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秋節慶祝活動方案設計(精選5篇)
最新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初步認識中秋節的歷史、習俗及其文化內涵。活動目標包括了解中秋節的來源,體驗團圓的快樂,以及鼓勵幼兒自主學習和親子互動。策劃內容涵蓋了環境創設、區域活動和親子游戲等,如制作月餅、紙燈籠和猜燈謎等,目的是讓幼兒在參與中體驗節日的溫馨氛圍。幼兒園通過班級集體活動,以故事分享、品嘗傳統食物等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到節日的喜悅,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和動手能力。整體活動結合了教育性和趣味性,旨在幫助幼兒在歡慶中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最新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 第1篇
一、活動背景
中秋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圍繞中秋節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幫助幼兒初步了解這一節日的文化內涵,體驗花好月圓、家人團聚的溫馨氛圍。
二、活動目標
1. 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由來以及相關習俗,認識到中秋節是一個象征團圓的節日;
2. 感受節日的歡慶氛圍,通過制作月餅、賞月等活動,讓幼兒感受節日的快樂;
3. 鼓勵幼兒與家長共同搜索和整理相關資料,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環境創設準備
(一)主題環境創設
【主題墻】通過將墻面從“靜態”變為“動態”,與主題教學相融合,讓幼兒在環境中進行有效互動,成為主題活動的一部分,形成幼兒學習的互動平臺。教師應與幼兒共同設計、準備材料,為幼兒園的中秋節主題活動做好策劃。
【家園聯系欄】在中秋節主題環境的創設過程中,要確保幼兒為學習的主體,貫穿活動的始終,力求每一面墻、每個區域、每一件材料都與幼兒產生互動,與幼兒“對話”,以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區域活動創設
區域的內容與中秋節息息相關,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和個體差異,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通過區域游戲和主題活動進行經驗鞏固與提升。
團圓超市——鼓勵幼兒和家長收集各種月餅的包裝盒、手提袋、月餅盒、飲料瓶和水果等,開展“超市購物”游戲。
美工區——利用月餅盒、手提袋等,幼兒借助教師提供的輔助材料(如剪刀、雙面膠、彩紙、絲帶等)來裝飾包裝盒,創作立體作品。
益智區——在節前節后結合科學活動,讓幼兒觀察月亮并進行比較,繪制“月亮變化冊”。
音樂區——通過不同的打擊樂器進行合作演奏,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感受力與理解力,增強他們的傾聽能力和合作精神。
表演區——為幼兒提供表演用的道具和頭飾,指導他們舉行中秋聯歡會,鼓勵幼兒勇于表現,提高自信心。
閱讀區——提供關于月亮和中秋節的故事書、圖片、識字卡片,以及圖文并茂的古詩和兒歌,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
四、活動過程
(一)制作月餅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主完成月餅制作,家長的角色是幫助與指導。完成后,觀察月餅,分享各自的月餅,體驗節日的喜悅。
如教師可以問:月餅有很多種形狀,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口味介紹月餅,并探討為什么月餅是圓的呢?
(二)制作紙燈籠
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教授他們燈籠的制作過程,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幼兒將自己制作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繩索上,進行相互介紹和欣賞。
五、親子游戲:猜燈謎
老師提前在教室的不同角落藏好若干燈謎,讓孩子們站在教室中央,指導他們在教室內尋找燈謎,拿到寫有謎語的卡片,進行觀察,確認要尋找的卡片類型。
最新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 第2篇
一、 主題說明:
(一)中秋節:
通過參與中秋節的慶祝活動,幼兒能夠體驗到團圓的溫暖和豐收的喜悅,加深對父母和親友的情感。在活動中,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增強自信心。在成人的引導下,學習如何尋找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資料,培養交往、合作與分享的能力,簡單了解中秋節的歷史和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國慶節:
國慶節是祖國的生日,幼兒將了解到每年的10月1日是國慶節,認識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象征,體會到國歌的激昂與力量,明白天安門是祖國首都的標志。“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遠是龍的傳人”,讓幼兒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古老的四大發明到現代的航天科技,激發他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假期里,幼兒和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包餃子,享用團圓飯;在中秋、國慶佳節中,家人團聚一起,共同賞月、賞花……在這一個個節日和相聚中,孩子們體會到華夏文化的深厚底蘊。讓他們了解到,在這個大家庭“中華民族”中,擁有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通過了解不同民族的傳統習俗,激發幼兒對各民族文化的熱愛。在與同伴一起欣賞各地的旅行照片錄像中,領略祖國的壯美山河;收集各地的特產,了解祖國的資源豐富。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活動,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二、 主題活動目標:
(一)中秋節:
1、讓孩子認識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并了解其歷史淵源。
2、豐富孩子們的相關知識。
3、了解中秋節的傳統習俗,鼓勵幼兒動手制作食物并分享,從中體會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二)國慶節:
1、讓幼兒明確自己是中國人,了解中國的名勝古跡與重要的歷史人物,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2、認識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讓孩子了解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激發對民族文化的好奇與喜愛。
3、鼓勵幼兒參與多樣的游戲活動,感受國慶節的歡慶氣氛。
三、 環境創設:
1、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中秋節的相關環境,例如:用泥巴或橡皮泥制作月餅和水果,制作不同款式的燈籠,張貼關于中秋節的故事插畫及賞月的圖片。
2、幼兒收集各地的特色產品和服飾,舉辦“祖國特產展”與“民族服飾展”,師生一起討論展覽的布局、物品的分類等。
3、幼兒將自己收集的名勝古跡圖片、旅游的照片和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進行合理組合布置。
四、 活動過程:
(一)小班組:
1、《我愛我的祖國》,通過觀看國慶閱兵式,感受節日的喜悅氛圍,培養幼兒對祖國的熱愛。
2、“團團圓圓品月餅”,通過相互分享月餅,體驗中秋節的快樂與分享。
(二)中班組:
1、《我愛中國》,通過朗誦和故事活動,了解國慶節的由來和重要性,向祖國媽媽表達祝福。
2、進行畫月餅、印制月餅等活動。
(三)大班組:
1、通過討論、欣賞國歌、唱歌、制作國旗和協作繪畫等活動,加深孩子們對祖國和家鄉的理解與感情,感到自豪。
2、探索不同方式制作月餅的樂趣。
五、 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
2、給孩子們講述與月亮相關的故事或教一首關于中秋節的古詩。
3、通過觀看影視、上網等方式,讓孩子們欣賞了解各民族的服飾特點、傳統習俗與文化,介紹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節日。
4、帶領孩子一起制作并品嘗幾種不同民族的小吃,如羊肉串、餛飩等,體驗各民族的飲食文化。
5、收集不同民族日常生活的圖片、祖國自然風光的照片和書籍,欣賞并和孩子們討論相關內容。
6、利用書籍、網絡、參觀展覽和博物館等方式,拓展孩子們對中國歷史與現代的認識,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六、 活動延伸:
1、鼓勵家長在節日組織有意義的中秋和國慶活動。
2、安排節日后的分享討論。
最新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 第3篇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非常契合幼兒的生活經歷,是他們耳熟能詳且充滿興趣的,同時也富有教育意義。幼兒對中秋節的慶祝活動已有一定的體驗,對其傳統習俗也略有了解。在此次中秋節慶祝活動中,更加注重的是讓幼兒明白中秋節的起源、各地不同的慶祝方式以及現代中秋節所蘊含的藝術性,比如中秋歌曲、賀卡、動畫以及精致的月餅盒等。
中秋的圓月餅香甜,中秋的話語溫馨,中秋的歡笑不斷,中秋的快樂倍增……通過這一系列中秋節主題活動,希望幼兒不僅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多樣習俗,更能學會分享,體會活動帶來的快樂。
一、主題目標
大班: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歷史淵源和傳說,掌握我國人民慶祝中秋節的一些習俗,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
2、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民俗活動,體會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親情、友情以及與家人團聚的幸福。
3、激發幼兒觀察月亮的興趣,培養細致而持久的觀察能力。
4、欣賞不同的月餅盒設計,能夠使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
二、系列活動
1、聽一聽:分享一個關于月亮的傳說故事,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中秋節的由來》等。
2、做一做:用橡皮泥制作一個月餅。
3、畫一畫:鼓勵幼兒在“月餅設計”及“月亮婆婆”等主題下進行繪畫創作。
4、讀一讀:學習朗讀一首有關中秋節的古詩或詞,例如唐詩《靜夜思》、宋詞《明月幾時有》等。
三、主題環境創設
1、中秋節前,各班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以“快樂中秋”為主題的環境氛圍,例如以“團團圓圓慶中秋”的圖文資料裝飾班級,或是關于“中秋傳統故事”的圖文展示。
2、舉辦“情意濃濃,愛滿中秋”的賀卡展覽(大班適用)。
3、開展“慶中秋燈籠大匯演”,進行親子制作比賽(中班適用)。
4、展示“慶中秋燈籠大匯演”的作品(小小班、小班適用)。
5、舉辦“小小作品展示:我設計的月餅圖案”(適合大班)。
四、家園共育
1、建議家長給幼兒講述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者教導幼兒一首與中秋相關的古詩。
2、鼓勵家長協助收集各類月餅盒、月餅禮品袋、中秋節賀卡、圖片和燈籠等資料來裝飾教室環境。
親子活動:
1、舉辦“月餅品嘗大會”(適合小、中班級組)。
2、進行親子花燈制作大賽(適合中班級組)。
五、活動內容建議
結合教學活動與區域活動開展:
1、社會:《節日的街道》、《中秋節的來歷與傳說》、《大家一起來吃月餅》、《一起過中秋》。
2、語言:《月亮的遐想》、兒歌:《我與月亮的對話》、《漂亮的月餅盒》、《月亮船》、《各種各樣的月餅》,古詩《靜夜思》《月餅的味道》、《嫦娥奔月》、《明月幾時有》。
3、科學:《會變的月亮》、《月亮上面有什么?》
4、美術:《欣賞各式月餅盒包裝》、《設計月餅圖案》、《我為媽媽做燈籠》。
5、音樂: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月亮婆婆喜歡我》。
6、數學:小班《數月餅》、分類;大班統計《月餅品牌》、《月餅生產廠家》、《等分月餅》。
六、特色教學活動——畫兔爺
在介紹中秋祭月、賞月、吃月餅、供兔爺等習俗的基礎上,以兔爺為主題,通過學習中秋節及兔爺的起源,觀看與兔爺相關的展示,設計制作兔爺形象及月餅花樣,從而深化幼兒對中秋節的理解,拓展他們對傳統節日與民俗的認知,同時享受動手動腦的樂趣,過一個充實而愉快的中秋節。
兔爺的傳說:
年間,北京城里突然爆發瘟疫,幾乎每家都有病人,且無人能夠治愈。嫦娥見此情景,心中非常難過,因此派遣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醫治。玉兔逐家逐戶走訪,治愈了很多患者。
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紛紛向她獻禮;但玉兔并不貪求,只是借衣服穿,每到一個地方便換裝,有時扮賣油郎,有時又像個算命師……一會兒是男子裝束,轉瞬又是一襲女子的打扮。
為了能治愈更多的人,玉兔騎上馬、鹿、獅子或老虎,遍游京城。消滅了瘟疫后,玉兔回到了月宮。
于是,人們用泥塑造出玉兔的形象,千姿百態,有騎鹿的,有乘鳳的,有身穿戰甲的,也有身著各行各業衣服的,形象可愛。大家親切地稱呼她為“兔兒爺”。
最新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 第4篇
活動目的:
讓幼兒了解中秋節的由來,認識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佳節。
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感受節日的氛圍與快樂。
增進親子互動,拉近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情感聯系。
活動時間:
9月15日至16日(由于今年的中秋節恰逢開學后的第一個周末,考慮到孩子們尚需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建議進行過長時間的大型慶祝活動)
活動形式:集體班級活動
活動內容:
月餅DIY與中秋故事(適合小班)
1.活動準備:月餅、橡皮泥、工具(如瓶蓋、圓盒等)、月餅盒(或精美的小紙盒)、小卡片
2.活動流程:
通過講述關于月亮的故事或吟誦兒歌,幫助幼兒了解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并熟悉中秋節的傳統習俗——賞月和吃月餅。
品嘗月餅,首先觀察月餅的形狀和顏色,再切開月餅共同分享。
利用準備的工具,鼓勵幼兒用橡皮泥制作月餅,引導他們將橡皮泥捏成圓形、壓扁成餅形,技巧較好的幼兒可以嘗試包餡或簡單裝飾。
將幼兒的作品放入月餅盒和小卡片一同帶回家。
3.注意事項:
小班幼兒剛入園,情緒尚不穩定,若無法開展團體活動,可考慮分小組進行。活動中不必過于強調作品的精細程度,只要幼兒能夠完成即可。
務必確保幼兒的作品能夠裝入月餅盒中帶回,卡片可用彩紙自制,教師手寫內容效果更佳。
如有條件,建議記錄孩子制作月餅過程的錄像或拍照,分享給家長觀賞。
中秋祝福賀卡制作(適合中班)
1.活動準備:心形彩紙、水彩筆、油畫棒、精美信封。
2.活動流程:
通過故事和歌曲了解中秋節的基本信息,明白中秋節可以通過賀卡互送祝福。
引導幼兒為爸爸媽媽制作中秋賀卡,在心形彩紙上繪制月亮、月餅、燈籠、兔子等中秋元素。
討論中秋節送賀卡時可以說些什么(例如:“祝爸爸媽媽中秋快樂”、“感謝爸爸媽媽和我一起過中秋節”、“爸爸媽媽辛苦了,祝你們中秋節快樂”等等,甚至可以通過親吻或擁抱表達感情,唱歌或背兒歌給父母聽)。
將賀卡放入信封中,由孩子親手遞給爸爸媽媽,教師在信封上寫上“中秋快樂”。
3.注意事項:
教師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在開學第一周開展這一活動。送賀卡不僅讓家長看到孩子的作品,也能作為一種小型的節日親子活動。信封可由教師手工制作,提升活動的品質感。
如有條件,建議記錄孩子制作賀卡的過程,拍攝照片或錄像與家長分享。
團圓的邀請卡(適合大班)
1.活動準備:各種顏色的卡紙、水彩筆、剪刀、膠水、彩帶等制作邀請卡的材料。
2.活動流程:
通過故事和圖片了解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象征豐收與團圓。
借助視頻等幫助幼兒回憶,討論中秋節應如何慶祝(如一家人圍坐一起吃月餅、水果,一同賞月,玩花燈,猜燈謎,享受團圓的歡樂)。
制作邀請卡,邀請爸爸媽媽及其他家人共度中秋。教師引導幼兒在邀請卡上融入中秋元素,并協助寫下表達的文字。
將邀請卡帶回家,親自送給家人。
3.注意事項:
對于剛升入大班的幼兒,要求不宜過高,卡片的精美程度并非重點,主要是表達幼兒渴望與家人一起過節的情感。教師應鼓勵孩子表達心聲,并將其記錄在卡片上,例如:“爸爸,我最愛你,所以中秋一定要和我一起哦”“媽媽,希望你能陪我過中秋,拜托拜托!”等等。
提醒幼兒務必將邀請卡送給被邀請的人,并引導他們思考:如果大家都答應了邀請,中秋節那天應該如何準備(如準備月餅、水果、零食等,唱歌、講故事、跳舞或表演節目,甚至為家人端水、捶背等)。
如有條件,建議拍攝孩子制作邀請卡的全過程,以便記錄和分享給家長。
最新幼兒園中秋節活動策劃方案 第5篇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起源,明白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日。
2、感受到與同伴及教師一起慶祝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請幼兒自帶各種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分享品嘗。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講解中秋節的由來,告訴他們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讓幼兒了解月亮的變化情況。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合適?
三、分享品嘗:
1、中秋節的傳統食物有哪些?
2、分享時間:大家一起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幕降臨,月亮姑娘緩緩升起,細細的彎彎的,如同小姑娘的眉毛。微風輕拂,她感到有些涼,于是撕下一塊云彩披在身上,心想:我還是找位裁縫來為我做件衣服吧。
裁縫量好了她的尺寸,讓她五天后再來取。五天后,月亮姑娘稍微長胖了,像個彎彎的鐮刀,她興奮地來取衣裳,卻發現衣服太小,連扣子都扣不上。
裁縫決定重新為她制作一件,又重新量了尺寸。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又胖了一些,像一只小船。她再次來取衣服,發現這件衣服更為華麗,但依舊套不上。
裁縫漲紅了臉說:“我只能再重做一次了。”又過了五天,月亮姑娘又來取衣服,裁縫看到她變得圓圓的,像一個大圓盤,驚訝地喊道:“啊,你又長胖了!”
裁縫嘆了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總是變化,我實在無法為你做合適的衣裳。”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至今也沒有合身的衣裳。白天太陽公公出現時,她不敢露面,只有晚上才悄悄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