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二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通用8篇)

322周前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主要圍繞學生的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設計。學情分析指出,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態度,但仍有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成績較為落后。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技能、數學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情感態度,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加減法、乘法和長度單位等基本知識,并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應用能力。教材內容包括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認識等。教學方法強調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實踐和合作,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教學計劃旨在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和合理的教學安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和興趣。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1篇

一、學情分析:

在這個學期,二年級的學生總人數為40人。上學期期末的成績不盡人意,雖然大部分同學在學習上態度較為認真,能夠按時完成作業,并在課堂上積極聽講,但仍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不夠專注,常常做小動作,導致學習成績較為落后。班級中優秀學生的比例較低,許多學生缺乏上進心,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而在學習上缺乏動力。在今學期的教學中,我們需要加強方法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情境初步理解乘法與除法的意義,探索乘法口訣并熟記,掌握表內乘除法的口算能力;能夠理解乘除法的概念,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等平面圖形;建立厘米和米的實際長度概念,并能使用這些單位來測量線段或物體的長度;能夠通過“第幾排第幾個”描述物體的位置,使用東南西北等方位詞來表達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在觀察同一物體時,能夠體會到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會有所不同。

(3)使學生體驗從實際生活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學習使用方塊圖表示統計結果,并通過觀察圖表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和判斷,提出或回答一些基本問題;初步感知事件的可能性,并使用“可能、不可能”等詞匯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數學思考方面

(1)通過對乘法、除法含義及乘法口訣的編制,加深對100以內數字的理解,發展數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2)通過圖形的學習、長度測量、位置判斷和方向辨識的活動,加深對簡單平面圖形特征的感受,初步建立對厘米和米實際長度的概念,學習合適地描述物體間的相對位置。

(3)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加深對統計意義和作用的理解。

(4)在運用乘法口訣解決相應的除法問題,使用表內乘除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和估計物體長度的過程中,培養有條理的思考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實際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知識,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2)在用已學的乘除法解決簡單問題時,初步學習利用模型、圖形等方法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

(3)通過拼圖形、測量長度、描述物體的位置與方向、觀察物體和進行簡單調查等活動,進一步提高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4)初步學習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結果。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編制口訣、觀察與發現平面圖形特征、測量物體或線段的長度,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

(2)在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長度測量以及描述物體位置關系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探索性與數學思維的合理性。

(3)在教師的鼓勵與支持下,主動克服數學學習中的困難,初步養成及時發現錯誤并改正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教學任務保障: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確保教學思路清晰,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他們的成功感。

2、優生方面:在教學中設計與兒童興趣相關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盡量選擇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通過觀察、操作、討論與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充足的創造與探索空間,釋放他們的創造潛能。

3、差生培養: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在他們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幫助理解數學概念,通過豐富的觀察、操作和游戲活動,增強感性知識的積累。關注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并分享意見,與他人互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參與中獲得成功的樂趣。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2篇

一、全冊教學內容

1、乘法和表內除法(上)包括1—6的乘法口訣以及通過口訣求商;倍數關系相關的應用題;基礎的除法運算;簡單的乘除混合運算。

2、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

3、認識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基本概念。

4、直線與線段的基本概念。

5、萬以內的加法運算。包括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口算以及萬以內的筆算。

二、教材分析

1、表內乘法和除法(上)。本節主要強調1—6的乘法口訣和運用這些口訣進行求商的技巧,以及基礎的除法運算。掌握表內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是后續學習整數、小數和分數乘除法的基礎。解決倍數關系的應用題也為后續學習分數和百分數的相關題目奠定了良好基礎。

2、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重點學習計數單位的排列順序及其組成,幫助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孩子們在掌握萬以內的四則運算時將更為順利。了解算盤的歷史背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認識分米、厘米、毫米和克。這一部分主要介紹各單位的大小關系及其進率,幫助學生理解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應用這些單位,解決與數和量相關的問題。

4、直線與線段的基本概念。本節旨在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直線與線段的特征,掌握如何量取線段的長度并按指定長度進行繪制。這為后續的幾何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5、萬以內的加法運算,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口算以及萬以內數的筆算,特別強調通過調換加數順序進行驗證的方法,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加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全冊教學目標

1、深入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熟練掌握所有乘法口訣,能夠高效進行表內的乘除法計算。熟悉除數為一位數且商也為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運用。

2、認識百、千、萬的計數單位,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位關系,學會進行數的比較,能夠熟練讀寫萬以內的數字。

3、掌握加法的筆算規則和兩位數加法的口算技巧,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萬以內的加法筆算和百以內的加法口算,形成用調換加數位置來驗證加法結果的習慣。

4、認識長度單位如分米、厘米、毫米及質量單位克,掌握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并學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5、熟悉直線和線段,學會測量線段的長度,并能夠畫出指定長度的線段。

6、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品質。

四、重點與難點

重點:1—6的乘法口訣和相應的求商技能;倍數關系的相關應用題;萬以內數字的讀寫能力。

難點:倍數關系的應用題;長度與質量單位的換算。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3篇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初步了解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驗多種估算方式的靈活性。

2、明確乘法的基本概念,學習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熟記所有乘法口訣,能夠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了解長度單位厘米與米的概念,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長度意識,認識1米=100厘米;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算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掌握線段的概念,能夠測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了解角及直角的相關知識,識別角的各部分名稱;使用三角板判斷角是否為直角,并能夠繪制線段、角和直角。

5、能夠辨認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初步認識對稱現象,能夠在方格紙上繪制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理解鏡面對稱現象。

6、對統計有初步認識,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的過程,能夠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了解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夠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和實驗等活動,發現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逐步形成有序和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8、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9、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二、教學資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包括: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表內乘法、長度單位的認識、初步了解角及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及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計算方面,教學內容包括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的筆算和表內乘法,這是進一步學習更復雜計算的重要基礎。特別是表內乘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前提。確保學生能正確、迅速地進行這些基本計算,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應用這些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量的測量方面,教材引入厘米和米的概念,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建立1厘米與1米的長度觀念,學會使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涵蓋對線段與角的初步認識、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和對稱現象等內容,讓學生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逐步形成初步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教材教授簡單的數據收集與整理方法,認識條形統計圖,使學生體驗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數學廣角”是新教材中的一部分,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與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引導學生有序而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材還基于學生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或有實際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感受探索的樂趣與數學的實際應用,增強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學年的學習,我們班的學生對數學有了一定基礎,整體數學成績相差不大,但仍有少數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困難。其中大多數同學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并能按時完成作業,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紀律性,時常未能完成作業,影響成績。我會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期不同的學生能夠有不同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設計

1、整體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進行適度調整,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

2、尊重學生,注重方法滲透。課堂上應更多提供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的機會,而非全部由教師講授。

3、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與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他們活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應用意識。

5、適度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數學內容。

6、保持教學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并在教學中引導他們表達思維過程。

7、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獨立思考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單元課時比重及重難點分布

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

(二)、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13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

3、連加、連減與加減混合…………………………4課時

整理與復習………………………………………………1課時

(三)、初步認識角(2課時)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

2、2至6的乘法口訣……………………………………5課時

3、3、4、6的乘法口訣…………………………………4課時

復習與整理………………………………………………1課時

(五)、觀察物體(4課時)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

7、8、9的乘法口訣……………………………………12課時

整理與復習………………………………………………1課時

(七)、統計(3課時)

(八)、數學廣角(2課時)

(九)、總復習(4課時)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及數學實踐和思維訓練。

六、教學評價方案

七、德育滲透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建立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以及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能力,養成數學思想方法,增強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促進審美和唯物主義價值觀的形成。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引導我們,使學生能夠具備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增強法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有責任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潛移默化中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品性,規范自己的行為。

八、教育教學改革課題

我的課題是: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九、學科整合計劃

運用現代教育理論與思想,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基于信息技術環境的多種教學模式,促進教育教學的深入改革。

1. 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

通過研究與實踐,使信息技術為學習者建構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 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內容、手段及傳播形式都與傳統教學有顯著不同,因此如何有效進行教學設計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領域。

3. 建構基于多媒體與網絡的教學模式

通過研究和實踐,開發基于多媒體與網絡的新型教學結構,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4篇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一班共有45名學生,男生23名,女生22名。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們在動手操作和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顯著提升,同時合作學習意識也逐漸增強。然而,仍存在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和能力差異明顯的問題。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分層次教學,以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認識長度單位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3、初步認識角4、表內乘法(一)5、觀察物體(一)6、表內乘法(二)7、認識時間8、數學廣角——搭配(一)9、綜合復習。

(二)單元分析

1、認識長度單位:本單元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已掌握的“比長短”知識的基礎上,旨在讓學生了解長度的計量方法。

重點是讓學生建立長度的基礎觀念,理解1厘米與1米的實際長度及其進率。難點在于使學生識別線段并理解其特征。

關鍵在于通過實際量取和比較,讓學生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親自參與到活動中,了解1厘米和1米的長度,并掌握線段的繪制方法。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本單元的學習是基于學生之前掌握的口算知識。

重點是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加強估算的意識。難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

關鍵在于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增強學習興趣,并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3、初步認識角:本單元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初步認識上。

重點是讓學生初步了解角及直角的概念,并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在于學生能否使用三角板識別直角。

關鍵在于通過多種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角及直角,通過折疊、比較和繪畫等實踐活動加強理解。

4、表內乘法(一):本單元是乘法學習的起點,為今后的除法及乘除法奠定基礎。

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并掌握2至6的乘法口訣。難點則是學習“4”和“6”的乘法口訣。

關鍵是通過直觀教學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準確理解乘法,并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熟記口訣。

5、觀察物體(一):本單元主要包括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和對稱的知識,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基礎。

重點在于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建立空間感。難點在于通過“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實施動手活動。

關鍵在于按照知識引入、概念講解、適應應用的順序展開,使學生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

6、表內乘法(二):本單元在學生已掌握2至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學習7、8、9的乘法口訣。

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每個口訣的意義和來源,難點在于學生能熟記7至9的乘法口訣,并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分析數量關系。

關鍵在于充分利用之前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激發對口訣的記憶興趣,同時結合實際問題進行操作。

7、認識時間: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掌握鐘表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進一步學習。

重點在于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并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能夠觀察和記錄鐘面上的時間。培養學生遵守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8、數學廣角:本單元內容包括排列組合及簡單邏輯推理,為學習概率統計奠定基礎。

重點在于滲透排列組合及簡單推理的數學思想,難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全面思考能力。

關鍵在于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與思維訓練。

四、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理解長度的基本觀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能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建立長度估算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準確進行計算和估算,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量取整厘米的線段長度;了解角與直角及其部分名稱,會判斷角度是否為直角,初步學會繪制線段、角和直角。

4、理解乘法的含義、算式各部分名稱,熟記乘法口訣,能熟練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夠辨認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和鏡對稱現象。

6、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鐘面,理解時、分、秒的關系,準確讀寫時間。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和書寫整潔的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五、教學措施

1、從整體目標把握教學內容,結合教學指導綱要靈活調整,避免增加學生負擔。

2、尊重學生,注重學習方式的滲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

3、提高學生的數學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知識獲取的思維過程。

4、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應用題的能力,鼓勵他們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適當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內容。

6、注重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精心設計教案,靈活運用多媒體,提升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

8、滲透德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5篇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創造他們熟悉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

2、增加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數學意識。

3、關注選擇豐富有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愉快的數學學習氛圍。

4、提倡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互動與探究的過程中自主構建知識。

5、緊扣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時調整對學生的評估方式。

二、班級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第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知識和技能,也對數學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合作意識也明顯增強。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應更加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得到適合他們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一)、 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長度單位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3:角的初步認識

4:表內乘法(一)

5:觀察物體(一)

6:表內乘法(二)

7:認識時間

8:數學廣角——搭配(一)

9:復習總結

(二)、單元分析

1 、長度單位: 本單元的教學基于學生已了解“比長短”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測量長度的知識。重點在于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長度的觀念,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及其關系。難點在于讓學生認識線段的特征。關鍵在于教學過程中展示長度單位形成的背景,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的實踐活動,理解1厘米、1米的實際意義,并初步認識線段及作線段的方法。

2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兩位數的加減運算,以及筆算方法,同時加強估算的訓練,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鼓勵學生從實際生活情境中提出計算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提升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將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上,借助動手實踐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6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著眼于教育改革與創新,秉持減輕學生負擔的精神,努力實現“優質、均衡與和諧的教育”目標。樹立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敏銳把握基礎教育在新時期面臨的新挑戰,明確重點,提升效率,確保落實,積極推動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的素質教育,促進全方位發展,提高教學質量,關注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成長。

二、班級分析

當前執教班級的學生總數為51名,二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基本的知識技能有了顯著提升,對數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合作與互助意識明顯增強。然而,學生之間的差距依然明顯。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中等生在課堂上幾乎顯得“默默無聞”;后進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滯后。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將更多關注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及方法培養,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得到適當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一) 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涵蓋: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一)和(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及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及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與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熟練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方法,能夠準確進行計算。初步理解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式,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了解乘法的定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乘法口訣,能夠熟練口算兩個一位數的乘法。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整厘米長度;初步具備估算物體長度的能力。

4、初步認識線段,能測量整厘米的線段長度;初步理解角及直角,識別角的組成部分,能夠用三角板判斷角是否為直角,初步掌握畫線段、角和直角的技巧。

5、能識別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初步理解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繪制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并能使用簡單方法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

數學思考方面

1、能借助生活經驗,對相關的數學信息進行解釋,初步學習用具體數據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的過程,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與組合,培養學生基本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按順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聯,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明白同一問題可能有多種解決方法。

3、具備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習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相關的事物保持好奇心,能夠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夠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在數學活動中發現并及時改正錯誤。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聯系。

(三)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及表內乘法。

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及數學實踐和思維訓練。

四、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避免單一經驗參照和根據課本內容進行統一教學,而是依據教學指導綱要進行適當調整,防止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2、尊重學生,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在課堂中應當給予學生更多探索、交流和練習的時間,而不是以講代學。

3、關注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重視知識獲取的思維過程。

4、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及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激發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適當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數學內容。

6、注重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精心設計教案,積極運用多媒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感到扎實而有效。

8、滲透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提升優等生、轉化后進生措施

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習慣差,自信心不足。他們往往無法把握學習要點,常常不完成學習任務,缺乏耐心與毅力,導致獨立思考能力下降。要促使其轉變,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用生動的語言引發討論,及時給予指導與評價,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使后進生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

2、在日常生活中,常向進步的學生豎起大拇指,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小禮品,給予他們鼓勵與支持。

3、數學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教師需加強直觀教學,以吸引后進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

4、在布置作業時,須難易適中,給予后進生適當輔導,確保他們認真完成作業,并對有進步的學生及時表揚。應避免急于求成的情緒,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耐心輔導。

對于優等生的培養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營造競爭氛圍,鼓勵優等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挑戰難題等,促使他們保持思維活躍。

2、為他們設定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讓其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價值,增強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3、鼓勵多樣化思維,嘗試多種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提升發散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發展。

4、教育他們幫助有需要的同學,通過幫助他人體驗成就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六、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約4課時)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約13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約3課時

2、兩位數減兩位數………………………………………………約5課時

3、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約4課時

整理與復習…………………………………………………………約1課時

我長高了…………………………………………………………約1課時

(三)、角的初步認識(約2課時)

(四)、表內乘法(一)(約13課時)

1、乘法初步認識………………………………………………約3課時

2、2——6的乘法口訣…………………………………………約5課時

3、3、4的乘法口訣……………………………………………約4課時

4、6的乘法口訣………………………………………………約3課時

復習與整理………………………………………………………約1課時

(五)、觀察物體(約4課時)

(六)、表內乘法(二)(約13課時)

7的乘法口訣……………………………………………………約5課時

8的乘法口訣……………………………………………………約3課時

9的乘法口訣……………………………………………………約4課時

整理與復習………………………………………………………約1課時

看一看 擺一擺…………………………………………………約1課時

(七)、統計(約3課時)

(八)、數學廣角(約2課時)

(九)、總復習(約4課時)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7篇

基礎知識與技能

(1)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上學期所學習的知識,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部分學生思維靈活,具備揭示知識間聯系和探索規律的能力。

(3)個別學生在從知識應用到實踐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難。

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以下幾部分:100以內的加法、減法筆算,表內的乘法(一)、乘法(二),了解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觀察物體的不同位置,以及簡單的對稱現象,基礎的數據整理方法,利用條形統計圖進行簡單統計的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本學期教學指導思想

1. 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背景,提供熟悉的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 增加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內容,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3. 選取富有兒童趣味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數學學習的愉悅感。

4. 重視引導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讓他們在互動與探究中學習。

5. 把握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適當改進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例如制定“奇思妙語錄”記錄課堂發言。

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能夠正確完成計算。初步掌握估算方法,理解估算的多樣性。

2. 理解乘法的含義,熟記乘法口訣,能夠熟練進行兩個一位數的口算。

3. 初步了解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建立1米、1厘米的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 初步認識線段,能夠測量整厘米的線段;理解角和直角,知道角的組成部分,學會用三角板判斷角的直角;能夠繪制線段、角和直角。

5. 識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初步了解軸對稱現象,并在方格紙上繪制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 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夠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

(二) 數學思維

1. 能夠運用生活經驗解釋相關數學信息,初步使用具體數據描述現實中的簡單現象。

2. 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信息提出和回答簡單問題。

3. 通過觀察、猜測和實驗等活動,發現簡單事物的排列和組合,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逐步形成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 問題解決能力

1. 體驗從生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系,感受數學的應用。

2. 認知同一問題可能有多種解決方法。

3. 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歷。

4. 初步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四) 情感與態度

1. 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周圍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充滿好奇,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 在他人的幫助下,能夠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 通過觀察、操作和歸納等學習活動,感受到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 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存在的錯誤,并及時修正。

5. 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的積極性,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

6. 養成認真對待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 通過實踐活動,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法、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

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地融入養成教育,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充分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養成教育過程既是說理與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的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形象與精神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表達與儀表等都能無形中感染學生,陶冶他們的情操。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教師需要做大量準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能愉快地學習,還會在心中產生對教師的敬佩感,并感受到責任感,對未來的學習與工作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養成教育素材。雖然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突出,但教師可以深入研究教材,發掘潛在的養成教育因素,將其融入知識教學中。例如,在學習多位數的讀法時,可以引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經濟數據,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也體會到國家的發展成就;在教授時間的概念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學習圓周率時,介紹祖沖之的故事,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和追求知識的動力。

三、在教學中滲透養成教育。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如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在學習數學的規律和定律時,不僅依靠教師的口頭傳授,還可以引導學生共同討論與思考,總結歸納。這不僅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相互依賴和支持中共同學習,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的相互關聯,從而養成對他人學習成績的認真態度。

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風格。

1. 以身作則,教師需展現嚴謹負責的態度。進行數學概念教學時,運用準確、簡練的數學語言,確保敘述嚴謹,推理清晰,書寫規范,避免混淆概念。教師的每一個行為都應成為學生的榜樣。

2. 從小事做起,嚴格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言必有據,追求嚴謹性。教師應重視細節,任何不合格的作業都應要求重做,包括小錯誤,如錯別字和小數點位置的錯誤。強調實踐中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對工作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

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 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 100以內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 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 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 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與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 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四) 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 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 2-6的乘法口訣(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3.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4.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與整理(1課時左右)

(五) 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 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與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 統計(3課時左右)

(八) 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8篇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上半學期的課程內容,并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基本的實際問題。

(2)部分同學的思維較為活躍,具有發現知識之間聯系和探索規律的意識。

(3)個別學生在將知識應用于實踐時仍面臨一定的挑戰。

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的厘米和米,初步了解角的概念,觀察物體的不同視角及簡單的對稱現象,基礎的數據整理方法和條形統計圖的使用,以及數學廣角和實踐活動等。

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生活背景,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幫助他們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選擇富有趣味的學習素材和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快樂的數學學習體驗。

4、強調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5、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適當修改評估方法,例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收集記錄等。

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 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準確進行計算,同時初步學會估算的方法,體會估算多種形式的意義。

2、懂得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悉所有乘法口訣,能靈活進行兩個一位數的口算。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形成1米、1厘米的長度意識,明白1米=100厘米,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逐步培養估算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了解線段的概念,能測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認識角及直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并能使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初步學習繪制線段、角和直角。

5、能夠識別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初步了解軸對稱現象,能夠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了解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理解統計的意義,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使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 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相關數學信息進行解釋,并學習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的簡單現象。

2、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和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能存在多種解決方案。

3、具備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歷。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果。

(四)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同學的鼓勵和幫助下,對周圍與數學相關的事情保持好奇心,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支持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成功,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進行糾正。

5、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及書寫整潔的好習慣。

10、通過實際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以及數學實踐與思維的訓練。 養成教育工作計劃

如何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養成教育,我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人格魅力。養成教育既是說理和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的形象和體現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非常重要。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表達、儀表等都可能無形中影響學生,陶冶他們的情操。例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進行了充分的準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愉快,還會在心里對教師產生敬佩,從而感受到一種責任感,這將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養成教育素材。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許多思想教育內容并不明顯,這就要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發掘教材中的養成教育因素,把養成教育融入知識教學中。例如,在介紹多位數的讀法時,結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進行練習,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感受到國家的輝煌成就。在講解分秒時,可以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全球首位將圓周率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的人,并講述他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不畏艱難、努力奮斗的精神,讓他們形成為國家建設事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自覺性。

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養成教育。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進行養成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學習中,許多規律和定律需要通過討論和共同思考得出,而不是單靠口頭傳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培養他們的能力,并增強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法,強調學生們共同學習,彼此負責。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只有在小組成員都成功的情況下,自己才能獲得成功。培養他們嚴肅對待他人學習成績的態度。

四、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作風

1、以身作則,教師要首先具備嚴謹負責的態度。在講解數學概念時,運用完整、精練的數學語言;對公式的作用做到準確無誤;在板書過程中做到清晰有條理,推理要有據可依;書寫要規范,避免混淆相似詞匯。教師的言行要成為學生嚴謹求實的榜樣。

2、嚴格要求,從小事入手。教師要培養學生言必有據、一絲不茍、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不符合要求的作業,應要求重新做,即使是一個錯字、一個小數點也應強調改正。要指出,在實際工作中,細小錯誤也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實事求是、謙虛謹慎的優良作風。

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 長度單位(約4課時)

(二) 100以內的加、減法(二)(約13課時)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

3、連加、連減及混合運算???????????????4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我長高了??????????????????????1課時

(三) 角的初步認識(約2課時)

(四) 表內乘法(一)(約13課時)

1、乘法的初步理解??????????????3課時

2、2至6的乘法口訣??????????????5課時

3、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

6的乘法口訣??????????????????3課時

復習和整理?????????????1課時

(五) 觀察物體(約4課時)

(六) 表內乘法(二)(約13課時)

7的乘法口訣?????????????5課時

8的乘法口訣????????????3課時

9的乘法口訣????????????4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看一看 擺一擺???????????????1課時

(七) 統計(約3課時)

(八) 數學廣角(約2課時)

《二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安排(通用8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蓬溪县| 和平县| 佳木斯市| 南投县| 绥江县| 通海县| 于都县| 乃东县| 嘉善县| 芮城县| 万安县| 都江堰市| 河北省| 韶山市| 上杭县| 濮阳市| 随州市| 云浮市| 苍山县| 荔波县| 项城市| 诸城市| 镇巴县| 柘荣县| 象山县| 丽江市| 陆丰市| 博野县| 蚌埠市| 麟游县| 广东省| 玉树县| 枣强县| 潼关县| 望都县| 华池县| 元氏县| 尉犁县| 耿马|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