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觀念研究報告2篇
本次大學生愛情觀調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戀愛現狀及其觀念。調查對象為大一至大三的在校生,結果顯示大學生戀愛已普遍存在,普及化、低齡化和公開化顯著。大約41.3%的學生正在戀愛,選擇伴侶時更注重人品和共同價值觀,而非外貌和金錢。調查還發現,許多學生對戀愛的動機不夠清晰,部分人將其視為時尚或填補內心空虛。關于戀愛對學業的影響,許多同學認為影響因人而異,部分人認為戀愛能激勵學習。雖然大多數學生渴望理想的愛情,但也普遍對大學戀愛的忠誠度和成功率持懷疑態度,許多人認為畢業后戀情難以持續。整體來看,大學生對愛情的理解仍帶有理想化色彩,但在面對現實時感到困惑和無奈。
大學生愛情觀調查報告 篇1
調查目的:
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戀愛情況及其戀愛觀念,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認識戀愛的本質,我們特別設計了這份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
在校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大學生。
調查時間:
…………………………
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各年級大學生的戀愛現狀、戀愛態度、戀人選擇標準及戀愛對自身的影響,以及戀愛對學習生活的影響看法。
調查步驟:
1. 小組討論,選定課題,分析理由和可行性,確認題目。
2. 查閱書籍、網絡和雜志,獲取相關資料。
3. 識別問題,提出討論,并設計問卷。
4. 發放問卷并收回進行統計。
5. 篩選有效問卷,整理結果并小組討論。
6. 深入分析,撰寫報告。
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共打印了100份,實際收回91份,其中男生47份,女生44份,分別占總數的51.6%和48.4%。各年級的參與情況基本均衡,因此結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戀愛現狀
在當代大學生中盛行一種觀點:“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如果在大學期間沒有談過戀愛,就不算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受到這一觀念的影響,許多大學生積極投入到戀愛中,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這一說法并不正確,認為大學應以學業為重。
調查發現,在問卷中“你正在戀愛嗎?”的回答中,“是”的占41.3% ,“否”的占58.7%。“是”的同學分布為,大一27.5%,大二38.0%,大三34.5%。可以用“三化”來概括大學生戀愛的現狀。
1. 普及化。大學生戀愛已成為一種常見現象,校園中成對的身影屢見不鮮。這股戀愛潮流已經不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2. 低齡化。雖然大學生戀愛并不新鮮,但過去主要是高年級學生,現在越來越多的低年級同學也加入了戀愛的行列。有觀點認為,入學后首要任務是抓緊時間找對象,若不及時,優秀的機會就會被他人搶走。調查數據顯示,很多大一同學選擇在入學不久后便投入戀愛,而五年之前大一戀愛比例僅為5%,而今已升至15%左右,顯示出戀愛低齡化的趨勢。
3. 公開化。對于男生和女生來說,戀愛不再是心中的秘密,反而成為一種公開的狀態。過去,大學戀愛往往處于低調狀態,而現在的97%大學生并不反對戀愛,這表明當代大學生對戀愛的態度更為開放。
戀愛動機與對象選擇
在“選擇伴侶的主要標準是什么?”這一問題中,結果顯示:“外貌占18.5%”,“品德占35.2%”,“能力占7.3%”,“志同道合占26.1%”,“其他占13.0%”。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在選擇伴侶時更注重人品和共同思想,而非外表與金錢,反映出整體的健康戀愛觀。
在“你想在大學里談戀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調查中,數據顯示,“看到周圍人都有伴侶,感到單身沒面子”的占5.2%,“彌補內心空虛”的占16.6%,“因對方追求激烈不好拒絕”的占14.5%。這顯示出不少大學生對戀愛的動機并不清晰,部分同學把戀愛視為時尚,甚至是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托。
對于許多新生而言,大學是一個新環境,孤獨感使得他們渴望找到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還有同學認為戀愛能激發內動力,以及對未來感到迷茫時談戀愛是合情合理的。然而,這也反映出一些大學生戀愛的動機存在盲目性,可能對彼此造成傷害。
戀愛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36.8%的同學認為大學戀愛是正常現象,29.4%的認為戀愛是個人事務,需獨自處理,23.9%對此持支持態度,認為完全正常,10.1%的同學未對此進行思考。
在“如果你有伴侶,你們的未來計劃是什么?”這一問題中,有20.5%選擇“共同考研或找工作,走向婚姻”,33.6%選擇“朝著同一目標奮斗”,27.8%則表示“未來變化太多”,14.1%的同學只關注當下,認為快速獲得快樂才是重點。3.5%的同學對此從未考慮。
調查顯示,大多大學生不相信大學中存在理想的無私愛情,也有不少人對此抱有疑問。這或許使得大學生在戀愛中隨意性較高,成功率較低,通常在畢業季面臨分手的局面。關于大學戀愛的結果,4.7%的同學認為大學戀情不可能成功,27.7%認為有可能發展成婚姻對象,認為成功概率不大的占34.6%。
戀愛與學業
關于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調查顯示,48.9%的同學認為戀愛對學業的影響因人而異,27.3%的人認為戀愛能激勵學習,另外14.5%認為談戀愛會分心,影響學習。還有5.8%認為只想享受二人世界,疏遠集體活動,4.6%認為影響與其他同學的交往。
在“如果在就業時需要在戀愛與工作之間做選擇,你會如何選擇?”的調查中,25.5%的同學表示以工作為重,終止戀愛;31.1%的人認為會以愛情為重,放棄工作,顯示出相當多的同學對待戀愛的態度并不理智。26.1%的人表示不知如何選擇,16.2%的同學認為此種情況不會發生,甚至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來兼顧愛情與事業。
調查顯示,當面對失戀時,有62.4%的同學能夠理性對待,其中54%的認為可以為未來的戀愛積累經驗,8.5%表示無所謂,再找一個即可。也有人認為失戀后可以解脫,集中精力于學習。然而,也有部分同學因害怕失去而感到迷茫,這種思維顯然不夠成熟,不應是大學生應有的態度。
大學生愛情觀調查報告 篇2
筆者于xx年12月對某高校的學生進行了關于愛情觀的問卷和網絡調查。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發生了顯著變化。在這項針對該校不同專業、年級的抽樣調查中,約92%的學生認為大學生談戀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其中90%的男生贊成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而62%的女生則對戀愛持隨意態度,認為一切都由緣分決定,文科女生對此的認同率更高,達到58%。有78%的學生認為大學的愛情是充滿理想和浪漫的。
在談到愛情的標準時,69%的學生認為愛情應以情感為基礎,67%的男生認為愛情是隨緣的,但僅有8%的女生相信隨緣。相對而言,11%的女生更傾向于金錢和外貌等物質標準。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大學生戀愛很普遍,但70%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的愛情信任度并不高,他們普遍認為畢業就意味著分手,難以走向婚姻。12%的理科女生認為大學的愛情忠誠度很高,而18%的文科女生則認為大學戀愛可以走向婚姻。
綜合來看,通過對該校大學生的調研,可以看出:愛情是兩個相愛的人之間的心靈契合,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特質,反映出大學生對愛情的理想化追求。他們渴望尋找到理想中的愛情,但現實常常給這種美好的愿景帶來困擾,絕大多數大學生在處理愛情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時遇到了困難。大學生對大學期間戀愛的理解也顯得較為片面。
一、大學生的愛情充滿浪漫和理想,但難以擺脫現實的束縛與殘酷
根據該校的網絡調查,許多學生對美好愛情的憧憬依然濃烈,他們表達了對愛情的崇高理想,如“愛情是神圣的、堅貞的”、“真愛如鉆石,恒久不變”等。但現實中的愛情卻常常充滿了無奈,例如“我努力了那么多年,情感卻總是難以把握”。這種對現實的無奈反映出大學生在面對理想與現實時的矛盾。也正是因為這種矛盾,有人說:“大學生活若不談戀愛,便是不完整的。”實際上,真實的愛情從不曾是“桃花源般的存在”。
二、大學生的愛情觀讓人向往,但比較脆弱
大學生意氣風發,充滿理想與抱負,而對愛情的渴望則往往伴隨著缺乏理智的傾向。在調查中,有40%的女生認為大學戀愛只是出于一時的好奇。經過多年的學業壓力,他們終于進入大學,久壓的情感得以釋放,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使得他們放下了高中時期的單一學習觀念,開始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在生理與心理的逐漸成熟下,他們對愛情的看法也隨之演變。
在調查中,有14%的男生認為大學戀愛的主要目的在于生理需求,而20%的男生認為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58%的學生則對此持反對態度,認為同居破壞了道德。約9%的文科女生則覺得同居無可厚非,認為只要感情到位便可。整體來看,約60%的學生認為愛情應該專一,忠于彼此,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仍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和道德觀念趨于積極發展。然而,部分女生若能找到更好的對象,可能會考慮更換伴侶,這顯示出她們對愛情的理想化,同時也反映出她們對理性思考的缺乏。
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對愛情信任度的降低。雖然70%的學生認為大學戀愛的可信度不高,但他們并不堅定反對戀愛,因為對于他們而言,婚姻仍然是一個遙遠的概念,責任與義務不再被視為當務之急。在對愛情的理解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看法變得更加成熟。在大三、大四的學生中,有近60%的人主張戀愛應結合社會現實、家庭狀況與經濟能力,表現出更為理性和成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