物流、新型能源和文化旅游五大產業快速成長。全縣擁有糧食加工企業40多家,年加工能力超過500萬噸。年產原煤超過110萬噸,華本能源煤化工等項目推動煤炭產業向資源深加工轉型。全縣各類專業市場40余個,其中集賢商貿城是全省十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和全國文明市場,板子房瓜菜市場則是全國最大的西瓜批發市場,物流園區、煤炭市場、糧食市場及三江農資批發市場都發展繁榮,購銷形勢良好。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構成情況

1、按年齡結構統計,41歲以上的農村實用人才約為74680人,占總人數的31.3%;而40歲及以下的農村實用人才則為116950人,占60.7%。

2、按學歷結構分析,初中以下學歷的人員共有37705人,占24.6%;初中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則為14234人,占75.4%。

3、從性別結構看,女性共有87482人,占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24.3%。

4、按行業分布統計,全縣有鄉村管理人員443人,占實用人才總數的14.1%;生產型人才1350人,占農村實用人才總數的60.3%。其中種植能手730人,養殖能手170人,林農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經營型人才368人,占12%;技藝人才415人,占13.5%,其中技能型人才226人,文體類人才189人。

(三)適應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結構

(1) 隨著我縣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現代農業的發展,當前亟需開設設施農業、工廠化農業、觀光及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等相關專業;

(2) 針對我縣要全力發展縣域經濟的目標,應在保留一產專業基礎上,大力拓展二、三產業的專業設置,特別需要加強農業工程類專業的比例,如農業機械化和農業電氣化等;

(3) 鑒于目前農產品深加工的水平與質量檢測的不足,需增加農產品精深加工與保鮮、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等專業;

(4) 針對我縣作為全國產糧大縣的地位,要不斷加強農機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

(四)我縣農業農村實用人才需求情況預測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和現代農業的持續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和農村經濟的不斷提升,農村實用人才的需求將日益增加。預計到20xx年,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的需求量為4080人,其中農機服務人員990人、種植業服務人員600人、畜牧及漁業從業人員250人、獸醫服務人員160人、農業經營管理及農村社會管理人員1660人、涉農企業與休閑農業從業人員420人。

集賢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辦公室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 3

調研目的:農業與農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農業經營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往往導致農民收入不穩,發展動力不足。農業農村調研報告對于了解農業生產現狀、發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具有重要意義。云南省作為一個具有豐富農業資源和多樣化農作物的省份,其在農業發展、保險機制、農民收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困境,亟需深入調研和分析。本文將通過對云南省各地市的實地考察,探討該省在農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可持續發展建議。

(一)、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及面臨的主要挑戰

農業在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其穩定與發展不僅關乎農民的生計,也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穩定。目前,我國農業整體發展水平較高,但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特別是云南省,由于地理條件和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其農業發展面臨著明顯的挑戰。以下是云南省農業發展的幾個主要特點:

其一,盡管農業生產能力在逐步提高,但整體發展速度依舊較慢,尤其是在邊遠山區,農業生產條件差、基礎設施不足。

其二,云南的農業保險發展相對滯后,農戶投保意愿低,導致農民在遭遇自然災害時缺乏有效的風險保障,政府在救災時承擔了過高的負擔。

其三,農民在農業保險方面的認知較低,許多人仍然持有傳統的自留風險觀念,缺乏購買保險的主動性,農業保險的市場需求不足。

農業保險的缺乏使得農民在遭受自然災害時缺乏保障,進而影響到他們的生產積極性與生活質量。

(二)云南省農業發展面臨的具體問題

1.農民的風險意識低,保險需求不足

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農業保險的普及與認知。云南省的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知程度普遍較低,投資意愿不強。許多農民仍然依賴傳統的自我保障方式,對保險的認識滯后,限制了農業保險的需求增長。

一方面,農民對農業保險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認識,整體投保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保險費用較高,許多農民無法負擔。由于宣傳力度不足,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知存在偏差,部分人甚至對其持懷疑態度。

2.農業保險面臨虧損與供給不足

農業保險市場存在多重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然災害頻發,導致農業生產面臨較大風險。大范圍的自然災害通常會造成普遍性的損失,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加大。

(2)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農戶對保險產品的了解遠低于保險公司,導致不合理的投保與理賠行為發生,增加了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

(3)外部性問題導致市場失靈,農戶購買保險獲得的收益不足以覆蓋其支付的成本,抑制了保險產品的需求。

因以上原因,云南省農業保險的供給明顯不足,許多農戶面臨沒有保險保障的局面。

3.缺乏地方性法規與財政支持

農業保險的發展離不開政策與法規的支持。云南省缺乏明確的農業保險政策與法律框架,制約了保險行業的發展。政府的財政補貼政策仍顯不足,無法有效吸引農民參與農業保險。農民的低可支配收入使得他們在缺乏政府支持的情況下,難以承擔保險費用。

(三)云南省農業保險可持續發展的局限性

1.農戶對農業保險的需求不足

云南省農民的可支配收入低以及對保險的傳統觀念使得許多農戶難以主動參與農業保險,他們普遍缺乏對保險的了解和參與意愿。

2.保險的高風險性與高成本抑制了保險公司的熱情

云南省面臨多種自然災害,對保險公司的經營造成了挑戰。頻繁的自然災害和農業風險使得保險公司的賠付壓力增大,從而影響其參與農業保險的積極性。

3.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外部支持

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針對農業保險的立法,地方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不足,導致農民的參與意愿低。政府應加強對農業保險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保險的認知,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

(四)我國農業保險發展滯后的原因分析

1.農業保險的性質決定了其市場屬性

農業保險的準公共物品屬性使得其供給與需求之間不平衡,導致政策支持不足,民眾參與意愿低。

2.系統性風險嚴重,難以有效分散

農業生產的系統性風險使得保險公司難以將相關風險進行有效分散,增加了經營風險與成本。

3.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困擾

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的普遍存在,使得保險公司面臨較高的經營成本,影響其市場供給。

4.不合理的經營體制制約保險發展

現有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未能有效協調各方利益,導致市場失靈。在政策制定上應以政府主導,商業保險公司為主的模式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 4

農村調研報告是推動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是提升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的關鍵措施,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和全面小康的根本途徑。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農村地區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各地應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調研方案,確保全面、系統地了解農村的真實情況。

(一)明晰調研目標,聚焦農村發展的關鍵領域

調研的目的在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為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各地應明確調研的重點領域,例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及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等。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收集數據,深入了解農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障礙和問題,從而為后續措施的制定提供真實的參考依據。

(二)廣泛征求意見,促進各方參與調研過程

調研不僅僅是政府機構的責任,還需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其中。通過召開座談會、公開征求意見及在線調查等多種方式,集思廣益,匯聚各方的智慧和建議。應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了解他們的真實訴求與需求,確保調研成果切合實際,具有針對性。

(三)建立有效的調研機制,確保調研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為提高調研的質量,各地應建立規范化的調研流程與標準,確保數據的收集、分析與反饋環節科學合理。可以借鑒成功的調研案例,制定調研指南,明確各參與方的責任和任務,確保每項調研活動都有章可循,真實可信。

(四)重視數據分析,形成有效的調研成果

數據分析是調研工作的核心環節。各地應重視對收集數據的整理與分析,采用適當的統計方法和工具,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與結論。在形成調研報告時,應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確保報告能夠為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五)及時反饋,推動調研成果的落實

調研工作完成后,需及時將調研結果反饋給相關部門和農民。通過召開成果發布會等形式,向各方通報調研情況,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落實調研成果的關鍵在于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措施,以便切實推動農業和農村的發展。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 5

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注和幫助下,縣供銷社積極貫徹全國總社提出的“四項改造”要求,并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推動供銷社改革及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把推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與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作為供銷社的核心任務。4月初,我社對__縣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現狀展開了詳盡調研,截至20__年底,全縣供銷社已創辦各類專業合作社17家,社員人數達1759戶,經營范圍涵蓋食用菌、茶葉、高山蔬菜、雪梨、花卉苗木、網箱養魚等多個產業,輻射到全縣10個鄉鎮及周邊地區,帶動近萬戶農民參與。專業合作社的設立,推動了當地產業的蓬勃發展,提升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同時增強了農民的品牌意識,達成了農業增效與農民增收的雙重目標。

一、 農民專業合作社初見成效

(1)有效提升了農產品質量,推動品牌形成和市場拓展。

供銷社設立的專業合作社緊緊圍繞“抓質量、樹品牌、促銷售”這一核心理念深入實施。如__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之初便注重品牌構建,注冊了“山蘭”牌商標。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努力,到20__年,該品牌榮獲“浙江名牌”產品稱號及浙江省著名商標,產品已滲透至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市場需求旺盛,在同類產品的銷售中,每500克的價格比競爭對手高出約5元,品牌帶來的效益達500多萬元,品牌價值顯著。另外,__縣漁夫有機魚專業合作社則利用__湖這一天然資源,注冊了“仙宮湖”商標,對有機魚進行深加工,嚴格把控質量,年均有大量仙宮湖有機魚進入南京、上海、溫州、杭州等城市超市。目前,專業合作社普遍注冊商標,品牌意識顯著提升。

(2)有效推動了農產品規模經營。

規模化生產是產業化經營的基礎和前提。供銷社設立的專業合作社旨在引導農民走向規模化生產,促進產業化經營。__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__縣漁夫有機魚專業合作社、__縣山里人茶葉專業合作社均是針對__農民發展食用菌這一傳統產業和__湖5萬多畝水域規模而共同出資組建的。經過幾年的發展,我縣的黑木耳種植面積已達到7000萬袋,香菇則為5500萬袋,成為了我縣的重要支柱產業。__縣山里人茶葉專業合作社目前已擁有茶山1000多畝,并建立了茶葉加工廠,帶動周邊300多戶種茶農戶,朱村已形成我縣頗具影響力的茶鄉。

(3)有效抵御市場風險,提高農民收入,為農產品銷售提供解決方案是供銷社設立專業合作社的重要目的之一。

__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__縣漁夫有機魚專業合作社、__縣山里人茶葉專業合作社均采取統一生產、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四統一”方法,同時對社員實行二次返利制度,近兩年累計返利達127萬元,深受社員們的支持與歡迎。

二、 存在問題

(1)盡管近年來我縣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截至20__年底共創辦46家,數量雖多,但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發展不平衡,規模較小,帶動力不足,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2)我縣為山區小縣“九山半水半分田”,全縣共有10個鄉鎮,11萬人口。主要農業支柱產業為食用菌、茶葉和庫區有機魚等。整體規模小、實力不足是制約我們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縣4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同類產品的經營者常常超過五六家,他們各自為戰,嚴重影響了主導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 對如何加快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建議

本著圍繞當地特色農業和主導產業,進一步發展專業合作社的精神,力爭實現建辦一個專業社、推動一個產業、發展一方經濟、改造一家基層社,提出以下建議。

1、選擇典型,做好示范。

各級農業部門對專業合作社進行了考核,涌現出了一批示范性優秀合作社,其中不乏省級示范社。應積極總結和交流這些成功經驗,分析問題,找出癥結所在,研究對策,特別是在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公布后,借此機會召開現場會,以典型引路,促進我縣專業合作社更好、更快發展。

2、組織業務培訓,提高專業合作社人員素質。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體是農民,他們的文化知識和科技水平相對較低。

因此迫切需要對他們在生產前、生產中和生產后提供信息、技術和銷售服務。各相關部門,尤其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管部門,應對專業社的骨干進行系統的合作經濟理論和專業知識培訓,并組織考察活動,拓寬視野,提高專業合作社骨干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建立類似農村指導員制度,派遣懂管理、能經營的人員到專業合作社為其兼職、提供幫助,提升合作社整體能力。

3、整合資源,共享品牌效益。

目前我縣各專業合作社的品牌管理混亂,缺乏協同效應。多個主要農業產業沒有形成代表性品牌。例如,我縣茶葉總量雖不大,卻擁有多個商標如“仙宮雪毫”、“云河綠羽”、“仙宮凝露”、“金枝玉葉”等近十個,這對提升茶葉的產業化水平和整體形象產生了不利影響。政府部門應出面牽頭,整合品牌戰略,借鑒景寧、遂昌、松陽的成功經驗,采取品牌整合的方式,提升茶葉品牌知名度,推動有機化標準的實施,實現良性循環。

農業農村調研報告 6

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轄有四個鄉鎮,104個村委會(社區)和767個自然村,總人口為38.54萬人,農業人口占92.5%。目前,農業勞動力人數為21.81萬人,其中農村剩余勞動力為7.83萬人。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以及市勞務促進會《關于召開促進會二屆五次常務理事會的通知》的要求,我縣特地下發了《關于開展全縣勞務產業工作的調研通知》。縣勞務促進會及產業辦對高良鄉和葵山鎮進行了深入調研,各鄉鎮對轄區內的2至3個村委會進行了詳細調查。經過半個多月的摸底調查,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完成了“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表”,并在鄉鎮和村委會開展了座談,與部分在家務農的村民溝通交流,同時對外出務工的農民也進行了電話采訪,詳盡記錄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類型、方式、區域、收入等情況,從而掌握了一手資料。結合《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要求,我們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面臨的困境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增強就業能力和提高農民工素質的具體措施及后續工作意見。

一、實施《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背景

我縣與省內的多數縣市一樣,面臨著嚴重的特大旱災,全縣約50萬畝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成災面積達到49萬畝,絕收達46萬畝。全縣8個鄉鎮的90個村委會和287個自然村的8.987萬人以及4.88萬頭大牲畜面臨飲水困難。旱災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685億元。為了保證人畜飲水安全,穩定大春生產,縣委和政府一方面采取多種措施抗擊干旱,另一方面組織動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將之視為抗旱年的“特別行動”。

二、認真貫徹落實“特別行動計劃”的措施

針對本次嚴重的旱災,我縣將“特別行動計劃”視為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迅速開展調研活動,并在掌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提出“旱災損失勞務補”的理念。我們采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方式,積極加強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的務工能力,開拓農勞動力轉移輸出的渠道,將此作為推動《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特別行動計劃》的切入點。

(一)工作目標

在貫徹實施“特別行動計劃”時,我縣提出在年初基礎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確保綜合收入比去年增長13%,達到4.7億元以上,人均工資性收入增加150元。

(二)調研基本情況

為了有針對性地推進“特別行動”工作,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縣勞務促進會和產業辦依據省、市、縣的要求,通過調研,基本掌握了勞務產業及農村勞動力的相關情況。

近三年來,我縣累計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6.8萬人,其中,縣內轉移3.80萬人,縣外轉移1.87萬人;三年間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4.35萬人,包括實用技能培訓2.93萬人,綠色證書培訓0.45萬人和其它培訓0.97萬人;實現勞務收入7.86億元。勞務產業的推進為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例如高良鄉,全鄉農業人口為25511人,農村勞動力15230人,近年來平均每年有6000至7000勞動力外出務工。今年春節以來,已有6000余人外出打工(其中包括往年未返鄉的3000余人)。春節后又新增外出打工2738人,具體構成為:年齡在16至40歲之間的2304人,40至50歲的372人和50歲以上的62人。文化結構方面,小學文化以下1915人,初中文化618人,高中中專113人,大專以下28人。系統培訓過的131人,縣內209人,省內437人,省外209人。從事一產業的215人,二產業的1429人,三產業的951人。

又如某村委會,全村共10個自然村795戶,3362人,農村勞動力1600人,春節后已外出打工700人,占全村委勞動力的43%。在蚌別村,壯族青年熊玉興歷經數年外出打工后學到了一技之長,成為了公司的管理層,回鄉時新建了一座價值20萬元的小洋房,并帶動了該村40余名青壯年到公司打工。新安村為一個純瑤族自然村,近幾年來每戶都有勞動力外出打工,成功建設了70所新磚瓦房,每所價值在10萬至20萬不等。特困戶鄧庭芳與妻子在外打工三年后,帶回資金10萬元,順利建起了20萬元的新房,成功擺脫貧困。

(三)主要做法及措施

1. 加強領導,轉變作風

縣、鄉、村三級勞務產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為“特別行動計劃”的實施主體,主要領導親自抓,任務明確到人。勞動保障、農業、扶貧、工會、婦聯、共青團等部門密切配合,形成了統分結合、各司其責的良好局面。

2. 加大宣傳和工作力度,確保“特別行動計劃”圓滿完成

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全縣各職能部門積極開展了一系列轉移就業活動。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在節假日舉辦了12場農村勞動力輸出現場招聘會,積極送崗到鄉村。縣勞務產業辦、縣總工會、婦聯、共青團在各鄉鎮發放招工和培訓信息,動員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到4月15日,全縣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945人,其中縣外輸出1958人,縣內轉移3987人,完成全年計劃的84.4%。

3. 加強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為提升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實現“轉得出、穩得住”的目標,我縣各培訓機構積極組織各類培訓,努力提升農民工的就業技能。至4月15日,全縣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6698人,其中職業學歷培訓1792人,職業技能培訓1546人,實用技術培訓11534人。

4. 加大投資,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創造良好的條件

盡管我縣財政困難,我們仍積極籌集資金,加大對農民工培訓和輸出的支持,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三、存在的問題

在縣委政府各項有力措施的推動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得到了有序發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投入不足

由于縣財政困難,難以為轉移和培訓提供足夠經費,導致工作開展困難。

(二)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統一

部分干部及群眾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認識不足,工作開展拖沓,對落實“特別行動計劃”的態度不夠積極,整體配合協調亟待改進。

(三)務工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國家的技能培訓標準較低,培訓數量也偏少,勞動力中體力型輸出占較大比例,整體素質有待提升。

(四)勞動力市場及信息網絡建設亟須加強

勞動力市場及信息網絡建設投入不足、進展緩慢,信息的收集及發布主要依靠傳統方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未能與用工單位和企業快速對接。

四、下步工作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升對勞務產業工作的認識

各級各部門需加強領導,提升認識,全力實施扶貧、勞動、農業等部門的各類勞動力培訓項目,積極配合做好組織動員工作,讓每戶勞力參與培訓,掌握必要技能,實現“剩余勞動力有一個轉移一個”的目標。

(二)加大投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創造條件

針對新情況,必須做好“特別行動計劃”,讓農民走出家門實現穩定增長,必須加大財政投入,該舉措為抗旱保穩定提供基礎支持。

(三)建立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教育制度

雖然我縣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但整體素質不高,難以形成良好的人力資本,該問題如不解決,勢必將阻礙剩余勞動力的轉移進程。我們必須對目前開展的勞動力培訓項目進行整合,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提升勞動力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同時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在推廣基礎教育的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開展勞動力就業培訓,結合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現代化要求,分層次、分類別、按專業對農村勞動力進行綜合培訓,為更多人創造就業機會。

《農村發展現狀與問題調研報告(實用6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南县| 白河县| 长岭县| 陈巴尔虎旗| 林芝县| 铁岭市| 雅江县| 房山区| 浠水县| 厦门市| 万盛区| 邓州市| 苍山县| 山阴县| 山丹县| 神农架林区| 临城县| 晋宁县| 新野县| 丰原市| 乡城县| 土默特右旗| 大关县| 两当县| 宿州市| 聊城市| 澄城县| 巴马| 河曲县| 淮南市| 亳州市| 奎屯市| 凤庆县| 贞丰县| 禹城市| 和林格尔县| 台中县| 宜州市| 尉犁县| 睢宁县| 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