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誠信水平研究報告
本次調查圍繞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展開,采用問卷、QQ調查及隨機訪談等方式,主要對象為在校本科生。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誠信的認知模糊,認為自己誠信的比例高達99%,但對同齡人的誠信水平評價卻普遍不樂觀。在學術誠信方面,超過40%的受訪者能理解作弊行為,7%承認經常作弊,57%偶爾作弊,反映出學業壓力下的誠信問題。作業和出勤率方面,許多學生傾向于抄襲他人作業和代簽到,顯示出對誠信的不重視。當誠信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大部分學生選擇堅守誠信,但仍有21%的人對此心存無奈。調查指出,誠信缺失的原因包括社會風氣影響、家庭教育不足及學校對誠信教育重視不夠等。這些問題亟需引起重視,以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道德水平。
一:調查的主要內容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主要為網絡調查,部分為校內調查
調查對象:大學生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QQ調查與隨機訪談
調查人:王小明 張偉 李娜
調查分工:陳凱 劉明 楊靜
二:調查的正文
(一) 前言
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也是社會的基石。特別是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他們的誠信問題關乎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為了深入了解大學生在誠信方面的現狀,我們開展了有關大學生誠信狀況的調查,主要通過問卷形式對在校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行為和態度等進行分析,探討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本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我校的在讀本科生,內容涵蓋了誠信的理解、考試中的誠信問題、作業完成情況以及出勤率等與誠信相關的多個方面。
(二) 調查結果與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對誠信的認知現狀
大學生對誠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調查中,只有5%的學生認為同齡人的誠信水平非常高,而74%的學生則覺得誠信水平一般,說明大多數學生對群體誠信并不樂觀。反觀個人,認為自己誠信的學生占比達99%。這種矛盾反映出大學生在自我認知與對他人的評估之間的脫節。
2、學術誠信問題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40%的受訪者表示能理解作弊的行為,7%的學生承認自己經常作弊。另有57%的人偶爾作弊。這表明,考試誠信存在嚴重問題,許多學生選擇了不誠實的方式來應對學業壓力。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長期規劃,考試前臨時抱佛腳;二是為了爭取獎學金或家長的認可,一些學生選擇了不誠實的手段;三是在看到他人作弊后,個別學生沉迷于作弊的“便利”之中。
3、作業及出勤問題
在作業完成方面,12%的學生表示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其余大部分學生傾向于借用他人工作,表明他們在認真對待作業上有所欠缺。出勤問題更是嚴重,38%的學生選擇課上簽到后溜走,35%的同學則會請人代簽到,僅有23%的學生愿意認真上課。這些行為都體現出對誠信的缺乏尊重與重視。
4、誠信與利益的沖突
當誠信與個人利益相沖突時,71%的學生表示愿意堅守誠信。然而,仍有21%的同學對其表現出無奈態度。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面對利益誘惑時,能夠選擇誠信,但也體現出一部分學生在誠信與利益之間掙扎。這種對立的心理亟待解決,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需要在誠信的基礎上進行。
5、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誠信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社會風氣影響,社會中不誠信現象的泛濫使學生對誠信價值的認知模糊;二是家庭教育不足,家長往往重視孩子的學業,而忽視了道德品質的培養;三是學校對誠信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常常只注重學術成績,而忽視學生誠信道德的培養;四是社會文化環境的不良風氣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產生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