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關于環境保護的調研報告10篇

422個月前

關于環保的調查報告揭示了公眾對生態保護的迫切需求與認知差距。調查結果表明,盡管大多數人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但在實際行動中卻表現出明顯的滯后。這份報告不僅反映了當前的環保意識狀況,也揭示了提升公眾行動力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通過深入分析,我們希望能夠推動更廣泛的參與,為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

環保調查報告

環保調查報告 1篇

我對某市農村地區的居民進行了針對環保意識和法律維權意識的調查,并為當地開展了一次深入的宣傳活動。通過這一活動,我們不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居民的法律意識相對薄弱。許多人對環境權的概念模糊不清,對我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知之甚少,尤其對于涉及自身利益的環境糾紛處理、訴訟程序和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了解甚少,部分村干部在處理環境爭端的行政程序上也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

部分居民的不良生活習慣仍然存在。根據對某市環保局發布的《保護環境的100件小事》的隨機調查,發現居民在垃圾分類和農業生產、家庭生活等環保習慣方面仍未形成有效的意識。這些不良習慣對環境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比如許多人并未意識到廢舊電池會對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生活垃圾的無序處理也導致了資源的浪費。

第三,在走訪調研中,我們發現當地居民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主要依賴于村規民約,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設和環境污染應急處理機制。對于一些破壞環境的行為,缺乏適當的監管和懲罰措施。

在調查開始前,我們對問卷的設計與實施進行了詳細規劃,涵蓋了人力、財力和物力的各個方面。經過分析,我們認為此次問卷調查應確保數量與質量并重。研究小組成員和調查員在調查過程中保持密切聯系,努力與被調查者建立起信任關系。

此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樣本來源于該地區所有農業戶口人員。為了實現隨機抽樣,我們將行政村分為幾個不重疊的部分,確定了抽樣單元。這樣的設計能夠確保調查迅速獲取所需信息,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樣本。

經過詳細的數據分析,現將調查的基本信息展示如下:

基本資料:

一、調查抽樣的基本信息

1、性別:男性45%女性55%

2、年齡:18歲以下4%19-35歲43%36-55歲46%56歲以上7%

3、文化程度:小學48%中學39%大學3%

4、職業:農民70%個體商戶15%學生8%其他7%

二、生活類信息數據

1、對周圍生活滿意度:一般滿意98%

2、生活周圍環境的主要污染源:生活垃圾28%畜禽養殖糞便污染72%

3、是否經歷過環境污染事件:經歷過99%

4、生活垃圾處理是否分類:有時會實施95%

5、日常做飯燃料來源:蜂窩煤88%干柴12%

6、認為企業給居民帶來污染:有企業也有污染12%沒有企業88%

7、家中是否有飼養畜禽,其糞便處理方式:隨便堆放20%直接堆放到田中78%其他2%

三、農田管理信息數據

1、是否使用薄膜,是否認為會造成污染:不常使用,不會造成污染99%

2、常用的化肥類型:有機肥15%氮肥70%其他15%

3、常用的農作物病害防治方式:噴灑農藥100%

4、用完農藥的處理方式:打碎深埋75%用水洗凈裝其他物13%隨手扔掉12%

5、農作物秸稈的處理方式:直接焚燒8%飼養牲畜80%當作有機肥9%作為燃料3%

四、法律類信息數據

1、是否了解環境權:了解3%基本了解85%不了解12%

2、是否了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了解35%基本了解60%不了解5%

3、是否了解當地環保局或相關部門的具體位置:知道10%大概知道62%不知道28%

4、是否參加過環保宣傳活動:不經常參加72%沒有參加28%

5、平時是否關注環保或相關法律建設:經常關注5%偶爾關注89%不關注6%

6、遇到環境污染時的處理方式:向環保部門反映情況15%找到污染企業協商60%順其自然22%自行處理3%

7、希望了解的環保知識:環境污染案例7%具體法律法規17%生活生產中的環保常識67%其他9%

以上是關于該次調查問卷基本數據的分析。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深刻認識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根據調查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調查分析:

一、農村環境保護的現狀

1、環保意識淡薄。長期以來,環保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工業區等,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環保問題則被忽視。農民對環保知識的獲取較為困難,環保意識普遍薄弱,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2、污染問題嚴重。在某些農村地區,建筑、開采等活動往往忽視環保,導致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許多地方存在垃圾和污水處理不當的問題,造成了水體和土壤的污染,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和居民健康。

二、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

1、社會重視程度不足。環保工作往往滯后于經濟發展,鄉鎮工作主要集中在糧食生產和經濟收益上,缺乏對環保問題的關注。

2、資金投入不足。盡管各級政府在環保方面有所投入,但更多集中于城市污染治理,農村環境問題的資金撥款仍相對匱乏。

3、制度保障不力。農村環保管理體系尚未完善,鄉鎮環保機構薄弱,致使管理失控,環保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三、農村環境保護的對策

1、加強環保體系建設,推進環保法制化。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對農民進行環保教育,提升公民的環保意識。建立健全農村環保制度,確保環境治理有章可循。

2、加大環保管理力度,規范環保工作。應將環保目標細化,落實到每個鄉鎮,各級政府需加強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與監管。

3、突出環保治理重點,確保實效。要重視飲用水源保護,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實施可持續的生態補償機制。

4、鼓勵村民自治,建立村規民約。結合本村實際,明確防止養殖污染的措施,確保村民主動參與環境治理,形成有效的“綠色壁壘”。

環保調查報告 2篇

 一、調查方法:實地觀察、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居環境。

 三、存在的環保問題:

(1)我居住在鄉村,這里的人們為了節約成本,通常用雜草和秸稈來做飯。每當燃燒這些材料時,灰黑色的煙霧彌漫天空,空氣中常常夾雜著塑料燃燒后散發的刺鼻氣味。

(2)一些人到市場買菜時不攜帶購物籃或布袋,使用過的塑料袋隨意丟棄,堆積成小山。

(3)附近的小河曾經清澈見底,但由于工業化進程的加快,許多工廠在此建立,隨意排放廢氣與污水,導致河水嚴重污染,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河岸的農作物也受到了影響,長勢不佳。

(4)盡管社會進步和工業發展給交通帶來了便利,但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巨大的噪音污染嚴重干擾著居民的日常生活。

(5)部分市民缺乏公共道德,隨意在墻面上涂鴉,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四、問題的原因:

(1)公眾的環保意識薄弱,往往只關注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保護,導致先污染后治理的現象。

(2)環保部門的工作執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監管。

(3)部分司機未認識到噪聲污染的危害。

 五、改進建議:

(1)增強環保宣傳,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倡導以預防為主的治理理念。

(2)向企業反饋,要求其在排放污水前先進行凈化處理,或實現污水的循環利用。

(3)建議環保機構對車輛噪音進行嚴格限制,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六、反思與展望:

只有保護好我們的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面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形勢相當嚴峻。我們必須意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工業發展的基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因此環保需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環保調查報告 3篇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身邊的環保問題,并為改善周圍環境貢獻一份力量,我們班級近日在大羅山展開了一項環保調查活動。現將此次活動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人員:李明

二、調查的時間和對象

20xx年6月10日星期六上午,陽光明媚,清風徐徐。我們班(管理0802班)組織了一次針對大羅山環境狀況的調查。在這次活動中,我不僅增長了見識,還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

三、調查的過程及發現

此次環保調查主要集中在清理大羅山的垃圾。在活動中,我收獲頗豐,但也發現了一些嚴峻的問題:

在上山的途中,由于人們環保意識欠缺,隨意丟棄垃圾的現象十分普遍。沿途可以見到的生活垃圾如快餐盒、塑料袋、酒瓶等無處不在,甚至在小溪邊和草叢中,垃圾堆積如山,令人心痛。更有甚者,偶爾可以看到漂浮在水面上的家禽尸體,這無疑給美麗的自然景觀帶來了不可磨滅的損失。人們在清潔自己的卻把骯臟留給了大自然,這種行為實在令人痛心,我們似乎能聽到大自然在無聲地吶喊。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在溪流和山路邊的垃圾治理問題最為突出,主要集中在一次性產品、塑料袋等不可降解物品。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對這類垃圾的管理。

(二) 人民的環保意識仍需提升。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發放宣傳冊、懸掛宣傳海報、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等多種方式,增強大眾的環保意識,讓大家明白不亂扔垃圾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我們的環境才能恢復生機,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美麗。

(三) 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保行動。我深信,只要相關部門以身作則,公眾一定會為保護自己的家園貢獻力量。環境的污染與破壞并非個別人所為,保護環境更應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每個人都應承擔起保護環境的使命。

五、自身感悟

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肩負著改善地球環境的責任與義務。我們應當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每個人都在破壞環境,地球終將淪為垃圾場;若每個人都積極保護環境,美好世界便會展現在眼前。讓我們攜手行動,共同維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為此,建議大家從自身做起,從生活的小事做起,做到:

1. 節約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2. 不隨意丟棄垃圾,務必將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回收箱內。

3. 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積極使用可再生的替代品,減少白色污染。

4. 盡量少用一次性產品。

5. 多學習與宣傳環保法律,主動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6. 增強環保意識,珍惜大自然,保護生態,和自然和諧共生。

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愈加美好。通過每個人的努力,我們的生存環境將會更加宜人。

環保調查報告 4篇

 一、課題提出:

這個課題或許顯得有些老套,但它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當下的自然環境正遭受著不同程度的破壞,居民的環保意識也在迅速變化。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環保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作為環保調查小組的成員,就本地區的生活垃圾處理和水體污染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內容:

1、評估區域內的環境質量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現狀;

2、總結并列出調查中發現的問題(詳見后文);

 三、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更加關注周邊環境;

2、幫助居民了解環保工作的現狀與進展,以便更好地支持政府的管理和決策,同時也為相關單位收集居民的反饋以改進其工作提供依據;

這一研究對提升區域環保水平和居民生活素質將起到積極作用。

 四、研究過程:

 (一)調查步驟:

1、走訪周邊社區并拍攝相關照片;

2、設計并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3、訪問環保部門了解相關工作;

4、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與總結;

(二)調查方法與調查對象:

1、調查方法

設計問卷(共15道題)發放300份,全部回收。

具體方法:在調查區域內,對周邊的居民進行面對面的問卷調查,確保信息準確傳達。

2、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主要是本地區的居住家庭、商戶,以及部分在校學生和工作人員。

 (三)問卷調查與分析:

我們主要調查了居民對環境狀況的滿意度、對當前環境問題的看法、日常垃圾處理方式以及對環保部門工作的建議等。

本次調查共涉及300人,大部分居民對于環保問題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認真填寫問卷。但也有部分人對環境保護顯得漠不關心,認為這與自己無關。

調查結果顯示,63%的受訪者對隨意丟棄垃圾的行為表示憤怒,72%的人對自己不經意間的環境行為感到羞愧,這表明環保意識正在逐漸提升。

關于塑料袋的使用,調查顯示有89%的人不帶購物袋,而是直接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為了減輕塑料污染,有人建議在市場門口提供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

在垃圾處理方面,85%的人表示會將垃圾投放到垃圾桶中,這樣的數據令人欣慰。但是,當詢問周圍垃圾桶的可用性時,有超過50%的居民反映找不到垃圾桶,并建議在社區增加垃圾桶的數量。通過走訪,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社區確實缺乏垃圾桶的問題,因此環保部門應當加強對社區需求的調研和響應。

清潔工在我們社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盡管大部分居民對此心存感激,但也有部分人對政府的環保努力表示不滿,認為僅僅停留在表面。調查最后一題詢問居民對未來環保工作的建議,很多人呼吁政府加大宣傳力度,讓環保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當然,光依賴政府的力量來解決環境問題并不全面,居民的積極參與和行動才是根本。調查發現,在被問及鄰里環境被污染時,雖然38%的居民表示會主動監督,但仍有接近20%的人持“無關緊要”的態度,這顯示出提升居民環保意識的必要性。

居民已經開始關注環保,但這一意識仍有待加強。為了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一課題,我們小組成員還與環保局進行了深入交流,與負責人討論了當前的環保工作。

環保調查報告 5篇

 一、調查背景和目的: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化與環境污染的重大挑戰之際,環境保護問題變得愈發引人注目。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社會”顯得尤為重要。學校中開展環境教育以及相關的環保活動,對于提升師生的環保意識顯得十分必要。新世紀的科技革命在各個領域都在快速推進,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他們對環保問題的認知將直接影響社會的發展方向。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環境理念與行動意識,是當前環境教育的重中之重。

學校的環境教育應當從傳統型轉向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現代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格、能力和實踐行為,并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主要的教育方式。調查也表明,單純的環保知識并不足以產生積極的環境行為,真正落實到行動上才是最為關鍵。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在某高校隨機抽取了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三、調查時間和地點:

調查在某高校的教學樓內,于20xx年5月22日下午5點至6點進行。

 四、調查基本資料:

1、共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

2、男女比例分別為42%和58%。

3、調查對象為某高校在校大學生,主要為大一和大二的學生。

4、調查對象覆蓋不同專業及學院。

 五、調查內容分析及建議:

(一)調查內容分析:

本次針對大學生環保意識的問卷主要圍繞環保行為、環保意識及應對環境問題的對策進行了調查,以下是三個方面的結果分析:

1、環保行為方面

問卷的第2至第6題涵蓋了被調查者的環保行為:

① 一次性餐具使用情況:僅有8%的學生表示從不使用一次性餐具,26%的同學幾乎不會使用,而42%的同學偶爾會使用一次性餐具,24%的同學習慣性使用。

② 踐踏草坪行為:在踐踏草坪的問題上,40%的同學稱幾乎每次都會這樣做,30%的同學偶爾踐踏草坪,只有30%的同學表示不踐踏草坪。

③ 節約用電與空調開關情況:在自習室中,56%的同學會自覺關掉不必要的燈或空調,而幾乎不關的同學占28%。

④ 垃圾分類情況:50%的同學表示偶爾會進行垃圾分類,35%的同學從不進行分類。

小結:可以看出,很多同學在選擇便利與環保之間往往更傾向于便利,如使用一次性餐具和踐踏草坪。而在節約資源方面,較多同學展現出積極的行為,說明仍有許多學生關心環保。

2、環保意識方面

問卷的第7至第9題涉及被調查者的環保意識:

①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有45%的同學認為個人在環保中起到重要作用,50%的同學認為相對重要,只有5%的同學認為個人作用微小。

②環境保護的關注程度:36%的同學表示經常關注環保新聞,58%的同學偶爾關注,6%的同學從不關注。可以看出,整體上同學們對環保新聞的關注度不高,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意識。

小結:關于個人在環保中的作用,大部分同學持肯定態度,認為個人的行為能夠影響環保效果。然而,部分同學對于環保消息的關注明顯不足,亟需引起重視。

3、應對環境問題的對策

問卷的第10與第11題涉及在面對環境問題時的應對方式:

當發現環境污染現象時,僅20%的同學會立即向相關部門反饋,而有48%的同學表示想參與但由于能力不足而選擇不作為,32%的同學會撥打舉報電話,2%的同學對此表示無所謂。這說明,在面對環境問題時,許多同學選擇了回避,這確實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關于環境保護意識的建議

根據調查結果,從學生自身、校園文化氛圍及學校管理三個角度提出以下建議:

1、 從學生自身出發

(1) 學生應主動了解環保相關知識與新聞,提高個人環保意識:

調查顯示,大學生對環保知識的認識普遍較低,因此應積極拓展對環保的了解,把這一問題當成自己應有的責任。

(2) 養成環保的良好生活習慣:

盡管部分同學已經具備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在面對“白色污染”等全球性問題時,依然需要每位同學的共同努力。

(3) 通過自身的力量帶動他人參與環保:

大學生不僅要做好自身的環保實踐,還需積極勸導周圍的人,推動更多人加入到環保的行動中來,形成強大的社會共識。

2、 從校園文化氛圍出發

校園內的各類學生組織,如學生會、團委等,可通過舉辦環保知識競賽、主題活動等方式,營造環保的良好氛圍,吸引更多同學積極參與環保事業。

3、 從學校管理出發

(1)加強環保宣傳:

學校應組織環保主題班會,鼓勵學生自由討論,提出保護環境的具體方案;并開展手抄報制作活動,提升同學們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

(2) 提出合理化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希望學校可以推廣雙面打印,降低浪費;針對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學校可以改進食堂的就餐模式,鼓勵同學們選擇合理的打包方式。

環保調查報告 6篇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環保問題逐漸凸顯,尤其是一次性產品的廣泛使用。比如,超市購物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拿塑料購物袋,毫不在意這樣做的后果。塑料不僅難以降解,還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危害動植物的生存。我決定開展一項關于環保的調查,了解人們對環保的認知和行為。

 二、調查方法

1、向超市及商場的工作人員詢問環保袋的使用情況。

2、利用互聯網查找全國范圍內環保產品的使用數據。

3、進行隨機問卷調查,獲取民眾對環保的看法。

4、聯系廠家了解環保袋的生產情況。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向超市工作人員咨詢

大型超市每天平均使用的塑料袋約20,000個,而小型超市則大約使用1,500個。

網絡搜索

全國每天的塑料袋使用量超過25億個。

民眾調查

調查顯示,參與者每個家庭每天大約使用3-10個塑料袋,每年總計可達2500個以上。

廠家調查

一間企業每月生產環保袋約5萬噸。

 四、結果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許多人對環保的意識仍然較為淡薄,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塑料袋,導致環保狀況堪憂。我們需要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積極推廣使用可重復使用的環保袋,從根本上減少一次性塑料產品的使用,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環保調查報告 7篇

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研究對象為隨機抽取的ABC高中在讀學生,參與問卷調查的共有150人。

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中生環保意識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學生對于環保的認知水平、態度表現以及實際行動。

分析方法:

所有問卷回收后進行數據錄入,借助數據分析軟件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

調查結果及分析:

有20%的同學認為成立環保社團非常必要,而70%的同學則表示對此興趣不大。這表明學生對于校內環保倡導的參與度普遍較低。

環保知識的認知狀況:

85%的學生認為推行環保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這顯示出多數學生對環保重要性的認可。48%的學生曾聽說過環保知識,其中75%的人對其有一定的了解,這說明學生對環保問題的關注有所提升。

環保的主要內容:

濕收集79%的同學選擇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76%的同學選擇減少塑料使用,74.5%的同學選擇節能減排。這表明大部分學生對環保措施的基本認識是清晰的。但僅有58%的同學認為環保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20%的同學對此持不明確態度,說明仍有部分學生對環保理念存在誤解。

環保知識獲取渠道:

92.3%的學生通過網絡、新聞及書籍等途徑了解環保知識,遠高于從老師或同學那里獲取的信息,顯示出學校在環保教育上的缺失,亟需加強對學生的宣傳與教育。

影響環保行為的實踐途徑:

水電使用:

僅有18.5%的同學選擇手洗衣物以節能,81.5%的同學表示會隨手關閉水龍頭,45.2%的同學不贊同使用浴缸,10%的同學經常關掉電器,說明仍有部分同學沒有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的好習慣。

食物選擇:

調查顯示:20%的學生選擇學校餐食,30%的同學選擇外賣,40%的同學選擇自帶餐盒,僅有5%的同學會自帶餐具,72%的同學使用餐廳提供的餐具,86%的同學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這反映出學生在飲食習慣上環保意識較低,剩飯剩菜的情況亦較為普遍。

衣著消費:

65%的學生表示有許多不常穿的衣物,顯然學生們對于衣物消耗造成的環境影響缺乏足夠的意識。

出行方式:

25%的學生選擇公共交通,60%的同學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15%的同學使用私家車或打車,約54%的同學在日常出行中選擇低碳出行方式,42%的同學偶爾選擇綠色出行方式。

調查結論:

高中學生對環保知識的了解程度差異顯著,大部分學生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部分學生在實際行動中與環保理念相悖,普遍在購買商品、飲食和出行上存在浪費現象。這意味著在日常教育中有必要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與教育,以提高學生們的環保意識與實踐能力。

對實踐活動的建議:

為增強高中學生的環保觀念和塑造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從點滴做起,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學校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將環保教育納入課程,通過開設相關選修課、社會實踐活動或興趣小組,以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利用學校內的宣傳渠道,通過晨會、校園廣播、海報以及主題班會等多種方式,廣泛宣傳環保知識和行動。

三、通過成立環保社團,組織征文、創意環保活動、評比“綠色班級”等活動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實踐,從而提升學生的環保參與熱情。

環保調查報告 8篇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升,環保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類與環保相關的名詞,如“綠色生活”、“可持續發展”等層出不窮,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環保調查報告旨在考察學生及家庭的環保意識與行為。小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他們的環保知識與實踐能力在此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次調查針對廣州市多所小學的學生、家長及教師,旨在全面了解當前的環保意識現狀。

 關鍵詞:

環保意識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1 調研基本情況

1.1 調查對象:本次調查的對象包括廣州市多所小學的學生、其家長以及相關老師。

1.2 調查方式:通過問卷的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進行調查,并對老師進行訪談。

1.3 問卷派發及回收情況:

派發問卷 回收問卷 有效問卷 回收率 有效率

學生 100 93 80 93% 86%

家長 100 90 84 90% 93%

 2 調研結果統計分析

2.1 學生對環保知識的掌握情況。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所有被調查的學生均意識到目前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只有約五成的學生能夠準確指出“世界環境日”的具體日期,這反映了他們對當前環保議題的關注度依然不夠。在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物品的分類知識上,雖然超過80%的學生能夠正確區分,但仍有部分學生對此存有誤解,甚至錯誤地將香蕉皮視為可回收物。

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導致的“溫室效應”已經成為廣為人知的環境問題。調查中,約84%的學生能正確指出溫室氣體增加造成的后果即全球氣候變暖,少部分學生則誤選了海平面上升、植物生長緩慢等其他選項。這顯示出學生們對“溫室效應”的理解相對較為全面。

然而,當詢問到工業“三廢”的具體內容時,只有約67%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為“廢水、廢氣、廢渣”,而其余學生則提供了如廢銅、廢鐵等不相關的答案。調查還揭示出部分學生對于環保措施的了解程度不夠。在一項關于減少污染和節約能源的做法中,盡管約80%的學生選擇了“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及“減少一次性紙品的使用”,仍有約20%的學生對此表示不知曉,甚至有學生認為多使用空調是環保的做法,這讓人感到意外。

掌握環保知識不僅是每位公民的責任,更是保護環境的基礎保障。若學生們連應采取的環保措施都不清楚,又如何能夠成為環保的小衛士呢?那么,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踐行環保的呢?

2.2 學生在生活中踐行環保。

眾所周知,廢舊電池含有重金屬,如果隨意丟棄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最終影響人類健康。對其進行回收處理是至關重要的。在調查中,有92%的學生表示會將廢舊電池放入專門的回收箱,然而仍有8%的學生選擇將電池扔進普通垃圾桶,這種行為令人擔憂。

一次性餐具的廣泛使用滿足了便捷的需求,但其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不可小覷。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學生表示他們偶爾使用一次性餐具,20%的學生則表示從未使用過,這表明學生們在某種程度上開始關注環保問題。

環保調查報告 9篇

一、調查背景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垃圾產生量顯著增加,農作物和養殖業的廢棄物日漸增多,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頻率依然很高。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農村環境質量的惡化,部分地區的空氣污染加劇,不僅影響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也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調查內容及結果

調查地點:

某村

調查對象:該村居民

人數:100

問1:您認為垃圾應該倒在哪里?

答:路邊、隨便哪里、水溝、空地、其它

問2:您家里的垃圾一般倒在哪里?

答:路邊、隨便哪里、水溝、空地、其它

根據調查結果,問1中有28%的人選擇路邊,30%的人選擇水溝,25%的人選擇隨便哪里,10%選擇空地,7%的人選擇其它。問2中有38%的人選擇路邊,25%的人選擇水溝,20%的人選擇隨便哪里,10%選擇空地,7%的人選擇其它。

調查表明,雖然大部分人意識到垃圾應該放置在指定地點(如垃圾箱),但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人依然習慣性地將垃圾隨意丟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如下:

1、農村人口眾多,垃圾產生量大,而垃圾處理設施相對不足,集中處理垃圾十分困難。

2、農村居民逐漸減少了對生物肥料的使用率,過去的肥料被隨意丟棄,而化學肥料的使用卻愈發普遍。

問3:您認為環保是什么?

在這個問題上,了解“環保”代表“環境保護”的居民占82%,但其中僅有22%的居民能做出具體解釋,務農者中僅有15%的人能解釋。

問4:您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

能正確回答并舉例的人占45%,務農者占18%。

問5:您知道為什么要使用無磷洗衣粉嗎?

對此問題,能夠正確回答的居民不足12%,且大部分是一些工人、醫生、教師等非務農者。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居民對環保知識的了解較少,環境保護意識較為薄弱。可能的原因包括:

1、大部分居民的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素養普遍不足,且交通和通訊條件較差,導致對環保知識的獲取有限。

2、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較差,即使知道環保的重要性,還是隨意丟棄垃圾。

3、環境污染對農村居民的日常生產生活影響程度遠低于城市居民,故居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足。

三、調查結論

1、農村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差,生活習慣不佳,對環保的積極意義缺乏深刻理解。

2、人口眾多且分散的農村地區,垃圾產生量大且難以集中處理,加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都是導致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

3、環境問題對農村生活的影響并不明顯,未能引起居民和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四、調查體會

在本次調查中,深刻體會到農村居民的環保意識相對薄弱,尤其是文化水平偏低,部分居民甚至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老一輩的生活習慣對年輕一代影響深遠,年輕人往往只關注個人衛生,而忽視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落后等綜合因素也加劇了農村環境問題。

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僅要關注個人衛生,更要注重公共衛生,增強環保意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行動,共同營造一個干凈健康的生活環境!

環保調查報告 10篇

為深入了解教師在環保方面的意識、知識以及實際行為,綠色未來環保協會開展了一項關于環保的調查,向教師們發放了一份問卷。此次共發放30份問卷,全部回收,并且有效問卷達30份。

一、問卷形式及資料

(一)題量:共20題;

(二)題型:選擇題;

(三)題目資料:

調查包括環保意識、環保知識以及環保行為(如節約行為、一次性物品使用行為及個人環保行為)三個方面。

(四)評分標準

a選項10分、b選項8分、c選項6分,總分為200分。分數超過170分,表明教師對環保問題非常關注,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環保知識;分數在150-170分之間,說明教師關注環保,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和一般的環保知識;130-150之間,表明教師具備一定的環保意識和知識,但還需增強;130分以下,說明教師在環保知識上存在欠缺,需要提升個人環保意識。

二、調查對象

xxx國語學校高中部共有30名教師。

三、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15日至17日

四、調查地點

教師辦公室

五、調查結果

(一)選項分布(附件三:環保問卷調查統計表)

(二)反映的問題(附件三:環保問卷調查統計總表)

1、環保意識方面(第18、20題)

在是否愿意對環保事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的問題上,大部分教師表示愿意;

就我校師生的環保意識而言,83.3%的教師認為意識不強,只有13%的教師認為較差。

2、環保知識方面(第6、7題)

關于將環保知識融入課堂教學,33.3%的教師表示經常,83.3%的教師偶爾這樣做;83.3%的教師認為我校有必要開設環保教育課程。

3、環保行為方面

(1)節能與回收行為調查(第1、2、3、4、9、11、12、19題):

以上8題主要針對教師的用電、用水、用紙、用餐、駕車及處理廢電池的節能和回收行為。

對于在關掉電腦主機后是否關顯示器(節能),33.3%的教師表示經常,33.3%的教師偶爾,剩下的33.3%的教師不關;

在洗手間洗手時主動關水龍頭(節能):50%的教師會,43.3%的教師通常會;

關于是否對用過的水進行再次利用(節能),60%的教師表示不經常;

在雙面使用紙張(節能)方面,53.3%的教師表示經常,36.7%的教師偶爾;

就學校就餐時的餐具選擇(節能)而言,63.3%的教師選擇使用消毒餐具;

談到減少使用私家車的問題(節能),40%的教師表示能不開就不開,36.7%的教師偶爾為了環保而不開車;

對于處理舊電池的問題(回收),60%的教師會將其放入專門回收箱,30%的教師則直接扔入垃圾桶。

(2)個人環保行為(第8、12、14、15、16題):83.3%的教師偶爾將環保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83.3%的教師也認為應開設環保教育課程。

六、總評和建議

(一)總體評價

本次問卷調查過程公平、公正、公開,參與調查的教師積極配合,絕大多數教師如實填寫,調查結果真實有效,真實反映了我校教師的環保水平。目前參與調查的30名教師中,有43.3%的教師得分優秀,其余教師均達到良好,整體顯示教師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高、環保意識較強,對環保知識有良好的掌握,同時希望通過問卷結果促進我校環保工作的發展。

(二)建議

1、建議學校開設環保教育課程;

2、建議學校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增強宣傳力度;

3、建議學校將各班級的環保表現與評比掛鉤;

4、建議學校定期組織師生共同參與環保活動;

5、建議學校設立環保周。

以上是基于問卷結果提出的建議,僅供參考。

《關于環境保護的調研報告10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兴县| 鄯善县| 藁城市| 龙江县| 余干县| 南宁市| 大洼县| 梧州市| 平果县| 大足县| 措勤县| 宁武县| 贺州市| 新化县| 左贡县| 林芝县| 平和县| 二连浩特市| 七台河市| 湟中县| 资兴市| 乌拉特中旗| 启东市| 金山区| 县级市| 吴桥县| 沂源县| 恩施市| 汾西县| 阿巴嘎旗| 北流市| 会泽县| 泽普县| 乐至县| 萨嘎县| 雅安市| 泰州市| 松桃| 湖北省| 金溪县| 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