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計劃(實用9篇)

1012個月前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圍繞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和宜居環境,提出在未來三年內將鎮建設為城鄉融合示范區的目標。實施原則包括科學規劃、基礎設施優先、突出地方特色、生態保護與示范引領。重點工作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保障措施方面,成立領導小組強化責任落實,爭取多方資金支持,保障項目質量與管理,積極宣傳以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氛圍。總的目標是到20xx年實現村莊環境的明顯改善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讓鄉村成為美麗宜居的家園。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1

根據鎮黨委的總體方向,以“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為目標,圍繞鄉村振興、美麗生態和宜居環境等方面,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特制定本方案,以實現統籌推進我鎮美麗鄉村建設的新目標。

一、目標定位

在未來三年內,我鎮將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爭取將本鎮建設成為城鄉融合的示范區、生態文明的示范鄉,同時打造集文化、生態與自然風景于一體的美麗鄉村,成為全區新農村建設的典范,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二、實施原則與方法

(一)科學規劃。成立由規劃設計機構、國土部門及相關專業人員組成的規劃團隊,制定詳細的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包括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景觀設計,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明確的指引。

(二)基礎先行。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加速推進道路、供水、供電等城鎮基礎設施的提升,確保新型城鎮功能的完善。

(三)突出特色。依據地域特點,重視地方文化與歷史的融合,利用當地文化資源,提升鄉村的文化深度,營造濃厚的人文環境。

(四)生態優先。優先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營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資源的節約與環境的友好發展。

(五)示范引領。結合總體規劃與村莊特點,選定試點村社,在村莊環境改善、鄉村旅游發展及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示范,打造一批標桿村莊和示范農戶。

三、重點工作

根據目標定位與實施原則,今后三年內,重點開展基礎設施、文化建設、環境治理和產業發展四大項目,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的完善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需認真梳理各村的水電路項目,明確優先級,確保重點項目得到落實。(牽頭領導:xx。責任單位:城建辦、各村社)

(二)文化建設。發掘和保護各村歷史文化資源,設立地方特色文化展示館,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同時開發鄉村旅游項目,設計吸引游客的游覽線路,實現文化與旅游的有機結合。(牽頭領導:xx。責任單位:社事辦、文體站、各村社)

(三)環境治理。全面推行“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加快村莊環境改善,特別是對破舊房屋的整治力度,探索集體收購和統一拆除的方式,拓展村莊發展空間。(牽頭領導:xx。責任單位:城管辦、各村社)

(四)產業發展。全面推進新興產業建設,優化鄉鎮經濟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現代農業和休閑旅游產業,構建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牽頭領導:xx。責任單位:經濟辦、招商中心、旅游辦、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與責任落實。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由鎮長擔任組長,負責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明確工作責任和項目推進,確保每項任務落實到位。

(二)多方籌措,保障資金。增加項目資金的爭取力度,合理配置鎮級財政支出,加強與區級部門的溝通,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三)強化管理與提升品質。完善招投標中心運作制度,加大對項目施工的管理與質量監管,努力打造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和優質的旅游設施,提升城鎮形象管理水平。

(四)加強宣傳,形成合力。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向廣大鄉村干部和村民普及美麗鄉村建設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濃厚氛圍。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2

根據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要求,結合我市的實際情況,特此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生態和諧村莊美、產業發展富民美、文明鄉風和諧美”為目標,自20xx年起分步實施中心村建設,目標到20xx年實現村莊布點規劃內的所有中心村建設全覆蓋,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美麗家園。到20xx年年底,確保80%以上的中心村達到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其中60%符合省級標準,40%符合市縣自主建設標準。自20xx年起,針對有潛力發展的旅游村,爭取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將其打造成3A至4A級旅游景區。

二、工作任務

自20xx年起,利用三年時間,采取分級分類推進的方式,對我市103個中心村進行建設,分為省級、市級、縣級和鄉級,依據不同的標準和內容進行建設,力爭到20xx年底實現所有四級中心村建設的覆蓋,未達標的中心村也要進行提升,爭取達到80%以上的符合建設要求。

1. 省級中心村31個。自20xx年至20xx年已建成18個,結合鄉村旅游進行建設,同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xx年計劃建設6個,20xx年計劃建設7個。

2. 市級中心村19個。20xx年建設6個,20xx年建設6個,20xx年建設7個。

3. 縣級中心村25個。20xx年建設7個,20xx年建設9個,20xx年建設9個。

4. 鄉級中心村27個。20xx年建設8個,20xx年建設9個,20xx年建設10個。

三、建設內容與標準

1. 省級中心村。建設必須嚴格根據省級規定的內容和標準進行。

2. 市級中心村。應按照低于省級標準的要求進行建設。

3. 縣級中心村。重點開展“清理、改造、提升”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環境整治工作,包括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改造水廁、硬化道路、綠化美化等。(具體內容和標準見附件1)

4. 鄉級中心村。重點進行村莊環境整治、庭院美化和衛生管理。

四、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市長擔任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統籌推進三年全覆蓋工作,確保各項建設任務按時完成。各鄉鎮、街道也要建立相應組織,落實主體責任,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年度實施方案,明晰建設內容,保質保量完成任務。領導小組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推進和考核機制,各地要加強組織協調,資金整合及監督管理,確保建設工作順利實施。

2. 增加資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導、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共建機制,增強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省級中心村旅游發展型和社區功能型分別給予250萬元和200萬元的獎補,市、縣、鄉級中心村分別給予30萬元、20萬元和10萬元的獎補。市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要逐年增長,確保不少于5%的比例。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合力。

3. 加強項目整合。建立縣級“一把手”負責制,編制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整合總體規劃,完善協調機制,確保涉農項目的資金更多地投入到各級中心村的建設中。鄉鎮和村在自身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應增加投入,引導群眾參與,開展力所能及的籌資工作。將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相結合,文旅部門要加強指導,確保按照旅游標準進行相關建設。

4. 完善幫扶機制。進一步健全市級領導聯系鄉鎮和市直單位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幫扶制度,要求市領導每年到所聯系鄉鎮和中心村開展調研和指導活動,市直單位需明確專人負責,重點支持聯系中心村的建設,從資金、項目、技術等方面提供幫助。

5. 強化考核指導。將各類中心村建設情況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目標管理考核,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確保工作落實到位。針對旅游發展型中心村,重點突出旅游與文化元素,提升建設標準;社區功能型中心村則應重在基礎設施完善和功能配套,確保關鍵在村莊環境的整治與改善。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3

一、目標任務

圍繞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的總體規劃,核心目標是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以展現農村生態之美為特色,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作為實施載體,著力推動“環境整治”、“創業增收”、“文明建設”和“服務提升”四大工程。力求實現人居環境、自然生態、產業發展、農民收入、社會保障、社區服務及農民素質的全面提升,逐步倡導“文明鄉村,幸福家園”的美麗鄉村建設品牌,努力把全縣農村建設成為生態宜居、商貿便利、魅力四射、協調發展的美麗鄉村。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農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發揮農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角作用,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優先解決農民最為關心、直接和現實的問題,真正實現美麗鄉村建設依靠農民,成果由農民共同分享。

(二)堅持量力而行。基于農村的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地理位置和人文積淀等因素,實行分步實施,明確建設的重點,制定分類項目,避免盲目推進,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三)堅持建管并重。整合資源,將重點項目優先配置,強化項目績效考核,科學管理和使用項目資金。將長效管理作為重中之重,確保建設成果的鞏固,并落實完善的村莊保潔長效機制。

(四)堅持特色發展。圍繞建設“宜居宜業、環境優良”的美麗鄉村,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注重環境改善,特別加強農民收入和文明素養的提升,推進旅游開發,切實加強生態資源的保護。加強城市文化向農村的延伸,提升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農村基層的文化生活。

(五)堅持創新發展。拓展思路,將發展產業、提升產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勵各村結合自身的產業特點,爭創工業特色村、農業特色村和休閑產業村,注重建設重點與產業發展的結合,實現創新中不斷發展,發展中持續創新。

三、建設內容

(一)實施“農村生態環境提升工程”

1、加快鄉村道路建設。推進乾岐高速、乾禮路、乾姜路、夾北路、鐵前路等重點道路工程,計劃在20xx年年底前完成乾武路、乾姜路的升級改造,形成貫通縣域南北的大通道。到20xx年底,將建成縣鎮示范路56公里、通村示范路32公里,村莊道路746公里,全面實現村莊道路的水泥化目標,農村客運通達率達到80%以上。遵循“受益方負責”的原則,對縣鄉村道路按責任主體進行分類管理,提升縣內道路的通行質量。

2、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推行“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理模式,加快實施“五改”(改水、改路、改廚、改廁、改圈),計劃到20xx年,實現農村垃圾集中收集的行政村全覆蓋,每個鎮至少建有1個垃圾中轉或處理設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覆蓋率達到50%以上,無害化廁所的普及率達到80%,農村沼氣的普及率達到15%。全力以赴治理農村垃圾亂倒、污水亂排、禽畜亂放、雜物亂堆、柴草亂垛等五亂現象,加強村莊的衛生保潔、設施維護和綠化養護,落實相應的人員、制度、職責和經費,探索建立政府補助以及村集體和群眾共同籌資的機制,確保垃圾和污水處理等設施的正常運轉。

3、大力推進村莊的美化和綠化。開展綠色村莊創建活動,加強村旁、屋旁、路旁、坡耕地和拋荒地的造林工作,建設村莊公共綠地。鼓勵農戶在房前屋后種植果樹和進行綠化,形成房前屋后果木林、廣場綠地休閑林和村莊周邊的護村林的綠化格局。計劃完成造林3萬畝,綠化道路520公里,建設綠色家園示范村30個。實施“點亮鄉村”工程,在183個行政村安裝路燈2萬盞。

4、完善農業供水和灌溉工程體系。建設周城、臨平、新陽、陽洪、靈源、城關、大楊、漠西等鎮的節水示范園區,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計劃新建和修復抽水站238眼,打修復機電井296眼,配套渠系建筑物23480座,同時鋪設低壓暗管,進一步改善農業供水和灌溉條件。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科學發展理念和“四化同步”的要求,以提升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圍繞鄉村的整體規劃與建設,重點強化村容村貌的整治,依靠示范引領的發展模式,以鎮村兩級為主體,創新社會管理方式,致力于培育和建設一批環境優美、鄉風文明、基礎設施完善、生活富足的“美麗鄉村”。

 二、工作目標

自20xx年起,全鎮選擇王廟村、黃溝村及柴林村等3個村莊作為“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到20xx年底,這三個村莊能夠通過考核評估,整體提升全鎮“美麗鄉村”建設的水平。自20xx年起,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其他村莊進行分類整治和改造,逐步將“美麗鄉村”建設推向常態化發展。

 三、主要任務

(一) 推動村莊建設。

一是制定建設規劃。試點村需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依托小城鎮和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按照“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標準,編制詳細、可行的村莊建設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村莊整治、農民素質提升及文化建設等目標和措施,充分考慮人口變化及環境承載力,科學預留發展空間。要兼顧當前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與農村環境和基礎設施的綜合承載能力。

二是科學改造提升。依據村莊建設規劃,優化村莊的路網布局,合理設計主要道路和小巷,疏通村內的斷頭路。結合鄉村文明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推動危房、舊房及空心房的改造和外立面整治,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推廣農村沼氣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應用,配備庭院衛生設施,全面實施廚房和衛生間的改造,嚴格管理無序建筑,促進村莊風貌的協調和土地的集約利用。

三是建設新型社區。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新型農村示范社區建設結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因地制宜推動村落合并,規劃建設一批規模適中、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示范社區,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提高社區對農民的服務能力。

(二) 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展村莊主次干道的硬化工作,確保主街道硬化率達到100%,小巷的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道兩側要鋪設路沿石,并設有排水設施,形成縱橫有序、便捷舒適的村內道路網絡。

二是提升綠化水平。加快推進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和道路綠化建設,鼓勵農民進行庭院綠化,種植經濟林木和觀賞樹木。在村莊周邊進行“四旁”綠化,建設街頭綠地和小游園,實現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良好綠化效果,確保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對村內主要街道和公共場所實施亮化工程,具備條件的村莊可安裝太陽能路燈,提升夜間照明的效果。

四是提升凈化水平。建立常態化衛生保潔機制,推行“戶收集、村集中、鎮街轉運、區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按每5-10戶設置一個垃圾桶,并視情況設立密閉式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清運車輛,同時成立環境衛生專管員和保潔隊伍,整治村莊內的亂堆亂放現象。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對村內主要街道的邊界建筑和墻面進行統一整治或粉刷,合理設置宣傳欄和文化墻,營造整潔有序、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觀景觀。整治影響村容的電線和電路,堅決杜絕亂掛亂扯現象。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5

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匯聚了240戶居民,總人口約670人,黨員人數達到36人,村民代表33位,村委會成員4人,耕地面積850畝,山地資源1500畝,村民年人均收入8600元,主要收入來源于蘋果、櫻桃等果樹的種植。

在20xx年之前,該村因環境衛生問題被廣泛詬病,污水橫流,蒼蠅飛舞,禽畜隨處可見,垃圾滿地,晴天一身塵土,雨天腳下泥濘,村內交通幾乎無法通行。自20xx年11月村委會換屆選舉以來,新當選的村支部書記及村委會主任付景兵在新的兩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投資160萬元進行道路改造、垃圾清理、村道硬化,并安裝了70多盞路燈,全面提升了村里的自來水供給,修繕了瀕臨倒塌的辦公場所,建設了黨員活動室和村民活動室,村民健身廣場也得到了改造。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大家對村規民約的遵守意識進一步增強。

村里的變化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贊揚,也贏得了上級黨委和政府的認可。該村先后榮獲蓬萊市委市政府頒發的多項榮譽,包括20xx年度“平安建設先進村”、20xx年度“道德工程建設和諧文明村居”等稱號。

今年,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樹立典型、打造亮點,市委市政府提出將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蓬萊美麗鄉村”創建活動。這不僅是岳家圈村整體水平提升的重要機會,更是展示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能力、實力和素質的舞臺。岳家圈村依山傍水,黃水河繞村而過,對面山系陡峭,孕育了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村中諸如爪鬏山、王母娘娘洞、金魚缸、老虎洞、仙人泉等景點,每一個都有著動人的傳說。多年來由于缺乏對自然景點的認識和開發意識,豐富的資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一、創建美麗鄉村的目標

美麗鄉村的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創造獨特的村莊特色。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總體要求,結合本村的地理優勢及獨特的民俗文化,創建美麗鄉村的理念是“宜居宜業宜游”,將岳家圈村打造成一個“鄉村休閑、文化體驗、人居和諧、民俗旅游”的“四美”村莊,即“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村風文明素質美”。

二、創建美麗鄉村的主要任務

1、村道硬化工程

為使村民在出行時不再“雨天泥濘、晴天揚塵”,我們計劃對村內7500平方米的道路進行硬化,每平方米50元,所需資金37.5萬元,目前工程已啟動。另外,結合黃水河的整治工程,對河邊900米長、8米寬的環村路進行硬化,總面積7200平方米,預算每平方米80元,需資金57.6萬元。此舉將為岳家圈村的東山旅游開發打下基礎。

2、黃水河整治工程

岳家圈村三面環繞黃水河,河道整治是今年山東省水利廳的重點項目,整治過程中將對500米兩側河道進行漿砌。該項目已由上級確認投資380萬元,招投標工作已完成,工期即將啟動。

3、村內綠化工程

為了實現“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綠化帶中,人在風景中”的目標,我們將進行家庭及庭院的綠化,以及村道兩側的綠化帶,預計資金20萬元。

4、村莊亮化工程

按照“節儉、美觀、實用”的原則,在村巷道路硬化完畢后,將路兩邊安裝路燈,預計需資金20萬元。

5、村內凈化工程

將徹底清理村內巷道及農戶門前后各類垃圾和堆積物,建立保潔長效機制,設置小型垃圾箱,利用公益崗位或安排低保人員,配置垃圾清運車,以保持村內環境衛生常態化、制度化。

6、村容美化工程

為改善村東河邊的養殖環境,決定拆除離村較近的豬棚、雞棚等,并在遠離村莊的地方新建高標準養殖基地。在豬棚的舊址投資20萬元建設垂釣園,提供休閑垂釣的場所。預計投資15萬元在村委大院新建圖書室、電子閱覽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并對主要巷道兩側的墻體進行統一裝飾和粉刷,以展示黨建、惠農政策、法律法規等宣傳內容。

7、東山景點開發工程

岳家圈村的東山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民俗文化,諸如王母娘娘洞、爪鬏山等,每個地方都有動人的傳說。以王母娘娘洞為例,過去每年三月三日,周邊鄉村的百姓都會聚集在此慶祝,規模盛大。雖然如今沒有廟會,但仍有許多人在特定日子來祭拜。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民俗文化,通過包裝和開發,完全能夠打造成具有鄉村地域特色的觀光景點。目前,村委會已與蓬萊民生置業有限公司簽約,合作開發旅游項目,并建設蘋果、櫻桃等觀光采摘園,開展無公害水果采摘的特色旅游,形成岳家圈村的鄉村農家樂。

8、農戶農家樂樣板房打造工程

計劃投資40萬元,在農戶自愿、條件相當的原則下,按照標準打造20戶具有鄉村特色的農家樂樣板房,通過有計劃地接待游客,發展農家樂項目,實現先富帶動的目標。

三、資金來源

本村是省財政廳的聯系點,市財政局已落實60萬元的幫扶資金,小門家鎮黨委、政府也表示支持。市民生置業有限公司將提供一定程度的資助,付景兵個人也將出資20萬元。相信在各方支持下,岳家圈村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未來將更加美好。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6

根據南英委辦[20xx]26號《關于印發英都鎮建設“美麗鄉村”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設“美麗鄉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方向和推進工作的總抓手,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為進一步提升我村的新農村建設水平,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結合《英都鎮建設“美麗鄉村”五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及我村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以“生態、綠色、和諧”為主題,核心在于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我們將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強化規劃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力爭將我村建設成為一個“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美好、社會和諧”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二、總體目標

著眼于城鄉統籌發展,力爭在5年內,通過改善農村環境、推進農業經營制度及農村土地和產權制度等改革,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事業投入,大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改變農民生活方式,優化農村管理模式,加快農村向城鎮化轉變,農業向現代化轉型,農民向城鎮居民的轉變。

村莊秀美。村莊規劃管理到位,農民住房建設有序、布局合理,外觀協調,體現地域特色。

環境優美。農村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內衛生死角得到清理,保持常年清潔,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家禽家畜得到圈養,農戶庭院整潔,房前屋后環境衛生無亂堆亂放現象。自來水和無害化衛生戶廁基本普及,徹底消滅旱廁。村莊道路暢通,綠樹成蔭,水流清澈。

生活甜美。農業結構優化,生產、生態、文化功能進一步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多樣,農村教育、衛生、醫療、文化和體育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農民文明素養提升,生活便利,文化和體育活動豐富多彩。

社會和美。基層組織健全,村級組織戰斗力強,村民對班子的滿意度提高。社會管理民主化,建立完善的“世紀之村”管理平臺,維護農村良好的治安環境,確保無重大刑事案件和群體性事件發生。

 三、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設“美麗鄉村”要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基礎,順應發展變化趨勢,突出生態保護、挖掘文化內涵,展現鄉村獨特魅力。

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建設“美麗鄉村”要將農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解決“三農”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推動土地使用和現代農業發展等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農民集中居住或遷入城鎮。

堅持長效推進、鞏固提升,建設“美麗鄉村”需要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建立可持續的工作機制,形成多方協作、共同推進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務

(一)實施“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深入貫徹南安市、英都鎮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作的部署,將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工作,突出點、線、面的綜合整治,認真實施農村環境整治試點。

1、開展家園清潔行動,以“一清一保一機制”為目標,落實村莊環境衛生清潔和公共場所專人保潔,建立長效保潔機制,以“三清六改”為重點,完善農村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處理機制,力求垃圾無害化處理。推行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鼓勵農村拆除露天廁所,給予補償和建設無害化廁所的補助,確保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80%以上,同時建設2-3個水沖式公廁,維護村莊環境整潔。

2、推進綠化美化建設,依照“建筑風貌好”的目標,開展改舊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保持古村特色,引導農戶整理庭院,實現凈化、綠化、硬化,提升村莊形象。

3、開展農村生態建設,保護山水田林的自然風貌,保持水體潔凈,修復水系,計劃投入500萬元進行治理,形成良好的親水環境。

(二)實施現代農業發展工程

1、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注重生態與產量的平衡,推廣清潔化生產技術,確保農業污染治理,推行有機肥與農業清潔生產。

(三)實施社會和諧促進工程

1、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農村衛生水平,推動社會事業的發展。

2、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網格化管理,改善農村服務功能,促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3、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村級組織的建設,加強農村治理,提升管理水平。

 五、實施步驟

我村“美麗鄉村”建設分為五個階段推進:

(一)啟動年(20xx年)。成立領導小組,開展全面動員部署,制定實施方案,分解任務。

(二)行動年(20xx年)。開展示范項目建設,計劃投入50萬改善水源,鋪設自來水管道,清理豬舍和露天廁所,提升村莊面貌。

(三)推進年(20xx)。加大創建力度,推進集中居住,推動農村面貌根本變化。

(四)提升年(20xx)。繼續推動五證的發放,健全美麗鄉村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提升整體水平。

(五)深化年(20xx)。回顧建設經驗,完善制度,持續開展創建活動,提升建設水平。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7

各中小學、幼兒園:

為深入推動美麗鄉村、生態家園的建設,更好地引導廣大師生熱愛故鄉,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的創建工作,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經研究決定,在全鎮的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美麗鄉村、生態家園”主題活動,現將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此次活動,培養廣大師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積極精神,引導大家為美麗鄉村的創建增光添彩,激勵全社會共同參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工作。

2、通過本次活動,提升師生在寫作、攝影、書法和繪畫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個人的文化藝術修養。

3、通過這次活動,搭建交流和切磋的平臺,激發師生的學習和工作的熱情。

 二、活動主題

珍愛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

 三、活動時間

xxxx年1月——2月

 四、活動內容

一是圍繞活動主題舉辦書法比賽。

二是舉辦“小巧手繪家園”繪畫活動,鼓勵學生圍繞“珍愛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進行主題繪畫比賽。

三是開展“我愛家園”手抄報展覽活動。

四是組織一次“我心中的美麗鄉村”主題征文活動。

五是鼓勵師生和家長發現和記錄生活中的美,開展“美麗鄉村”攝影比賽。

 五、活動步驟

1、組織動員階段(1月4日至1月7日)。各單位需研究制定“珍愛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主題活動方案;各學校應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廣播等載體,大力宣傳本次活動,激發師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2、全面啟動階段(1月7日至1月25日)。各學校舉行“珍愛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主題活動的啟動儀式,進行工作布置。各校要按單位征集師生作品,其中書法、攝影作品不少于20件,繪畫、手抄報中學、中小、高小各不少于50件,幼兒園不少于30件,征文作品中學、中小、高小不少于30件,幼兒園不少于20件。

3、展示表彰階段(1月26日至1月31日)。各單位將上交的作品進行分類展示,并邀請鎮領導進行參觀指導,各單位將對上交的作品進行評選,評出一等獎(占上交作品數量的1/10)、二等獎(占上交作品數量的2/10)和優秀獎,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六、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安排。各學校教師需帶頭履行職責,廣泛動員青少年學生參與活動,形成“珍愛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的良好氛圍。

2、積極推進,注重實效。各學校要結合本校具體情況,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確保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校內外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向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宣傳“珍愛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家園”活動的重要性,形成全鎮共建美麗家園的合力和氛圍,確保活動的優質和長效。

白云湖教育辦

xxxx年12月26日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8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縣的決策部署,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總體要求,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特制定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農業效益提升、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環境美化為核心,深化并增強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和現代社區建設,集中推進“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生態環境”等四大體系建設,實現城鄉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整體提升新農村的建設水平。

二、目標任務

根據鄉總體規劃,各示范村依據自身的地理優勢、產業特點、文化資源與經濟發展水平,遵循“重點推進、打造精品”的原則,從點到面,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20xx年計劃重點建設余莊村示范村,力爭將其打造成生態經濟發達、村容整潔、環境優美、資源節約、公共服務完善、文化繁榮的美麗鄉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建設內容

1、積極推進“農村生態經濟發展工程”。一是培育一個以上的無公害農產品,發展“一村一品”示范面積500畝以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確保20xx年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的順利推進;示范村推行畜禽生態養殖模式,確保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達80%以上。二是加快農家樂的建設,規范并提升農家樂經營管理水平,力爭培育1-2戶專營農家樂;實現農家樂生活污水治理率100%。集中經營的村要采用統一處理模式,開展生活污水治理,所有經營戶應全面配備油煙凈化設備。

2、積極實施“農村生態文化培育工程”。一是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把提升農民的生態文明素養作為深化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家庭建設的重要內容,設置生態文明宣傳窗口等文化陣地,利用村級文化教育場所,開展豐富多樣的生態文明知識宣傳和培訓活動,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新風尚。二是引導農民轉變生活方式,開展綠色家庭評比等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倡導積極健康的文化生活。三是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發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與基層組織建設,強化農村社會和諧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會”,妥善調節農村多元利益關系,引導合理訴求,化解各類矛盾,確保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四、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每季度召開協調會,落實工作措施,通報工作進展。要在項目安排、財政支持、組織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優先滿足美麗鄉村建設需求;建立責任體系,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每項工作落實到位,形成領導包干、部門協調、主管指導的整體推進格局。

2、健全工作機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導、農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投入機制。美麗鄉村建設要體現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社會多方支持的建設模式。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美麗鄉村建設,鄉財政逐年增加投入力度,通過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提升農民收入,激發農民參與積極性。二是建立“整體規劃、資源整合、分步實施”的建設機制。高起點制定整體規劃,依據鄉的地域特點和產業分布,著重編制“產業發展”、“交通發展”、“環境保護”等規劃,確保規劃兼具個性與區域特色。逐步整合各類資源,向重點村、重點鎮集中投入,實現建設的全面覆蓋,逐步提升建設質量。三是建立“產業優先、各具特色、打造精品”的發展機制。美麗鄉村建設最終目標是通過農村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推動全面發展與共同富裕。要把農村產業發展作為規劃和建設的出發點,依據地適性原則,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提升產業層次,打造精品項目。

美麗鄉村建設方案 篇9

自20xx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在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已經初見成效。為進一步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深化“點亮特色、拓展區域”的目標,依據“共創生態家園、建設美麗鄉村”行動方案,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核心目標為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力爭創建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在深入開展農村水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結合各村特點,突出“點、線、面”的聯動,致力于打造美麗鄉村的特色景觀和示范村,展現我縣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二、目標任務

以“點線結合、整體推進”為方針,大力實施“六化六美”鄉村建設,努力營造村莊出彩、沿線美麗、產業精美的宜居宜業環境。到20xx年底,計劃建設約10個示范村,完成3條美麗鄉村風景線的建設,預規劃胡柚景觀大道,力爭創建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各村在20xx年和20xx年的水治理項目中,將盡力完成“六美”鄉村的單項創建,并培育若干美麗鄉村。

 三、基本原則

(一)規劃指導原則。應結合縣域的總體規劃、村莊布局及土地利用規劃,科學編制美麗鄉村的示范村和風景線建設規劃,明確區域布局和功能定位。

(二)因地制宜原則。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發掘各村的文化底蘊,彰顯常山地區的整體風格與特色。

(三)分類推進原則。實施分類推進的策略,制定詳細的年度建設計劃,有序推進示范村和“六美”鄉村建設,確保實效。

 四、建設標準

依據凈化、潔化、綠化、亮化、美化、序化“六化”和環境秀美、布局優美、產業精美、生活富美、服務完美、社會和美“六美”的要求,深入推進農村水環境整治,注重重要節點的建設,進一步優化村莊的布局,使村莊特色得以充分展現。

(一)夯實農村環境基礎,建設環境秀美鄉村。將環境秀美鄉村作為“六美”鄉村建設的重點任務,從村莊環境整治入手,推進水環境治理、養殖污染治理、戶廁改造、村道硬化等項目,積極創建市級生態村,深化農村清潔工程的實施,開展庭院、道路、河道與村莊的綜合保潔,鼓勵種植本地樹種如香樟、桂花及胡柚,進行新建房的外墻美化及污水設施建設。

(二)推進村莊建設規劃,創建布局優美鄉村。加強村莊的規劃與管理,結合“三改一拆”工作,有序推進危舊房的改造,著力消除村內的違建,力爭打造“無違建”村莊,促進農民住宅向集中安置區有序遷移。

(三)彰顯鄉村特點,建設產業精美鄉村。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為平臺,推動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經營模式,鼓勵農民參與來料加工和農家樂等二、三產業,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及鄉村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

(四)推動農民收入增長,建設生活富美鄉村。務實實施低收入農戶的收入倍增計劃,完善土地流轉機制,促進農民收入的穩步提升,積極管理和運營集體資產,探索宅基地的收儲與管理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五)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完美鄉村。統籌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構建集管理、教育、服務及活動于一體的服務體系,切實完善農村文化、教育及醫療等基礎設施,推動社保救助覆蓋面廣泛,確保低保對象織保到位。

(六)強化基層民主管理,建設社會和美鄉村。繼續推進“三民工程”的標準化建設,實施村級工作機制,增強村級組織與管理能力,保障村莊和諧穩定,努力實現平安村、法治村建設的長效化。

 五、建設任務

(一)建設美麗鄉村風景線。按“整體規劃、區域一體化”的要求,結合沿線的產業與生態資源,深入推進河道整治、道路綠化、垃圾處理及污水治理等項目的實施。

(二)打造美麗鄉村示范村。按照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在水環境治理、村莊環境整治及產業轉型上發力,全面改善村莊面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已選定的10個村為優先申報的美麗鄉村示范村,并采取競標的形式推動建設。

(三)創建“六美”鄉村。圍繞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和重點,以“六化六美”標準開展創建活動,完成創建評定并給予相應的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縣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要各司其職,加強協作,確保工作落實,主要領導需親自關注美麗鄉村建設的進展。

(二)密切協作配合。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協調,結合各類涉農項目,有機地融合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三)加大支持力度。以“鄉村主導、財政支持、社會參與”為原則,設立專項資金來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獎勵。

(四)加強督促考核。將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各鄉鎮、各部門的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常態化的督查制度,確保工作的推進。

(五)營造輿論氛圍。加強宣傳力度,通過多種形式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知名度,調動廣大農民的參與熱情,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計劃(實用9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白城市| 论坛| 叶城县| 榕江县| 龙里县| 新巴尔虎右旗| 石台县| 永宁县| 新龙县| 呼图壁县| 安平县| 太保市| 宣威市| 宾阳县| 郓城县| 岳阳市| 扶风县| 涿州市| 武汉市| 车致| 锡林浩特市| 达日县| 栖霞市| 东阳市| 沈丘县| 孟村| 古丈县| 巴彦淖尔市| 博野县| 原平市| 隆子县| 大悟县| 普兰店市| 随州市| 榆林市| 辽阳县| 宜章县| 阿坝县| 正镶白旗|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