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及具體細則
本方案旨在推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強調教育創新和素質教育,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評價原則包括導向性、全面性、發展性、多元化、差異性、可操作性和人文性,注重個體進步,關注學生的道德、智力、身體素質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評價內容涵蓋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健康、興趣特長及教師評語等多個維度。具體實施時,將制定統一標準,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重點考核學生的文明禮貌、學習態度、體質健康和特長表現等,確保評價過程科學、實用且激勵學生提升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通過綜合素質評價,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指導思想
我們堅持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致力于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旨在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將遵循“立足過程,促進提升”的原則,開展綜合素質評價,注重個體進步和潛在發展,淡化單一的甄別選拔,通過評價使每位學生感受到成功、認識自身優勢、增強自信心,為其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評價原則
1. 導向性原則
評價應秉持素質教育的方向,推動學校正確落實教育方針,關注全體學生的成長,從德、智、體等方面綜合評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終身學習的能力、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及健康的審美情趣。
2. 全面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不僅應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要從全面性角度出發,反映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3. 發展性原則
我們的評價應結合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聚焦學生發展的視角,服務于學生成長。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過去和現在,同時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強調評價過程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4. 多元化原則
評價內容須體現多元化,從過去單一的學業成績轉向全面素質評價。通過評價,綜合考量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狀態和特長表現等多方面,使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發展。
5. 差異性原則
在綜合素質評定中,需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體現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特長和潛力。
6. 可操作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必須經過實驗、積累和總結的過程,以逐步完善內容、標準、方法和程序,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操作簡便。
7. 人文性原則
樹立以人為本的評價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關注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升,激勵學生樹立自尊、自信及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評價內容
依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校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心理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考核情況、身體健康、興趣特長表現、教師寄語及班主任評語。
1. 評價項目及內容說明
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及心理素質將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文明禮貌、遵守紀律、團結同學、關心集體、勞動習慣、合作精神、不怕挫折和愛護環境等八個方面進行評價,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各年級據此開展考核。
科學文化素質評價將依據課程計劃,對學生在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藝術(音樂、美術)、勞動等科目的學習興趣、態度、方法、能力和水平五個方面進行評估,統一制定素質發展標準,各年級依此標準進行測試。
2. 考核情況
語文學科的素質發展和知識掌握情況;數學的學科素質及數學知識的掌握。學校將統一命制試卷,組織集體和個別考核。
身體健康情況包括體育課成績和體質健康標準,具體包括:
1)運動與健康知識的考核成績(由相關教師提供);
2)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由相關教師提供);
3)學生到校率(由班主任提供,并簽字);
4)參加體育活動情況(由相關教師提供,并簽字);
5)參加校內及以上體育活動的情況(由相關教師提供,并簽字);
6)參加校內及以上體育活動獲獎情況(需提供獲獎證書原件及復印件)。
興趣特長表現包括興趣愛好、社會活動、特長認定及獲獎情況。
1)學校將創造良好的環境;
2)定期組織社會活動;
3)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
3. 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技術與設計和信息技術的考核成績(由相關教師提供每位學生的考核試卷),包括:
1)研究性學習成果(如各學科的小制作、小設計、各類總結、活動報告、小論文等);
2)小制作、小論文、小發明及其獲獎情況(需提供獲獎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3)研究性學習、技術與設計及信息技術的考核試題,由學校統一組織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