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教研組教學安排(通用2篇)
明確的目標與靈活的策略相輔相成,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與綜合素養為核心。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備課組不僅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關注個體差異,力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英語學習的旅程中找到自己的節奏與快樂。這一計劃彰顯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強調教與學的互動,推動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小學英語備課組教學計劃 1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教育部關于小學英語課程的要求,認真踐行《英語新課程標準》,著力提升我校教師的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積極推動小學英語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與低效工作,通過集思廣益,形成生動且有效的教學案例,實現資源的共享,持續優化集體備課過程,提升個體備課質量,全力提升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確保教學質量。根據《鎮江市小學英語教研組集體備課創優達標活動的通知》,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此制定本計劃。
二、組織領導
為確保英語教學和教研活動的順利進行,關注集體備課活動的有效性,推動創優達標活動健康開展,中心小學特地成立英語集體備課小組。
三、實施范圍
全校一至六年級的英語教師
四、集中研討時間
每周五下午第二節課
五、研討地點
辦公室
六、活動基本要求
1、三至六年級需確保每周安排4節英語課,課程時間安排合理,并且每周安排兩節英語晨讀和一節午自習。
2、集體備課小組要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并明確備課內容的分工。
3、集體小組每月要舉行兩次課堂教學研討,針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討論。
4、關注小學英語教學的新動態,學習其他學校的優秀做法與經驗,并積極參與網絡教研。
5、備課組成員本學期需定期上傳集體備課的發言和開展的組內討論,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撰寫教學反思、心得體會、論文,選取英語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確立研究課題,提高科研能力。
6、集體備課應著眼于1—6年級的教學銜接,關注不同年級教學中的問題,互相交流與探討,提高教學的連貫性與一致性。
七、操作步驟
1、個人鉆研,由一位教師主備
集體備課過程要求教師廣泛參與。在集體討論前,個人的教材鉆研至關重要,教師需對教材有一定的理解,這樣才可在討論中準確表達觀點。集體備課組成員應先學習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學生,并在鉆研的基礎上撰寫簡要分析材料。在個人鉆研中,教師需對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具準備、課時安排、教學理念和方法設計、實施環節、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對策等有全面了解。主備教師需撰寫主講稿,并于每周前上傳至校園網,確保本學期主備教案有2課時。
2、集體討論,共同研究
每周五的集體討論中,主備教師進行主講,內容涵蓋教材分析(包括教材內容、特點、教學目標、重難點、課時安排及教具準備等)、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設計、實施環節安排、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板書設計以增強教學效果、激勵性評價的時機與方式等。主講教師應重視活動設計,通過多樣化、富有吸引力的活動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提升語言技能及實際使用能力。主講后,其他教師圍繞發言內容進行討論分析,提出修改與完善建議供主備教師參考;必要時可在校園網發布意見,由主備教師記錄并加以整合,落實在教案中。
3、撰寫教案,發給全組
在主講與集體討論的基礎上,主備教師需將集體備課教案撰寫完成,經過備課組長審核后,提前一周發給全組成員。
4、教師復備,靈活運用
教師收到教案后,需結合班級實際和自身風格對教案進行適當修改,校方在備課檢查時,將重點關注每位教師主備部分的教學設計及使用他人教案的修改情況。修改內容主要包括教案中的復備、復備欄及課后反思的書寫。具體包括:
A、明確重點環節、難點、主要知識點及易錯內容,以便在教學中重點關注。
B、增加認為必要的教學內容或方法,補充簡潔環節中的具體說明與注釋。
C、修正原教案中的錯誤,調整不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
D、刪減教案中不必要的內容或環節。
E、調整內容的先后順序。
八、集體備課教案基本要求
1、教學過程應詳實,避免出現提綱式或標題式教案。
2、教學內容需考慮新舊知識的銜接,確保新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延伸課內外教學,促進學科間溝通與整合。
3、教法與學法設計應體現現代教學理念,探索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施小組討論及合作學習,培養開放性思維及創新意識。
4、在教學手段上,應體現現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并根據英語教學的特征,設計相關活動所需教具,如圖片、道具等。
小學英語備課組教學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英語備課組將秉持教務處的指導方針,全面落實英語教學工作計劃,深入研究《英語新課程標準》,致力于提升教研及教學改革的能力,進一步推動英語教學的創新與變革,特別關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主題。我們將以創新的教學方式應對學生的需求,以優質的教育成果回報家長,積極開展備課組的各項工作,努力向科研型團隊邁進,充分發揮備課組的職能,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貢獻力量。
二、現狀分析:
目前,學校三至六年級均開設英語課程,共有四位英語教師,分別負責一個年級的教學。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課堂參與度高,積極發言。四年級則出現了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需加強個別輔導,減少不同學習水平之間的差距。五、六年級的學習差異較大,需要從課堂教學入手,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并進行個別輔導以改善整體水平。
三、工作目標: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實際工作。
2、加強備課組的教研與教學,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3、圍繞“如何高效組織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題,開展相關活動。
4、積極組織各年段的英語學科活動,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四、工作重點:
1、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樹立新的育人理念。
a、按照“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開展新標準學習,同組成員做好筆記并分享感想;
b、關注網絡、期刊、報紙等媒體所發布的最新英語教育理論,進行學習和討論。
2、強化課堂常規管理,確保每位學生的參與。
a、依據學部工作要求,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包括聆聽習慣、書寫習慣等,確保每節課都能夠落實到位。
b、做好提前備課、聽課、授課及作業批改等常規工作檢查。
c、落實課后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認真備課,確保每節課都有高質量的實施。
3、推進組內建設,爭當優秀備課組。
a、定期開展組內活動,增強團隊凝聚力,促進資源共享與經驗交流。
b、備課組活動要結合“教學診斷”、“案例分析”和“專題研究”的形式,加強教學方法與學習策略的研究,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c、注重實踐,鼓勵教師上好主題考核課。
d、備課組活動要重在實效,內容多樣,涵蓋理論學習、專題研究、教學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創新等,提高活動質量。
e、實施分層次教學,鼓勵布置具有活動性、實踐性和自主性的課外作業。
f、加強集體備課過程管理,提高教學和教研的質量,組織教師深度分析教材,分享教學方案,互相點評,形成“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
g、設定明確目標,爭取成為優秀備課組。
五、工作具體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