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壓歲錢領取年齡的調查分析(實用16篇)
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對壓歲錢的看法及使用情況,主要通過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調查顯示,很多學生認為在初中后應停止領取壓歲錢,且壓歲錢的數額隨著年齡遞增,家長的經濟情況也對其有影響。多數學生希望將壓歲錢用于學習、儲蓄或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而非隨意消費。調查還指出,學生對壓歲錢的管理能力逐漸增強,愿意參與部分財務決策。壓歲錢不僅是金錢的象征,更承載著家庭之間的祝福與期望,合理使用和管理壓歲錢對孩子們的成長至關重要。
壓歲錢調查報告 1
過年了,大家都期待著壓歲錢的到來。為了了解同學們對壓歲錢的看法,我們決定進行一項小調查,看看大家的意見和想法。
一、調查地點:
星星作文輔導班
二、調查對象:
同學們
三、調查問題
1、你覺得壓歲錢幾歲開始就不能再拿了?
2、你認為壓歲錢的金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嗎?
3、你覺得壓歲錢用來做什么最合適?
4、你認為壓歲錢應該歸自己還是父母管理?
四、調查結果
1、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同學認為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后,就不再需要壓歲錢了,覺得這樣的傳統不再適合自己。
2、大部分同學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壓歲錢的數額確實會有所提升,尤其是大一些的親戚會給更多的錢。
3、采訪中,有些同學認為用壓歲錢買書最有意義,能夠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而有的同學則更傾向于用壓歲錢來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如電子產品或游戲。
4、調查顯示,許多同學認為壓歲錢應該自己支配,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理財。但也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壓歲錢最好歸父母管理,等需要時再取用。
五、調查結論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同學們對壓歲錢的看法各不相同。多數人認為,到了合適的年齡就不再需要壓歲錢了,而壓歲錢的使用方式也可以多樣化,重要的是如何合理支配這筆錢,培養良好的金錢觀念。
壓歲錢調查報告 2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壓歲錢的使用和理解也逐漸發生變化。然而,關于“壓歲錢幾歲就不能拿了”這一問題,許多家長和孩子在思考與討論。每年的春節,孩子們總是期盼著能夠收到紅包,壓歲錢也成為了他們一大樂趣。
在進行相關調查時,我們決定從多個方面來探討壓歲錢的現狀和大家的看法。
調查時間:2月10日--12日。
一、調查地點:家中、鄰居家、街頭。
二、調查對象:小學生、學生家長。
三、調查問題:
1、你認為孩子在什么年齡開始不再適合收壓歲錢?
2、你認為壓歲錢的數額應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嗎?
3、壓歲錢的適當使用方式有哪些?
4、你認為孩子應該在多大年紀開始自己管理壓歲錢?
四、調查方法:1、上網查詢 2、電話咨詢 3、詢問路人
五、調查結果:
1、許多人認為,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可能就不適合再收壓歲錢了,特別是對于那些已經有了獨立消費意識的青少年來說,他們可以通過自己努力來獲得零花錢。
2、絕大多數人認為,壓歲錢的金額應當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逐步增加,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家庭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味追求數量。現在,許多家庭給小學生的壓歲錢一般在300至500元之間,而初中生則有600至1000元不等。
3、在適當的使用方式上,大部分家長認為,壓歲錢應優先用于學習用品的購買,部分小學生則希望花在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書籍上。有些家長提到,可以引導孩子將壓歲錢的一部分用于公益捐贈,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兒童。
4、關于孩子自主管理壓歲錢的年齡,許多家長表示,通常在初中后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管理部分壓歲錢,建立儲蓄賬戶也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還能讓他們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支出。
六、調查結論:
關于壓歲錢的討論在家庭間日益增多。雖然壓歲錢的數額逐年遞增,但如何使用和管理這些錢則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家長們逐漸認識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收壓歲錢,更多的應該是學會如何合理支配與使用這些錢財。對于“壓歲錢幾歲就不能拿了”的問題,許多家長傾向于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后,適時調整壓歲錢的發放方式,幫助他們邁向更獨立的理財生活。
壓歲錢調查報告 3
一、壓歲錢的定義與背景:
壓歲錢,通常是長輩在春節等節日里給予晚輩的一種紅包形式,象征著祝福與吉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壓歲錢不僅僅是金錢的象征,更是家庭團聚和親情傳遞的重要載體。
二、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旨在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對壓歲錢的看法,以及壓歲錢在不同年齡段消費和使用的變化。我們希望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在多大年齡后,孩子們開始意識到壓歲錢的實際意義,并探討人們對壓歲錢的不同看法。
三、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0份。問卷內容包括孩子的年齡、獲得壓歲錢的頻率、使用方式等。調查對象主要為小學至初中的學生及其家長。
四、調查結果: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70%的受訪者認為壓歲錢是一種傳統習俗,值得傳承。而在年齡分層中,6-10歲的孩子更傾向于將壓歲錢用于購買玩具或零食;11-15歲的孩子則開始考慮儲蓄或投資于學習相關的材料。調查還顯示,一旦超過16歲,受訪者普遍表示希望能夠參與壓歲錢的分配,認為自己不再需要依賴于這個傳統習俗。
五、家長看法:
在家長的反饋中,大部分認為孩子拿壓歲錢的年齡應該限制在16歲以下,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應逐漸承擔起理財的責任,并學會金錢的管理。家長們普遍希望通過壓歲錢的贈與,幫助孩子理解金錢的價值與使用的意義。
六、結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壓歲錢在不同年齡段的價值和使用方式是不同的。絕大多數孩子在16歲之前仍然熱衷于收取壓歲錢,但他們對其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卻開始趨向成熟。家長也希望通過限制拿壓歲錢的年齡,促使孩子早日學習金錢管理的重要性。
壓歲錢調查報告 4
學校:長青中學
班級:高二班
所屬科目:語文
小組名稱:探究者
指導老師:王思敏
組長:張曉晨
課題組成組員:李華 趙明 張曉晨 陳麗 王俊杰 周美玲 劉小瑞
簡要背景說明:
壓歲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是長輩在春節期間贈予晚輩的一種祝福。這一習俗不僅僅代表著物質的給予,更蘊含了對晚輩成長的期許和祝愿。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思考,到了幾歲就不再接受壓歲錢了呢?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我和趙明展開了調查,以下是我們的總結報告。
調查目的:
了解中學生對壓歲錢的態度,以及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對該傳統習俗的看法,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任務分工:
1)立題:張曉晨
2)資料收集:(上網查找)李華 張曉晨
3)問卷設計、發放、統計:(問卷設計)趙明 (發放問卷)陳麗 劉小瑞(數據統計)王俊杰 周美玲
4)總結成文:張曉晨 李華
5)計劃安排:張曉晨
二、活動步驟:(分四個階段)
階 段
人 員
時 間
主要任務
階 段 目 標
第一階段:
張曉晨
20xx—03—4
立 題: 確定研究對象
第二階段:
李華 趙明 張曉晨 陳麗
資料收集
兩人負責網上資料查找
兩人則負責書面資料搜集
第三階段:
王俊杰 周美玲 劉小瑞
問卷調查
將設計好的問卷發放到校內學生進行調查
第四階段:
李華 趙明 張曉晨
收集問卷并統計數據
根據有效問卷進行匯總分析
五) 活動所需條件:
圖書資料: 如書店或學校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
網絡資料: 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和圖片
計算機: 查閱資料、編輯、保存、打印
問卷的問題:
1、你認為在幾歲以后就不應該再拿壓歲錢了?
A、可以 B、不可以 C、視情況而定
2、壓歲錢的主要來源是什么?
A、父母 B、親戚 C、長輩 D、朋友
3、你如何計劃使用你的壓歲錢?
A、購買書籍 B、捐贈 C、娛樂消費
4、你是否將壓歲錢用于繳納學費?
A、是 B、不是
5、你今年獲得的壓歲錢有多少?
以下元 以上元
6、你認為壓歲錢的金額應該與年齡掛鉤嗎?
A、是 B、不是
7、你是否在意壓歲錢的數額?
A、是 B、不是
8、壓歲錢的多少與你的消費習慣有關嗎?
A、有 B、沒有 C、有一點
9、親戚朋友來拜年是否應該給壓歲錢?
A、是 B、否
10、你是否有過用壓歲錢進行攀比的經歷?
A、有 B、沒有
四)情況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學生的壓歲錢來源于親戚,父母的贈與相對較少。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壓歲錢的金額上存在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們獲得壓歲錢的期待和實際金額都有所增加。
對今年壓歲錢的滿意度調查顯示,約60%的學生表示滿意。大部分學生愿意將這筆錢用于有意義的事情,如購買學習材料或進行適度的消費,而用于交學費的比例相對較低。
對于愿意捐贈壓歲錢給需要幫助的同學,約50%的學生表示贊同,30%的同學尚未考慮此事,20%的同學則不愿意捐助。
五)調查結論:
壓歲錢的金額逐年增加,反映了家庭經濟的改善和社會的進步。但是,伴隨著壓歲錢數額的增長,比較和攀比的風氣也在學生中滋生,部分同學有時會利用壓歲錢進行不理智的消費。這一現象不容忽視。
在對待壓歲錢的問題上,大家應理性看待,切勿單純追求金額的增多,而是要注重其背后的情感與祝福。適時地利用這筆錢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才是最為重要的。
六)建議:
1、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應該逐漸意識到壓歲錢的真正含義,不應過度依賴壓歲錢,尤其在成年后,適合考慮停止接受。
2、無論壓歲錢的數額多寡,都應當珍視其中蘊含的親情與祝福,而不是單純以數額衡量其價值。
3、壓歲錢的贈與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延續,但我們應該避免因其而產生攀比的心態,同時應引導年輕人合理使用這筆錢。
七)心得體會:
通過對壓歲錢相關調查的深入了解,我認為這一傳統習俗仍然具有其積極意義。雖然現代社會日益商業化,但我們更應珍惜來自長輩的祝福與關懷,懂得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這筆錢,才能體現出其價值所在。
張曉晨
在此調查中,我感受到壓歲錢背后的深厚文化意義。它不僅僅是金錢的給予,更是真切的心意傳遞。我們應將其視作傳統的一部分,并在使用時充分體現出我們的價值觀與責任感。
李華
這次的調查讓我意識到,壓歲錢并非僅是物質的接收,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與使用這筆錢。我們需要將其視為一種成長的過程,學會理智消費,培養良好的金錢觀。
王俊杰
通過對壓歲錢的深入探討,我明白了這一習俗的真正意義。不在于數額,而在于對親情的珍視和合理的使用。我希望大家在接受壓歲錢的也能懂得如何進行合理規劃。
陳麗
調查讓我感受到,社會的不斷進步與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作為年輕人,我們要學會承載這種文化,并將其傳承下去。
周美玲
通過此次調查,我明白了壓歲錢不僅僅是金錢的給予,更是情感的寄托。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一傳統,做到合理使用,避免盲目攀比。
壓歲錢調查報告 5
“過年時,壓歲錢成為了每個孩子期盼的禮物,伴隨著新年的鐘聲,到底幾歲時我們就該停止期待這份傳統的心意呢?”隨著春節的腳步漸近,壓歲錢這一古老的風俗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它象征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金幣的背后,更寄托著濃濃的愛意。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壓歲錢的數額和意義也逐漸變化,我們不禁要思考:壓歲錢幾歲就不能拿了呢?為了更好地理解校園中這一現象,我們將進行一項關于壓歲錢的調查。
一、調查時間:
二、調查地點:⒈家中⒉學校 ⒊社區、公園 ⒋網吧、商場
三、調查對象: 中學生、學生家長
四、調查目的:
旨在了解中學生對壓歲錢的看法與態度,特別是他們認為自己在幾歲時應停止領取壓歲錢,從而為家長和社會提供參考依據,促使大家正確對待這一傳統習俗。
五、調查問題:
ⅰ.你認為壓歲錢應該持續到多大年紀?
ⅱ.你覺得壓歲錢的數額應當從何而來?
ⅲ.你認為自己是否應該享有使用壓歲錢的自由?
ⅳ.大多數同學選擇如何使用自己的壓歲錢?
ⅴ.你覺得支配壓歲錢怎么用才最有意義?
ⅵ.你每年收到多少壓歲錢?你覺得這個數額合適嗎?
六、調查方法:
①上網調查 ②電話訪問 ③查閱相關資料 ④面對面詢問
七、調查結果:
在300元至800元的范圍內,大多數中學生希望在18歲時停止領取壓歲錢。調查中,80%的學生表示希望能在成年后獨立使用自己的財務,而僅有20%的學生認為壓歲錢應繼續發放,而不再是自己使用的對象。
大部分同學認為,壓歲錢并非唯一的禮物形式,許多學生更愿意收到書籍、文具等實際物品,這樣既能實用又能帶來學習的樂趣。對于壓歲錢的使用,大部分同學會選擇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支持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有少數同學將其用于儲蓄或捐款。
調查中,有80%的被訪者認為,壓歲錢的數額對自己的影響不大,重在心意,而適量的壓歲錢對管理金錢的意識培養則十分重要。仍有一部分同學對于收到的壓歲錢感到無所謂,認為這只是家長的形式,未必能帶來快樂。
八、調查反饋:
1、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壓歲錢的數額普遍上漲,然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攀比風潮,導致一些學生養成了不合理的消費觀念。 2、在壓歲錢的使用上,學生們普遍表現出了一種理性的態度,多數人表示愿意將其合法使用,或是用于未來的學習投資。 3、關于壓歲錢的數量和意義,大部分同學認為應該重視其背后的情感,而非數字本身,形成一個合理的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九、調查
1.學生們對壓歲錢的期望和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大家對壓歲錢的需求逐漸向實際物品轉型。這一現象反映了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新審視與適應。 2.我們也觀察到,許多同學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金錢管理能力,希望大家進一步提升理財意識,合理規劃自己的資金使用。 3.通過此次調查,許多學生在經濟觀念上獲得顯著提升,認識到金錢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和情感元素。
壓歲錢調查報告 6
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伴隨著春節的來臨而流傳,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年除夕,長輩們給孩子們發放壓歲錢,寄予了新年的祝福和對未來的期望。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壓歲錢的認知和看法也在發生變化。那么,小學生在什么年齡就不再領取壓歲錢了呢?壓歲錢的金額是否合適?孩子們通常是怎樣使用這些錢的呢?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我進行了一項全面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時間、地點和對象
調查時間:20xx年2月
調查地點:后白塔小學
調查對象:后白塔小學三至六年級的所有學生
二、調查的方法和內容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形式,采用選擇題的方式收集數據。
問卷內容包括:
1、誰給你發放壓歲錢?(可多選)
A、爸爸 B、媽媽 C、爺爺 D、奶奶 E、外婆 F、外公 G、叔叔 H、阿姨 I、哥哥 J、姐姐 K、其他:______________
2、你得到的壓歲錢大約是多少?
A、小于100元 B、100—200元 C、200-300元 D、300-400元 E、400-500元 F、500-800元 G、800-1000元 H、1000元以上
3、你收到壓歲錢時的感受如何?
A、非常開心 B、比較開心 C、沒有感覺 D、感到失落
4、你是否為收到的壓歲錢制定了消費計劃?
A、非常詳細 B、略微計劃 C、沒有計劃
5、你的消費計劃是什么?
A、寒假期間全部花光,買零食或玩具 B、寒假期間全花光,用于文具和書籍 C、根據需要購買文具和書籍 D、根據需要購買零食和玩具 E、一部分用于零食和文具,另一部分存入銀行 F、用于交學費 G、全部存入銀行 H、其他:
6、你會把壓歲錢存入銀行嗎? A、存入 B、不存
7、你實際上是如何使用這筆錢的?
A、用于購買零食和玩具 B、用于文具和書本 C、一分沒花 D、全用于購買文具 E、全部存入銀行 F、用于交學費 G、其他:_______________
三、情況分析:
(1)大多數學生的壓歲錢主要來自親屬,金額大致相同。調查顯示,82.54%的學生說壓歲錢主要來自爺爺奶奶等長輩,58.73%的學生由父母給予壓歲錢,而73.01%的學生的壓歲錢來源于親戚。另外,有39.68%的學生表示爺爺、奶奶、父母和其他親戚都會給他們壓歲錢。
(2)學生對自己今年壓歲錢的滿意度為64%,總體上他們對這一結果感到滿意。
(3)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將壓歲錢存起來,或者用于購買他們喜歡的物品。
四、調查結果
1.不同學生收到的壓歲錢數量不一,主要取決于其家庭和親屬的經濟狀況。有些家庭的親戚經濟實力較強,壓歲錢數額相對較大;而在一些家庭中,盡管親戚的經濟實力一般,壓歲錢的數量卻相對較多。總體上,學生們的壓歲錢逐漸增加,反映了家庭背景的影響和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雖然這顯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但也伴隨了一些不良風氣的滋生,如攀比和浪費等。
2.關于壓歲錢的使用,部分家長對此不聞不問,任由孩子隨意花費,這樣的習慣可能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消費觀;而有些家長則對壓歲錢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導致孩子缺乏獨立處理財務的能力。家長應當適度放手,讓孩子學會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壓歲錢,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
五、調查建議:
1.壓歲錢在中國有著良好的傳統,是親戚朋友關懷的表現,因此不應忽視。但家長需要根據家庭情況合理安排壓歲錢的金額,以免助長攀比和浪費。
2.目前,學生已經具備一定使用自己壓歲錢的能力,家長不應強制要求孩子將所有壓歲錢上交。如有必要,家長可以讓孩子使用一部分壓歲錢,以培養他們的理財能力。
3.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壓歲錢滿意,而滿意度與壓歲錢的金額呈正相關。這說明,大家更關注的是能用壓歲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非其中的親情和祝福。我們應該把壓歲錢視為一種親情的體現,無論多少,都是心意,切勿過于注重其數額,正確看待和使用這筆錢。
壓歲錢調查報告 7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春節的到來,大家紛紛收到了厚厚的壓歲錢,喜氣洋洋地走進校園。在課余時間,同學們開始熱烈地討論起壓歲錢的去處。有的同學把壓歲錢交給了父母保管,有的則用來交學費,還有的買零食、玩具、文具和書本等等...
那么,壓歲錢到底應該如何支配?有多少同學已經不再需要依賴父母來管理這些錢了呢?為了探究這些問題,我決定對身邊的小伙伴進行一次調查。
二、調查的結果
我對十位同學進行了調查,并對結果進行了分析。
1、結果顯示,有五位同學選擇將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自己需要時會向父母請求購買;三位同學則選擇自己管理壓歲錢,其中一部分用于交學費,剩下的錢則自由支配,購買零食、玩具或文具等;其余兩位同學則完全由自己決定如何使用這些錢。
2、有一半的同學將壓歲錢寄托給父母來管理。
3、許多同學對壓歲錢的使用權并不認真,出現了隨意花費的情況。
4、有些同學并沒有把壓歲錢當作零花錢來使用。
三、建議
1、我建議大家盡量把壓歲錢交給父母保管,畢竟壓歲錢數額不小,讓父母幫我們存起來是個好主意。可以將一部分用于購買文具或課外書,少量留作偶爾購買零食,極少的一部分則可以用來看電影或買玩具。
2、每年的壓歲錢其實都是長輩們辛辛苦苦工作所賺來的,因此要珍惜這份心意。我們應該意識到,所能獲得的壓歲錢實際上是在父母的付出之上得來的,真正屬于自己的壓歲錢是父母給予的。
3、對于壓歲錢的使用,大家應進行合理規劃,避免隨意消費,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
4、對那些壓歲錢無法自由支配的同學,家長可以適當地給予一些零花錢,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理財能力,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如何合理花錢,學會生活。
壓歲錢調查報告 8
時間:
20xx年2月1日-2月8日
人物:
20名2-5年級小學生
內容:
關于壓歲錢幾歲就不能拿了的情況調查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象征著團圓與喜慶。在這個時節,除了家人團聚和佳肴美酒,長輩們發放的壓歲錢成為了孩子們期待的時刻。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孩子開始好奇,幾歲開始就不能再收到壓歲錢了?為此,我在寒假期間對身邊的小朋友進行了壓歲錢的調查,探討這一話題。
在調查前,我設計了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你認為壓歲錢應該發到幾歲”、“你們對此有何看法”以及“你的壓歲錢通常怎么使用”等內容。
我共采訪了20位學生,經過分析,收集到以下的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有25%的同學認為,壓歲錢應該在18歲時停止;30%的同學認為22歲是結束的合適年齡;而15%的同學則覺得,等到大學畢業后就不再收到壓歲錢;還有30%的同學認為無論年齡大小,壓歲錢都應該繼續發放。由此可見,大家對這一傳統習俗的看法相對多樣化。
關于壓歲錢使用的情況調查顯示:15%的孩子會將壓歲錢用于購買學習用品;另有20%的孩子會將其用于外出游玩;30%的孩子會選擇存入銀行;而有10%的孩子則會將其交給父母處理;25%的孩子則用在其他方面,如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游戲。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孩子在使用壓歲錢時能夠進行合理安排。
大家都很開心能拿到壓歲錢,這讓孩子們可以用它來實現自己的小愿望。雖然壓歲錢的數額不一,但它所承載的親情和節日的氣氛才是最重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壓歲錢的數目也在逐漸增加,這不僅是對我們成長的認可,更是對我們合理使用金錢的一種考驗。
針對同學們對壓歲錢取消發放年齡的看法,我提出了幾點建議:
(1)在適當年齡停止壓歲錢的發放,鼓勵孩子們學會理財和獨立,培養他們的經濟意識。
(2)鼓勵孩子們利用這段時間學習如何分配和使用自己獲得的資金,鍛煉他們的財務管理能力。
(3)在收到壓歲錢時,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制定使用計劃,幫助他們理解金錢的價值。
(4)無論何時,尊重和感恩長輩的心意,做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通過此次調查,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壓歲錢的發放不僅是傳統習俗的延續,更是對孩子們成長的一種引導。我們應珍惜這份情感,同時也要學會科學合理地使用這些資金,讓壓歲錢真正發揮其價值。
壓歲錢調查報告 9
【1】調查背景:
在中國,給孩子們壓歲錢是過年期間的一項傳統習俗。壓歲錢不僅象征著長輩對晚輩的祝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旨在祝愿孩子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樂。許多家庭在壓歲錢的數額和發放年齡上也開始有所不同。
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旨在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獲得壓歲錢的情況,分析他們對壓歲錢的看法與感受,并為家長們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和參考。
【2】調查過程:
1: 確定研究主題,明確調查人群及其相關問題。
2: 查閱資料,團隊成員通過網絡收集相關信息,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3: 面對面調查,開展問卷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
4: 數據整理,進行結果分析。
【3】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學生的壓歲錢總額普遍高于低年級學生。這一現象反映出,家長和親戚在給予孩子們經濟幫助時,逐漸增大了力度,尤其是在孩子們逐漸長大后,他們更能理解這些金錢背后的意義。
【4】調查建議:
希望大家能夠將收到的壓歲錢視為一種情感的寄托,無論金額多少,背后的祝福才是最重要的。建議孩子們學會合理使用壓歲錢,培養良好的金錢觀念,不要過于糾結在壓歲錢的數額上。
壓歲錢調查報告 10
壓歲錢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是長輩們在過年時給予晚輩的一種祝福,它象征著長輩對晚輩的美好期盼與關愛。隨著經濟的發展,壓歲錢的數額也在逐年增加。那么,是什么時候開始不給壓歲錢呢?對此,我在社區及網絡進行了調查,以下是我的研究報告。
一. 調查目的:
探討中小學生何時不再獲得壓歲錢的現象
二.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4日~10日
三. 調查地點:
1. 家庭
2. 網上
3. 社區
四. 調查對象:
在校中小學生
五. 調查方法:
1. 口頭詢問
2. 在線問卷
六. 調查問題:
1. 你今年獲得了多少壓歲錢?去年呢?
2. 你的壓歲錢來源主要有哪些?請列出來源各自的數額,如父母、親戚、長輩等。
3. 你打算如何使用這些壓歲錢?請說明你計劃用于購書、捐贈、旅游等各項的比例。
4. 你對今年壓歲錢的滿意度是多少(用百分比表示)?
5. 你實際消費了多少壓歲錢?
七. 調查結果:
(一)此次調查顯示,20xx年獲得的壓歲錢最少為300元,最高為2500元,平均每人獲得1100元;而20xx年則是最低400元,最高2300元,平均為1050元。
(二)大多數中小學生的壓歲錢來自親戚,而來自父母的相對較少,且每年的數額保持穩定,長輩(如爺爺、奶奶)通常給予的壓歲錢維持在200~500元左右,但也會有小幅波動。
(三)學生們的滿意度普遍不高,20xx年中學生的滿意度為65%,小學生為72%,相比之下,大家對20xx年的滿意度則顯著提升。
(四)小學生的獲得金額普遍高于中學生,反映出隨著年級的增長,長輩的壓歲錢給予有所減少,家長也逐漸減少壓歲錢的發放。
(五)絕大部分小學生選擇將壓歲錢儲存或用于學費,而中學生則更傾向于用于購買書籍及娛樂活動,同時也會存一部分以備將來所需。
(六)大多數參與調查的同學表示他們的壓歲錢有50%以上的結余,顯示出他們理財意識的增強。
(七)約有四成的同學愿意捐出一部分壓歲錢用于公益活動,30%的同學對此未曾考慮過,而剩余30%的同學則表示不會捐款。
八. 調查結論:
1. 壓歲錢的數額呈現增加趨勢,這反映出社會經濟的改善,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生活條件普遍提升。但這也引發了攀比現象,長輩之間的差異也讓孩子們在消費觀念上產生了誤區。
2. 絕大多數壓歲錢依然來自親戚,說明傳統習俗依舊深入人心,不過這也給親戚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
3. 雖然大家對壓歲錢感到高興,但背后的原因往往更多在于金錢本身而非其所代表的情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變化。
4. 隨著年齡增長,壓歲錢的數額逐漸減少,這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體現,家長應鼓勵我們更好地看待這一變化。
5. 學生們在使用壓歲錢方面表現出較強的理智,體現了良好的理財觀念。希望這種趨勢能夠繼續保持。
6. 希望更多同學能夠認識到捐款的重要性,幫助有需要的人,踐行社會責任,展現溫暖與關懷。
九. 建議:
① 壓歲錢在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家長應根據家庭經濟情況給予合理的金額,以免導致不必要的攀比。
② 學生們逐漸具備自己的理財能力,家長可以適量放手,讓孩子掌控一部分壓歲錢,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意識。
③ 大家應珍視每一份壓歲錢,無論金額多少,都是來自長輩的心意,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
④ 建議學生們記錄自己的心愿,通過壓歲錢實現一些切實可行的小目標,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⑤ 學會記錄和分析自己的消費習慣,合理安排壓歲錢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管理個人財務的能力。
壓歲錢調查報告 11
調查背景:
壓歲錢作為春節期間的一項傳統習俗,承載著長輩對晚輩濃厚的祝福與良好期望。它不僅象征著長輩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也是孩子在新一年里追求健康和好運的一種精神寄托。壓歲錢的數額也在逐年上升。那么,究竟什么時候孩子們該停止接受壓歲錢呢?為此,我和小明決定進行一次關于壓歲錢的調查。
調查目的:
我們旨在了解學生對壓歲錢的看法,尤其是在多大年齡后不再接受壓歲錢的情況,以及他們對這一習俗的主觀感受,進而給出合理的建議。
調查過程:
任務分工:
1)立題:確定研究對象和范圍
2)查找資料:互聯網和文獻資料的收集
3)問卷調查及統計:設計問卷并進行街頭調查
4)撰寫報告:整理數據,撰寫調查分析
活動步驟:(共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立題:明確調查的主題與目的
第二階段:資料收集:兩人共同查找相關的信息和統計數據
第三階段:開展問卷調查,作數據統計
第四階段:整理分析數據,形成結論
調查分析:
(1)大部分中學生表示,他們的壓歲錢主要來自于長輩,尤其是親戚,而父母所給的壓歲錢相對較少,且每年的金額變化不大。
(2)在對今年收到的壓歲錢的滿意度調查中,約有72%的學生表示滿意,總體反應還算積極。
(3)高年級的學生普遍獲得的壓歲錢多于低年級學生,這與他們逐漸成長和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密切相關。
(4)超過一半的學生會將壓歲錢交給父母,而豐富的40%則用于書籍和學習用品的購買,剩下的10%選擇存起來以備未來使用。
(5)在捐款意愿方面,60%的同學愿意將壓歲錢的一部分用于公益,30%的同學表示沒考慮過這個問題,10%的同學則表示不愿意捐款。
(6)調查顯示,學生們在使用壓歲錢時都有較為理性的態度,體現了他們的節儉意識。此現象表明,學生們在財務管理上也展現出了逐漸增強的自主性。
調查建議:
1、多數同學已經具備了管理自己壓歲錢的能力,家長不應再強制要求將所有的壓歲錢上交,這在我們的調查中屢見不鮮。
2、應將壓歲錢視為長輩情感的表達,無論數額大小,都應心懷感恩,正確對待與使用這份心意。
3、隨著壓歲錢數額的逐年增加,雖反映出經濟的發展,但也導致了攀比現象與不良消費習慣的產生,這一點值得我們的深思與警惕。
壓歲錢調查報告 12
春節又來臨了!每年的春節,作為孩子的我們總是感到無比的歡喜,因為在這個喜慶的節日里,不僅能痛痛快快地玩耍,還能收獲許多滿滿的壓歲錢。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也越來越多。那么,關于“壓歲錢幾歲就不能拿了”這個問題,成了許多家長思考的重點話題。
調查時間:20xx年2月10日至12日。
一、調查地點:
家中、鄰居家、商場
二、調查對象:
小學生、學生家長
三、調查問題:
1、你覺得多少歲開始就不該再拿壓歲錢了?
2、你認為壓歲錢應該給多少?
3、壓歲錢應該如何使用才是最合適的?
4、壓歲錢應該讓孩子自由支配嗎?
四、調查方法:
1、網上調查
2、電話訪問
3、詢問周圍的朋友
五、調查結果:
1、許多人認為在上初中后,孩子就不再適合收壓歲錢了,取而代之的是對孩子的經歷和能力的培養。
2、目前的壓歲錢通常在500到1000元之間,具體金額根據家庭經濟情況而定。
3、家長們普遍認為,壓歲錢可以用于購買學習用品,或是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投資;而部分學生則希望能用壓歲錢購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或游戲。
4、絕大多數家長認為壓歲錢應由父母來管理與支配,部分家長也鼓勵孩子參與其中,讓他們保留一小部分用于自己的支配,從而學習理財。
六、調查結論:
如今,壓歲錢的情況發生了變化,金額也逐年上升,很多人認為,孩子應該在適當的年紀開始學習獨立與責任。更讓人欣慰的是,不少家長意識到壓歲錢的真正意義,愿意選擇更有實質意義的禮物,或者通過壓歲錢給孩子建立儲蓄賬戶,讓孩子在早期就懂得理財的重要性。壓歲錢的使用不應僅限于金錢本身,而應成為我們傳遞愛與責任的一種方式。
壓歲錢調查報告 13
一、研究目的:
1、探討壓歲錢的定義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2、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同學們對壓歲錢的使用情況;
3、增強節約意識,提升個人理財能力。
二、研究內容:
1、查詢相關資料,明確壓歲錢的概念及其歷史;
2、調查同學們如何消費壓歲錢,分析消費類別;
3、針對消費不理性的現象,提出改進建議。
三、研究過程:
1、利用互聯網查找資料,了解壓歲錢的定義及其歷史文化背景。
2、對初中生在春節期間的壓歲錢使用情況進行以下方面的調研:
(1)購買游戲點卡,去網吧玩游戲;
(2)購買時尚衣物,頻繁光顧各大商店;
(3)在快餐店如肯德基、麥當勞消費;
(4)購置學習文具和書籍,剩余的錢交給父母;
(5)將壓歲錢存入銀行,為未來儲備;
(6)支付學費等必要費用;
(7)捐贈給慈善機構,如希望工程。
四、調查結果
(1)壓歲錢的總額不一,超過2000元的有不少,少則不到100元,金額差異巨大;
(2)有17.5%的同學將壓歲錢用于購買游戲點卡和上網;
(3)20.6%的同學則將壓歲錢花在購買新潮衣物上;
(4)在快餐店消費的同學占比為5.4%;
(5)38%的同學購買學習用具及書籍,余下部分交給父母;
(6)選擇將壓歲錢存入銀行的同學僅占18%;
(7)用于支付費用的同學占27.5%,而用于買零食的占13%;
(8)捐贈給希望工程的同學占10%。
五、針對部分同學消費不當的現象,提出以下建議:
1.按時交學費,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
2、購買報刊、書籍,拓展視野,培養閱讀習慣;
3、購置學習用品,為學業打下基礎;
4、參與保險投保,為未來生活提供保障;
5、獻愛心,捐贈給慈善項目;
6、參與儲蓄活動,為未來積蓄財富;
7、購買小禮物贈送給長輩,表達孝心。
六、個人感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壓歲錢的數額也在上漲。對于如何使用壓歲錢,我有幾點建議:使用時應根據實際需要來支配,不能隨意消費。壓歲錢蘊含著親人的祝福,我們應當珍惜。可以利用這筆錢幫助那些有學習需求的同學,既滿足了親人的祝福,也能合理規劃。只有這樣,春節的傳統才會更加有意義。
壓歲錢調查報告 14
隨著新年的臨近,孩子們又將迎來長輩的壓歲錢。然而,很多人都在思考:到底幾歲的小朋友不能再繼續領取壓歲錢了呢?孩子們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情況,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查。
一、調查時間:
XX年2月20日~25日
二、調查地點:
⒈家中
⒉朋友家
三、調查對象:
小學生、學生家長
四、調查目的:
通過對小學生對壓歲錢的看法的調查,深入了解孩子們的使用習慣與實際需求,并將統計結果總結出來,以便家長和學生能夠更合理地看待和使用壓歲錢。
五、調查問題:
1. 你認為孩子幾歲之后就不應再收壓歲錢了?
2. 你覺得每年給的壓歲錢金額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變化嗎?
3. 你認為除了錢,還有沒有其他更有意義的壓歲禮物?
4. 你覺得孩子們應該如何合理地利用這些壓歲錢?
六、調查方法:
① 在線問卷調查
② 電話訪問
③ 閱讀相關研究資料
④ 實地訪談
七、調查結果:
孩子們對壓歲錢的看法與使用習慣
壓歲錢調查報告 15
一、調查時間: 20xx年月25日~31日
二、調查地點:⒈家庭 ⒉公共廣場 ⒊小學門口
三、調查對象: 小學生、學生家長
四、調查目的:
通過對城市中小學生壓歲錢的相關數據進行全面的了解與統計,旨在總結出一些有效的使用方式與原則,幫助中小學生和家長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壓歲錢,增強孩子們的理財意識。
五、調查問題:
ⅰ.你認為壓歲錢應該給嗎?如果給的話,你認為給予的金額合適嗎?
ⅱ.你認為壓歲錢是最好的“新年禮物”嗎?
ⅲ.你認為自己是否應該有權利支配這些壓歲錢?
ⅳ.你通常會將壓歲錢用在哪里?
ⅴ.你覺得如何使用壓歲錢才更有意義?
ⅵ.你的父母每年給你多少壓歲錢?這是否與你的家庭經濟條件相符?
六、調查方法:
①網上調研 ②電話咨詢 ③查閱相關資料 ④街頭問卷調查
七、調查結果:
㈠小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壓歲錢多在100~300元之間,而中學生則普遍在300元~700元之間。
㈡大多數中學生認為自己應有權支配壓歲錢,認為應該隨心所欲地使用,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壓歲錢應由父母管理,其比例為7:3。而小學生則普遍對此顯示出無所謂的態度,錢多了也不知如何使用,通常會由家長代為管理,壓歲錢只是一種象征,并不強求一定要擁有。
㈢中小學生普遍認為,壓歲錢不一定是最好的禮物,家長可以選擇適當的物品作為壓歲禮,如孩子們心儀但平時無法購買的玩具或書本,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愿望,也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這豈不是皆大歡喜?
㈣大多數學生表示會用這筆錢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還有一部分人用于繳納學費或者購買學習用品。許多學生愿意將部分壓歲錢用于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或公益事業。
㈤約有75%的學生希望父母能給出更多的壓歲錢,20%的學生對金額持中立態度,認為只要父母覺得合適就好,僅5%的學生表示不需要壓歲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種:
⑴感覺壓歲錢最終還是要交給父母管理,沒必要。
⑵接受了別人壓歲錢后還需回贈,覺得很不劃算。
⑶認為父母辛苦賺錢養活自己,沒必要再給壓歲錢。
㈥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詢問了學生們一個問題:“如果你在路邊看到一名發生車禍的外鄉人,他需要急救,但身無分文,而你正好有足夠的壓歲錢來救他,但這筆錢正是你為購買某個心愿物品而準備的,你會如何選擇?”大多數學生表示不愿意用壓歲錢來幫助這名陌生人,少數學生經過思考后愿意捐助,個別學生則表示可憐,但仍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錢。
八、調查結論:
1、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提升,許多家庭給予孩子的壓歲錢日益增多。某城市的普通家庭年收入約為3~5萬元,而每年給孩子的壓歲錢占收入的1%~3%。雖然孩子們因此可以享受比較好的新年,但同時也可能導致他們養成不良的消費習慣,如亂花錢、沉迷游戲等,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2、中學生傾向于掌握自己的壓歲錢,而小學生多由家長代為管理。在壓歲錢的使用上,中學生一般購買的是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和書籍,而小學生多用于購買文具和學習用品,遵循父母的使用方案。
3、對“如何使壓歲錢更有意義”的看法上,絕大多數中小學生一致認為可以用于幫助有需要的人或者公益項目,只有少數學生對此表現出不情愿,認為總覺得壓歲錢屬于自己,理應用于個人消費。從這一點來看,部分學生的道德觀念有待加強。
根據此次調查的結果,以下是對家長的幾點建議:
1、依照我國傳統習俗,壓歲錢的給予是必要的,但金額應適度,不宜過多,以免影響孩子的消費觀。
2、家長可考慮將壓歲錢轉變為孩子們鐘愛的“壓歲物”,如書籍或娛樂活動的門票等,利用假期帶他們外出游玩,既滿足孩子需求,又減輕家庭負擔,同時也能控制孩子的花費習慣。
3、家長要耐心教導孩子,讓他們理解每一分錢的意義,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建議學生將壓歲錢存入特定的存款箱,并記錄下每一筆開支,以便清楚了解自己的花費去向,學會合理規劃開支,做到科學理財,把錢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壓歲錢調查報告 16
每逢春節,孩子們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獲取長輩們所贈的壓歲錢。這些壓歲錢不僅是長輩對孩子們的祝福,也代表著他們的期望。那么,小朋友們通常會如何使用這些壓歲錢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小組走訪了當地30位二到六年級的小學生,詳細了解他們的壓歲錢使用情況。
一、調查時間、地點與對象
調查時間:20xx年2月2日—5日
調查地點:安慶市華中路第二小學
調查對象:安慶市華中路第二小學的二至六年級學生
二、調查方法與內容
這次調查采用問卷形式,通過填空、選擇和開放性問題的方式,鼓勵同學們思考并回答。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壓歲錢的傳統習俗是否值得保持?適宜的壓歲錢金額是多少?今年春節收到了多少壓歲錢?壓歲錢的主要來源以及小學生如何支配這些錢。
三、調查結果
本次問卷調查主要在某小學六年級的班級中進行,共有63位同學認真填寫問卷。結果統計如下:
1、關于壓歲錢這一傳統習俗,84.13%的學生認為這個習俗很好,4.76%的學生認為不好,11.11%的學生表示不知道。
2、針對壓歲錢適宜金額的回答中,31.75%的同學認為200元以下較為合適,認為201—600元和601—1000元最適宜的學生各占20.63%,最后還有11.11%的學生認為1001元以上更為合適,個別同學則表示越多越好。
3、在收到的壓歲錢方面,17.46%的學生收到了200元以下的金額,31.75%的學生得到了201—600元,601—1000元和1001元以上的學生各占25.40%。壓歲錢的最少數額為10元,最多可達2500元,平均為755.38元。
4、在壓歲錢的來源中,82.54%的學生的壓歲錢是由爺爺、奶奶等長輩贈與,58.73%的學生則是父母給予,73.01%的學生的壓歲錢來自親戚,39.68%的學生同時收到了來自祖輩、父母和親戚的壓歲錢。
5、關于壓歲錢的用途,26.98%的學生選擇將所有壓歲錢交給父母,39.68%的學生交出部分壓歲錢,14.29%的學生自己保存壓歲錢。66.67%的學生認為應該將壓歲錢交給父母,58.73%的學生認為應該用于學習。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支持將壓歲錢交給父母,認為壓歲錢應當用于學習的學生也占了相當的比例,而選擇自我保存壓歲錢的學生比例較低,顯示出對父母管理的信任。
6、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同學都希望每年春節都能收到壓歲錢,但在適宜的壓歲錢金額上存在一些分歧,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200元以下的壓歲錢較為合理,僅有11.11%的學生則認為1001元以上較為合適,這表明大多數學生并不認為壓歲錢越多越好。
7、在如何支配壓歲錢的問題上,多數學生對其用途有明確的想法,并表示不會隨意花費。但在具體的“理財”技巧方面仍顯稚嫩。調查顯示,50%的壓歲錢會交給父母保管或存入銀行,30%用于繳納學費以及購買學習用品,20%則用作自己的零花錢或捐助貧困學生和災區,但這一切須經父母協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