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的撰寫規范與格式解析2篇
調查報告的書寫格式是信息傳遞的橋梁,構建清晰、系統的內容結構至關重要。格式的規范不僅提高了報告的可讀性,還增強了數據和結論的說服力。在撰寫調查報告時,注重標題、摘要、、方法、結果及討論等各個部分的組織,使得讀者能迅速了解研究的核心發現與意義,將調研成果有效地傳達給目標受眾。
調查報告書寫格式 1
一、標題要求
標題的寫作方式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標準標題格式,通常為“關于……的調查報告”、“調查……”等。
第二種是自由形式的標題,包括陳述句、疑問句和正副標題組合三種形式。陳述句如《某地區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疑問句如《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何以屢見不鮮》,正副標題組合則是主標題概述報告的主要發現或提出核心問題,副標題明確調查的對象、范圍和關注問題,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
二、列出調查的主要內容,格式如下: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調查方法:
調查人:
調查分工:(小組調查要求,人數不超過3人)
三、報告正文。
正文一般可分為前言、主體和結尾三部分。
1.前言。前言部分有幾種寫作方式:第一種可以明確調查的動因或目的、時間、地點、對象以及調查過程和方法等,從而引出核心問題或基本結論;第二種可以介紹調查對象的背景、發展歷程、現狀及主要成就與問題,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第三種則直接總結調查結果,例如表揚做法、指出問題、提醒影響等,前言要求簡潔明了,直截了當。
2.主體。主體是調查報告的核心部分,包括詳細描述調查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根據調查數據分析得出的具體認知、觀點和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作手法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或建議,或總結全文的要點以深化主題,或提出新問題以引發進一步思考,或展望未來以鼓舞人心和進行號召。
總體來說,調查報告的內容通常包括:標題、導語、概況介紹、數據統計、理性分析、總結和結論或建議,以及附加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調查報告結構,涵蓋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和落款。
1.標題
調查報告的標題主要分為單標題和雙標題。單標題可分為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公文式標題通常遵循“事由文種”格式,如《某縣中學數學教學情況調查報告》。文章式標題則是如《某市的教育改革探索》;或直接反映作者通過調查得到的見解,如《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雙標題是指包含一個正標題和一個副標題的形式,例如《為學子謀未來——關于某縣教育課程改革調查報告》。
2.導語
導語又稱,旨在簡明扼要地介紹調查的背景信息或為正文的展開做鋪墊。常見的導語類型包括:①簡介式導語,概括調查的對象、時間、地點、方法及過程;②概括式導語,總結調查的內容及結果;③交代式導語,簡要介紹調查課題的來源和意義。
3.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對調查數據及相關信息進行詳細敘述,分析并討論研究結果和結論。正文的結構框架各有不同:①可按邏輯關系安排,采用縱向、橫向或縱橫結合的方式,縱橫結合的結構最為常見;②可根據內容的層次分為:“背景-成果-分析-結論”的結構。
調查報告書寫格式 2
1、明確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核心,決定了報告的質量與價值。在確定主題時應注意:
①報告的主題要與調查的目標一致;
②根據實際調查與分析結果,合理調整主題;
③主題應簡潔明了,關注點集中,確保與標題相協調,避免出現不符的情況。
2、選擇材料
在整理經過統計與理論分析的調查數據時,需要進行材料的篩選,不能全部呈現。如何進行材料選擇呢?
①選擇與主題相關的材料,去除不相關、次要或與主題無關的資料,以突出報告的重點;
②注意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要支持某一觀點,還要形成整體的邏輯支持;
③在已有的有效材料中,進行比較與精選,確保選擇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材料,以便更好地支撐作者的立場。
3、構建布局及提綱
布局是調查報告的結構表現形式,提綱則是其骨架。提綱的擬定實際上是對調查材料的進一步分類與組織,構建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是:圍繞主題,逐層深入,環環相扣。提綱需具備清晰的邏輯性,確保各部分分明且層次分清。
提綱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是觀點式提綱,將調查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順序列出;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按照章節的層次表達相關內容,逐項列舉。兩者可以結合使用以制作提綱。
4、撰寫實踐報告
這是報告寫作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根據明確的主題、經過篩選的材料以及寫作提綱,系統地進行撰寫。在寫作中需關注:
①結構合理(包括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及落款等部分);
②語言規范,兼具審美性與可讀性,例如:制定政策、引進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等;
③簡潔易懂,特別要關注數字、圖表和專業術語的使用,確保語言表現力強,準確、鮮明且生動。
5、修改實踐報告
報告初稿完成后,需要仔細進行修改。主要審查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及標點等,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在完成編輯工作后,方可定稿并提交或發表。
一、撰寫調查報告的準備與步驟
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資料收集、提綱擬定、起草、修改以及定稿等。具體做法如下:
1、資料收集
資料是撰寫調查報告的基礎。收集資料的方式主要包括:通過實地調查、社會實踐或者實習獲得;利用圖書館或資料室已有的資料進行查找。
2、提綱擬定
提綱擬定是撰寫報告前的必要準備,根據報告主題的需求搭建文章的框架。完成提綱后,可請指導教師進行審閱和修改。
3、起草
確定提綱后,開始撰寫調查報告的初稿。在起草時,應確保結構有序、邏輯清晰、重點突出、內容詳略適當。
二、完整的調查報告應包括以下部分:
1、報告標題
標題應簡潔明了,準確反映實踐活動的內容與特點。標題字數應適中,通常不應超過20字。如需增加細節,可設定副標題。
2、學院及作者信息
應在標題下方注明學院名稱與作者姓名,學院名稱應使用全稱。
3、摘要(中文摘要在前,英文摘要在后)
報告需配備摘要,摘要應概括報告的主要內容、觀點、方法及成果。摘要字數適中,中文一般控制在200字左右,英文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內容要包括:
a)“摘要”字樣;
b)摘要正文;
c)關鍵詞;
d)中圖分類號。
4、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核心部分,詳細描述實踐活動的內容,包括目的、背景、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及調查方式等,同時論述實踐活動所得到的結論。
正文應體現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展示新的觀點與思路;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確保內容觀點鮮明、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文字簡練流暢,字數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內。
5、
應對整個實踐活動進行總結與反思,包括收獲、感悟以及在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6、謝辭
謝辭部分簡短地表達對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及其他人員的感謝。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調查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報告的來源、材料的多樣性與可靠性,同時也是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
8、附錄
附錄部分可包括不適合放在正文中的有參考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