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聯工作總結優秀范本(通用3篇)
殘聯的工作匯聚了無數心血與智慧,通過扎實的服務與支持,我們不僅見證了殘疾人群體的成長與自信,更深刻理解了他們在社會中的不可或缺。每一份工作都不僅是對過往成果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啟示,成為推動政策優化和資源配置的有力依據。只有在深入分析現狀與挑戰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工作策略,為殘疾人創造更為美好的明天。
殘聯工作總結優秀 篇1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深切關懷與指導下,市殘聯全面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及《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的精神,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堅持“縮小差距、協同發展、共享小康”的目標,不斷強化具有嘉興特色的殘疾人社會保障與服務體系,努力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廣泛、更公平地惠及廣大殘疾人。根據省殘疾人狀況監測結果顯示,嘉興市殘疾人狀況及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3.4%,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28%,在全省范圍內排名第二,地級城市中位列第一,年度增幅為3.02%,同樣名列全省第一,全市殘疾人已基本實現全面小康。市殘聯被評為全國殘疾人體育工作先進單位。中國殘聯理事長魯勇、副理事長程凱專門聽取嘉興市殘疾人工作匯報,中國殘聯副理事長賈勇、省殘聯理事長鄭瑤專程到嘉興市開展調研,對我市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1、提高康復服務水平。我市作為全省代表,接受中國殘聯“十二五”殘疾人康復工作檢查,并獲得充分肯定。全省殘疾人康復工作會議在嘉興市舉行,會議代表聽取了嘉興市的康復工作經驗介紹,并參觀“陽光樂園”及秀洲區殘疾人康復中心。我們強化康復機構的規范化建設與管理,完成市縣兩級康復機構的功能合理布局。根據市人大七屆五次會議通過的決策,嘉興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項目被列入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項目用地19.4畝,建筑面積28687平方米,總投資預計達到1.25億元,預計在20xx年1月立項,年內開工建設。縣(市、區)將全面建立殘疾人康復中心,并在鎮(街道)、村(社區)建立殘疾人康復服務站。我們將繼續完善殘疾人康復政策,開展省精神病二代服藥救助、高新科技輔具等試點工作。全省首創的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貨幣補貼制度,對持證殘疾人配置的輔助器具給予40%-100%的補助。引進浙江省的“___”入選者項目,推廣恒怡智慧康復訓練產品,實施遠程康復訓練服務,覆蓋30名殘疾人。啟動殘疾幼兒醫教融合康復試點,率先設立孤獨癥和智力殘疾兒童康復教育的新模式。全面落實“烏鎮互聯網大會”工作要求,積極推進精神衛生防治工作,列入“平安嘉興”考核指標。全面推廣精神殘疾人門診及住院特惠政策,確保困難殘疾人能夠享受免費治療。全市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獲得康復服務的比例達90.8%,在全省名列前茅。
2、教育措施持續優化。依據“義務教育抓質量,兩頭延伸創特色”的要求,我們全面參與國家特殊教育實驗區創建活動,縣(市、區)全面實施送教上門,滿足需求的殘疾人送教上門服務實現率100%。我們全面落實殘疾人參加中高考的支持措施,推進殘疾人高中、中專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政府代為支付,繼續舉辦殘疾人大專學歷班,確保無貧困殘疾人學生因經濟原因失學。全年共資助1865名貧困殘疾人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發放教育補助資金205萬元。全市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8.41%,殘疾學生助學比例為91.27%,均居全省領先。實施“人人享有培訓、個個有一技之長”的培訓項目,舉辦培訓班162期,4252名殘疾人獲得免費的職業技能與農業技術培訓。聯合市人社局等部門發布《20xx—20xx年全市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計劃》,開展第三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共138名殘疾人參與,競賽覆蓋10個項目。
3、拓寬就業渠道。我們繼續推進以集中就業、按比例就業為主,結合自謀職業、工療庇護、網絡就業等多樣化的殘疾人就業新模式。該項工作得到了副省長熊建平的肯定性批示。我們積極應對產業轉型對殘疾人安置企業的影響,各級政府優先安置因企業倒閉而失業的殘疾人。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治堵”等中心工作中,通過就業推薦、基地幫扶等措施,幫助殘疾人順利轉產轉業,獲得市委書記魯俊的高度評價。進一步加大政府對殘疾人就業的支持力度,聯合市委組織部、市編辦、市人社局等部門制定《嘉興市關于促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的實施意見》,并將其納入20xx年的工作計劃。配合市政府民生項目,整治與規范路邊的助殘愛心亭,全力提升陽光助殘愛心亭的監管與服務質量,共拆除6個,更新12個,維修7個,整治率達100%,超額完成市政府的要求。我們鼓勵殘疾人參與“互聯網+就業”行動,利用中國殘聯的就業創業網絡平臺發布殘疾人就業信息,開展按比例就業公示試點。依托“國際互聯網大會”的永久會址,我們大力推廣殘疾人網絡就業,桐鄉市成為全省的網絡就業試點單位。按照“一鎮一品一基地”的原則,推動殘疾人扶貧基地建設,全市目前擁有92個扶貧基地,為721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惠及2302戶殘疾人家庭。全市殘疾人就業率為81.78%,就業扶持需求滿足率為85.52%,均位居全省第一。
4、全面覆蓋社會救助。將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納入市委市政府對縣(市、區)目標責任考核的內容,目前全市已有4289名殘疾人單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579名重度殘疾人獲得托(安)養服務,7296名殘疾人享受無固定收入補貼,為2267名有適應指征和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提供了免費的助聽、助明、助行以及急救康復服務。2877名殘疾人通過基層黨組織的扶貧結對幫扶順利脫困。我們加大了對殘疾人社會保險的支持力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險、自謀職業的殘疾人參加職工養老險,個人保費給予分類補助。所有殘疾人均可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保費由政府全額補助,殘疾人住院報銷比例比健全人提高20%。我們將所有殘疾人醫療優惠政策納入市基本醫療報銷系統,實現即時結報。為所有持證殘疾人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對于城鎮殘疾人家庭,優先納入城市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保障范圍,優先選房;在農村的危舊房進行改造,實現“發現一戶、改造一戶”的目標。扎實推進“無障礙進社區、進樓道、進家庭”的工程,已完成“無障礙進家庭”整治項目660戶。全市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的需求滿足率達到96.4%,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9.76%,均位列全省第一。
5、品牌化的宣文體育。我們積極參與全國公共文化體系服務示范區的建設,完善殘疾人文體事業的發展機制。主流媒體關注我市殘疾人事業,市、縣電視臺開設手語新聞欄目,廣播電臺推出殘疾人專題節目,報紙刊登殘疾人工作專版。在《中國殘疾人》雜志社的專訪中,我市殘疾人工作得到了展示。我們加強殘疾人文化體育基地、團隊和隊伍的建設,繼續落實各項扶持措施。市政府實施的民生工程——“開放公共體育設施”項目,市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中心全年對社會免費開放,接待市民超過4萬人次,遠超年度任務。我們成功舉辦了一系列的殘疾人文體活動,包括“我的視界我的夢”第三屆殘疾人攝影比賽,以及向祖國獻禮的優秀攝影作品巡回展、殘疾人中國畫作品展、特教學校文藝作品創作比賽和全市殘疾人單項體育賽事等,提升了嘉興市的文化體育水平。在20xx年,嘉興運動員在第九屆全國殘運會上斬獲9金、4銀、3銅,并創造2項世界紀錄。
6、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我們舉辦了第二十五次全國助殘日系列活動,以“關注孤獨癥兒童,走向美好未來”為主題,開展走訪慰問、助殘愛心捐款、殘疾人就業專場招聘等10項活動。市四套班子領導積極參與,作為志愿者走進陽光樂園,幫助孤獨癥及智障兒童進行康復訓練。我們發起了“我們都是小藍人”的大型助殘公益活動,并相繼成立了20多家助殘社會組織和志愿者服務隊。市殘聯機關及事業單位黨員干部為困難殘疾人家庭捐款12545元。我們積極推動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工作,探索規范化的準入標準、承接機構、服務流程及考核驗收等意見。為支持城市治堵工作,我們繼續落實殘疾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目前全市已辦理愛心公交卡62330張,占持證殘疾人數的71.14%;20xx年全市免費乘車刷卡已達到400多萬人次。
7、組織隊伍的不斷夯實。我們貫徹落實中國殘聯基層組織規范建設的要求,不斷夯實各級殘疾人組織隊伍,承辦全省殘疾人基層組織建設現場會。以海寧市作為試點,開展村(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安置公益性崗位工作,規范工作流程,提升工作待遇。我們加強了手語翻譯的配備,市、縣兩級殘聯均至少配備1名手語翻譯。開展殘聯工作人員和殘疾人專職委員的崗位知識培訓,明確選配、職責與待遇標準。同時加強殘疾人專門協會的工作,定期組織活動,激發活力,提升履職能力。繼續開展“十百千萬”進村入企到戶的活動,確保持證殘疾人得到有效服務。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的數據錄入工作已全面完成,準確度顯著提升。我們還承辦了全省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的經驗交流及數據分析會,推動殘疾人工作的進入“嘉興政務服務網社區延伸項目”首批試點。嘉興市、秀洲區、嘉善縣、海鹽縣、海寧市、桐鄉市殘聯的門戶網站均已建成無障礙輔助系統,暢通特殊困難殘疾人獲取信息的渠道。
盡管全市殘疾人工作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市內殘疾人保障及公共服務水平依然有待提升。據省監測數據顯示,我市農村殘疾人家庭人均純收入相較于社會平均水平的比例,以及重度殘疾人及精神、智力殘疾人享受托(安)養和庇護服務的比例等方面與目標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對照省政府與市政府簽訂的《20xx年度殘疾人工作重點任務責任書》,我市的康復設施仍未立項等問題,均需進一步增強和落實。
殘聯工作總結優秀 篇2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以及地區殘聯的支持下,我會積極推進各項工作,確保殘疾人相關業務的全面落實。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上級下達的任務細化至各鄉(鎮、場、街道)殘聯,使每個單位都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尤其是在殘疾人扶貧、就業培訓、康復及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我市殘聯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提升服務能力。今年,我會繼續堅持周三下午的學習制度,專注于提升政治理論與專業業務的水平。各科室人員根據各自的職責制定學習計劃,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能熟練掌握相關業務。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積極推動機關效能建設,努力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確保干部職工的思想、作風及紀律有明顯改進。
(二)強化基層組織建設。
按照上級的要求,我市已啟動殘疾人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我會與各鄉鎮殘聯理事長簽訂了《基層殘聯組織建設規范化目標責任書》。我們進一步明確了20xx年的業務目標,并為各項工作制定了詳細的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我們還組織了一次總結會,表彰了年度工作中的優秀集體與個人,鼓勵基層殘協繼續努力,推動殘疾人工作扎實開展。
年初,我會為若干鄉鎮的殘聯配備了電腦,提高了基層工作的效率,助力殘疾人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繼續推進第二代殘疾人證的換發工作,專人負責登記和整理檔案,上半年共核發第二代殘疾人證474個。
(三)扶貧工作形式多樣,扎實有效。
今年,我會向市政府申請將殘疾人危房改造項目納入安居富民工程。為了完成100戶危房改造任務,我會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并制定了實施方案,確保項目得到有效推進。我會也與抗震安居辦積極聯系,設計合理戶型,確保幫助最需要的殘疾人。家居無障礙改造工作也已啟動。
在日常工作中,我會不斷加強對貧困殘疾人的救助,發放臨時救濟款4200元,對100名殘疾人進行了篩選,確保他們在困難時刻得到及時幫助。
(四)殘疾人就業與殘保金征收工作成效顯著。
年初,我會與人事局合作,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工作的安排了殘疾人上崗就業,并對各鄉鎮的用工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查,確保合法用工。結合科技之冬培訓工作,組織了116名殘疾人參加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我們還積極選派殘疾人參加職業技能競賽,促進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上半年,我會共安排32名殘疾人就業,開展了城鎮殘疾人就業和職業狀況調查登記,為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打下了基礎。在殘保金征收工作中,我們注重輿論宣傳,營造良好的征收氛圍,嚴格審核工作,并通過多種方式確保殘保金的及時征收。
(五)重視殘疾人教育工作,加大補助力度。
市人民政府將殘疾兒童的義務教育納入總教育管理之中,保障適齡殘疾兒童的教育權益。我們持續為貧困殘疾高中生提供學費救助,并向盲校和聾校的學生發放生活補助,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六)康復救助工作有序開展。
根據政府指示,我會不斷推進貧困殘疾人康復救助工程,細化各項任務,確保各類康復服務能夠順利實施。今年已成功篩選出多名需要康復治療的患者,并為他們提供了相應的醫療費用支持,同時開展了精神病人員的摸底調查,以便后續的治療工作。
(七)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扶殘助殘氛圍。
我們圍繞“十七大”要求,強化殘疾人事業的宣傳工作,積極組織各類活動,提高群眾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全國助殘日等特殊日期,充分展示殘疾人事業的成果,進一步增強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注與支持。
(八)重視信訪工作。
我們設立了信訪責任制度,專人負責接待殘疾人及其親屬的來信、來訪工作,確保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今年以來,已接待來訪128人次,收集問題并積極處理,力爭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盡管我們在各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面臨挑戰,包括殘疾人家庭的貧困情況、政策落實的不足以及技術人員的缺乏等。我們將繼續努力,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水平,不斷推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殘聯工作總結優秀 篇3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在殘聯的工作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奉獻與責任。剛開始的時候,我并沒有意識到這份工作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但我逐漸發現這是一段充實而有意義的旅程,仿佛是經歷了一段心靈的洗禮。我希望能將我的工作總結簡單明了地分享給大家。
在加入殘聯之前,我的家人和朋友都鼓勵我去從事一份能夠真正幫助他人的工作,而我內心也渴望能夠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我選擇了來到殘聯,開始我的服務工作。
轉變從校園生活到職場生涯的過程,對我來說并不輕松。我承認,過去的生活讓我享受了太多的舒適與安逸,這使得我在剛開始時倍感壓力。面對殘聯工作的各種挑戰,我一度感到迷茫和無助。然而,為了不辜負家人的期望,也為了實現自我的價值,我決定堅持下去。
每天早晨,我都會提前起床,穿上整潔的工作服,準備好一天的工作。尤其是作為服務人員,我認識到自己的形象和態度都至關重要,因此我會認真打理自己的儀容儀表。初期,我也因為工作細節上的疏忽而受到領導的提醒,這讓我意識到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在這之后,我逐漸養成了每天出門前檢查自己的習慣,確保自己以最佳的狀態迎接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每天都會召開例會,認真聆聽領導的指導,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這讓我在工作中不斷提升。開始工作后,我總是努力保持微笑,熱情地為每位服務對象提供幫助。無論是辦理手續、解答疑問,還是提供其他服務,我都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盡力讓每一個人感受到我們的關懷與專業。雖然工作繁忙,常常讓我感到疲憊,但每當我看到服務對象露出的滿意笑容時,那份充實感便會油然而生。
如今,我的工作期已經走到了尾聲,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期待。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保持這份熱情和責任感,迎接更多的挑戰,以及為殘聯事業貢獻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