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花錢使用情況的調研分析報告(實用5篇)
發現了各年齡段青少年在消費習慣、儲蓄意識及價值觀念上的顯著差異。數據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金錢的管理能力和理財觀念逐漸增強,而一些常見的消費陷阱仍然困擾著他們。通過這份零花錢調查報告,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年輕人在金錢觀念上的形成過程,并為家長和教育者提供指導,幫助孩子們培養健康的消費習慣。
使用零花錢的調查報告 第1篇
一、調查緣由
在放學后,校門口的小商店總是擁擠不堪,許多學生在這里購買各種商品。有的同學買零食,有的則選擇玩具,還有的選購學習用品……這些孩子的零花錢究竟來自何處?他們又是如何管理這些錢的呢?帶著滿腹疑惑,我們幾個同學決定對此展開一項調查。
二、調查小組成員
組長:張偉
組員:李明、王芳、趙鵬、劉靜
三、調查方式
1.設計調查問卷
2.訪問同學進行了解
3.利用網絡資料進行補充調查
四、調查結果及整理
1.問卷設計
(1)你的零花錢主要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
A.父母給的(如早餐費或交通費等)B.向父母請求的
C.通過做家務或其他方式獲得D.過年的壓歲錢
E.其他途徑
(2)你每周大約有多少零花錢?()
A.1~5元B.5~10元C.10~20元D.20元以上
(3)你通常如何使用這些零花錢?()
A.購買小零食或玩具B.購買書籍或文具
C.捐給慈善組織D.存起來E.其它
(4)你覺得自己能夠合理支配零花錢嗎?()
A.當然可以B.可能可以C.不太可以
(5)你認為零花錢最理想的用途是什么?()
A.購買學習用品B.購買零食玩具C.捐給慈善機構
D.其他更好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認為小學生每周最合理的零花錢應該是多少?
A.1~5元B.5~10元C.10~20元D.其它_________
2.同學訪談情況
張小雨是靠自己攢的錢,用于購買玩具;
李小紅是父母提供的,主要用于早餐;
王大明通過做一些小工作獲得的零花錢,通常用來買零食;
3.網絡資料收集
(1)查閱名人理財理念和專家建議,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金錢管理概念。
(2)許多同學在過年時收到了壓歲錢,大部分選擇把它交給父母保管或用于學費,少數同學則自己管理,購買學習和課外書籍。雖然大部分同學能夠合理使用壓歲錢,但仍有同學存在隨意消費的問題,需要加強金錢管理的意識。多數同學心存善念,愿意將零花錢用于有意義的事情。
(3)合理利用壓歲錢,從小培養勤儉節約的意識。
五、結論
1.大部分同學的零花錢來源于父母,為了鼓勵孩子,有些父母會固定每周給予一定的零花錢,有些則會根據孩子的表現來獎勵。
2.部分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零花錢,還有一些同學的零花錢主要來源于過年的壓歲錢;絕大多數同學是零花錢的接收者,自己管理的比例相對較低。
3.同學們的零花錢大多用于購買小零食和玩具,也有同學選擇存款購買學習資料。雖然大家在一定程度上懂得節儉,但仍有不少同學存在隨意消費的現象,甚至與他人攀比消費。
使用零花錢的調查報告 第2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給小學生提供零花錢。那么,這些小學生是如何使用他們的零花錢的呢?我在班里對10名同學(男生6名,女生4名)進行了調查,以下是調查的內容和結果。
調查的內容包括:
1、你每天大約能拿到多少零花錢?
2、你通常將這些零花錢用于什么?
根據統計,這10名同學對零花錢的使用情況如下:有一位同學已經連續兩年上網吧,有五位每天用零花錢購買零食;有一位同學將零花錢存起來,已攢下500多元;另外兩位同學則主要用來購買課外讀物。
從這些數據來看,能正確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錢的同學僅有3名,占調查人數的30%;而其余7名同學(占70%)則只是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
那么,為什么這么多同學不懂得珍惜手中的零花錢,只知道用來買零食,而無法把錢存起來用來購買學習用品或課外書籍呢?
原因主要有:
1、缺乏對父母辛勤工作獲取收入的理解,很多同學只知道向家長要錢,花錢毫不在意。
2、購買零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有些同學像上癮一樣。
3、購買零食時,包裝上可能有抽獎活動,這種刺激和樂趣讓一些同學沉迷其中。
從家長和學校的角度來看,原因主要有:
1、一些家長經濟條件改善了,給孩子的零花錢變得隨意,不關心孩子的錢如何使用。
2、某些學校在校園內設有小賣部,方便學生購買零食。
3、部分老師在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方面的教育上缺乏力度。
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有必要引導同學們合理使用零花錢。如果大多數零花錢用來購買零食,不僅不利于成長,而且對身體健康也造成傷害,尤其是長期食用那些沒有生產許可證的食品,后果嚴重。我建議:
1、家長應當對孩子的零花錢發放進行合理規劃,常與孩子溝通,引導他們把零花錢用于訂閱報紙、購買課外書籍、學習文具及幫助他人等方面。
2、老師可以利用班會或團會等形式,舉辦“我如何使用零花錢”的演講比賽或討論會,引導學生明白金錢來之不易,并學習理財知識。
3、校園內的小賣部應只銷售學習文具和必要的飲料,而非零食,以凈化校園環境。
4、學校應當禁止學生將零食帶入校園。
使用零花錢的調查報告 第3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給孩子們提供零花錢。那么,這些不費吹灰之力的零花錢怎么會被孩子們合理使用呢?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個問題,我對班級內同學們的消費情況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查,收獲頗豐。我們班總共有43位同學,幾乎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零花錢。在這之中,有幾個男生堪稱“吃貨”。一放學,鈴聲剛一響,他們便跑去小賣部,尋找零食、飲料和玩具,似乎成了目標明確的“獵人”。小賣部前總是擠滿了這些“吃貨”,老板見到這樣一群“消費主力”,臉上掛滿了笑容,眼看著一張張鈔票源源不斷地流入他的口袋。
班里的男生人數為23人,經過統計發現,他們每周平均花費大約20元的零花錢(當然有的更多),其中花在零食上的占到約10元。大部分男生會選擇把錢儲蓄起來,購置一些漫畫書、游戲機或其他他們喜歡的物品。
那么女生的消費情況又是如何呢?調查顯示,女生們每周大約花費最多可達25元,其中購買文具的花費在10到15元之間。為何女生的花銷普遍高于男生呢?經過一周的觀察,我發現,除了購買精美的文具,女生們還喜歡購買插圖精致的卡通筆記本,這類筆記本的價格往往在5到10元之間。
伴隨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豐富,家庭中各類家用電器層出不窮,孩子們的零花錢自然也不可或缺。希望同學們能將零花錢用于真正有意義的地方,而不是隨意揮霍。畢竟,這些錢都是父母辛苦得來的,要學會理性消費,從小培養好理財能力。
使用零花錢的調查報告 第4篇
最近,我注意到許多小學生經常帶著零花錢去小賣部購買各種零食……那么,這些同學的零花錢究竟來自何處呢?為此,我進行了一個調查。
調查
我詢問了幾位同學,有的說:“是過年的壓歲錢。”有的表示:“是我早餐省下來的。”但這些話是真的嗎?于是我決定去問問他們的家長。一些家長回答:“我沒有給她零花錢呀!”也有的說:“難怪我給他坐車的錢,他還是那么晚才回來?!蓖ㄟ^我的調查發現,有一部分同學是偷偷拿父母的錢,另一些則是編謊騙取父母的錢。
數據分析
1. 很多同學實際上是把家長給他們的學習資料訂購費“節省”下來,去買校外的零食。
2. 還有些同學是通過偷偷拿或者欺騙父母獲得的錢。
結論
小學生的零花錢主要來源于幾個方面:
1. 家長給他們的搭車費,結果卻去買了零食。
2. 過年的壓歲錢拿去上網、玩游戲。
3. 通過騙父母說學校要購買資料。
從這幾方面來看,他們手上的零花錢大多不是父母給予的,而是他們自己欺騙或拿取的。
建議
小學生從小就有這種不良習慣,將會對他們的成長有著不利的影響。我希望家長們能夠對這個問題加強管理,不要讓孩子們再繼續這種行為。
使用零花錢的調查報告 第5篇
最近,在上學的途中,我發現很多同學都聚集在校門口的小賣部,他們手里拿著父母給的零花錢,興致勃勃地購買各種小吃。于是,我決定對同學們的零花錢使用情況進行一項調查!究竟有多少同學擁有零花錢呢?他們都把錢用來做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揭曉答案吧!
一下課,我便開始對同學們進行調查,結果真是讓我大吃一驚!我們班上有高達70%的同學擁有零花錢,這些錢大部分來自父母,有的則是過年時長輩給予的壓歲錢,或是通過干家務掙來的。擁有零花錢的同學中,有70%的人選擇用這些錢買零食。他們認為,零食的包裝設計獨特、味道豐富多樣,酸的、甜的、咸的、辣的應有盡有,而且氣味誘人,讓人光是聞到就忍不住想吃。有15%的同學把錢用來購買玩具,玩具種類繁多,玩法新穎,可以有效緩解學習壓力,增添樂趣。還有10%的同學選擇用零花錢買學習用品,有些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有些則是為了收藏自己喜歡的文具,如本子和筆。剩下的5%的同學則選擇將零花錢存起來,認為這樣將來會有用,必要時也可以取出來使用。
通過這項調查,我想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1. 減少零食的購買,因為過多的零食對健康有害。
2. 盡量少買玩具,多投資于書籍和學習材料,把時間和金錢都投入到學習上。
3. 家長可以適度控制孩子的零花錢數額。
4. 將零花錢用于有意義的事情,充分發揮每一分錢的價值。
5. 學會理財,將剩余的零花錢進行合理存儲。
希望通過這些建議,大家能更加合理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