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報告撰寫指南
調查報告的書寫格式不僅是信息呈現的框架,更是傳達調研成果的橋梁。通過明確的結構,研究者能夠有效地將觀點與發現融匯,確保讀者在獲取關鍵信息時不感到迷失。合理的段落安排與清晰的標題劃分,使得每一部分都能夠獨立而又有機地連接,助力于讀者理解調研的目的與意義。規范的格式,亦是提升報告專業性與可信度的重要保障。
【調研報告格式】
調研報告通常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標題和正文。
(一)標題。標題的寫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標準化的格式,即“主題內容”加“文種”,基本形式為“關于××××的調研報告”、“××××調研”等;另一種是自主式標題,可以采取陳述式、提問式或正副標題結合的形式。
(二)正文。正文通常分為前言、主體和結尾三個部分。
1.前言。前言的寫法有幾種:第一,可以闡述調研的動因、目的、時間、地點、對象或范圍、過程與方法以及參與人員等情況,從而引出中心問題或主要結論;第二,可以介紹調研對象的背景、發展過程、現狀、成就與主要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論點;第三種方式是直接概括調研的結果,例如肯定的做法、存在的問題、潛在影響等。前言應簡明扼要,直接觸及主題。
2.主體。主體是調研報告最重要的部分,詳細闡述調研的基本情況、方法與經驗,并分析調查所得到的材料中涉及的各項具體見解、觀點及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多樣,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建議,或總結全文的要點以深化主題,或提出尚待解決的問題引發思考,或展望未來,激勵與號召各方參與。
【問卷調查報告格式】
一份完整的調研問卷通常包括標題、問卷說明、填表指導、調研主題內容、編碼以及被訪者基本情況等內容。
問卷的標題應簡明扼要地概括調研主題,使被訪者能夠對所要回答的問題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問卷標題必須明確指向調研對象或主題,比如“關于學生宿舍衛生間熱水供應現狀的調研”,而不是簡單的“熱水問題調查問卷”,后者無法清晰呈現主題內容,對回答造成困擾。
問卷開頭通常會有一個簡要說明,主要闡明調研的意義、內容及選擇方式,以消除被訪者的顧慮。說明應力求簡潔明了,語氣友好但不隨意。例如:
我是來自浙江師范大學的實踐隊員,我們正在進行一項關于信息三農的調研,希望能向您詢問幾個相關問題。您所提供的答案將完全保密,請您放心。感謝您的協助與支持!
或者:
我是XXX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采訪員,我們正在進行一項關于XXX的調研,目的是了解XXX的基本情況,以分析XX的發展趨勢與前景。您的回答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要能夠真實反映您的想法,我們就達到了調研的目的。希望您積極參與,我們會對您的回答保持完全保密。整個調查過程大約需要10分鐘,請您諒解。感謝您的配合與支持。
對于需要被訪者填寫的問卷,需在問卷中提供填寫指導。填寫指導通常寫在問卷說明中,或單獨列出,以便讓被訪者更清楚地了解填寫要求。例如:
問卷答案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需根據您的真實情況填寫即可。
所有內容需您個人獨立填寫,如有疑問,請咨詢身邊的工作人員。
您的答案對我們改進工作至關重要,希望您能如實填寫。
調研主題內容是根據調研設計逐條列出調研問題,構成調研問卷的核心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整個調研的效果。具體內容詳見第五小節“問題回答的方式與格式”。
編碼是將問卷中的調研項目及被選答案轉化為統一設計的代碼過程。一般采用數字代號系統,并在問卷右側留出“統計編碼”位置。
被訪者的特征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生源地、所屬院系等。通常選擇詢問的內容應符合實際調研需求,不宜過多。如果在統計問卷信息時不需要被訪者特征數據,則可不需要詢問。這類信息一般放在問卷的最后部分。
【問卷調查報告范文】
為深入了解恭城橙農的生活、生產、收入及負擔情況,以及對市場信息獲取渠道及市場態度的看法,切實解決當前農村橙類水果發展的熱點問題,保持本地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由縣政府、縣水果流通辦、縣水果中心及縣農業局組成聯合調查組。
自XX年4月13日至4月19日,歷時一周,開展了全縣農村橙類經濟的問卷抽樣調查,后又進行了1天的審查、匯總與分析。本次調查對象為恭城縣內典型的橙類種植大戶、銷售商及部分具代表性的橙農,調研點分布于40個行政村,所調查的對象對了解全縣橙類水果的種植與銷售具備充分代表性?,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恭城橙類生產與銷售的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橙類水果是我縣較早引入的種類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尤其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橙類價格一直較高,種植面積迅速擴大。恭城目前橙類種植面積約為6.29萬畝,主要品種有新會橙和紅江橙。得益于恭城特有的地理與氣候條件,恭城的橙類在糖度、外觀與口感方面均優于其他產區。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去年橙子普遍面臨以下問題:一是橙子的尺寸、色澤與外觀等品質不佳;二是其它水果同一時節上市,失去市場競爭的先機,受其他產區臍橙和夏橙的沖擊,銷售量及價格均沒有競爭優勢;三是種植品種老化問題嚴重。
根據調查,恭城橙類生產與銷售呈現以下特點:
1、生產不規范,農藥殘留量超標,銷售量較少。
當前橙類生產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分散種植,真正能夠集中管理的大型現代化果園數量極少。由于這種分散式管理,大多數農民追求產量而忽視質量,導致使用高濃度農藥與化肥,造成橙類農藥殘留超標,農藥殘留是評估橙類品質的重要標準,也是限制銷售的主要障礙。粗放經營模式使果農在化肥使用、病蟲害防治及優質育種方面知識欠缺,導致產出的橙子尺寸不一、色澤不均、外形差,嚴重影響了橙子的出口與銷售。到目前為止,去年全縣僅銷售各類橙子14000余噸,僅占恭城橙子總產量的23.3%。
2、缺乏獨立品牌。
俗話說“好酒也需會叫賣”,即使是優質品種,若無響亮的品牌,在市場上也可能被淹沒。品牌缺失,使消費者往往僅憑價格或外觀決定購買,鮮有人能辨別品質優劣。盡管恭城橙子因特殊氣候條件在糖度和口感上優于其他產區,然而市場上均以“恭城橙子”這一統一品牌銷售,缺乏獨特性,且品牌被盜用與冒充情況嚴重,造成市場上恭城橙類的質量參差不齊,進一步損害了品牌聲譽。
3、需求彈性低,產量過高,市場承受能力不足。
與其他農產品一樣,橙子面臨需求彈性不足的問題。由于需求對價格不敏感,產量增加時,往往需通過大幅降價來刺激需求的增長。農產品常常出現豐產不豐收的局面。今年恭城橙子的價格低迷,很大程度是由于這一原因。今年恭城縣橙子總產量達到6.72萬噸,創歷史新高。其他產區的橙子及水果產量也大幅增長,過度供給導致恭城橙子價格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下跌。恭城主要種植的新會橙與紅江橙今年售價均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