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海浪低語9篇
本次環保調查報告旨在了解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及對環境污染的認知。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進步,許多人忽視了環境問題,導致空氣質量惡化和水體污染加劇。調查通過問卷形式收集了不同年齡段居民的意見,發現大部分人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普遍支持政府環保措施,但參與實際環保行動的人仍不足一半。報告分析了居民對溫室效應及政府環保措施的了解和態度,強調了增強公眾環保意識及實際行動的重要性。為改善環保現狀,建議從小事做起,加強宣傳教育,推動垃圾分類和使用環保產品,以提升居民的環保責任感。
環保調查報告 1
一、調查目的
調查社區內的環保意識以及居民對環境污染狀況的認知,同時提高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宣傳保護環境的必要性。
二、問題的提出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了便利,越來越多的人沉浸在這高科技的生活中,仿佛不再需要擔心周圍的環境。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汽車的增多使城市的空氣質量不斷惡化,清新的藍天白云似乎成了奢望。更為嚴重的是,二氧化碳的持續增加讓地球溫度持續上升,導致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據科學家的研究,若繼續任意排放二氧化碳,許多大城市在未來幾十年內都可能面臨被淹沒的風險!
根據最新統計,我國超過90%的河流遭到污染,許多水系如黃河流域、遼河流域均已嚴重受損。其他河流也都無法避免污染的困擾。
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活在高科技環境中的我們,是否真正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人們是否真的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呢?
為此,我設計了一個調查問卷,發放給社區內不同年齡段的居民,以調查各類人群對環境污染的看法及其環保意識。
三、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了解各個年齡段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知和重視程度。我們將居民分為四個主要年齡段:四年級及以下(認知水平較低)、五年級到高中(具備一定認知能力)、已工作人士(關心社會新聞)、退休老人(對社會新聞有一定關注)。對每個年齡段隨機抽取5份問卷進行分析。
四、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8日
五、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具體內容見附頁1)
六、調查問卷的分析
共發放了40份問卷,全部回收并從中挑選了20份進行分析。
1、在填寫問卷的20位參與者中,僅有3名二年級學生認為環境污染不算嚴重,但也承認需要關注。其余17人則認為環境污染的情況非常嚴重。這表明政府對環境污染的宣傳較為有效。
2、所有的受訪者都表示小區周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盡管不算特別嚴重;如小區內的小河雖無異味,卻漂浮著生活垃圾。
3、參與調查的每個人均認為保護環境非常重要,強調應該人人參與。這說明政府在環保意識的推廣上做得不錯。
4、問卷中,有3名二年級小朋友、2名一年級小朋友、2名初中生、1名高一學生和5名退休老人偶爾會考慮到環保,而只有2名六年級學生和5名已工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優先考慮環保。這反映了不同年齡段對環保意識的重視程度差異。
5、在問卷中,四年級以下的學生和退休老人對溫室效應有所耳聞但不太了解,而五年級至高三的學生及已工作者則能夠用自己的理解準確闡述溫室效應。這表明對溫室效應的宣傳在不同年齡層間的效果差異。
6、所有參與者均能提及1項與環保相關的政府措施,尤其是無車日和公交周。這些措施在市民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7、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無車日和公交周表示支持,盡管出行會不便。這表明大家都理解環保措施的重要性。
8、在對環境污染的擔憂方面,許多年輕人表示樂觀,認為只要共同努力一定能改善環境,而已工作的居民和退休老人則對此表示更大的憂慮,認為目前的環境問題十分嚴重。
七、分析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都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而,認知并不足以推動行動,調查中發現,雖然大家都知道環保需要參與,真正付諸實踐的人卻不足一半,顯示出環保意識還有待加強。
八、我的看法
1、政府對環境污染的宣傳工作相對得當,居民普遍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環保行動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而不是只關注大的環境問題。
3、家長與老師需加強對兒童環保意識的教育,讓他們真正理解環保的意義。
4、對于環保問題,除了宣傳之外,還需讓大家了解其成因和后果,從而增強環保意識。
5、各城市應多推行環保措施,同時做好市民的宣傳溝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6、媒體應多報道環保相關內容,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動力。
調查問卷:
1、您認為當前環境污染的程度如何?( )
A.非常嚴重 B.有一定程度,但不算嚴重 C.輕微,基本無影響 D.不太清楚
2、您覺得您周圍的環境有受到污染嗎?( )
A.受到污染且比較嚴重 B.受到污染,但不算很嚴重 C.沒有污染 D.不太清楚
3、您認為保護環境重要嗎?( )
A.非常重要,需要人人參與 B.重要,但不一定人人參與 C.不太重要 D.無所謂
4、您在日常生活中會考慮環保嗎?( )
A.會,我做任何事都優先考慮環保 B.偶爾會考慮,但常常忘記 C.不會,我覺得不太重要 D.沒什么印象
5、您了解什么是溫室效應嗎?( )
A.了解 (可解釋) B.聽說過,但不清楚 C.完全不了解
6、您能否舉出1個您所在城市的環保措施?( )
A.可以(舉例) B.聽說過,但無法舉例 C.完全不知道
7、您如何看待您剛提到的措施?( )
A.非常贊成 B.贊成,雖然有點不方便 C.不贊成,影響居民出行太多 D.無所謂
8、您對當前的環境污染感到擔憂嗎?( )
A.不擔憂,相信大家會改善 B.不擔憂,認為情況還好 C.擔憂,覺得污染嚴重且不少人不重視 D.沒什么看法
環保調查報告 2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威脅。購物時,商家總會用各種塑料袋將商品包裝,而快餐店的餐盒、包裝紙更是隨處可見。許多人在享受便捷的是否意識到這一行為正悄然間為我們的環境帶來了負擔?這類現象的背后,就是我們如今所面臨的“白色污染”問題。我們決定對此進行一次深入的環保調查。
一、我們的調查方式:
1、我們選擇在市中心的一處人流密集的區域,調查近一個小時內,垃圾桶里扔掉的塑料制品數量:早上時段的塑料垃圾有320次,中午則增加到140次,而晚上則略有減少為85次。顯而易見,塑料垃圾在時間的推移中依然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2、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快餐店,我們詢問了他們的銷售情況,得知:“他們每天的快餐銷售量大約為300份,每份餐食都需要使用塑料餐盒和塑料袋,這意味著他們必須使用近600個塑料快餐盒。”
3、在圖書館和書店中,我們查找了與“白色污染”相關的資料,然而這方面的研究和記錄卻相對稀少,顯然我們亟需尋找更多的信息來源。
4、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借助互聯網進行研究。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白色污染”,這也為我們的報告撰寫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如今,“白色污染”已然成為人們熟知的名詞。那么,究竟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是指那些白色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及農用塑料膜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它們的主要成分包括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等。這些材料往往還含有增塑劑、發泡劑和抗氧化劑等有害物質。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
1、塑料垃圾缺乏有效的管理與處理,垃圾處理過程中并未實行分類回收,能夠回收的垃圾往往得不到回收。
2、部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產生的塑料廢棄物缺乏科學的處理,任其隨意堆放。
3、我國的相關法規對塑料包裝廢棄物的處理尚不健全,缺乏對其管理的法律保障。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 視覺影響:
環境中散落的塑料廢料極大破壞了市容。如城市的街道、自然環境、水體中隨處可見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嚴重影響著周圍的美觀。
(二) 潛在危害:
1、塑料農膜在土壤中長期殘留,嚴重影響土壤質量,導致農作物生長受阻,減產現象顯著。
2、塑料廢棄物被野生動物誤食,可能導致其死亡,對生態鏈造成威脅。
3、由于塑料的輕量和大體積,使其在垃圾處理時非常不便,填埋會占用大量土地,而分解需要極長時間。
4、某些塑料成分可能會釋放有毒物質,影響人類的健康。
5、對臭氧層的危害也不容忽視。
我們特別關注臭氧層的危害。盡管塑料廢棄物與臭氧層相隔甚遠,但經過太陽的強烈輻射,塑料中釋放的有害物質會進入大氣層,逐步破壞臭氧層的結構,這對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五、呼吁大家共同治理“白色污染”:
通過調查,我們認識到,伴隨工業和農業快速發展的環境問題也隨之加劇。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每當風起時,空中飛舞的塑料袋與飄揚的垃圾,讓我們倍感無奈。環境保護已成為當務之急,光靠個別人或環衛工人的努力遠遠不夠,每個人都應提高環保意識,攜手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
我們建議大家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做到:
1、不隨意丟棄垃圾,將其放入指定的垃圾箱。
2、積極參與學校的垃圾分類活動。
3、節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4、盡量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選擇可重復利用的環保產品。
環保調查報告 3
一、環境保護的目的
環境保護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每個人應負的責任。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帶來的卻是環境壓力的加劇。研究表明,工業廢水、廢氣和生活垃圾等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實施環保措施,不僅是為了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更是為了保障我們自身的健康與未來的生存空間。
二、環保行動的意義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環保行動的重要性。清理河流、植樹造林、減少塑料使用等措施,旨在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鼓勵大家采取實際行動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通過增強社會對環保的關注,我們不僅能改善環境,也能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環保產品的優勢
使用環保產品有著顯著的好處。比如,環保袋相較于一次性塑料袋,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并且可重復利用,減少了資源的浪費。環保產品往往是用天然材料制成,使用后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選擇環保商品是每位消費者都可以輕松做到的環保行動。
四、使用塑料產品的原因
盡管環保意識增強,很多人仍然會選擇塑料袋,原因在于它們的價格便宜且使用方便。比如,超市里塑料袋的價格通常在0.1元左右,而一只環保袋則要3到5元,消費者在購物時可能因為經濟考慮而選擇塑料袋。許多人尚未養成自帶購物袋的習慣,造成了塑料袋使用的持續存在。
五、環保意識的加強
隨著環保宣傳的加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塑料袋的危害。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80名參與者中,有47人表示在購物時會自帶環保袋,而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人數則明顯減少。這表明,民眾對環保的認知逐漸提高,雖然改變長期以來的習慣需要時間,但每小步的累積都是進步。
六、環保行動面臨的挑戰
在一些地方,環保政策的執行力度不足,依然存在大量使用塑料袋的現象。例如,在一些小型市場,商販們往往以方便顧客為由,繼續提供免費塑料袋。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環保政策的推廣效果,也暴露了公眾環保意識的不足,亟需加以改進。
七、減少阻力的措施
為了推動環保政策的實施,我們建議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強對環保政策的宣傳,使其深入人心;鼓勵人們在各個層面提升環保意識;第三,確保政策執行的法律責任,保護環境的行為不受損害;開發既便利又時尚的環保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環保調查報告 4
校園,是知識的殿堂,是夢想起航的地方,擁有二千多名學生的西城學校,校園環境令人贊嘆!走入校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片柔軟而翠綠的草地;向前走去,巍峨的“智慧樓”高聳挺立,顯得格外莊重;樓前兩側的松樹,傲雪凌霜,綠意盎然,花壇中的花朵,品種繁多,色彩斑斕,散發出動人的芬芳;南北教學樓前,整齊的梧桐樹,濃密的樹影如傘,恍若校園的守護者。校園里,時時傳來朗朗書聲和歡快的笑聲,學生們在這里努力學習,快樂成長。
然而,在這片優美陽光灑落的校園周圍,我卻注意到環境問題日益顯露,影響著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五·一”假期,我特意開展了一次有意義的環保調查。
通過調查,發現了影響校園環境的數個污染源:
①學校與南側的文化中心、北側的行政單位之間,豎立著幾根高大的煙囪。每當冬季,黑煙、黃煙如潮水般涌出,籠罩著校園,隨之而來的煙塵仿佛細雨,落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致使空氣質量嚴重下降;
②西南方向不遠處,便是一個垃圾中轉站。這座垃圾場,承載著周邊地區的生活垃圾,夏季時,蒼蠅滿天飛舞,腐臭的氣味彌漫,令人難以忍受;風起時,雜物四散飄飛,粘附在學校周邊的樹木上,成為一道難看的風景;
③學校與河東廣場僅隔一墻,廣場上時常舉行各種活動,煙火聲、喧鬧聲此起彼伏;高音揚聲器的刺耳聲響,時常打擾著課堂教學,讓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
④學校位于繁華的交通要道,校門前車水馬龍,來往車輛川流不息。每當車輛疾馳而過,揮起的尾氣和煙霧,對校園的空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根據調查結果,我在網上和圖書館查閱了相關資料,了解到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N?(約占98.08%)、O?(約占20.948%)和Ar(約占0.934%),三者共占據了空氣的99.94%。然而,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污染物中,包含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其他對健康有害的物質,長期吸入這些有害氣體,可能導致頭痛、胸悶、喉嚨不適等癥狀,甚至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研究顯示,50分貝的噪音環境下醫生聽診的準確率僅為80%;噪音達到100-120分貝時,幾乎所有人都會從睡夢中驚醒。這些噪聲的持續影響,對學生的學習和健康產生了消極作用。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一代,我們是祖國的未來,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環保這一重大議題,需要我們共同關注。我在調查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
①政府應關注少年兒童及周邊居民的身心健康,盡快規劃集中供暖,停止各單位污染環境的鍋爐,或對鍋爐進行環保改造;
②城建部門應推動垃圾場的遷移,將其設置在遠離人群的地區,并建設垃圾資源化處理廠,變廢為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③交通管理部門需加強對過往車輛的管理,要求車輛經過學校時減速行駛,且不得鳴喇叭;
④有關部門在舉行大型活動時,盡量選擇在節假日,避免放鞭炮、禮炮,并控制音量;
⑤環保部門要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西城學校的天空將會更加湛藍,校園的空氣一定會更加清新,周邊的環境也會日益改善。
環保調查報告 5
同學們,你們是否曾經聽到過大自然的聲音?那些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如同媽媽溫柔的呼喚,呼吁我們去關注周圍的環境。然而,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正在遭受到嚴重的污染和破壞。無論是海洋、森林,還是我們的城市,環境的惡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環保行動不僅是社會的責任,更是我們每個學生義不容辭的使命。
最近,我參與了一次環保調查活動,圍繞著海洋的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生態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
我根據身邊環境的特點,以及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選擇了以下幾個重點。
調查重點:
海洋垃圾的影響 工業排放對海洋的影響 旅游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危害
調查地點:
海岸線、漁港、工業區 人工沙灘、游客聚集區
調查內容:
我站在海岸邊,望向遼闊的海面,令人心痛的是,海面漂浮著大大小小的塑料垃圾,甚至可以看到遠處漁船的漁網被廢棄物纏繞。這樣的畫面,不禁讓我深思:這海洋究竟承受了多少污染?
我走訪了漁港,觀察到漁民在捕撈時,許多漁船都帶回了大量的塑料瓶、廢紙和其他垃圾。這些垃圾不僅對海洋生物構成威脅,也讓漁民的工作環境變得更加惡劣。通過統計,我發現,一個小小的漁港,每天都會產生近百公斤的垃圾,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夠被妥善處理。
除了垃圾,工業排放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污染源。我來到工業區,觀察到周圍的工廠排放著濃厚的黑煙,黑煙隨風飄散,最終落入了海洋。每當工業高峰期,海洋的水質便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許多海洋生物因此受到傷害。
而旅游活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也日益嚴峻。在人工沙灘,我看到大量游客留下的垃圾,沙灘被五光十色的塑料袋、飲料瓶覆蓋,原本美麗的海岸線變得一片狼藉。游客們的隨意丟棄不僅影響了海灘的美觀,也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通過此次調查,我認為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亟需解決。海洋的污染來源主要有海洋垃圾、工業排放和旅游活動帶來的影響。這些污染物對海洋生態的危害是巨大的。如何保護我們的海洋,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為了拯救我們的海洋,我提出以下建議:
(1)大力推廣海洋清理活動,組織志愿者定期清理海灘和海洋垃圾。
(2)加強對工業排放的監管,鼓勵企業采用環保技術,減少污染。
(3)提升公眾環保意識,鼓勵游客自帶飲水容器,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
(4)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的環保課程和活動,增強學生對海洋保護的認識。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海洋周圍,理應肩負起保護海洋的責任!面對污染和破壞,我們不能坐視不理,唯有從自身做起,關注我們的行為和選擇,才能讓我們的海洋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吧!
環保調查報告 6
調查目的:
為了響應環保的號召,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普及環保知識,我們決定開展一次關于環保的調查活動。
調查內容:
1、對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
2、日常生活中對環保的看法和具體做法。
3、參與環保活動的習慣和態度。
(問卷共設計為一張A4紙,共包含12個選擇題)
調查對象: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采用“問卷調查”和“面對面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共發放100份調查問卷)
調查具體安排:
(1)3月1日~3月10日,團隊成員分工完成調查問卷的設計與準備
(2)3月11日~3月25日,開展校園內外對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
(3)3月26日~4月5日,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工作
(4)4月6日~4月10日,撰寫并整理調查報告
活動 這次調查問卷是我們環保小組的重要活動之一,為全校同學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環保知識的機會。通過親自參與問卷設計與報告撰寫,提升了我們小組的影響力,實現了宣傳環保理念的目的。
環保小問卷
你的環保意識有多強?
親愛的同學們,環保是每個人都應該關注的事情。請花幾分鐘時間填寫這份調查問卷,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大家對環保的態度。請如實回答,不要出于面子而說謊哦,這樣就失去了調查的意義。
1、你會主動把垃圾放進垃圾桶嗎?( )
A、會B、不會C、有時會D、其他
2、你常用難以降解的產品嗎?(比如塑料袋、電池等)( )
A、是B、不是C、經常使用D、有時使用E、其他
3、當看到別人亂扔垃圾時,你會( )
A、勸阻他人B、主動撿起垃圾C、無所謂D、其他
4、你重視環境保護嗎?( )
A、重視B、不重視C、其他
5、世界無煙日是哪一個月份?( )
A、四月B、五月C、六月
6、當你聽到全球變暖這個詞時,你會想到什么?( )
A、環境問題嚴重,有必要立即行動B、與我無關C、其他
7、如果父母在浪費水時,你會( )
A、提醒他們節約用水B、隨他們去C、跟著他們一起浪費
8、你洗菜時會一直開著水龍頭嗎?( )
A、會B、不會C、其他
9、如果垃圾桶倒了,你會去扶正嗎?( )
A、會B、不會C、其他
10、你購物時更傾向于使用塑料袋還是環保袋?( )
A、塑料袋B、環保袋C、其他
11、你常用一次性筷子嗎?( )
A、會B、不會C、偶爾使用
12、你了解一些環保知識嗎?( )
A、了解B、不了解C、知道一些
13、你踩踏草坪嗎?( )
A、從不B、經常C、偶爾
環保調查報告 7
關于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報道屢見不鮮:河流的水質下降,魚類大量死亡;城市的霧霾天數不斷增加,呼吸困難成為常態;森林砍伐引發的土壤侵蝕和泥石流時有發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而我們原本應該享受的自然環境卻被垃圾和噪音污染所覆蓋,令人心痛。
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如此糟糕呢?經過多方調查和專家訪談,我發現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浪費行為,尤其是一些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環保意識。
為此,我決定進行一次家庭環保調查。
1、調查對象:
①城市中的家庭代表
②我自己的家
2、調查內容:
①家庭日常垃圾產生量
②家庭食物浪費情況
③能源消耗情況
④ 生活習慣和環保意識
⑤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頻率
3、調查途徑:
①網絡查詢相關數據
②咨詢家長和鄰居的意見
③自己記錄和分析
通過網絡查詢,我調查了我所在城市的環保指數,了解到了該市家庭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現狀。
數據顯示,在我的城市,居民家庭每月產生的垃圾量是相當龐大的,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量驚人。這其中,約有40%的家庭基本沒有進行垃圾分類,導致可回收物品被隨意丟棄。
通過計算,我總結出我們家垃圾的構成和環保行為:家庭垃圾中,剩余食物占比最高,其次是紙張和塑料制品。
家庭垃圾構成分析:
1)廚房廢棄物:每天的菜葉、果皮、剩飯剩菜,這些占據了我們家庭垃圾的最大比例。
2)包裝材質:快遞包裝、食品包裝和一次性餐盒等也是垃圾的主要來源,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3)可回收物品的處理:我們家雖然嘗試進行廢紙和玻璃瓶的分類回收,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意識,仍然有不少可回收物被丟入普通垃圾中。
4)生活中的塑料使用:家中日常用品中,塑料制品占比也相當高,尤其是購物時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和瓶裝水等,這些都需要改進。
在了解了家庭的環保現狀之后,我意識到必須采取一些措施減少垃圾的產生,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我上網查找了一些改善家庭環保行為的方法。
(1) 垃圾分類
家庭垃圾應做到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開處理。通過分類,有效減少了垃圾的總體產生量,也能提高資源的回收利用率。
(2) 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盡量減少購買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可重復使用的購物袋,盡量選擇環保包裝的產品,以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負擔。
(3) 食物計劃
制定每周的食物采購計劃,避免過量采購和食物浪費,確保食物能夠得到充分利用。
(4) 增加環保意識
定期與家人討論環保知識,增強全家人的環保意識,共同努力,減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費行為。
(5) 支持本地產品
盡量購買當地農產品,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也有助于支持本地經濟。
通過這次的環保調查,我更加意識到了家庭在環保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只要我們從小事做起,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我們的地球貢獻一份力量。
環保調查報告 8
一、課題提出:
盡管這個課題聽起來似乎有些陳舊,但它仍然具備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的周圍環境正在經歷著極大的變化,過去的環境狀況和調查結果與當下居民的看法大相徑庭。如今,很多地方都面臨著環境質量下降的現實問題,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居民的環保意識到底如何?是否仍然存在“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舊觀念?作為一名地理調查組的成員,我們對本地區的水體污染、生活垃圾處理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分析。
二、研究內容:
1、了解本地區的環境質量、垃圾處理設施及清潔工人的工作狀況;
2、依據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列表調查(附后);
三、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從而提升他們的敏感度;
2、幫助居民認識相關單位的工作,以便更好地配合政府的環保工作,同時使相關人員掌握居民的意見,提高工作效能;
這一調查對提升區域的環境質量和居民素養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研究過程:
(一)調查步驟:
1、走訪社區,拍攝現場照片;
2、設計問卷并進行發放;
3、拜訪環保局和相關職能部門;
4、分析總結調查結果;
(二)調查方法與對象:
1、調查方法
設計共15題的問卷,發放204份并全部回收。
具體方法:在本地區的幾個社區內選擇部分居民進行現場問卷調查,由調查對象當面填寫并立即收回。
2、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包括沿街經商者、學生、農民、工人、醫生等多種人群。
(三)問卷調查及分析:
我們主要關注居民對周圍環境的滿意度、對當前環境問題的看法、日常垃圾處理方法以及對政府環保部門工作的建議等。
調查結果顯示,204名居民中,大部分人對環保問題持關注態度,認真填寫問卷。但也有少數人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對環境狀況漠不關心。
根據調查,49%的人對隨意亂扔垃圾的行為表示憤怒,而69.6%的人對自己偶爾亂扔垃圾感到羞愧,說明環境問題逐漸引起了廣大居民的重視。
如今,白色污染問題也愈發嚴重。調查中有一題是關于居民買菜時是否會使用購物籃,結果顯示86.8%的人表示不會,依然使用塑料袋。而且,使用一次性物品的比例也很高。對此,有居民提出在菜市場入口設置購物籃,以減少白色污染。
在垃圾處理方法上,80.6%的人表示會將垃圾投放至垃圾箱,這一結果令人欣慰。然而,另一問題的結果引發了我們的思考,54.9%的居民表示周圍找不到垃圾筒,建議增加街道上的垃圾桶數量。在我們的走訪中確實發現了這一問題,很多地方如某些街道上幾乎沒有垃圾筒,能夠看到的也都是破舊不堪的。我們建議環保部門深入了解居民的需求,采納并付諸實踐。
清潔工在城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僅在本地區就有超過1000人。許多居民對此表示感謝,但也有一半的人對政府的環保工作表示不滿,認為工作過于形式化。
在問卷的最后一題中,對于政府和環保部門未來的工作,許多人建議加強宣傳力度,切實落實環保承諾。
當然,將環境污染的責任全部推給政府并不合理,畢竟政府只是一個行政管理機構,真正的關鍵在于居民自身的行動。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所在。例如,在問到自家門口的河流被污染時,雖然38.2%的居民表示會自覺監督周圍環境,但是依然有19%的人持“與我無關”的消極態度,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
綜合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初步具備了環保意識,但這一結論僅是片面的。為了深入了解這一課題,我們小組成員還走訪了環保局,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時間:20xx年5月7日下午3點4分至4點40分
地點:環保局第三樓
對象:負責人
問:您認為本地區哪個地方的環境較好?
答:目前狀元鎮的環境較好,其他地區則相對較差。
問:居民的環保意識如何?
答:總體上還有待提高,但已有所進步。
問:談談關于綠化帶被拆除用于道路建設的看法。
答:拆除綠化帶是為了道路拓寬,政府提倡的不僅是公共場所的綠化,更在于每家每戶都能在居住環境中進行綠化,從而整體改善環境。
問:對于一些廠商違法排污現象的看法。
答:這主要與經濟發展相關,目前我們的重點是經濟建設,很多企業尚未達到低污染的標準,因此管理起來比較困難。不過我們會適度整治。河道清理工作絕不是表面工夫,實際上是必要的。
問:小攤販和流動攤位為何沒有進行徹底整治?
答:涉及的部門太多,分工不夠明確,導致工作無法細致完成,這是我們工作的失誤。
問:目前的垃圾處理方式是什么?
答:主要采用焚燒和填埋,我們更傾向于填埋,將垃圾集中處理后覆蓋上土壤并進行綠化,這種方法更環保。
問:本地區的清潔工數量以及他們的待遇如何?
答:大約有1000多人,我們一直在努力提高他們的待遇,但由于多種原因,目前只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最近也組織了一些活動,但數量有限。
根據該部門的反饋,本地區部分居民的環保意識尚顯不足,大多數人僅關注自家的環境,對公共場所的衛生意識較弱。大家需要加強對環保問題的重視,改善當前的環境狀況。而在這段時間經濟建設仍處于高峰期,環保問題的考慮顯得尤其重要,環境污染的問題仍在加重。政府也在加強管理措施,比如安排清潔工定期清掃街道,并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開展相關宣傳活動。但在機動車和排放管理方面,仍顯得力不從心。被拆除的綠化帶也尚未得到及時修復。負責人表示,政府計劃將人均綠化面積提高,不僅限于小型綠化帶的建設。
環保調查報告 9
為了加深對我們周圍環境問題的認識,并為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盡一份責任,我班于近日展開了一次環保調查活動,地點選在青山公園。以下是此次活動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人員:
xx
二、調查的時間和對象
20xx年10月15日星期日,陽光明媚,氣溫適中。我們班(環境科學0801班)集體對青山公園的環境狀況進行了調查。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增長了見識,也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調查的過程及發現
本次環保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清理青山公園內的垃圾。過程中,我收獲頗豐,同時也發現了不少環境問題:
由于公眾環保意識淡薄,隨意傾倒垃圾的現象依然存在。在前往公園的路上,各類生活垃圾無處不在。我們在湖邊、草叢中發現了被丟棄的塑料瓶、餐盒、食品包裝袋,甚至還有一些垃圾被沖入湖中,給原本秀美的景致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人們在追求自身便利的卻將環境的污染留給了大自然,實在令人心痛。似乎能聽到大自然在為此悲鳴。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湖邊和步道旁的垃圾是亟需治理的主要問題,這些垃圾多為一次性用品、塑料制品等不易降解的材料。我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加強這方面的管理。
(二)公眾的環保意識普遍不強。相關部門可以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張貼海報、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等多種方式來提升大家的環保意識,教育大家不隨意扔垃圾,只有這樣,我們的環境才能恢復昔日的美好,家園才會更加迷人。
(三)呼吁大眾共同參與環保行動。我堅信,只要相關部門做好表率,公眾定會為了自己的家園貢獻力量。環境污染和破壞的責任不在于某一個人,保護環境應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去守護我們的環境。
五、自身感悟
作為社會的一員,改善地球環境是我們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該努力增強環保意識,節約資源。如果所有人都在破壞環境,地球將變成垃圾場;如果大家都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便能營造出一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齊心協力,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共同的家園。
為此,我們建議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具體措施如下:
1、節約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2、不隨意扔垃圾,將垃圾投放至指定的垃圾箱。
3、盡量避免使用塑料袋,積極推廣可再生利用的產品,減少白色污染。
4、盡量少用一次性產品。
5、學習并宣傳環保法律,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
6、增強環保意識,珍愛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我們相信,通過共同的努力,我們的家園將變得更加美麗。只要大家以身作則,爭做環保小衛士,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一定會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