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總結報告3篇
我們不僅深入了解了數字化教學的有效性,更體會到了師生之間情感連接的重要性。通過總結線上教學的實踐經驗,我們發現靈活運用多媒體工具與互動技術,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面對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教師的適應能力和創造力顯得尤為關鍵。這份總結不僅是對過去工作的回顧,更是為未來教學方式創新提供的寶貴參考。
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 1篇
一、課前準備:從準備中提升自我
盡管一堂課只有四十分鐘,但在課前的準備過程中,教師的精力常常被耗盡。特別是在面對前所未有的“線上教學”時,準備的過程更是充滿挑戰。
1、選擇教學平臺
在即將開始的這節課上,我身邊沒有熟悉的講臺,沒有黑板和粉筆,只有面前的電腦和鼠標。我該如何開展這節課?應該選擇哪個在線教學平臺?如何進行有效的備課?這一系列問題不斷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讓我困惑不已。幸運的是,2月6日下午四點,亞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場網絡直播培訓課。雖然時間不長,卻讓我受益匪淺,解除了我心中的疑惑。培訓結束后,我立刻決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教學平臺。對于我這個“網盲”來說,從眾多的教學軟件中選一個適合的,確實不易。經過兩個小時的探索,我認為選擇QQ群作為教學平臺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有時候簡單反而更能有效地服務于教學。
2、磨練教學內容
確定了教學平臺后,我進入了備課的關鍵環節,選擇教學內容。遵循“正式開學前不講新課”的規定,我將教學內容限定在課外。我決定以班級孩子手中有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作為教材,最終選擇了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作為第一節“線上課”的內容。這首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作品,表現了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而“從軍行”作為樂府舊題,通常反映軍旅的艱辛生活。我們在四年級上冊曾學習過王昌齡的另一首《出塞》,可以用它作為引入新課的切入點。
《從軍行(其四)》的開頭兩句“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充滿了畫面感。在引導學生朗讀時,可以鼓勵他們運用之前的學習經驗,去構建一幅雄偉的邊塞圖景。利用中國地圖展示這些地名,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詩中描繪的蒼涼情境。而“孤”字則深刻表達了邊疆環境的惡劣,戍邊生活的艱難與將士的孤寂。接下來的“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將環境描寫轉為情感抒發,表達了將士們誓言不打敗敵人就不回家的決心。盡管四年級的孩子們或許無法完全領悟其中的深意,但配合大漠戰場的圖像和聲音,可以增強課堂的氛圍感。
二、課中教學:無生勝似有生
一切準備就緒,只待與家長約定好上課的時間。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不同,如何保證高效的教學質量?如何使電子設備服務于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這些都是我在課前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在與家長約定課程的要求他們陪伴孩子,幫助他們共同完成學習。我相信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們會更有動力。
經過充分的準備,2月7日晚7點20分,我提前十分鐘進入了直播間,并與家長和孩子們進行了簡單的圖像和聲音測試。一切順利后,我們便開始了這節特別的“古詩鑒賞課”。
此時,我的身邊沒有學生的面孔,只有電腦陪伴。由于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線上授課”,為了緩解師生間的陌生感,我從我們上冊課文中學過的《出塞》和《涼州詞》開始,回顧邊塞詩的特點以及王昌齡的寫作風格。經過互相提問和實時反饋,師生之間逐漸找到了課堂的感覺,我們開始了《從軍行(其四)》的學習之旅。
三、課后反思: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雖然課前的準備時間很長,但課堂的四十分鐘仿佛轉瞬即逝。下課后,我與幾位家長并沒有直接結束直播,而是針對這節課的教學形式和孩子們的學習效果進行了簡單的交流。較為熟悉電子媒介的年輕家長們也給我提供了關于如何更有效利用教學平臺的建議。下線后,我也對這種新型的教學形式進行了思考與總結——
1、“線上教學”的收獲:靈活變通,因勢利導
教學不應只局限于校園,線下課堂的局限性在于時間和地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線上教學憑借其時間和空間的自由性,成為師生溝通的首選。2月7日晚7點30分,當我打開攝像頭,與久別的孩子們在屏幕上相見時,感到既親切又新鮮。在短暫的交流之后,我們進入詩歌的學習,熟悉的課堂氛圍再度回歸,師生間的互動也激發了思維的碰撞和詩意的體味。
2、“線上教學”的不足:雖有交流,但意猶未盡
經過四十分鐘的直播課后,當我宣布下課時,盡管完成了課程預設的任務,孩子們也基本掌握了詩歌的朗讀,心中卻總有一絲不滿足。這是因為,在直播課堂中,我無法像平時在線下課堂上那樣,親眼看到孩子們從困惑到豁然開朗的表情。雖然攝像頭讓孩子們看到了我的身影,但我卻無法看到他們每個人的反應。雖然麥克風傳遞著我的聲音,卻無法聽到孩子們的熱烈討論。
無論是“線上教學”的廣泛推廣,還是對其局限性的冷靜思考,我們都應認識到“教無定法”。在特殊時期,采用靈活的“線上教學”方式未嘗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待到一切復歸正軌,線下教學的價值將愈發顯現。兩者結合,互為補充,才能真正實現“教學有法”。隨著2月10日“線上教學”模式的正式啟用,我深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我不斷提升的過程。親歷“實戰操作”的經驗教訓,必將讓我在教學之路上更為堅定。
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 2篇
在這次特殊時期的線上教學中,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不受影響,我們的教師團隊于2月10日至2月15日開展了為期5天的線上教學活動。以下是對這段時間線上教學工作的
1、我們嚴格按照學校的時間安排進行授課。每天早晨7:50前,老師們都會開啟打卡系統,準備好一天的教學工作。語文老師會提前在釘釘或微信群發布關于誦讀的學習任務或新課預習內容,8:00準時開展晨誦課,學生們需要進行誦讀打卡。家長們將孩子的誦讀視頻上傳到群里,部分老師還會給予適當的指導。我們分享直播鏈接,提醒學生10:00準時參與市局的在線學習,隨后在班級內部進行知識的鞏固與檢查。在在線課程中,師生之間能夠積極互動,老師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確保每節課的學習任務都能順利完成,并在家校本上布置當天的作業。
2、數學老師在每天的9:00到9:40之間,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計算練習,以幫助他們為下午的市局直播課程做好準備。每次直播結束后,老師會在班級群中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并在家校本上布置適宜的作業,進行詳細的批改與反饋。
3、大部分家長能夠積極配合老師,按時完成打卡任務,并及時上交作業。不過,也有部分家長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及時提交作業,導致個別作業上交延遲。
4、由于這次線上授課是老師、家長與學生們共同面對的首次嘗試,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師生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老師也無法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重難點的掌握效果并不理想。
網絡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具有靈活和高效的特點,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與適應這種模式。
老師線上教學工作總結 3篇
20xx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方式,讓我們每位教師都面臨新的挑戰。在這個特殊時期,我與同事們積極投入到線上教學的準備工作中,確保每位學生都能順利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們為家長提供了關于網絡學習所需設備的指導,力求不讓任何一位學生掉隊。
對于我們這些首次嘗試線上教學的教師而言,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面對種種困難時,大家都毫無怨言,齊心協力。醫護人員們在疫情面前逆行而上,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奮斗的榜樣,他們的無畏精神激勵著我們全體教師投入更多精力去學習和應用新的教學平臺,探索適合學生的線上教學策略。我們充分利用每一個可用的資源,精心準備好了一切教學材料,力爭在短時間內完成各項準備工作。
停課不停學,不僅僅是上網課,更是確保學生能夠以科學合理的方式繼續學習。單純選擇線上直播課,既增加了師生的負擔,也會影響家長的日常生活。我認為,要想真正落實停課不停學的理念,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默契配合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在疫情期間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
作為教師,我深知自己肩負著社會的責任。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我們要以初心和使命感,展現教師的風采。在家辦公的我依然會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及時與家長溝通,以確保在疫情期間做好教學工作,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
家長們也應耐心對待學校的安排,不要盲目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盡管我們無法像“白衣天使”一樣走上抗擊疫情的前線,但我們每位教師也在為戰勝疫情而努力,盡自己的最大能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停課不停學,我們的 acción en marcha; 抗擊疫情,教師責無旁貸!祖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