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與教學改革工作總結報告(通用3篇)
在教育的藍圖上,教研與教改如同兩條交織的河流,彼此映照、相互促進。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深刻認識到教研的扎實基礎是教改的強大引擎。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源于教學技巧的提升,更在于對教育理念的反思與重塑。我們通過教研活動,不斷挖掘教育中的問題,論證理論,尋求解決方案,最終實現了課程的優化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這份總結不僅是對過去工作的回顧,更是對未來教育改革的深思和展望。
學校教研教改工作總結 篇1
在本學期的教研教改工作中,我校以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和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依據教研室的工作計劃,結合我校實際,制定了詳細的教研教改工作措施,確保各項工作的落到實處。在實施過程中,圍繞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應用,通過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創新教學形式,持續以教研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強化教研組的引領和支持作用,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本學期主要完成的幾項工作
1、充分利用3.15教學開放日,組織全面的教學展示活動,推動教師、教研組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提升了我校教師的教研能力。
2、加強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實踐,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3、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提高了教研效率,為教師提供了及時的教學支持。
4、開展新課程的公開課活動,重點檢查教師在課堂上應用新課標的情況。
5、積極開展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為課堂教學的骨干。
6、多樣化的教學反思活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7、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檢查與評估,顯著推動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教研教改的具體工作內容及過程
1、3.15教學開放活動的實施情況
在3.15教學開放活動中,學校組織教研組開展了青年教師的“達標課”、中年教師的“研究課”,以及教學能手和骨干教師的“示范課”,提升了教研組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時提高了全體教師在新課程理念和教學技能方面的水平。在活動中,關注家長與教師的互動,實現家長參與到學校管理和教學中,有力促進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2、新課程標準學習及實踐活動
根據中心學校的方案,我校在教導處的組織下,全面開展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實踐活動。教導處制定了相應的學習計劃,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學習和自學,教師們的學習記錄平均達到4000字。教研組及時對學習情況進行并組織了年級組的理論知識和課堂教學要求的測試,大部分教師已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與要求。
在新課程實踐活動中,我校的中青年教師按要求開展了新課標的公開課,經過這些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掌握新課程的理念,教學觀念得到了轉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實落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升,各種教學資源的應用也相對成熟。
3、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
為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工作,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我校開展了“教學新秀”的培養工作。每位新教師都有一名指導教師,通過指導教師的支持幫助,新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升,并制定了個人研修計劃,做好研修記錄和隨筆,指導教師深入課堂進行指導,目標是在三年內成長為骨干教師,經過努力,部分新教師已被評為優秀教學能手。
4、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活動
我校將集體備課作為教研的重要途徑,教研組通過這些備課活動,積極研究新課程的教學課題,拓展了教師們的教育科研能力,顯著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素養。教導處領導下,各教研組制定了一系列備課流程,確保每位教研組成員參與到備課工作中,實現了真正的集體教研。
5、加強教學反思工作
教學反思是我校教研的一大亮點,教師們不僅進行課堂反思,還在月度及階段性反思上取得了良好成果,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發現并改正教學中的不足,推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整體教學質量。
6、強化常規管理工作的落實
在常規管理中,我校實施了教師侯課制度、教導處的查課制度以及月度評估制度。通過對教師教學計劃、課堂教學設計、作業批改等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總結教學中的優缺點,推動教師之間的交流,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實現了常規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
古魯板蒿小學教導處
學校教研教改工作總結 篇2
時光荏苒,伴隨著涼爽秋風的到來,又一個緊張、充實并富有成效的學期即將結束。回首這一學期的教研教改工作,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下,我校積極強化教學常規管理,認真執行課程計劃,主動開發校本課程,扎實推進校本教研,推動教學研究,持續深化新課程改革,努力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本學期,我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成果喜人,現將工作總結如下,以期為今后的教研活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注重學習,樹立新理念
1、我們充分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新課程標準》,注重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生本課堂理念相結合。鼓勵教師充分自學,利用學校征訂的報刊和網絡資源,探索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先進的教育方法。我們還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參加鎮、市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更多的機會。這種方式不僅開闊了教師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的教學藝術,使教師能更好地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進行教學,運用現代化的技術輔助課堂。教師的角色逐漸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能力的培養者,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性,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2、充分發揮已有的教學資源,包括光盤、音像資料和媒體手段,組織教師觀看學習,開展校本培訓,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上級部門的各類課程改革培訓,確保將新理念融入實際教學中,提高校本培訓的實際效果。
二、加強校本教研,提升教師素質
(1)深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
我們將每周的語文和數學教研活動抓得扎實,通過在每周五下午的集中活動,探討教學中的疑難問題,以及學習課程標準和教改前沿理論。本學期的研討專題為“如何做一名優秀教師”和“倡導愛的教育”,每周由教研組中的一位教師圍繞一個專題進行發言,確保每次教研活動的主題明確,推進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
(2)繼續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所有五十五歲以下的教師需上一節研討課,課后進行集中討論,評析課改理念的實施情況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實驗方式。此過程中強調思維的過程、創新設計和教學反思,鼓勵教師展示教學個性,形成各自的教學風格,確保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至少聽課25節以上。
三、落實教學常規,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以《達州理工職業技術學校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為指導,做好常規教學管理工作。
1、嚴格按課程計劃上課,提倡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以保障學生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學校加大平時檢查力度,建立巡課制度,并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形成規范的課程管理機制。
2、強化檢查指導管理。建立每月一次的教案和作業檢查制度,并做好登記,將檢查結果反饋至教師會議,提出改進措施。隨機聽課也得以進一步加強,以提升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實行“師徒結對”制度,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新教師進行傳幫帶,提供指導和支持。
3、注重質量管理。
要求每位教師在每個單元測試后進行質量分析,找出不足,揚長避短,開展補救措施,尤其是科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期中考試后,各位教師都能認真找出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和提升方案,努力提高學生的合格率和優秀率。
四、開展豐富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提升教育質量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我們將此作為本學期的中心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考試成績分析,深入了解各班的教學狀況,識別存在的問題,分析其根源,提升教師的質量意識,探索實用的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同時通過教師對單元檢測的反思,全面把握常規教學中的問題。
2、進一步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為了規范管理,制定了《達州理工職業技術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教師考核實施辦法》和《考勤管理制度》等,強化了教學常規的考核,通過檢查教師的備課、教學與考核環節,及時發現和指導突出問題。
3、積極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包括“待進生思想教育”和“復習課教法研討”等,組織全校教師進行計算機和新課程的培訓,成效顯著。學校舉辦的各類競賽活動,包括慶“三八”、實踐與創新技能大賽、作業展覽、優秀課堂習作展及歌詠比賽等,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五、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尚不夠深入,教研成果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仍有待提升。
2、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研活動的計劃執行效果未達預期,常有臨時事情干擾進程。
3、部分教師因各種原因的學習時間不足,經驗的總結未能上升為理論,學習深度和廣度均顯不足。
4、教學經驗不足,學生的第一手資料掌握不夠。
教研工作是一項不斷創新、永無止境的任務。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改革也在進行,我們應時刻保持探索與進取。回顧這一學期,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展望下一個學年,我們將繼續努力,追求更大的進步。
達州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學校教研教改工作總結 篇3
在教育局的指導下,我校依據本學期的教育研究計劃,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研教改方法,旨在提升教學管理與研究水平,推進課程改革,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轉變思想,增強教研意識
開展校本教研是推動課程改革與創新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是學校深化教育特色、提升辦學水平和學校品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教師素養、自我發展與完善的重要手段。我校全體教師充分認識到,只有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方能確保教育與教學工作順應改革潮流,不斷前進。全體教師均已樹立強烈的教研意識,積極參與各類教研活動。
二、整體規劃,形成合力
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按照優先級、難易程度,明確我們工作的重要方向,統一規劃。各教研組既有統一的集體教研活動,也有獨立的個體活動,形成了教研工作統一與分散相結合的格局。
三、強化教學研究,注重成效,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而努力。
1、認真落實教學常規管理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確保不偏離常規教學。我校認真執行教師教學評估細則,促進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關注,同時提升學生的能力。
2、加強教科研團隊的建設與培訓,提升任課教師的教研理論水平與工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的課改理念。
在學校工作逐步穩定的基礎上,依據當前課程改革的需求,我校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新教材、新課程標準。在此過程中,各學科教師開展說課、評課和教學設計等活動,并進行定期論壇,激發教師們積極投入到教研工作中去,注重活動的實際效果。這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也提高了教師們的專業能力。
(1) 開展全員教師論壇,并對優秀論壇材料進行經驗分享。
(2) 組織全體任課教師進行《新課標》學習測試。
(3) 自學與互教相結合,促進校本教研與課堂教學的緊密聯系,要求各任課教師自行收集信息,與新老教師結對互學,提升共同進步。
(4) 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及教育局組織的各項活動,并將反饋情況記錄入教師考核檔案。
四、強化教研工作的監控、檢查、指導與反饋,建立評價體系,確保教研工作落到實處,取得成效。
① 學校領導深入一線,指導教研工作,確保方向清晰,參與教研活動的小組共同研究。
② 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作用,要求教研組長按照開學初制定的計劃組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與新教材的研究,為新課程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③ 建立評價體系并與考核掛鉤。學期末,學校對教研工作進行檢查、反饋與并將結果記錄于教師業務考核檔案中。
五、未來工作設想
1、及時修改并完善各項研訓制度,成立檢查督導小組,負責監督各種計劃、制度的執行情況。
2、將教研與科研結合,發揮課題帶動的作用。本學期末,將根據學校實際確定研究課題,利用假期讓教研組及個人研究小課題,要求每位教師在周教研活動中展示研究進展,并在課堂教學、備課及撰寫論文中體現出課題實驗的價值。
3、建立教師個人及教研組檔案,以便更好地記錄教師與教研組的成長歷程,展現校本教研的成果。
4、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學習氛圍,確保圖書室對全體師生開放,并購入急需的圖書,鼓勵教師每學期至少閱讀2本書并撰寫不少于4000字的讀書筆記,同時每月進行一次讀書分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5、強調反思的重要性,培養教師的反思意識。要求教師對自己的課堂進行分析,尋找問題并借鑒他人的實踐。加強學生的反思意識,教師應當在每節課后進行反思,將最有價值的反思提交教導處,歸納整理成反思集。
6、改革備課方式,試行集體備課制度,由語文、數學教研組先行試點,組內成員共同參與設計,實施后人人撰寫反思。
7、建立共同愿景,鼓勵教師個人超越自我,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建立教師群體的共同愿景,共同努力實現每位教師向往且愿意為之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