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導處工作安排與計劃策略
初中教導處的工作計劃如同一張精密的航海圖,指引著教師與學生共同前行的方向。明確的目標設定與詳細的實施步驟,將為學生的成長鋪設堅實的基石。關注學業與品德的雙重發展,強化課程的實施與評估機制,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積極的溝通與合作,能有效凝聚師生與家長的力量,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管理層的引導下,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為核心理念,通過強化日常教學管理、深入教學研究,持續監控教學質量,完善學校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以引導教師自我反思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努力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師。
發揮教師團隊的協作力量,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和綠色指標體系,探索教學常規的評估方法,實施備課與教案審核等制度,從日常工作中尋求教學效果的提升,并引導學校的教風建設。
二、具體工作。
(一)重點工作。
1、加強教研組的集體研究,探索適合的校本培訓體系。
(1)繼續在特定學科中聘請教育顧問,通過專家指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重視骨干教師的培養與使用,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和引導作用,承擔主題教研的主講任務。
(3)開展校本作業的設計與實踐,以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和化學為重點,結合學科特點,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與基本要求,研究學生學習情況,逐步推進校本作業的設計。
2、堅持科學分析,穩妥提升教學質量。
(1)堅持對階段性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并科學、合理地加以運用,幫助教師總結和優化教學經驗。
(2)加強對“綠色指標”的學習與實踐,根據綠色指標體系,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營造良好學習環境。
3、優化學風,創造學生喜愛的課堂。
(1)基于學校特點,設計旨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各類競賽活動,逐步形成教學常規,要求各學科制定相應的學科競賽計劃。
(2)繼續舉辦優秀作業和課堂筆記評比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與優化。
(3)建立適當的宣傳渠道,及時表揚在學習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倡導積極向上的良好校風。
(4)樹立以“生本”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合理需求,改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4、與學校其他部門配合,積極做好市級現代化教育督政的迎檢工作,組織部分學科的教學評比活動,以此為載體,營造人人積極參與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設計和研究能力。
(二)常規工作。
1、完善課程建設。
本學期繼續由教研組牽頭,根據各組的限定性拓展課實際情況,在教學計劃中體現這些課的安排,各備課組應結合自身特點制訂實施計劃,分工合作編寫相關教案或講義(每學期提供四個專題)。
2、堅持以學生為本,關注全體學生的提升。
(1)通過學習,提升認識,營造“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的文化氛圍,建設公平的教育環境。
(2)重視低年級學生的教育。思想上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和管理方案,提高學習興趣。評價上改善評價方向,尊重他們的漸進發展。在教學中適當降低門檻,努力創造能夠促進這些學生發展的氛圍,提高合格率。
(3)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組織多種學科競賽活動,營造積極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素養。
(4)關注高端學生的培養。在課堂上提供開闊的思維空間,營造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平臺,激發主動探究的欲望,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3、堅持教學常規建設,營造學校的教研文化。
(1)加強教研組與備課組的建設。
鼓勵教研組參與市、區級大型教學交流活動,增強服務能力。落實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與每周一次的備課組活動,通過行政巡視或參與的方式提高教研的實效。各備課組需做到“四統一”: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進度、統一作業要求、統一評分標準。“四確定”:確定時間、地點、內容和發言人。“五研究”:研究教材、學生,研究三維目標,學科基本要求和課程標準,研究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研究評價體系,組織質量監測活動。
(2)繼續實施“推門聽課”活動。
落實校長室的要求,行政每周聽兩節課,隨機抽查教師的教案,了解一線教學情況并提出改進建議。鼓勵教師之間互聽課,教研組內教師相互觀摩,教研組長聽課不少于12節,其中8節為本組教師。任課教師聽課不少于8節,其中本組教師不少于4節。
(3)完善教案審核制度。
使用學校提供的統一備課本,分課時撰寫教案。定期檢查三次,分別在第2周、第10周和第19周進行。一次抽查與“推門聽課”相結合,要求被聽課教師主動提供已撰寫的教案,供行政審核。
(4)關注教學中的作業、答疑和評價管理。
教師應從學生發展出發,精心設計和選擇作業,作業形式要多樣,注重分層作業,嚴格控制作業數量,提高作業的實效性,關注作業反饋功能。倡導從學生需求出發,加強個別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關注和幫助。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診斷和矯正功能,以考促教,以考促學,認真總結教學得失,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本學期教研組要重點加強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確保課堂教學的教育導向是正確的。
(5)做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繼續開展優秀課件評比,鼓勵教師自行開發課件,提高教學效果,分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好經驗。以信息技術組為主導,指導班級設計班級網頁,組織學生參與信息技術的評比活動。
(6)持續推進隨班就讀的工作。
提高檔案管理意識,關注特殊學生的教育問題,探索隨班就讀的新模式。
4、加強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1)做好關于“打造學生喜愛的學校”的子課題選題、設計與初步研究工作,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研究任務。
(2)鼓勵教師自主申報學校課題,研究方向可以自選。
(3)本學期學校科研常規考核的主題為“基于‘生本’的科學命題”,題材不限,可以是論文、小結或案例等。
5、落實畢業班的相關工作。
(1)重視畢業班教學研究,加強基礎性教學實踐研究,提高課堂效益,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信心,落實統測分析和對策研究,做好心理疏導和升學指導工作。學校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畢業班復習計劃,通過復習研討會、模擬訓練和方法指導等形式,明確教學方向,夯實基礎,提高畢業班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2)加強對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合理安排課程和教學進度,確保畢業班整體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全體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認真進行教學質量分析,仔細分析每次診斷性檢測,查找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應對措施。
(3)處理好畢業班的教務工作。
6、做好預備班招生工作,與對口小學協調,開展相關工作。
7、其他工作。
(1)加強與光明的溝通,發揮光明鏈的作用,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
(2)安全和衛生工作。增強學習,提升安全意識,增強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持續開展衛生健康教育,強化傳染病預防工作,組織學生體檢。
(3)完成大屯二中的對口交流工作,為其提供教學和教務等方面的服務。
(4)繼續由語文組和大隊部牽頭,推進語言文字規范工作,推廣普通話的應用。
(5)完成上級部門交辦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