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設現狀分析與研究報告
鎮政協活動小組于20xx年10月22日對小城鎮建設進行了調研,取得了顯著成效,環境衛生改善、管理規范化和居民衛生意識提升。但是,調研也發現了規劃滯后和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建筑風格不協調、市場規模小和道路設施差。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一是重視前期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集鎮市場、硬化街道等;三是積極籌措建設資金,鼓勵多方投資,探索項目融資,形成多元化投資體系。通過這些措施,力求推動小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0xx年10月22日,鎮政協活動小組對我鎮小城鎮建設進行了深入調研,評估了小城鎮建設的實際情況,聽取了各方意見及建議,并從中獲得了諸多啟發。現將此次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現狀
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我鎮今年的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主要表現為:一是集鎮環境衛生明顯改善,“臟、亂、差”的現象已初步得到遏制。在調研中,無論是行人、商販還是沿街居民,大家普遍反映街道比之前干凈、整潔。今年以來,街道居民積極響應鎮政府號召,齊心協力配合政府拆除違章建筑和商鋪遮擋物,使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二是城鎮管理進一步規范化。先后建立并完善了《門前三包制度》、《環境衛生檢查評比制度》、《鎮“戶外廣告”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以便對車輛亂停、攤點亂擺等突出問題進行長效管理。每條街道新增了垃圾桶,并成立了城管中隊,定期清掃和收集垃圾,確保鎮區內大街小巷始終保持干凈衛生。三是居民環境衛生意識不斷提高。通過張貼宣傳標語、組織宣傳車、發放致居民的信件等多樣形式,全方位推廣城鄉衛生同治的重要性和具體做法,全鎮掀起了城鄉衛生同治的熱潮。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研中發現,我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經驗,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規劃滯后,未能滿足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漸流入,房屋建設逐漸呈現自由發展狀態,導致無序、雜亂和不協調,且缺乏科學性。加之原有的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城鎮體系及詳細規劃,顯示出建設需求與規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具體表現為建筑風格各異,缺乏統一和協調。
(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偏低,配套設施不足
1. 目前集鎮市場規模較小
這是居民在調研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由于目前的集鎮市場規模偏小,許多小商販不得不占道經營、隨意擺攤和搭建簡易棚,從而成為集鎮環境衛生問題的主要源頭。街道兩側的居民出于自身出行便利的考慮,對一些商販占道經營表示不滿,而許多商販也在“臟、亂、差”的環境中困擾,迫切希望政府能進行統一管理。
2. 道路設施配套性差
(1)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
從鎮政府至集鎮十字路口的許多路段,存在坑洼不平的問題。
(2)綠化覆蓋率低,綠化樹種不足且分布不均。
在我鎮城管中隊制定的《鎮區“綠化”管理辦法》中,規定新建房屋要自主綠化,所用樹種須統一,但目前缺乏明確的樹種規定,且執行效果不佳。
(3)電線桿新舊參差不齊,線路布置雜亂。
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導致小城鎮的功能和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吸引社會資本和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我鎮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高度重視前期規劃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核心。規劃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小城鎮建設的層次和質量,必須受到重視和尊重。與其他鄉鎮相比,我鎮在規劃設計上相對落后。當前,全國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市委、縣委也十分重視小城鎮建設,應緊抓這一歷史機遇,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小城鎮發展規劃,將規劃設計與城鄉一體化相結合,推動小城鎮建設的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工業生產、商品流通和居民生活的基本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功能發揮的前提,也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根本保障。目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應著重開展以下工程: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集鎮農貿市場;硬化主要街道;改造電力設施及線路;完善排水和供水系統;依托新建的文化樓,建設宣傳欄和閱報欄,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使文化樓成為服務民眾和擴展宣傳的重要陣地。
(三)積極籌措建設資金
資金問題是小城鎮建設的關鍵難題,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必須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的籌措渠道和機制,才能根本解決問題。要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思路,充分利用土地使用權的拍賣、出讓和出租,籌措建設資金。應加大改革力度,將準經營性和純經營性基礎設施推向市場。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或參與建設公用設施,如農貿市場、醫院、校園等。也要鼓勵能人大戶通過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公司,負責資金籌措、建設及后續管理。積極探索項目融資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引外資和外商投資,逐步形成“市場主導,多方投資”的新格局。
我鎮小城鎮建設亟需擺脫單純依賴財政的被動局面,建立資金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建設投資體系,以緩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