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英語課程教學規劃(實用2篇)
九年級英語教學計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框架,它不僅為學生構建了語言學習的基礎,也為教師提供了系統化的指導。通過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豐富的課程內容,學生將有機會在語言應用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此計劃強調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信使用英語,從而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九年級上學期英語教師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在英語教學中,我將重點關注全體學生的情感需求,通過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我的整體設計目標是靈活多樣,圍繞學生的語言技能、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及文化意識的發展展開。我將注重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通過任務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實現學習目標,并在過程中體驗成功感。關注過程評價,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促進發展的評價體系,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1、注重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活躍思維,展現個性,擴展視野。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情感,激發學習興趣,建立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幫助其在英語學習中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人文素養,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班的英語教學。班級中大多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能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優生人數較少,部分學生對英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成績較好。但也有不少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困難,部分學生對英語缺乏信心,感到課業壓力,逐漸失去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發言積極性降低,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挑戰。我在備課中將注重增加趣味性,以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教材分析
九年級的教材共包含十五個單元,話題靈活多樣,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涉及的語法知識包括被動語態、虛擬語氣、情態動詞、定語從句、短語動詞和過去完成時等。每個單元還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識和學習策略,結合任務型學習的元素,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和練習,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展閱讀范圍。
四、教學目標:
根據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語言技能:
聽:1、能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2、能提取簡單語段中的主要觀點;
說:1、能夠使用適當的語調和節奏表達課文大意;
2、能就一般話題進行短暫而清晰的表達;
讀:1、能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與態度;
2、能識別不同文體的特點;
3、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較復雜的句子;
寫:1、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句子;
2、能夠默寫課文;
3、基本做到作文文體規范,語句通順;
2.語言知識:
語音:1、逐步實現語音和語調的自然流暢;
2、能夠根據語音正確辨認和書寫不太熟悉的單詞或簡單句子。
詞匯:1、運用較豐富的詞匯描述復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征;
2、盡可能學會使用固定表達和習慣用語。
語法:1、進一步掌握描述時間、地點、方位的表達方法;
2、理解并掌握比較人、物體及事件的表達方式;
3、運用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觀點、態度和情感;
4、學習基本的語篇結構,以有效組織特定目的的信息,包括500個生詞和200多個短語。
5、學習以下主題:
①事務操作
②運動
③旅游
④談論過去的事件
⑤事物描述
3.語法知識點:
①現在完成時
②虛擬語氣
③動詞不定式
④規則與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分詞
⑤主動與被動語態
⑥過去將來時
⑦過去完成時
五、教學具體措施
1、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逐步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重視課堂教學質量,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利用集體備課的智慧精心備課,明確每節課的基礎與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增強直觀教學效果。在課堂上,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如演講比賽、單詞比賽、朗讀比賽、句子接龍和英語歌曲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學效率。
3、課后多與學生溝通,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以便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個別輔導與答疑,做好優秀學生與困難學生的分類指導。
4、充分運用課堂作業與課外作業,嚴格要求學生,確保學習內容的落實,努力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5、多讀多寫,通過聽說寫的練習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和完形填空的訓練,并每三天寫一篇英語作文。老師會全面批改并當面指出問題,幫助學生認識錯誤。長期堅持,會取得明顯成效。
九年級上學期英語教師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在九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關注每一位學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成就感和自信心,促進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增強人文素養,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2、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師的引導下,構建知識框架,提升技能,激活思維,展現個性,發展智力,拓寬視野。
3、教學中要兼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實現全面發展。
4、倡導自主學習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采用任務導向的語言教學模式,整合了主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形成以生活為中心的學習途徑。教材對原有內容進行了適度調整,增設了復習單元、文化背景知識及學習策略,同時融入任務導向學習元素與文本輸入。每個單元設定清晰的語言目標、主要功能項和語法結構,并列出必要掌握的基本詞匯,分為A和B兩部分。A部分為語言基礎內容,B部分則為知識拓展與語言綜合應用。每個單元都有“自我檢測”環節,學生可以回顧自己在該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
教學目的:
1、學生需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培養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外語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為進一步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2、幫助學生理解學習英語的意義,
3、培養用英語交流及獨立學習的能力。
具體目標:
根據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語言技能:
聽力:(1)能夠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掌握簡單段落中的主要觀點;
說:(1)用合適的語調和節奏表達課文的要點;
(2)在準備后能夠對一般話題進行簡明表達;
閱讀:(1)理解閱讀材料中的不同觀點和態度;
(2)識別不同文體的特點;
(3)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復雜句和長句;
寫作:(1)能夠撰寫結構相對完整的連貫句子;
(2)能夠進行默寫;
(3)在寫作中盡量達到規范的風格和流暢的句子;
2、語言知識:
語音:(1)逐步使語音語調自然、得體;
(2)能夠根據發音識別并書寫不熟悉的單詞或簡單句子。
詞匯:(1)能夠使用詞匯描述復雜的事物、行為和特征,解釋概念;
(2)學習使用常見的成語或固定搭配。
語法:(1)進一步掌握時間、地點和方向的表達;
(2)理解和掌握人稱、物稱的表達;
(3)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觀點、態度和情感;
(4)學習基本的語篇知識,能夠根據具體目的有效組織信息。
三、學習情況分析:
今年的學生整體情況較為堪憂,部分學生對英語失去信心,有些則認為英語越來越難,逐漸產生厭學情緒,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低。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方面亦存在許多亟待改善的問題。對此,我們需要注重提高備課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做作業的基本能力。
4、制定科學的思維過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結合已知與未知,逐步擴展,深化影響。
5、認真執行早讀制度:規定早讀內容,強化監管,以確保早讀效果。
6、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7、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結合計算機與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