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體育課程教學安排計劃(通用2篇)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主要圍繞學生的健康與體育素質提升,分析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教學目標。學生對體育課表現出積極態度,但紀律性和習慣養成亟待加強。教學內容涵蓋田徑、體操、球類等項目,強調游戲化教學以激發興趣。目標包括培養體育鍛煉習慣、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掌握基本技能、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教學措施注重課堂常規訓練和個性化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評比活動激勵學生參與。最終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其終身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1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三年級的體育教學工作,共有兩個班級,每個班約45名學生,男女比例相近。學生的體育基礎相對均衡,但個體的體質差異較大。
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課充滿熱情,態度積極,但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仍有待加強。課堂上小動作頻繁,紀律性有待提高,但他們的集體意識較強。偶爾會有走神的情況發生。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對體育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特別是游戲和競爭。盡管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還有提升空間,但提問的積極性很高。大部分同學能夠理解教師的指導和示范。體育課程涵蓋廣泛(如田徑、體操、球類等),學生對于體育的需求和學習情況各不相同。在健康第一的理念指導下,借助教材的游戲化改革,體育課能夠順利開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為他們的終身體育活動奠定良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小學體育與健康》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這本教材內容針對性強,非常適合三年級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強調游戲化教學,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并且對終身體育的養成具有深遠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掌握基本的鍛煉方法。
2、發展身體基本素質,包括走、跑、跳、投,提升運動能力。
3、掌握基礎技術動作,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4、養成上體育課的良好習慣,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5、體驗集體活動帶來的樂趣,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四、達成措施:
1、準確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2、認真備課,創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課前課后都要進行反思。
3、采用多種教學形式,例如分組教學(異質分組、隨機分組等),以及分段教學等。
4、在課間安排內容評比和競賽,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競爭中更好地掌握運動技巧。
5、注重學科整合,從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出發,促進全面發展。
6、貫穿游戲于整個課堂,盡量與學生一起參與,既享受樂趣又學習知識,加強與集體的聯系。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2篇
一、學生情況
1、學生情況 三年級總共設置四個班級,每班約有五十名學生,男生人數稍多,絕大部分學生身體健康,運動能力尚可,無明顯的運動技能障礙。
2、技能情況 三年級學生對跑、跳、投擲、攀爬、追逐、跳繩、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在運動時動作往往顯得僵硬且不夠靈活。
二、教材分析
依據義務教育小學階段教學目標、《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體育教學大綱》及本校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體育教學,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知識和運動技能,并在教學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力求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身的身體,掌握基本的鍛煉知識和方法,學習一些體育衛生常識與安全知識,激發他們認真鍛煉身體的態度。
2、初步掌握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和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巧,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基本運動能力。
3、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他們勇敢、頑強的品質,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內容
a、體育衛生知識 b、游戲活動 c、韻律活動與舞蹈
d、田徑 e、體操 f、小球類活動
g、廣播體操《希望風帆》
2、重難點
在以上內容中,a、b、d、g為重點,其中d、g為難點。體育衛生知識的學習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易懂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基本的衛生保健知識。而第九套廣播體操是學生們普遍不熟悉的重點內容,課堂教學應組織得當,爭取在一個月內教會學生。
五、教學措施
1、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培養他們鍛煉身體的主動性和健康意識。
2、通過體育課的特性,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和文明行為,促進他們遵守紀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意識。
3、注重個性的成長,培養學生的勇敢與堅韌精神,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性。
4、特別加強廣播體操的教學,確保學生能熟練掌握。
20XX年9月10日
篇三:20XX年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健康為核心,堅持一切從學生出發,深入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標準精神,創新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與合作精神,全面提升身體素質。
二、教學目標
1.增強體質,掌握并運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及運動技能。
2.培養對運動的興趣,形成持續鍛煉的習慣。
3.增強對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責任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4.弘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
5.培養良好的課堂常規。
三、教學目的
根據《大綱》的要求,通過體育教學進行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升民族素質奠定基礎。
1、使學生初步認識身體,掌握鍛煉身體的簡單知識和方法,學習體育衛生和安全常識,養成認真鍛煉的習慣。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和民族傳統體育等項目的基本技能,增強身體素質,提高運動能力。
3、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勇敢、頑強、遵守規則和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4、加強隊列、隊形的訓練,每節課都進行相關練習。
5、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包括站立式起跑和途中跑)、耐力跑和定時跑等技能。
6、增加輔助練習,提高耐力與力量,如定時跑、抱膝跳、臺階跳等訓練。
7、通過速度與力量的練習,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及力量的發揮。
8、采用小重量及不負重量的方式,通過協同練習提高運動的速度與力量。
教學重點:
1、以隊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要有相應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遠等技能。
教學難點:
1、通過速度與耐力的練習改善肌肉的協調性與力量的發揮。
2、采用小重量和輕負荷訓練來提高速度與力量。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三年級有28名學生,大家對體育課非常感興趣。由于一些新同學剛接觸體育課,因此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的興趣,發掘潛能。學生們個性活潑、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紀律有待加強。本學期將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興趣,發掘體育人才,并重視課堂常規訓練,為未來學習打下基礎。
三年級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較強,但情緒變化較大,運動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他們對運動的需求較大,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習興趣易于激發。要努力培養他們的主動進取態度和良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和創造。
五、教材分析: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為主,針對學生的能力和學校條件,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體操、游戲及籃球等基礎項目,以提高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基本技能。根據學校要求,本學期共設有20周的課程,每周體育課3節,共計60學時。若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將隨時調整課程。第一學期以隊列、隊形走為主,課中配合基本體操、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遠、鉛球等項目,并增加輔助性練習以提高學生的體能。
六、教學要求
體育教學應從增強體質的角度出發,加強課堂的“三基”教學,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備課,寫好教案,確保每次授課都有充分準備。
2.深入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材的重點和任務,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
3.教師要保持儀表整潔,舉止得體,嚴肅地對待每一堂課,確保課堂的紀律和氛圍。
七、小學三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具體措施
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通過有趣的體育運動游戲,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提升他們的健康水平。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分組形式以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重視學生的情感與體驗,盡量改變傳統教學方法,使每堂課都充滿趣味,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
1、重點強調課堂常規訓練,嚴格落實隊列、隊形和晨操。
2、針對學生的弱項進行專項訓練,確保每位同學的技術動作達標。
3、通過獎勵機制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
4、特別強化隊列隊形的訓練。
5、注重課堂常規的落實。
6、提前準備教學場地、器材及用具,確保教學順利進行。教師因故缺課需提前申請并妥善安排補課。
7、在教學中貫徹“三基教學”,同時注重能力的提升,努力完成體育教學的各項任務。
8、依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科學設計教學內容、運動量和密度。
9、定期評估學生的學期和年度體育成績,積累教學資料,并進行科學分析,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及積極分子的作用,定期進行相關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