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端午節慶祝活動方案策劃(通用5篇)
大學生們不僅要繼承文化,更要通過創新的活動策劃讓節日煥發新的活力。策劃一場富有創意且富含文化內涵的端午節活動,不僅能增強同學們的凝聚力,還能讓大家在歡樂中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無論是包粽子比賽、龍舟體驗,還是詩詞朗誦會,都是大學生端午節活動策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校園生活,更使得每個參與者都能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節日記憶。
大學生端午節策劃方案 第1篇
踏入七月,重陽將至,為了響應我校“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的號召,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營造一個精神文明的校園,我們將著力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教育,提升傳統節日活動的文化內涵及其廣泛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為了深化“講文明,樹新風”的主題,我院結合實際情況,深入挖掘重陽節的文化特色,特別舉辦了“重陽節,我的中國夢”系列主題活動。
一、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引導全院學生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情懷,以快樂和體驗的方式帶領大家了解重陽節的文化內涵,激發對中國夢的熱愛。
二、活動主題:
重陽節,我的中國夢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日-20xx年10月7日
四、活動對象:
人文學院全體學生
五、活動內容及形式:
1. “重陽之思”主題詩歌朗誦
通過“重陽之思”詩歌朗誦活動,讓同學們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反思那些在現代生活中逐漸消失的經典文化,積極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實現對重陽節的情感連接。
2. 重陽知識競賽
我們準備了一些與重陽節相關的知識,以宣傳海報的形式張貼在各個宿舍樓的信息欄中,并結合班級進行分發。組織答題活動,答對最多問題的同學將獲得獎品——一份精美的重陽糕和傳統插花材料。
六、活動要求:
1. 堅持群眾性。每個班級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出貼近同學生活的重陽節特色活動,讓更多同學能參與其中,增強“重陽節,我的中國夢”主題活動的影響力。
2. 突出文化性。重陽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登高、賞菊、敬老等活動,特別是敬老的傳統要融入到活動中,弘揚尊老愛幼的中華民族美德。
3. 重視宣傳性。通過展板、新聞稿、社交媒體等多種傳播方式,廣泛宣傳和普及重陽節的文化知識,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讓“我們的節日”主題深入人心。及時采集并發布活動照片。
七、活動宣傳:
1. 展板宣傳:宣傳部于9月30日前完成展板的制作;
2. 微博宣傳:院學生會將通過院官方微博發布活動進程;
3. 貼吧宣傳:在全校內頂置帖子,宣傳重陽文化;
4. 飛信平臺宣傳:院團委利用飛信平臺進行前期宣傳和實時更新活動進展。
我們希望通過“重陽之思”詩歌朗誦活動,加深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珍惜中華優秀文化的遺產,為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大學生端午節策劃方案 第2篇
活動目的:
端午佳節,為了讓身處異地的同學們感受到溫暖的集體氛圍,我們策劃了一場特別的慶祝活動。
參與人員:
不回家的同學及在校的師兄師姐們。
活動地點:
校園中心湖草地
活動時間:
6月16日(星期三)晚上七點半
活動流程:
1. 主持人開場,歡慶端午佳節,盡管大家無法與家人團聚,但我們依然能在這里歡聲笑語,共同祝愿大家節日快樂。
2. 暖場后,大家可以享用零食,互相交流,開一點小玩笑,持續大約十五分鐘。
3. 主持人正式出場,宣布游戲時間開始。
(一)007游戲:參與者圍成一個圈,第一人發音“零”,右邊的同學順次發音“零”,直到第二個人發音“柒”,并假裝用手指向任意一人。被指定者做出投降的動作,同時左右兩側的同學需發聲“啊”。若有出錯的參與者,需要接受真心話大冒險的挑戰。
(二)氣球速配:每位參與者抽取一張牌,擁有相同花色和數字的同學組成一組,主持人隨機指定四組。每組需合作用背部擠爆氣球,氣球內藏有任務如“唱首歌”或“跳支舞”。表現最慢的組需接受懲罰,選擇在奶油夾心和牙膏夾心餅干中挑選,后果自負。
4. 粽子插曲:主持人神秘宣布有特別嘉賓,隨后帶出精心制作的大粽子(可以點上蠟燭營造氛圍)。主持人詢問大家是否有電話想打給家人,并共同祝愿遠在家鄉的家人端午節快樂。
5. 游戲繼續進行:
(三)踩報紙游戲:收回牌,和上一個游戲類似,隨機將參與者分成三人一組,每組中選出一人猜拳,另外兩人則踩在報紙上。敗者需要將報紙對折,最后留在報紙外的組將被認定為輸家,并圍繞著系有氣球的繩子,大家一起戳破氣球后,讓輸家跳舞。
(四)團隊互助:所有人站起來聚攏在一起,抓住隨機的手,隨機形成一個運動的團體,然后一一解開,最后形成一個完整的圈,若無法解開則需接受懲罰,具體措施待定。
6. 此時或許已經十點多了,大家可以繼續享用美食,暢談生活,歡笑不斷。
大學生端午節策劃方案 第3篇
活動時間:
6月22日
活動地點:
東校區綜合樓202室
活動主題:
端午文化之旅
活動目的:
為了慶祝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弘揚對偉大詩人屈原的崇敬與懷念,增強同學們的民族意識和文化自信。我們希望通過端午節這一共同的節日,促進同學之間的團結與友誼。我們東校區社會工作專業的同學們組織了“端午文化之旅”的團日活動。
活動組織者:
社會工作專業團支部
活動參與者:
社會工作專業全體同學及輔導員xx老師
活動流程:
1、端午傳統知識分享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享各自了解到的端午節習俗和背后的故事,如競渡、粽子、香囊等,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2、端午知識競猜
通過前期的分享,大家舉行了一場有趣的知識競猜,評選出“端午知識達人”,并邀請獲獎者分享感想,從而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理解。
3、緬懷屈原
全體同學齊聲朗誦屈原的經典詩作《離騷》,講述屈原的傳奇人生,傳遞愛國情懷。在濃厚的氛圍中,同學們感受到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紛紛表達要以屈原為榜樣,為國家的未來努力奮斗。
4、品味粽子,誦讀經典
大家一起品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朗讀與端午節相關的詩篇,借此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慶祝這個特殊的節日。活動中,同學們積極表演才藝,享受著濃厚的節日氛圍,感受彼此之間的友誼。
5、歡樂游戲,共慶端午
在輕松的氛圍中,我們開展了“擊鼓傳花”與“真心話大冒險”的結合游戲,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溝通交流,讓節日的氣氛更加活躍。
6、我們的端午承諾
xx老師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并為每位同學送上了提前準備的祝福,同學們也紛紛表達了對老師的感謝與祝福。在每個人的祝福聲中,我們共同約定明年再聚,共度端午佳節。
活動意義: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不僅更加深入理解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文化背景,還認識到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習俗如掛香囊、吃粽子和賽龍舟等,增強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了解屈原的豐功偉績也激發了大家的愛國情懷,使同學們在交流與合作中增進了感情,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大家的關系愈發親密。
大學生端午節策劃方案 第4篇
一、活動主題:
“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之“端午節的回響”
二、活動背景:
端午節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習俗逐漸被遺忘,年輕一代對這一節日的意義和價值知之甚少。為了讓大家重新認識并重視這一傳統節日,我們有必要開展一系列活動,以激發對端午節的熱愛與理解。
三、活動目的:
通過“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之“端午節的回響”論壇活動,旨在讓同學們深入了解端午節的文化源流與傳統習俗,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繼承和弘揚這一傳統節日。討論內容包括“端午節的文化意義”、“如何傳承端午習俗”、“面對現代化我們該如何守護傳統文化”等問題,以增強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責任感。
四、活動對象:
大學各院系學生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全體師生。
五、活動地點:
教學樓B201
六、活動時間:
20xx年6月11日 星期五 下午2:00--4:00
七、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將圍繞“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主題展開,設置了詩歌朗誦、演講比賽和互動討論環節,以提高大家對端午節的認知和熱情。
八、活動準備:
(1)宣傳海報:由宣傳組負責在6月5日前進行張貼。
(2)邀請嘉賓:聯系校內外文化界人士。
(3)場地布置:由組織部負責現場布置與簽到。
(4)接待來賓:由負責接待的同學安排。
(5)小禮品準備:組織部負責活動獎品的購買。
(6)活動錄像:由記者部進行全程拍攝。
(7)節目安排:各參與者需提前排練,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8)會場秩序維護:組織部負責現場秩序。
(9)茶水準備:后勤部負責活動期間的茶水供應。
(10)活動結束后收拾場地:由全體參與者共同協作。
九、活動流程:
(1)活動于20xx年6月11日下午2:00正式開始。
(2)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幕,并介紹參會嘉賓。
(3)主持人闡述活動背景及目的。
(4)朗誦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傳統詩詞。
(5)圍繞傳統與現代的主題進行演講。
(6)進行趣味小品表演,活躍氣氛。
(7)開展“端午節的現代解讀”小組討論。
(8)請參與者分享他們的感受與心得。
(9)互動游戲環節,增進交流。
(10)由活動負責人做總結發言,感謝參與者。
(11)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邀請大家合影留念。
大學生端午節策劃方案 第5篇
一、活動主題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它不僅在中國流傳甚廣,還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一個廣泛的端午習俗文化圈。中、日、韓、越南等國家的端午節習俗之間既有共同之處,也有獨特性,這體現了民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我們不僅要探討這些習俗的源流,更要研究它們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生活中所產生的重要影響。韓國的江陵端午祭,不僅是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韓國將這一來自中國的傳統節日進行了本土化,成為了韓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視和保護,這種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中國各地依然在傳承著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傳統,如果我們能夠妥善保護和弘揚這些習俗,將為世界文化做出一份重要的貢獻。
端午節的歷史意義深遠,舉辦相關活動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更有著顯著的社會效益。
二、活動背景: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情懷與詩篇感人至深,廣為人知。然而,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逐漸減弱,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逐漸淡薄。通過組織端午節的紀念活動,能夠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些傳統習俗,同時也是對世界文化的一種貢獻。
三、活動目的與意義: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倡導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價值觀。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喜愛我們祖國的傳統節日,讓他們更有熱情地參與其中,從而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活動內容:
活動地點:x教202教室
活動時間:x年6月17日晚7點
活動負責人:全班班委
活動參與人數:44人(全班人數)
五、活動流程:
(一)端午的淵源與習俗分享。
通過上網或查閱資料,學生們可以自由分享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和風俗,采用抽簽的方式隨機上臺介紹,也可以回答以下問題。
1、五月初五是哪個節日?(端午節)
2、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
3、同學們可以生動地講述關于端午節的起源故事等。
(二)外地同學分享家鄉的端午習俗。
班上將有4位外來學生來分享他們家鄉的端午節慶祝方式。
(三)香袋制作比賽。
(主持人):同學們,佩戴香袋是端午節的傳統之一,每到這一天,小朋友們都會掛上由媽媽親手制作的香袋,心里總是充滿了歡喜。今天,我們就來動手制作香袋,看看誰的手藝最出色,做出最美麗的香袋,將其贈送給老師或同學。
活動前準備: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絲線(或中國結細線);
2、工具:剪刀、針、縫衣線;
3、將碎布裁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如圓形、三角形、桃形、動物形等;
4、剪下相對應的兩片;
5、制作步驟:
(1)用線將三邊從反面縫合,留下一邊。
(2)翻過來,填入沾有香料粉的棉花。
(3)把最后一邊縫合,加長繩裝飾,便大功告成。
學生們動手制作香袋,并進行評比。
(四)與詩共舞
(主持人):同學們,您知道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詩人節”嗎?許多詩人都寫過贊美端午的詩篇,現在請各小組準備詩朗誦的表演。
(各小組自行準備,形式可以隨意設計)
(五)觀看關于賽龍舟的短片。
(主持人):同學們,大家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不僅是傳統的慶祝活動,也是體育賽事的盛事!端午節的起源與屈原的投江自盡有關,村民們為紀念他而發出巨大的鑼鼓聲,嚇走江中的魚蝦,同時將粽子拋入江中,以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蝦啄食。
龍舟比賽是端午節的一大特色。龍舟長達10米,龍頭和龍尾精美裝飾,船身雕刻著各種花紋。每只龍舟可容納20至22名劃手,隨著鼓聲與圍觀人群的歡呼劃向終點。現在,讓我們一起參與這個盛大的活動。
(主持人):看完剛才的視頻,大家有什么感想嗎?
參與者們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