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大學生網絡使用現狀調查分析9篇

853個月前

調查顯示,大學生在網絡使用中普遍表現出高頻率和多樣化的上網行為。大多數學生認為網絡對學習和生活有積極影響,但也存在上網時間過長、依賴性強及對不良信息接觸的風險。調查對象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三學生,發現大一學生因課外時間充裕而上網頻率高,而大三學生因就業壓力對上網關注度低。多數學生在宿舍上網,娛樂和社交是主要目的,獲取學習資料的比例較低。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網絡知識了解不足,導致引導缺失。建議學校加強網絡素養教育,豐富校園活動,幫助學生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提升其學習和生活質量。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1篇

在我國大約有2.65億網民,其中18至24歲的人群占據了36.8%的比例,正是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是否健康,直接影響著網絡文明及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了解大學生的上網情況對于加強高校的網絡建設、培養優秀的大學生網民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普及,網絡在大學校園里受到了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網絡聊天、發送電子郵件、瀏覽新聞……網絡已深深融入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盡管網絡有諸多優勢,我們仍需警惕互聯網信息的復雜性和開放性可能導致一些學生的過度依賴,進而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

為更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的上網行為,我對本校的學生進行了初步調查,調查對象為大一的旅游管理專業40名同學(男女各20名)以及大三的社會工作專業10名男生。選擇大一學生,因他們的課外上網時間較為充裕,且大三學生因面臨就業及考研壓力,上網頻率相對較低。調查主要采用問卷形式,共設計了15個選擇題,重點探討了學生的上網時間、對網絡的認知及上網內容。實際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49份,有效回收率達98%,這樣的回收率確保了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調查結果顯示,通過自學獲取網絡知識的學生占52%,而通過同學獲得知識的占32%,僅有18%的學生表示從學校獲取網絡知識。這一結果反映出學校在網絡知識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可能是由于網絡課程設置較少和缺乏相關宣傳,導致學生對從學校獲得網絡知識的信心下降。

調查還顯示,學生主要在網吧上網,比例高達80%,而在學校上網的比例僅為10%,擁有個人電腦的學生只占4%。無論是在網吧還是學校,環境都較為擁擠,尤其是網吧每臺電腦的可用空間不超過1.5平方米。

關于上網動機,因學習需要的學生占24%,而打發時間的占28%。這顯示出大學生的課外生活相對單調,許多學生習慣于通過上網來消磨時間,真正利用網絡提升學習的比例卻很少。在調查中,大一女生中選擇上網打發時間的占20%,這可能與她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弱和缺乏戀愛經歷有關。10%的學生表示因好奇心上網。

在上網費用方面,48%的學生每月上網費用在50至100元之間,占生活費的六分之一,只有18%的學生每月上網費用不足10元。可見大學生普遍重視上網。有8%的學生每月上網費用超過100元,幾乎每天都在網吧上網。對于這些費用的來源,76%的學生表示來自零花錢,另有2%的同學則是借錢上網,說明他們在零花錢的使用上給予了上網相當大的比重。

在工作日中,每周上網時間為4至10小時的學生占44%,而在周末或假期中上網時間在10小時以下的學生占38%。這表明在假期,學生更傾向于外出與同學聚會或旅游,而在平日工作日,他們傾向于將這些零散時間用于上網。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的上網時間為不定時,其中58%的學生選擇晚上上網。這一現象可能源于學校對晚自習的規定較松,導致學生在課后更傾向于上網而非看書。

關于家長和老師對網絡知識的了解,64%的學生認為其父母或老師了解得很少,20%的學生認為幾乎不了解,僅14%的人認為了解得較多。這表明在引導大學生上網方面,家長和老師的認識相對片面,缺乏科學性。雖然大部分家長和老師允許孩子適度上網,但仍有8%的人對此持反對態度,24%的人則是采取放任態度,顯示出家長和老師對于學生上網的態度相對保守。他們擔心網絡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學習和身心健康上。調查中,68%的家長擔憂學生會浪費時間,而30%的人擔心學生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誤導,這表明家長和老師更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時間管理,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關注相對較少。

大學生的上網目的多樣,但主要以查找學習資料、聊天交友和聽音樂為主。調查發現,有72%的學生會利用網絡進行娛樂,70%的人通過網絡進行社交,而僅48%的人通過網絡獲取學習信息。由此可見,學生對網絡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娛樂和社交方面,真正利用網絡來擴展知識的情況仍較少。閱讀新聞的比例僅為24%,這反映出學生未能充分利用網絡這一便捷的信息獲取工具。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2篇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已經逐漸融入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互聯網不僅是獲取信息的工具,更是學生們進行學習、交流和娛樂的重要平臺。網絡的力量不可小覷,它為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資源與機會,但它也可能讓人迷失在虛擬的世界中。那么,對于我們這些大學生來說,網絡究竟是一個充滿可能的樂園,還是一個潛藏風險的陷阱?究竟網絡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為此,我們設計了一份關于大學生網絡生活的調查問卷,并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實際回收100份(回收率為100%)。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1性別比例,男生占41%,女生占59%。

2上網時長,A1年以內網齡的有20位學生,其中男生4位;

B1~3年網齡的有60位學生,其中男生25位;

C3~5年網齡的有15位,男生占8位;

D5年以上網齡的有5位男生。

二、上網活動主要內容

調查顯示,學生上網的主要活動及其比例為:瀏覽新聞占30%、使用電子郵件占52%、搜索資料占67%、線上聊天占80%、玩網絡游戲占55%、參與電商活動占15%、建設個人主頁占3%等。

三、大學生網絡使用特點

1、上網行為隨意性高。從每周的上網地點和時長來看,大學生上網行為存在明顯的隨機性。從上網地點來看,在校園網絡的有20位學生中男生占5位;在網吧上網的學生有75位,其中男生占30位;在家上網的有5位,其中男生3位。從每周的上網時長來看,少于3小時的有38位男生,其中男生占32位;4~7小時的有34位,男生占19位;8~15小時的有12位,其中男生占5位;超過16小時的有16位,男生占3位。從每周收發電子郵件的數量來看,郵件數量在2個以下的有52位,男生占36位;3~5個的學生有30位,其中男生占16位;6~8個的有12位,男生占4位;9個以上的只有6位男生。

2、網絡知識匱乏。調查發現,許多大學生除了簡單的聊天和瀏覽視頻,其他網絡活動的參與度較低。數據顯示,閱讀新聞的有32位,其中男生占12位,女生占20位;聊天的學生中,男生56位;制作個人主頁的僅有4位,其中男生2位;查資料的學生有67位,其中男性占38位;下載資料和軟件的有18位,男生占2位;發帖的有9位,其中男生占3位;郵件收發量53位中,男生34位;娛樂休閑活動中,男生占30位。

3、對網絡信息的信任度不高。認為可以通過網絡交到朋友的有28位,其中男生14位;認為不可能交到朋友的有22位,男生占9位;有21位同學對交朋友持保留態度,其中女生占12位;認為交朋友無所謂的有7位,其中男生占3位。認為網絡信息可信的有20位,男女各占一半;認為信息可信度一般的有72位,其中男生占39位;認為信息可信度較低的有8位,女生占4位。至于網絡求職,表示會在網上尋求工作的有62位,男生占33位;不考慮網絡求職的有38位,男生占27位。如果選擇網絡求職,有23位選擇制作個人網頁,其中男生占15位;30位選擇網上投遞簡歷,其中男生占20位;發布個人資料的學生有24位,其中男生占10位;其他方式的有5位男生。

4、網絡使用的成熟度不足。這體現在大學生的上網目的、時長及其對學業的影響等方面。調查顯示,使用即時通訊工具聊天的有88位,其中男生占50位;參與聊天室的有5位,使用論壇的僅有3位。

四、上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影響身心健康,部分學生上網時間過長或隱瞞父母上網行為,且有觀看不良信息的現象。調查顯示,獲得父母同意上網的有30位,其中男生11位;父母對上網持中立態度的有58位,其中男生占34位;對上網不知情的父母有12位,其中男生占7位。經常接觸不良信息的有4位,都是女生;偶爾接觸的不良信息有30位,女生占16位;極少接觸的不良信息的有31位,其中女生占9位;從未接觸不良信息的有28位,其中女生占6位。

2、影響學業,導致學習成績下滑。調查結果顯示,約12%的學生因上網影響了學業。

3、沉迷虛擬世界。對于大學生來說,網上交友和戀愛是他們感興趣的主題之一,調查結果顯示,參與網上聊天的80%中,有7%的學生有過網戀經歷。

五、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在信息時代的潮流中,大學生已無法回避網絡的使用和影響。然而,面對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網絡世界,我們更應尋求其中的真正價值,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消遣和娛樂。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應該意識到沉迷網絡的負面影響,努力通過網絡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增強社會接觸能力,提升思維和辨識能力,特別是在女學生中,更應如此。

網絡不僅提供了無數的信息資源,也構建了一個多元化的社交和學習平臺,為大學生們充分展示自我提供了舞臺。在傳統教育中,個性化的需求常被忽視,而網絡的出現恰恰為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互聯網讓大學生接觸到更加廣泛的知識,學習的主動性也得以提升,學習內容自然超出了課堂的狹隘范圍,這將對大學生的能力提升產生積極效果。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網絡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特別是那些尚未形成完整價值觀念的年輕人,強烈的好奇心容易使他們受到外界的影響,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使大學生在表達自我時缺乏約束。如果控制不好,追求個性與好奇心可能會誤導大學生走入歧途。

網絡時代也是一個迅速拉近距離的時代,在各種現象的背后,仍然充滿了優勝劣汰的競爭現實。大學生需要理性看待各種利弊,合理安排上網與學業之間的關系,使網絡成為提升自己的有利工具!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3篇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已深深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然而,大學生的上網行為也逐漸引發了各方關注。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現象,我對大學生的網絡生活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這項研究為今后學生組織的活動和校園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也促使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

1、大學生對網絡的認知

2、大學生上網的頻率與時長

3、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

4、現階段大學生面臨的網絡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調查問卷包括了對網絡看法、上網頻率、上網目的等幾個方面。在某高校的多個班級中共發放了1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5份,結果相當理想。

2、訪談調查

隨機選取5個宿舍進行訪談,深入交流大學生的上網習慣與看法,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反饋,大部分同學愿意分享他們的想法。

二、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問卷調查與訪談的結果表明,在調查的各個方面均顯示出一定的趨勢。

(一)大學生對網絡的看法

1、對網絡的態度

根據調查結果,得出如下柱狀圖:

調查顯示,超過80%的學生認為網絡對學習與生活有積極影響,能夠幫助他們獲取信息、進行學習和社交。有15%的學生對網絡持中立態度,認為它的重要性因人而異。還有5%的學生認為網絡存在消極影響,特別是容易造成時間浪費,因此不應過度依賴。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大部分同學對網絡的影響有較為合理的看法,能夠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但仍有少數同學對網絡的負面效應有所擔憂,這表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需進一步加強對網絡使用的引導與規范。

2、不同學科對上網的興趣差異

根據問卷調查和分析結果:

調查顯示,近90%的同學有過上網經歷,其中大多數學生對上網持積極態度,愿意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和交流。相對而言,文科專業的學生對網絡的興趣普遍高于理科專業的同學。分析表明,文科學生通常更依賴互聯網進行資料查找和思想交流,而理科生則較多使用網絡進行學術研究和技能提升。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網絡在大學生的學習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4篇

一、調查目的及調查形式

(一)調查時間

20xx年7月1號―8號

(二)調查形式

本次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及歷史數據對比分析的方式。問卷總量為200份,實際有效樣本為195份,有效問卷率為97.5%。

(三)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涵蓋青島科技大學不同年級和專業的200名學生,其中男生占60%。參與調查的學院包括藝術學院40名,以及經濟與管理、傳播與動漫、自動化與電子工程、機電工程、數理、中德科技、外語等8個學院共160名學生。

二、大學生上網狀況及分析

(一)大學生上網條件日趨成熟,網絡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根據調查,

(1)大學生上網率已達到100%

調查顯示,78%的學生擁有個人電腦,剩余22%的同學則通過手機完成上網需求,說明大學生的網絡普及率已達到100%。

(2)學校的上網環境顯著提升

82%的學生選擇在宿舍上網,家中上網的占15.9%,而在網吧等其他地點上網的學生僅占2.1%。數據顯示,在過去四年里,相較于20xx年大學生在網吧上網占80%的情況,學校的網絡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在舒適的宿舍上網,而非嘈雜的網吧。

(3)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上網工具

68%的大學生使用手機上網,32%的同學使用電腦,還有14%的同學則選擇多種設備進行上網。根據數據分析,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設備。

隨著時代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信息獲取方式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如今,電腦和手機的普及加上校園網絡環境的改善,使得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首要渠道。對于他們而言,尋求信息的廣泛性和便捷性成為主要需求,而不僅僅是信息的深度。

(二)大學生上網時間分配不合理

調查顯示,每天上網時間在1-3小時的占65%,3-5小時的占18%,1小時以下的占12%,5小時以上的占5%。數據顯示,78%的同學利用空閑時間上網,11%的同學則把晚上睡覺的時間用來上網,還有11%的同學在曠課、開會等情況下上網。

這些數據顯示,在假期期間,學生通常會選擇與家人和朋友外出游玩,而在工作日中,他們則會把時間分散到上網中,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課余學習時間不足。尤其是11%的同學利用晚上睡覺時間上網,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身體健康。

(三)大學生上網主要以聊天和娛樂為主

調查結果顯示,81%的學生上網時首先打開QQ、微信等聊天軟件,以及進行游戲、看電影或聽音樂;只有12%的同學會瀏覽新聞,7%的同學會進入購物或團購網站。幾乎沒有同學會把上網的第一件事放在查資料上。

進一步分析發現,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53%是為了聊天和娛樂,19%是為了查閱學習資料,16%用于獲取新聞,12%用于購物。這表明,雖然學生的上網目的多樣,但大部分時間仍然局限于娛樂交流,學習資源的利用情況較少,顯示出大學生對網絡的目的性較低。

(四)大學生網絡消費潛力逐漸增加

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月的上網流量費用中,100元以下占30%;40-100元占52%;100元以上占18%。而在網上購物或團購方面,每月300-500元的占69%;500-1000元占25%;超過1000元的占6%。

雖然大學生在流量費用上的支出并不高,但通過網絡所引發的潛在消費,尤其是在購物和團購方面的花費,已經遠遠超過他們的上網成本,正逐漸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消費模式。

(五)大學生網交友的理性趨勢逐漸顯現

調查結果顯示,90%的同學表示不會為結交網友而上網,只有3%的同學贊成網戀。關于網戀的看法,49%的同學表示反對,48%則持無所謂態度。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網戀在大學生中并不受到廣泛歡迎,尤其是對于網絡交友的成功率和可信度,他們持有較為謹慎的態度。大多數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交流主要是與同學朋友保持聯系,較少與陌生人互動。這表明,對于成熟的大學生而言,網絡信息的影響較小,尤其是對其思想觀念的沖擊微乎其微。

三、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以下是針對大學生網絡生活的一些建議:

(一)加強網絡信息監管,凈化上網環境

目前,政府對低俗及不良信息的監管成效仍待提高。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網絡媒體工作人員的監管,嚴厲打擊傳播不良信息的行為,同時倡導社會各界共同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二)提升聊天工具的信息質量

由于騰訊QQ和微信是大學生最常用的交流工具,相關媒體可加強原創內容的生產,提高信息的時效性與深度,為大學生提供更具價值的內容。

(三)推動網絡道德教育

高等院校應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培養他們選擇和識別健康網站的能力,倡導網絡行為的責任意識。

(四)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大學生興趣

高校需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學生參與現實社交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多參與社團和各類活動。

(五)開設網絡利用資源課程

高校可考慮開設與網絡利用相關的課程,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資源,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上網技能,同時完善高校網站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其服務學生的能力。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5篇

 一、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手機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而言,手機上網的便利性使得獲取各種信息變得更加簡單。而在這片信息海洋中,如何有效地篩選出有用的知識,抵制網絡中的誘惑,成為了大學生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本次調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學生的網絡使用狀況,以及他們在上網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為優化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提供有益的建議。

 二、我的一些看法

如今,智能手機功能日益強大,幾乎可以滿足我們對于信息獲取的所有需求。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具備更強的甄別能力,以應對網絡中充斥的各種信息。大學生正處于一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若不能合理把握網絡的使用,將會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通過合理利用手機網絡,不僅可以提升學習效率,還能開闊視野,但我們也需要警惕潛在的負面信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環境。

 三、調查及細節

 (一)、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共發放100份問卷,成功回收100份有效問卷。

 (二)、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主要在某大學的校園內進行,調查對象包括不同年級的學生:大一學生占52份,大二學生占36份,大三學生占12份。

 (三)、資料收集方法

問卷內容包括選擇題和開放性問題,以便收集多樣化的數據。

 (四)、資料分析方法

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整理,統計各項問題的答案分布,并重點分析開放性問題中學生的觀點和看法。

 四、調查數據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積極參與,認真回答了問題,并對大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通過分析,我們發現:

大部分被調查者都意識到手機網絡的雙重性質,能有效利用其優勢,同時避免被負面信息所影響。有人提到,手機網絡就如同現實世界的縮影,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我們應以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和理解這個世界,以便更好地利用手機上網提供的便利。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上網時間的分布情況為:上網時間小于一年的占56%,一年到三年的占40%,三年以上的占4%。

調查中,大學生每天在手機上網的時長各有不同:少于一個小時占12%,一至三小時占60%,三小時以上占28%。

對于流行的社交軟件如微信和米聊的看法,支持者占36%,持中立態度者占50%,不信任者占14%。

 五、調查的結論

手機網絡的便利性伴隨著負面影響,調查顯示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身體損害

手機上網對視力的損害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長時間使用不僅影響眼睛健康,還可能導致睡眠質量下降,進而影響學習效率。

 (二)、影響學習

在課堂上,許多同學坦言經常會分心使用手機,尤其在枯燥的課程中,這無疑對學習造成了不小的干擾。

 (三)、有害思想影響

網絡中不乏涉及暴力和色情的內容,長期接觸這些信息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受損,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六、對于手機上網的幾點建議

(一)、增強宣傳教育,讓更多人了解手機上網的負面影響,提高大眾對于不良信息的警惕。

(二)、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優化網絡環境,攔截不良信息的傳播。

(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活動,減少他們對手機網絡的依賴。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6篇

一、調查背景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電腦和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改變了我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和進行社交的方式。網絡的普及使得大學生群體成為了網絡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他們通過各種在線平臺來交流思想、分享經驗以及獲取多樣的信息資源。這種變化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那么,大學生的網絡生活狀況究竟如何呢?為此,我在本次調查中選擇了我校的若干學生進行深入研究。

二、調查目的與方法

(一)調查時間

20xx年9月10日至9月15日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匿名問卷與實際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總量設定為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0份,有效問卷率達到96%。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來自不同學院的各年級學生,總共240名參與者,其中男生占58%。參與者來自文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等多個學科。

三、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分析

(一)大學生上網條件日益完善,網絡成為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

(1)上網率接近100%

91%的學生表示擁有自己的電腦,剩余9%的學生雖然沒有電腦,但他們均配備有智能手機,這表明在這一代大學生中,網絡的普及率已經幾乎達到100%。

(2)校園網絡環境良好

調查還發現,85%的學生在宿舍上網,家中上網的學生占12%,在網吧上網的僅占3%。這表明高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升,宿舍已成為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場所。

(3)手機成主要上網工具

76%的大學生選擇使用手機上網,23%的學生使用電腦,還有少數學生使用平板等多種設備。數據表明,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首選工具。

(二)大學生上網時間安排不科學

數據顯示,63%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4小時之間,4-6小時的占比達15%,而1小時以下的僅占9%。其中,有14%的同學表示會在課間或課后上網,部分學生甚至在睡覺時間上網。這樣的上網習慣 disrupt 了學習和生活的規律,影響了學業和身體健康。

(三)上網主要用于社交和娛樂

調查發現,80%的學生進入網絡的第一件事是社交聊天(如QQ、微信等),而僅有9%的學生會優先查閱學習資料。上網目的上,54%的學生表示主要用于娛樂,25%用于學習,其他活動比例較小,這顯示出大學生對網絡的使用仍以社交娛樂為主。

(四)大學生網絡消費逐漸增加

調查顯示,大學生每月上網流量費用中,50元以下的占到了22%,100-200元占30%,200元以上的占16%。而在購物方面,80%的學生每月在網上消費在200-500元之間,網絡購物正成為大學生日常消費的一部分。

(五)網絡交友保持理性態度

調查中發現,89%的同學不支持因上網而結交網友,只有4%的人支持網戀,顯示大學生普遍對網絡情感交流持謹慎態度,他們更傾向于與身邊的朋友進行真實的交流。

四、改進建議

針對上述調查結果,提出如下改進建議:

(一)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管理,凈化網絡環境

政府應加強對網絡內容的監管,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保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價值觀的塑造。

(二)提升網絡內容的深度與質量

高校應鼓勵與支持網絡平臺提供優質的原創內容,增強學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途徑。

(三)開展網絡使用的道德教育

通過學校的相關課程,提高學生對網絡道德行為的認識,引導他們理性使用網絡。

(四)豐富校園文化活動

高校應注重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減少學生對網絡的過度依賴,增進校園內人際交流。

(五)開設網絡資源利用課程

建議學校開設面向大學生的網絡資源利用課程,幫助他們提高網絡技能,以便更好地在網絡環境中學習和生活。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7篇

尊敬的同學:

您好!感謝您抽出寶貴時間來參與我們的調查問卷。

本問卷旨在了解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情況,為確保您的反饋有效,請務必仔細填寫每一道題目,若遺漏將導致問卷無效。除特別注明外,請您在合適選項的標記上打“√”。

所有調查數據僅用于學術研究,我們將對您的信息嚴格保密,無需填寫姓名,您可以安心提交。感謝您的支持,祝您學業順利!

1. 您的性別:男()女(√)

2. 您的居住情況:城市(√)農村()

3. 您的年級:大一(√)大一以上()

4. 您的專業類別:文科(√)理科()

5. 您家庭的月收入:

2000元以下()2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

6. 您每學期的生活費用:

2000元以下()2000—4000元(√)4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

7. 您使用計算機上網的經歷大約有_7__年。

8. 學校是否有可供上網的電腦?有(√)沒有()

9. 您的手機類型:智能手機(√)非智能手機()

10. 您對手機的功能要求:

僅打電話和發短信(),希望有上網功能(√)

必須有上網功能(),僅打電話和發短信()

11. 您了解GPRS和3G的區別嗎?不了解(√)略知一二()比較清楚()

12. 您的手機開通了3G嗎?有()沒有(√)

13. 您的手機開通了GPRS嗎?有(√)沒有()

(如果選擇沒有,后續題目不必填寫。)

14. 您手機上網的經歷大約有多長?

一年以下()1—2年(√)3—4年()5年及以上()

15. 您的GPRS包月流量為:

10M(√)30M()50M()50M以上()

16. 您每月GPRS流量的使用情況:

幾乎沒用()用不完(√)基本用完()不夠用()遠遠不夠用()

17. 您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情況:

幾乎不使用()偶爾應急使用(√)有固定時間使用()有空就使用()

18. 您通常在什么時間使用手機上網?(可多選)

上課時()睡覺前()等車/坐公交時(√)開會時()查資料時(√)其他()

19. 對于手機上網的經歷,您的感受是:

非常無聊()無聊()一般(√)有趣()非常有趣()

20. 您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網的時間大約是多少?

半小時以下(√)半小時—1小時()1—2小時()2小時以上()

21. 您平均每天使用計算機上網的時間大約是多少?

1小時以下()1—2小時()2—4小時(√)5小時以上()

22. 如果您的手機無法上網,您會在多久內去修理?

不修了()1個月內去修(√)1周內去修()2-3天內去修()當天去修()

23. 您使用手機上網的主要活動有哪些?

瀏覽信息查找資料查地圖看小說玩網絡游戲(包括QQ農場等)購物看視頻聽音樂聊天收發郵件上論壇上社區網站下載電子書下載音樂下載鈴聲下載軟件

沒有(√)很少(√)少(√)一般(√)多(√)很多(√)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8篇

本次調查對象為大一的旅游管理專業40名學生(男女各20名)和大三社會工作的10名男生。由于大一學生相對其他年級擁有更多的課外上網時間,而大三學生在就業壓力和考研等方面的影響下,對上網的關注度較低,因此選擇了這兩個年級的學生進行研究。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共設計15個選擇題,內容涉及上網時間、他人對網絡的看法及上網內容等。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50份,最終有效問卷49份,有效回收率高達98%,這為調查結果的真實性提供了保障。

根據問卷結果,52%的學生通過自學獲得網絡知識,32%通過同學獲取,只有18%是通過學校。這反映出學校在網絡知識教育方面的欠缺,可能是因為相關課程設置較少,學校對網絡知識的推廣不足,導致學生對從學校獲得網絡知識的信任度下降。

調查顯示,大學生的上網環境較差,80%的上網是在網吧,學校上網僅占10%,擁有個人電腦的僅占4%。無論是在網吧還是學校,上網環境都非常擁擠,尤其是網吧,每臺電腦的使用面積甚至不到1.5平方米。

在上網動機方面,因學習需要上網的占24%,而打發時間的則占28%。這表明學生的課外生活較為單調,大多數學生習慣用上網來消磨時間。調查中,大一女生選擇上網打發時間的比例為20%,這可能與她們在適應新環境上存在困難及戀愛經歷較少有關。有10%的學生因好奇心而上網,這是由于他們在高中時期接觸網絡的機會有限。

關于上網費用,48%的學生每月上網花費在50-100元之間,占生活費的約六分之一,只有18%的學生在10元以下。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上網的重視程度較高。有8%的學生每月的上網費用超過100元,幾乎每天都在網吧。調查顯示,76%的學生主要依靠零花錢來支付上網費用,2%的同學則是借錢上網,這表明了學生在零花錢使用上,上網的支出占據了可觀比例。

調查顯示,在工作日,44%的學生每周上網時間為4-10小時,周末和節假日中選擇上網時間在10小時以下的占38%。這說明在節假日期間,學生更傾向于與同學聚會或外出旅游等活動,而平時則利用零散時間上網,反映出課余時間的分配并不合理,課后學習和閱讀的時間十分有限,網絡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在上網時間的選擇上,58%的學生上網時間不固定,32%的學生選擇在晚上上網。由于學校沒有規定晚自習,許多學生放棄自習選擇上網,結果在晚上往往需要排隊使用電腦,白天則忙于上課。

關于父母或老師對網絡知識的了解情況,xx%的同學認為家長或老師只了解一點網絡知識,20%的同學表示他們一點也不了解,僅有14%的同學認為有了解。這顯示出家長和老師在學生上網問題上的看法相對片面,缺乏科學性。家長和老師應該加強對網絡知識的理解,以便更有效地指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在處理學生上網問題上,支持適度上網的占大多數,只有8%的人反對上網,24%的人選擇放任自流。可以看出,家長和老師對學生上網的態度相對保守,擔心網絡可能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這種擔憂往往源于對網絡缺乏了解。

家長對于學生上網的擔憂主要集中在怕影響學習的占68%,而對潛在的不良信息影響身心健康的擔憂占30%。這表明家長對學生學習和時間利用有較強的關注,但對身心健康可能缺乏足夠的重視。僅有2%的家長擔心上網會增加支出,很多家長希望能把錢花在學生的學業上,但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則較為忽略。

學生上網的目的多種多樣,但主要集中在查找學習資料、聊天交友和娛樂音樂,其中娛樂音樂的比例最高,達到72%,聊天交友為70%,學習目的占48%。這表明學生對網絡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娛樂和社交方面,而真正利用網絡來獲取知識的情況相對較少。這與學生上網的動機有直接關系,反映出他們在網絡上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機會十分有限。閱讀新聞的人數僅占24%,雖然網絡信息具有時效性和可靠性,但學生未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第9篇

如今,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幾乎所有大學生與網絡息息相關,網絡已為他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借助網絡,我可以進行交流、查找學習資料、瀏覽新聞,并獲取大量即時信息。我與以前的同學通過各種網絡通訊工具保持聯系,還可以一起玩游戲、觀看電影和參與論壇討論等。

我決定開展一項針對我校大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以深入了解網絡對學生生活的影響。

我隨機選擇了50名同學(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最終回收了4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6%。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能夠安全上網,普遍認為網絡對大學生的生活益處大于其弊端。

一、學院學生上網現狀分析

現狀一:寢室電腦擁有率高

根據調查結果,回收的43份問卷中,僅有3名同學沒有個人電腦,宿舍電腦擁有率高達93.02%。

現狀二:上網時間較長

調查顯示,每天上網一小時以下的同學占2.3%,上網1-3小時的占39.5%,3-5小時的占32.6%,而超過5小時的則占25.6%。這些數據表明,南洋大部分同學的上網時間較長,超過一半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3小時以上。如此長的上網時間無疑會對學習和生活產生影響。在關于上網時間控制的調查中,34.9%的同學表示能夠大致掌握自己的上網時間,32.6%的同學有時會沉迷,但通常能夠保持控制,4.7%的同學表示盡量想控制時間,但一旦上網就常常忘記時間,27.9%的同學則采取了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對上網時間不太在意。在上網目的方面,瀏覽新聞和查找資料占51.2%,而玩游戲、看電影和聊天占37.2%,其他則占11.6%。

不少學生仍未能有效控制上網時間,普遍在晚間熬夜上網,往往持續到熄燈時間才關掉電腦。大多數學生上網內容集中在看電影、聊天和玩游戲,這無疑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

現狀三:影響其他同學的生活

調查顯示,有23.25%的同學會在熄燈后繼續玩游戲和觀看電影。宿舍作為一個公共環境,大多數同學在熄燈后準備就寢,仍在上網的同學顯然會影響其他同學的休息,熬夜也導致自己第二天的學習效率下降。

現狀四:多數學生認為網絡的利與弊因人而異

調查結果表明,16.3%的同學表示自己對網絡很依賴,并認為網絡對未來有重要影響,69.8%的同學認為網絡很重要,是與外界溝通和展示自我的主要平臺;27.9%的同學認為網絡的作用利大于弊,65.1%的同學認為網絡的利弊因人而異,7%的同學則認為弊大于利。

網絡是一種工具,其效果與使用者的使用方法息息相關,網絡的好壞取決于用戶如何使用它。

二、建議

建議一:學校可以組織更多全校學生參與的活動。許多同學上網,是因為覺得課余時間無所事事,便坐在電腦前一直到熄燈。學校可以嘗試舉辦一些文體活動,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減少上網時間。

建議二:對于沉迷于游戲和聊天的同學,學校應加強相關教育,同時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

雖然大部分同學認為網絡給大學生活帶來了很大好處,但調查中也顯示出網絡存在的一些負面影響。我們應當懂得趨利避害,這需要同學們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面對網絡,既不應視其為洪水猛獸,因其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放棄使用;也不應盲目贊美其優點。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認識到沉迷于網上娛樂的危害,將更多精力放在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上,通過網絡接觸社會,提高辨析和思考能力。學校應加強對校園網絡環境的建設,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大學生網絡使用現狀調查分析9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蕲春县| 佛冈县| 乾安县| 平江县| 雅安市| 健康| 拉孜县| 成都市| 如皋市| 三门峡市| 临汾市| 美姑县| 池州市| 德阳市| 攀枝花市| 黄陵县| 天镇县| 青浦区| 福州市| 秦皇岛市| 余姚市| 固镇县| 凭祥市| 富裕县| 虞城县| 元氏县| 宁德市| 石泉县| 东乡县| 康乐县| 阜城县| 平舆县| 乐业县| 林口县| 连山| 德钦县| 桂林市| 蒙阴县| 连云港市|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