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日常檢查總結報告(實用3篇)
教師教學常規檢查總結不僅是在對教學活動的全面審視,更是對教育質量的深刻反思與提升的契機。通過對教學過程的細致分析,發現了教學準備、課堂管理及學生參與等多個方面的不足與亮點。這不僅幫助我們明確了改進的方向,更激發了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卓越的動力。只有在這樣的總結中,才能真正理解教學常規的重要性,從而推動整體教育工作的優化與發展。
教師教學常規檢查總結 第1篇
教學常規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基礎,為了保證學校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進行了本學期的教學常規檢查。此次檢查的時間定于10月5日至10月8日,覆蓋了全體教師的日常教學規范。現將檢查結果進行簡要匯報。
本次教學常規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備課、作業批改和聽課,檢查的重點在于落實教學工作的規范性。
一、備課規范性提升
通過檢查發現,絕大多數教師能夠依據相關政策和學校的教學管理要求,認真完成備課工作。備課是教學質量的基礎,所有教師均應保持高度重視。大多數主備教師能嚴格遵循EEPo模式,細致備課,確保重點突出,內容完整。通過共案的基礎,任課教師也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進行補充和修改。在這方面表現突出的是以下幾位老師:
這些老師在共案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完善,特別是在知識要點、關鍵環節的標注上做得非常清晰明了。值得一提的是,謝施慧和楊柳華兩位老師的詳案備課內容充實,反思具有針對性,為全體教師樹立了榜樣。
然而,也有些老師在備課過程中存在不足之處。
例如,部分教師的共案填寫不全,缺少授課班級和時間,補充案內容簡單,未能充分表達;還有一些共案中的探究問題設計不夠清晰,邏輯結構模糊,顯得形式大于內容。
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林校長編制的二小備課規范歌:
xx縣第二小學備課規范歌
課標教材要熟悉,教學要求記心間;
教學目標應合理,重點難點顯清晰;
環節流程要清晰,問題設計需有趣;
師生互動應可見,教學方式要呈現;
板書設計不可少,作業設計要分層;
共案復案齊備好,教案在心頭常留。
二、作業批改需規范
作業批改是教學常規工作的重要環節,為提升這項工作的質量,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批改應及時,關注學生的作業訂正情況。不論是第一次批改還是學生的二次修改,及時反饋能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起到指導作用。如果批改滯后,學生對作業的重視程度會受到影響。在這方面表現優秀的老師有:
批改時應重視最終評價方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等級評價、星級評價和印章評價,旨在激勵學生。作文評價時,評語應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作得好的有:
第三,作業批改還需關注學生的書寫規范,書寫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張展示了教師重視書寫要求的作業圖片,整潔規范的作業總是給人帶來愉悅感:
三、聽課記錄應規范
聽課是相互學習的重要過程,因此記錄時必須詳細且具針對性,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這方面表現突出的包括:
當然,在教學常規的實施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瑕疵,需要我們共同重視。借用《弟子規》中的一句話:有則改,無加警。
教學常規工作雖細碎但切實,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不斷完善。
我常規,細而繁;
落實靠大家,齊努力。
教師教學常規檢查總結 第2篇
根據學校的教學安排,為了確保教師們能夠高效地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我校于3月末對所有教師的教案編寫、課堂授課、作業批改以及聽課記錄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教案編寫
1、整體情況:我校的語文和數學學科執行電子備課制度,所有教案都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統一打印,然而根據中心校的要求,教師還需進行二次備課。在教案檢查中,評選出優秀教案5人,良好2人。教案內容齊全,書寫整潔且認真,課時量符合規定。
2、個別情況:部分科任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不夠明確,重難點的分析也不夠到位,教學方法的實施不夠突出,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夠清晰,板書設計較少,教學反思也不足。有的教師在檢查期間未能制定完整的教學進度,教案內容過于簡單、提綱化,某些章節的備課時數不足,并且缺乏創新意識。
二、課堂授課
1、絕大多數教師的課前準備充分,課堂表現自然大方,具備感染力。
2、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3、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得當,師生之間互動性明顯。
4、少數科任教師的課前準備不足,未能充分挖掘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課上更是未能有效利用實驗器材。
5、課堂結構有時顯得不夠合理。
三、作業批改
1、整體情況:優秀教師5人,良好教師1人。作業量適中,批改認真,包含指誤,允許改錯,并且有等級評定。
2、個別情況:作業形式單一,缺乏鼓勵性評語。有的教師未能進行指誤,作業設計顯得隨意,個別教師的批改次數不夠,學生的日記篇數也未達到要求。
四、聽課記錄
教師之間互聽課的次數不足,內容記錄較為齊全,書寫工整;但也有個別教師聽課次數太少,雖然有記錄,但缺乏詳細內容,尤其評價過于簡單,反思也顯匱乏,未能充分反映對授課教師的真實評估。
五、整改意見:
教案編寫方面:
1、應加強對整個教材的分析,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做好單元備課記錄。
2、注重教學反思的書寫,確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改進。
3、鼓勵創新備課,提倡教學改革與創新,增強備課的有效性。
4、定期檢查教師的教案,并做好相關記錄。
作業批改方面:
1、確保作業量適中,關注每周的作業數量。建議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重視題目的選擇,設計時需精心,避免作業的隨意性和單一性。
2、注意使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聽課記錄方面:
1、要端正態度,認真聽課,注重聽課的數量和質量。
2、評價要準確,反思要深入,真正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標。
有些問題雖然以前就存在,但教師們未能給予足夠重視,例如:作業設計的精細程度、批改中的指誤與鼓勵性評語的使用;還有聽課次數及反饋、反思等常規要求未能落實到位。
教師教學常規檢查總結 第3篇
教學常規檢查是提升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定期的工作檢查,我們可以有效地優化教師的教學實踐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為今后的教育研究夯實基礎。隨著學期結束的臨近,互相學習和展示的時刻又將到來。讓我們共同回顧過去的教學過程,為下學期做好充足的準備。以下是本次檢查的
一、教案方面:
教師們在備課時展現出高度的認真態度。從教案中的細節可以看出,老師們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針對性地攻克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部分老師的課后反思也非常細致,且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措施。值得一提的幾位老師有:
張偉老師創建了一個詳細的備課本,里面匯集了本學期使用的所有教學工具和對應的“模型”,例如不同的折紙法或涂色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她收集了典型習題的分析與提煉,這些設計為復習和期末考提供了寶貴的參考。這一做法值得其他老師學習。
李華老師則采用手寫教案,她能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和習題進行多方式的預設和分析,特別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
陳紅、王麗、趙強、劉興等老師的教案中也有很多優點,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情分析與策略思考,教學活動條理清晰,課后反思及時且富有建設性。
教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與建議:
1、部分教師的教學反思不夠深入,未能有效探討問題的解決策略。建議在教學后認真思考并既要評價成功之處,也要分析不足之處,并尋找解決方案。
2、在課程標準的理解上還有待加強,教師應將新課程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實踐中,深入思考每節課的重難點及其突破方式,并體現在教案中。這要求教師們在平時多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理念,以提升教學指導效果。
二、作業情況:
在作業批改方面,教師們各盡所能,都能夠認真地進行批改,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情感教育。
大多數老師在批改作業時十分用心,批改符號規范,學生能夠進行改正,并且教師在此過程中給予了充分的反饋與鼓勵。例如,劉麗老師在作業批改中采用“基礎分+獎勵分”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將目標細化,讓學生明確進步方向。其他老師如王強、張靜等也采用了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學生在作業上持續進步。
我們還注意到,各年級的作業布置既有共同之處,也有根據班級情況的個性化設計。例如,一年級的老師們每天布置口算題目,幫助學生鞏固基礎;期末時讓家長協助學生練習,這樣的訓練形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提升,體現了團隊合作和對質量的追求。
值得思考的是,有些老師未能注明批改日期。雖然老師們面臨的工作壓力很大,寫批改日期需要花費時間,但其所帶來的好處不可忽視。建議各位老師重新考慮是否應該記錄批改日期,明確其作用與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