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工作總結報告(通用2篇)
留守兒童的成長路上,牽掛與關愛是他們最渴望的光芒。通過結對幫扶工作,我們不僅見證了這些孩子們在學習與生活中的進步,也深刻體會到了陪伴對于他們心靈的滋養。本次總結旨在剖析我們的努力與成效,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與深思,期望能為今后的幫扶工作提供方向與啟示。
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個人工作總結 篇1
留守兒童常常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工作,無法與親人團聚,導致他們在缺乏父愛和母愛環境中成長。這種狀況使得他們在生活、行為、學習、思想道德以及安全等方面面臨五大問題,形成了不利的成長環境。
在參與留守兒童的幫扶工作過程中,我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著力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的一些
1、加強關注孩子、增進情感投入。學校是留守兒童的另一個家,幫扶老師就像他們的“父母”。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的變化,努力成為他們的“愛心媽媽”。通過提供學習輔導、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務,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他們的行為規范。我們可以通過與他們一起散步、聊天等方式,了解他們的情況,建立信任,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這種關愛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情感上的缺失,使他們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依然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2、完善留守兒童檔案,便于信息掌握。我們要深入了解留守兒童在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和品格等方面的真實狀況,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檔案。這些檔案應包括學生的家庭背景、家長的相關信息和監護人的情況,以便進行系統化管理。
3、維護良好的親子關系,填補情感空缺。留守兒童的父母因為忙于工作,雖然心里惦記著孩子,但往往無法與孩子保持緊密聯系,這對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創傷。留守兒童中,性格外向與內向比例不均,心態也有所不同。我們需要通過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鼓勵他們通過電話或書信與孩子保持溝通,并定期交流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發展動態。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彌補他們心靈上的割裂,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個人工作總結 篇2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積極響應《中央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有效幫助和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安良社區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留守兒童的幫扶工作,現將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 完善組織,增強領導力度
為加強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管理,安良社區對此高度重視,確保兒童工作落到實處。成立了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小組,建立健全組織結構,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婦聯工作者負責留守兒童的安全法律教育和思想教育,教導負責留守兒童的學習輔導。這一舉措旨在提升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護能力,保障關愛工作順利推進。
二、 制定方案,構建關愛網絡
我社區聯合巾幗志愿者、經驗豐富的教師和社會愛心人士,圍繞“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積極組織一系列活動,并明確各自職責,逐步落實任務。通過動員各方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形成層層推進、各方共管的關愛網絡,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
三、多措并舉,實施幫扶行動
(一) 開展結對關愛活動。我們積極動員志愿者、教師和社會力量,廣泛開展與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結對幫扶活動,為留守兒童尋找“代理家長”,讓他們在遠離父母的情況下也能感受到關愛。通過與結對兒童面對面交流、與其家長溝通、共同參與生活等方式,從生活、學習和心理上給予留守兒童充分的支持。
(二) 建立“留守兒童之家”。
每周開放兩次,為留守兒童提供與在外工作的父母進行長途通話的機會。
(三) 施行貧困留守兒童幫扶活動。
每年我們都會撥出一定的資金,以確保他們的學業正常進行。社區也積極回收飲料瓶和廢紙,將出售所得作為慰問金,定期組織貧困留守兒童的慰問活動。
(四) 確定監護人。
我們切實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要求兒童的父母配合選定孩子的監護人,學校建立班主任老師與監護人的聯系卡,方便學校、班主任和監護人隨時溝通,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同時建設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平臺,包括“愛心媽媽”、全權負責的“父母”以及“愛心同學”,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對留守兒童進行多方位關愛,促進家校合作,確保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五) 關愛留守兒童。
我們針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務,始終注重他們的行為規范教育,幫助留守兒童在向父母遠離的日子里安心生活和學習,快樂成長。
通過以上努力,安良社區的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已步入常態,留守兒童得到了應有的關愛。這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礎。未來,我們將繼續致力于關愛留守兒童,助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推動社區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