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新策略(通用6篇)
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方案的提出,為激發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與責任感打開了新的思路。這一方案不僅關注教師個人的業績與貢獻,更強調團隊合作與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從教學質量的提升到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師績效工資的新模式將如何在未來的教育體系中落地生根,值得我們深思。
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 1篇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施教師績效工資方案,建立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體系,綜合運用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在考核與分配時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積極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激勵教職員工愛崗敬業,努力工作,開拓創新,主動完成各項工作目標,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基本原則:
本方案明確遵循尊重規律、以人為本;德才兼備、注重實際;激勵先進、促進提升;客觀公正、簡化操作的原則。
三、組織領導:
組建教師績效工資考核領導小組,負責績效工資實施的方案制定與執行。領導小組由園委會成員組成,按照要求認真落實各自部門的考核工作。
四、考核內容:
獎勵性績效工資分為基本獎勵和特殊獎勵兩大部分。該部分的績效工資由幼兒園統一安排,依據教師的績效考核結果進行量化分配。
五、實施方法:獎勵性績效工資為每人每月300元
(一)基本津貼標準(100元)
班主任教師在教委薪酬中已包含,幼兒園將不再額外考慮。其他兼職如會計、保健員每月可獲得30元的工作量補貼,費用由幼兒園承擔。
(二)出勤獎勵標準(50元)
教師在本月內如果出滿勤,不請病假和事假、沒有曠工和遲到記錄,則視為全勤,獎勵為每月50元,按月發放。
1.曠工:未經請假或請假理由不足的情況被視為曠工;若已到園,但在班中無故離崗視為曠工,其補假無效;曠工一天扣除50元。
2.病假:請病假需持醫院醫生的證明,否則按照事假處理;病假一天扣20元。
3.事假:請事假需提前通知,若確實無法事先請假,事后需補假;事假一天扣30元。
4.遲到、早退:10分鐘以內扣5元,20-30分鐘以內扣10元。零星請假時間累計達到8小時算作一天。
5.婚、喪假、產假按規定不扣出勤獎勵,超出部分根據實際情況扣除。
6.女教師哺乳期為一年,每天可有一小時的時間回家哺乳,不扣缺勤獎勵。
7.例會:不參加一次扣10元,遲到一次扣5元。
8.空崗10分鐘扣20元,10分鐘以上扣50元;
9.需因工作特殊情況加班可用來抵扣正常請假。
10.班中如因故需其他教師代班,每代班一天獎勵3點。
11.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生育和流產按病假處理。
12.若直系親屬得重病住院需照顧的,連續一周給予一天公假。
13.教職工若當月出勤獎勵出現負數,從其他津貼中扣除。
14.若教師一學期內未請假,視為滿勤,教師滿勤每學期獎勵10分(由幼兒園經費支付)。
15.請假權限:一周以內的病事假由園長批準;一周以上的病事假需由教委幼教輔導員審核,且每月進行匯總公布。
(三)效益津貼(150元)
效益津貼的發放主要基于德、勤、績、能的考評,采取記分制,評定教師在工作中師德表現、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具體評定方法如下:
1.師德表現(50元):按照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考評;若學期內出現以下任一情況,將不計分:
1. 違法亂紀,違反園規和社會公德,有損幼兒園聲譽,扣10分。
2. 體罰或變相體罰(如罰站、罰吃、罰睡、推拉、打罵等),扣5分,情節嚴重的要求書面檢查。
3. 衣著要整潔,不可留披肩發、穿超短裙、吊帶服及拖鞋等,外出活動不穿高跟鞋。違規一次扣1分。
4. 不得吃拿幼兒食物,禁止私自占有幼兒園財物和食品,違反一次扣10分。
5. 工作人員言行要規范,禁止說或做對工作和團結不利的事情,違規扣5分。
6. 在幼兒面前不得吃零食,發現一次扣1分。
7. 工作時間內,職工家屬和客人不得進入活動室和寢室,違規一次扣2分。
8. 工作時間不得打接與工作無關的電話,特殊情況除外,違規一次扣1分。
9. 所有教師應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求大同存小異,禁止誣告和損壞幼兒園聲譽,違規一次扣20分。
10. 需服從領導、遵守制度,得10分。
2. 教師工作質量獎懲(100元)
獎勵方式結合物質與精神獎勵,對同一事跡僅給予一次獎勵,獎勵以1分為單位,每分等于2元。
個人獎懲標準:
1. 在區級以上檢查、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和榮譽稱號,單位給予全體人員獎勵。
2. 通過園級以上評比活動獲得個人榮譽稱號者,單位給予獎勵。
標準:省級獲得20分、市級15分、區級10分、街道8分、幼兒園5分。
3. 教育教學論文、實驗報告、經驗材料(均需在1500字以上)或教育筆記、教案設計等獲獎或交流者,單位也應給予個人獎勵。
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 2篇
實施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量化考核是推動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這有助于實現校園管理的科學化與民主化,同時能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為更全面、客觀地評估每位教師的職責履行情況,營造一個“激勵先進、優勝劣汰”的工作氛圍,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師德表現(權重10分+獎勵分)(無限名額)
1、優秀(10分):嚴格遵循《師德規范》,表現積極,業績突出,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如有以下情況之一,師德表現將無法定為優秀:
①明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②參與有償家教或補習;
③從事第二職業,影響本職工作;
④工作態度消極,應付了事;
⑤同事關系、家校關系緊張,經過調查屬實;
⑥謊稱病情、借故休假,影響不良。
2、合格(8分):遵循《師德規范》,表現一般,能完成工作任務。
3、不合格:不得分,表現差,未完成分配任務。
如有以下情況之一,師德表現定為不合格:
⑴嚴重違法被查處,損害師德形象;
⑵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被查處;
⑶嚴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⑷重大失職,造成嚴重后果;
⑸嚴重違規,教育不改;
⑹擅離職守,長期缺崗;
⑺從事第二職業,嚴重影響本職工作。
4、獎勵分:積極參與無償獻血者可獎勵1分;當季對貧困生進行幫助及捐資助學滿50元者,根據捐贈金額給予1至3分的獎勵(50-99元得1分,100-199元得2分,200元以上得3分)。
二、出勤情況(權重10分)
學校設置考勤登記,由值日教師或值班行政負責登記及匯總。教師請假1-2天須獲校長批準,3天以上需教育辦批準,若請假1周以上需報市教育局,并按規定扣發獎金。
1、有以下情況者分別扣分:
①病假:當季累計病假達5天以上扣1分,長期病假不得分;
②事假(不包括法定假期及公假):當季請假累計3天以上扣1分,累計一周以上不得分;
③曠課,每節課扣1分;
④無故遲到、早退,每節課扣0.5分;
⑤未參加學校會議或集體活動,缺席一次扣0.5分;
⑥未登記考勤,按60%計算,其余參照此辦法。
三、教學常規(權重10分)
每季度對教師的教學計劃、總結、教案、作業布置與批改等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符合教學常規管理要求。
1、以下各項缺失每次扣1分:
①期初提交教學計劃;
②期末總結提交;
③認真編寫教案(無教案上課每次扣1分);
④按時批改學生作業;
⑤單元測驗按時考查、批改;
⑥作業批改數量以每班40人為基準,增加10人可獎勵0.5分,跨班教師獎勵分不受限制;
2、嚴格遵守“減負”規定,不得擅自延長學生在校時間及節假日集體補課。違反者每次扣1分。
3、不得擅自使用未獲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的教材、輔導材料,違反者每次扣1分。
4、專職技能科教師需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缺少計劃、活動記錄或總結者每項各扣1分。
四、班主任工作(權重10分)
1、以下要求每缺一項扣1分:
①按時完成班級工作計劃及總結;
②按時完成學籍卡、素質評估手冊;
③按時填寫義教卡、健康卡;
④準確完成班級變動生花名冊;
⑤每季度開展班隊主題會,并附書面記錄;
⑥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家訪或召開家長會,參與率達到90%以上;
⑦每月更新班級黑板報及學習園地;
⑧班級設置圖書角、衛生角、綠化角;
⑨參與學校的“三評”評比中,評為“優、良”的班級得分1分,若評為“合格”則不得分。
2、班集體獲省、市、鎮等表彰,班主任獎2分;中隊輔導員獎1分。
3、中隊輔導員完成本職工作外加7分。
五、行政工作
1、校長、副校長等在完成本職工作基礎上,補貼職務分10分。
2、總輔導員、報賬員分別為8分、7分,需確保總分不低于教師平均分。
3、年段長、統計員等在完成本職工作后可分別獎勵2分、5分、3分、5分。
4、積極參與中心工作及重大活動的負責人、組織者可根據工作量加分(每季度不超過3分)。
5、學校在各級素質教育評估中獲獎,教師可獲得相應分數,領導另加分。
6、專職技能科教師組織活動可獎勵1至2分,相關教師每次可領獎0.5分。
7、教師向市級以上教育網站投稿并被采納,每篇信息獎勵1分,最高獎勵5分。
六、教師獲獎(均為當季度為準,最高得分15分)
1、教師參與教育主管部門的技能競賽,獲獎按級別給予相應分數,指導教師按比例計算。
2、開展研究、示范課、講座,依據相應級別給予分數。
3、指導公開課教師的得分按參賽者80%計算。
4、評優評先按相應級別的標準得分。
七、指導學生(最高分15分)
1、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獲獎的教師根據不同級別給予相應分數。
2、送作品參賽的,按照臨場競賽分數的一半計算;指導學生發表文章按四分之一計算。
3、競賽未評等級的,前兩名按一等獎計算,其余依次類推。
4、組織課外興趣小組,需提交活動總結和記錄,專職教師得5分,科任教師得2分。
5、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2分。
6、在運動會中獲獎,按名次給予相應分數,教練得分合理分配。
7、校級比賽需經過教研組審批,通過討論確定后方可進行。
比賽方案應在教研組內充分討論后確定,原則上各類比賽名額設置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五名。
八、教研活動(權重15分)
1、組成課題組,制定計劃、記錄過程、依據成員角色給予相應分數。
2、參與教研會議的發言,按級別獲分。
3、達到聽課、寫記錄及評課不少于5次的教師獲得分數,缺席扣分。
4、撰寫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被采納的,依級別給予相應分數,合作者共享得分。
5、參與論壇發言的教師每次得2分。
6、教育辦教研組成員正常參與活動的可獲得獎勵分。
九、教學效果(權重20分)
1、統一檢測學科到考率達100%可得分,優秀率合格率達到標準也可評分。
2、優秀學生的評選,根據級別給予相應分數。班主任得分可按比例給中隊輔導員。
十、附則
1、校長的績效工資可按全校公辦教師平均值加10%計算。
2、行政人員在工作未出現重大失誤的情況下,績效工資應確保每年有一次優秀評級。
3、師德表現不合格,年度考核將定為不合格。
4、本《實施方案》按季度考評,并落實獎懲。
5、本方案由校行政會負責解釋。
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 3篇
為深入落實區教體局關于提高教師績效工資管理的相關要求,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要,特制定《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方案》,力求通過此方案進一步激勵全體教職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指導思想
依據相關政策文件,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使績效工資的分配更具激勵性和公平性。通過明確考核標準與程序,激勵教職工在各自崗位上積極作為,為實現學校整體目標貢獻力量,進而推動學校的持續進步和發展。
二、實施對象
本方案適用于全體在崗教職工,包括一線教師、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及工勤人員。一線教師主要以教學為主,需完成規定的課時量;管理人員側重于管理工作,兼任的教學課時應達到其管理崗位的1/3;教輔人員則以輔助教學工作為主,課時要求同樣為1/3;工勤人員負責固定的工勤崗位工作及學校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考核分配原則
1. 堅持“多勞多得,優者優酬”的原則,績效工資與工作績效考核結果密切相關。
2. 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確保績效考核的各個環節透明,維護教職工的權益。
3. 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考核方案應體現以人為本,切實可行,能夠有效激勵教職工的積極性。
四、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王曉華
副組長:李明、張麗、劉建強、陳華
成員:趙凱、孫麗、周偉、王濤、陳士明、黃曉燕
五、績效工資發放方式
全校教職工的績效工資將分為上半年(1-6月)與下半年(7-12月)兩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經審核后再發放。
六、考核內容及量化標準
(一) 教職工的工作量
1. 各類人員工作量的定義:
教學崗位工作量=規定課時+學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管理崗位=(課程課時量的1/3)+(負責管理工作)+(其他安排)
教輔崗位=課程課時量的1/3+其他教輔工作
工勤崗位=固定工勤工作+交辦任務
2. 課時量依據:
依照地方教育部門及學校具體規定,語文、數學課時量為12-14節,綜合學科為14-16節。
(二) 出勤考勤
落實《考勤制度》,病假、事假等將依照原標準扣除相應績效工資,累計請假超過一個月者不參與績效考核。
(三) 各類獎勵
1. 在區級教學質量抽測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按名次給予相應獎勵。
2. 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協作默契并積極推進教學活動的,給予獎勵。
3. 參與區級及以上活動獲獎的老師將得到相應的現金獎勵,并根據獲獎級別進行相應的金錢激勵。
(四)教職工的業績考核
1. 一線教師考核由校區教導處組織,內容包括職業道德、教學常規及教學質量。總分為200分,實施多維評分。
2. 管理人員及教輔人員按照其工作職責進行考核,評分結構依據德能勤績,設定相應的獎懲標準。
七、績效考核結果的使用與分配
1. 績效考核結果將直接影響教職工年度考核及績效工資分配。
2. 考核結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須得到保障,確保每位教職工的權益不受侵害。
3. 績效工資的具體發放將依據考核結果計算,確保每一位教師的貢獻都得到合理的回報。
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 4篇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教師績效工資的實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促進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依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則
1. 堅持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教師隊伍穩定性的原則。
2. 堅持多勞多得、按崗定酬、優績優酬的原則,以工作業績考核結果作為績效工資分配的主要依據。
3. 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確保績效工資考核和分配過程透明,公平對待每一位教師。
4. 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力求制定的績效考核方案合理可行,適度拉開差距,向一線教師、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傾斜。
二、實施范圍與時間
實施范圍:當年在職在編教師。
實施時間:自20xx年2月25日起實施。
三、考核內容與分值
1. 教師績效考核的基礎分為100分。考核項目包括考勤10分、工作量20分、教育教學過程20分、教學業績50分。
2. 非教學人員績效考核基礎分同樣為100分,考核內容包括職業道德、考勤、考評組及服務對象評議、工作效果及工作量。
四、績效工資總量
財政下撥年度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將占教師績效工資的30%。
五、績效工資分配計算方法
1. 高考科目教師的個人績效工資=年級學期績效工資總額/年級教師總得分×教師個人得分;
2. 非高考科目教師的個人績效工資=學期績效工資總額/教師總得分×教師個人得分;
3. 非教學人員的個人績效工資=學期績效工資總額/非教學人員總得分×非教學人員個人得分。
六、績效工資發放形式
1. 教師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按學期考核,每學期末依據考核結果制表,并直接劃撥到個人工資賬戶。
2. 計分辦法
教學人員的績效考核總分=考勤得分+工作量得分+教育教學過程得分+教學業績得分。非教學人員的績效考核總分=職業道德得分+考勤得分+考評組及服務對象評議得分+工作業績得分。
3. 教師的考勤由校務辦負責,考核過程、考評結果由教務處、教研處及各年級組共同負責;非教學人員的考核由校務辦和總務處負責。各部門需每月公示考核結果,并將紙質版及電子版報校務辦匯總。
七、績效考核內容
—— 教學人員考核內容
(一)考勤(10分)
教師應自覺遵守考勤制度,按時上下班,出滿勤得10分,出現以下情況將扣分:
1. 正課曠課每節扣1分,遲到、早退每節扣0.5分;早晚自習曠課每節扣0.5分、早退每節扣0.2分,遲到每節扣0.2分。
2. 教職工大會缺席一次扣1分,遲到、早退每次扣0.5分。
3. 所有教師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考務工作,如監考、閱卷等,缺席或違紀將扣分。
4. 不參加教研或備課組活動,缺席每次扣1分。
5. 病假(不包括住院病假):全學期累計病假3天以下不扣分,超過部分每天扣0.5分。
6. 事假:每學期事假1-5節每節扣0.2分,6節以上部分每天扣1分。
7. 學校組織的公開課必須參加,缺席將扣分。
8. 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缺席扣分。
(二)工作量(20分)
1. 教師的月標準工作量由全校正課總節數計算,教師個人工作量根據正常課時計算。
2. 超過或低于工作量按1課時加(減)0.2分計算,此項不保底。
(三)教育教學過程(20分)
主要考核教師履行職責的情況,考核項目包括教學常規、材料準時上交、學生評教等。
1. 教學常規由學校考核方案中的標準執行。
2. 材料、不認真履行崗位責任等行為將扣分。
(四)教學業績(50分)
教學業績由年級組負責考核,依據考核方案中的標準進行打分。
—— 非教學人員考核內容
(一)德(10分)
評估人員的職業道德表現,違紀行為將扣分。
(二)勤(基礎分50分)
考核考勤及工作態度,缺勤情況將影響得分。
(三)評(20分)
采用考核方案實施評估。
(四)績(20分)
根據工作量、能力和成績進行考核。
八、相關問題處理
1. 有特定情況的,不享受相關績效工資。包括未承擔工作、受到處分等。
2. 若有規定的缺勤或請假情況,績效工資將按相關規定執行。
3. 某些情況將全額發放績效工資,包括學習、寒暑假等情況。
4. 正校級領導和副校級領導的績效工資將按規定標準發放。
九、組織與監督
1. 成立績效考核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負責人員。
2. 制定考核方案并在教職工代表大會上進行討論。
3. 考核過程需公開透明,接受教師監督。
4. 本方案由大會通過后報教育局審核實施。
5. 若原有方案與本方案沖突,原有方案需進行調整。
6. 本方案的解釋權歸學校領導小組所有。
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 5篇
一、指導思想
以新實施的教師績效工資方案為契機,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收入分配機制,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確保不同工作表現的教職工之間收入差異明顯,讓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都能反映在工資上,鼓勵教職工熱愛教育、扎實工作、積極進取,全面推進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實施對象
在編在崗的所有教師及教職工
三、考核分配原則
1、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績效工資的發放以個人的工作績效考核結果為主要依據,任何缺乏考核結果的教職工均無法參與績效工資的分配。
2、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績效工資的考核與分配過程要對所有教職工透明,確保公正與公平。
3、堅持“科學合理”的原則。績效考核方案應當科學合理,確保績效工資之間的差距不宜過大。
四、績效工資發放形式
教師績效工資按年度分為上下兩次考核發放,分別為上半年(1-7月)、下半年(8-12月)。
五、績效考核內容及計分方法
(一)考核項目及計分標準
考核總分100分,其中師德10分,考勤30分,工作量10分,教學過程20分,教學業績30分。
1、師德(10分)。主要考核教職工的職業道德,包括依法執教、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等十項內容,每項占2分。
2、考勤(30分)。主要評估教職工的出勤情況,病假3天扣1分,事假1天扣1分,礦工1天扣3分,具體按照學校考勤記錄執行。
3、工作量(10分)。根據學校各個崗位的工作量統計,計算人均周工作量,并依據此評定個人工作量得分,公式為:
教職工周人均工作量 = 學校各崗位周工作量總和 ÷ 教職工總數
教職工工作量得分 = 教職工周實際工作量 ÷ 教職工周人均工作量 × 20分
學校應合理分配工作量,確保每位教師承擔相應的工作負擔。
4、教學過程(20分)。考核教職工在日常教學中的職責履行情況,重點關注教學準備和教學成果,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5、教學業績(30分)。主要衡量教職工完成工作目標和教學效果的情況。
(二)績效工資的分配方式
教師績效工資的分配依賴于個人的工作績效考核結果。所有教職工的考核得分相加,以此計算出全校績效工資的分配基數,結合個人成績得出每位教師的應得績效工資。
(三)不享受績效工資的條件
1、本學期未從事任何教育教學工作的教職工將不享受績效工資。
2、若教職工因曠工、事假、病假等情況導致缺勤超過規定天數,將根據考勤記錄扣除相應的績效考核分數。
3、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將按情況給予績效考核得分的適當扣除,包括受到紀律處分的教職工。
4、因病或其他特殊情況未能參與教學工作的教職工,其部分或全部績效工資將用于雇傭代理人員。
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 6篇
為進一步規范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績效工資評估工作,全面考量教職工的工作表現,充分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依據《連云港市新浦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績效考核指導意見》和《大慶路小學教職工綜合評估條例》,我們制定了《大慶路小學教職工績效工資實施方案》。該方案以人為本,科學合理,旨在結合學校與教師的實際情況,強調過程評估與定性、定量相結合,具體內容如下:
一、指導思想
依據《連云港市新浦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績效考核指導意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的實施為契機,建立一個科學、規范、合理的績效分配機制。通過這一機制,充分發揮績效工資調節的作用,確保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以激勵廣大教師熱愛教育、踏實工作、創新進取,全力以赴地完成學校的各項任務。
二、實施原則
1、堅持“按績分配、效率優先、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則。以工作態度、責任感與實際成果為依據,確保優者得優,適當拉開分配差距,優先向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及科研等領域表現突出的教師傾斜。
2、堅持“科學合理”原則。統籌考慮學校內部各類人員的績效工資分配關系,科學規劃,以建立適合學校實際的激勵機制。
3、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整個分配過程做到透明操作,分配方案需經過全體教職工大會討論通過后實施,確保教師享有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三、考核機構的建立
1、學校將成立由15名成員組成的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工作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成員包括學校行政領導、各部門主要成員及教師代表。其中,教師代表由全體教師民主推薦產生4名。
組長:邱健筠 副組長:劉蘇敏
成員:黃祖軍、李萍、孫述紅、江舜裕、趙雯、孫月梁、劉園、周海燕、馮維萍、張鳳蘭、張麗云、張洪玲、馮家彥。
2、考核工作小組須依據教師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實事求是地開展考核工作。
3、完善年度和學期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教職工考核檔案體系。考核結束后,學校需將考核總結與《績效考核統計表》等相關材料報主管部門備案。
四、考核項目
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師綜合性績效考核;二是教師單項獎勵考核。
教師綜合性績效考核對象為全體教職工,主要考核他們履行《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基本職責,以及完成學校各項工作任務的實際表現。考核內容包括職業態度、職業能力、履行職責和工作績效等四個方面,考核總分為100分,分數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數,具體考核項目及分數設置如下:
(一) 職業態度(10分)
規范要求與得分標準:
① 擁護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積極參與政治與業務學習;遵守法律法規,服從學校安排,熱愛自己的崗位,肩負教書育人的使命,嚴格遵守“六嚴”規定。(4分)
② 工作態度端正,積極創新,在教育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