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廠實習經歷總結報告
在烈日炎炎的暑假,我們走進了鞋廠的生產車間,親身體驗了工業的脈動與匠人的心血。這不僅僅是一份實習報告,更是一段探索與成長的旅程。我們見證了每雙鞋背后的故事,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理解了勞動的價值。通過觀察與實踐,我們發現,鞋子的誕生不僅依賴于技術與設備,更需要每一個細節的打磨與每一位工人的熱情投入。這次實習讓我們對鞋廠的運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重新定義了我們對“工作”與“職業”的看法。
我在鞋廠的暑期實踐中,對這家隸屬于集團的企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雖然廠內員工不到400人,仍然承接了Nike和Adidas等國際品牌的鞋底生產。廠房設有四層,一、二層為辦公及食堂,三、四層則是員工宿舍,固定資產超過800萬。但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卻不容樂觀。在這個多月的實踐過程中,我接觸到了生產、質量檢驗、銷售、財務及行政等多個領域,逐漸理清了生產型企業的運作模式。我虛心學習也收集整理了不少資料,對工廠及制鞋行業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工廠的生產運營管理實踐與調研
在我看來,鞋廠在如下幾個方面表現值得肯定:
1、組織結構
該廠的組織結構設計較為扁平,遵循了統一指揮和權責對等的原則。各部門的分工與責任明晰,并形成了規范化的管理文件,為工廠的正常運作奠定了基礎。通過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企業的運作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
2、成本控制
核算人員每日會根據生產數量、廢品數量及庫存情況編制生產快報,這一對比能夠及時反映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我還見到了不良品分析表、原材料損耗明細及質檢科的日報表,這些都表明工廠在成本分析上相當細致,嚴格控制生產成本。正如總經理所說,“這是在夾縫中生存”。數據反映了客觀問題,但前提是數據來源必須準確。
3、員工激勵制度
工廠為在節約成本或提高質量方面做出貢獻的員工提供現金獎勵,對于在職業技能比賽中表現不佳的員工則實施罰款。這種方式有效激勵員工提升技能,并鼓勵創新。如果能結合精神獎勵,效果會更加顯著。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每個人有五個需求層次,管理者如果理解員工的需求,將能更有效地推行激勵政策,最終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
4、產品標準
目前,工廠正按照ISO9002國際品質標準進行管理。絕大部分鞋底都面向國際市場,質量標準往往極為嚴格。在生產前的試料、生產過程中的密度及硬度控制、品檢,以及成品的彎曲度等指標測試上,工廠都嚴格遵循標準??偨浝硖岬剑绻敲嫦驀鴥仁袌龅男祝|量要求可以適度放寬,這讓我思考道:為何國內消費者不能享受到高品質的產品?這并非能力問題,而是缺乏追求卓越的意識。品質是制造業的根本,若能在國內市場同樣追求卓越,必將提升品牌的市場地位。
三、工廠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隨著總公司在皮鞋行業的品牌崛起,開始向其他領域擴展。我認為,企業在擴展品牌時,需謹慎行事,避免盲目擴張。許多曾列強的企業因盲目擴張而破產的教訓,值得國內企業深思熟慮。企業擴展需循序漸進,在主業穩固的基礎上,才能拓展其他業務。聽聞鞋廠在進入多元化產業時,主業卻出現松動,造成產業空心化的風險,這讓我不禁想起森達在某些報道中的窘境。
當前招工難的問題也困擾著鞋廠,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生產旺季。招工難不僅是該廠面臨的問題,而是整個東莞、廣東及珠三角地區的普遍現象。伴隨著企業的增加,工人需求量大,長江三角洲的待遇相對優越,吸引了大量勞動力流向。
如何解決這一困境?新任廠長來自臺資企業,改革意圖明顯,尤其強調執行力。一方面,廠長推出了新的薪資考核方案,工資與績效掛鉤,確保公平合理;另一方面,他還重視品質控制,加強實驗室的物性檢驗。廠長提倡與員工的深入溝通,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這種做法值得借鑒,但務必要確保對員工承諾的落實,否則會影響管理者的威信。
在與管理層交流時,一位管理人員表示“我們這個廠很隨便”。這種表述讓我意識到,企業需擁有標準,員工才會產生榮譽感和歸屬感,否則留不住人才。提高執行力在于關心員工,只有員工具備高昂的士氣,企業才能持續發展。
目前,廠方推出了介紹員工的獎勵政策,雖然短期內見到了成效,但這并非長久之計。隨著珠三角的環境和成本競爭壓力逐漸增大,鞋廠或許需要重新考慮戰略布局,甚至考慮遷往新興市場,例如成都等地區,以保持競爭優勢。
在與幾位同事交流時,她們對未來有各自的看法,許多年輕員工一般會在不同的企業間積累經驗,最終尋求一個穩定的工作。教育體制中的偏見也讓人深思,大學生的學習與技能培養問題依然存在。面對未來,我們都需要積極思考自己的方向,明確競爭力。作為在校園內的我們,幸運與否在于如何把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