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研修執行策略方案
小學校本研修實施方案不僅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深入剖析當前的教育現狀和教學需求,我們發現,實施個性化、實踐導向的校本研修,不僅可以激發教師的自主學習熱情,還能為學校文化的建設注入新活力。讓我們共同探索這一方案的具體實踐與反思,推動教育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現代化為目標,以基礎教育創新和教師專業成長為核心,以解決小學校園教學和教師實踐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切入點,力求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系統性地安排和推動,逐步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為我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二、組織建設:
1、成立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 長:李明(校長)
副組長:王麗(副校長)
成 員:陳曉(教導主任)張偉(教導副主任)
劉芳、趙強、李紅、周建華(教研組長)
2、組員主要職責
組長負責整體策劃與組織,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副組長專注于制定具體計劃,提升教師培訓與教研工作,推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導主任管理日常事務,其他組員協助落實年度工作安排及各類做好資料整理與考核工作,確保教研活動順利開展。
三、基本原則
1.全員參與、共同提升。校本研修應面向所有教師,激勵每位教師的積極性,關注每位教師的成長,確保全體教師均能參與到研修中來。
2.協同合作、資源共享。在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的基礎上,倡導“校際合作”的理念,鼓勵與兄弟學校聯合舉辦研修活動,實現優質資源的互通,提高研修效果。
3.立足校本,突出特色。圍繞學校的發展目標,優化師資結構,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本校的研修內容和方式,形成獨特的辦學風格。
4.聚焦課堂,務求實效。校本研修要深入課堂教學,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切入點,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增強教師專業成長。
四、研修目標
1、通過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主探討,解決在新課程實施及有效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2、通過校本研修,轉變教師被動參與的態度,使教師成為主動的研究參與者,推動教師從教書匠逐步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建設一支科研和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團隊。
3、通過校本研修,建立適合本校特色的研修制度,提升學校的學術氛圍和整體教學水平,樹立學校良好形象。
五、研修內容
1、加強教師培訓,更新教師的教研理念,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2、開展以備課、上課、評課及課后反思為核心的教學研究活動。
3、積極參與縣級及以上課題研究,各教研組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小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4、開發符合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豐富課程內涵。
5、研究“有效教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實施策略。
六、工作措施
1、加強教師的學習培訓,結合集體與自主的學習形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撰寫讀書筆記,并邀請專家到校授課。
2、注重自我反思,促進教師成長,要求教師定期記錄高質量的反思。
3、發揮教研組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將教研活動與日常教學結合,確保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4、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助與合作,鼓勵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新教師,組織年級研討課。
5、爭取外部專家的支持與指導,定期邀請教育專家來校進行講座與指導。
6、有效組織教研組活動,制定區域內的教研計劃,定期開展各類教研活動。
7、個人研修,鼓勵教師設定個人發展規劃,參與相關研究與寫作。
8、開展小課題研究,明確負責人,制定完成計劃。
9、深入開發校本課程,結合學校實際,形成獨特的課程體系。
七、培訓形式:
1.專家講座:邀請校內外專家進行專題講座,促進教育科研工作。
2.集中研討:舉辦集中學習和經驗交流會,推動教研活動。
3.自主研修:教師根據個人研究課題進行自主學習與提升。
4.校際交流:促進校際間教學和科研的互動與資源共享。
我們將繼續完善管理和激勵機制,推動校本研修工作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