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課程教學方案(通用4篇)
本舞蹈教學計劃旨在通過系統訓練提升孩子們的舞蹈素養,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創造力。課程集中在5-10歲兒童,涵蓋基礎柔韌性訓練、舞蹈節奏感及舞步組合。教學內容包括芭蕾和民族舞,重點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表現力。每節課將設定明確目標,從熱身游戲到舞蹈組合練習,確保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舞蹈技巧。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計劃分層次的訓練內容,以提升整體素質和舞蹈表現。課堂活動中,教師將采用示范、個別輔導和學員互助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練習和相互學習。計劃豐富的展示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舞臺表現力,力求在學期末呈現高質量的演出成果。
舞蹈教學計劃 第1篇
舞蹈作為一種以身體動作為表現形式的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的集中體現,能夠有效地培養人們的審美興趣和提高審美能力。舞蹈不僅有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還能讓他們在表達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本次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在發展身體的提升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進而促進思維和情感的發展,培養身心的愉悅感。
1. 本學期將進行系統而嚴格的訓練,以進一步增強隊員們的節奏感,提高他們對舞蹈的表現力和感受力。特別強調在舞蹈時展現適當的面部表情,做到用心去舞蹈,從而提升隊員的整體素質和表演水平。
2. 教導學生以舞蹈的語言表達情感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韻和感覺。
3. 嚴格要求,精心排練。
1、基本功訓練
考慮到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本學期將根據他們的基礎和特點設置不同的訓練內容。有些學生需要繼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提升訓練的難度與強度,注重訓練的質量,以提高身體的柔韌性。而另一些學生則需要從基本功入手,進行系統的基礎訓練,比如地面訓練和把桿訓練,從而提升他們的個人素養,為未來的舞蹈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舞蹈學習計劃
本學期計劃學習一段完整的民族舞蹈,此類舞蹈對隊員的素質要求較高,需具備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因此特別要求隊員具備較強的節奏感、規范的動作,并強調眼神、表情與舞蹈感覺的結合,教導學生用心去舞蹈。這段舞蹈是本學期訓練的重點,我們將著重于訓練的齊、快、準,爭取用高質量的演出迎接年末的文藝匯演。
每周的活動安排為:一、二、三、四及日。
1. 引導學生觀看舞蹈錄像,幫助他們感受舞蹈的魅力。
2. 逐段示范和講解動作,對每個學員進行個別輔導。
3. 學生進行個人練習,并結合個別輔導,提高他們的練習效果。
4. 采用學員互助、優秀學員示范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整體水平。
舞蹈教學計劃 第2篇
一、班級特點分析
我們的舞蹈班主要面向5-10歲的孩子,目標在于激發他們對舞蹈的興趣。在課堂中,我們強調舞蹈基礎訓練,包括身體的柔韌性練習、舞蹈節奏感的培養、舞步的組合以及簡單的舞蹈小節目。通過這些訓練,重視兒童的動作協調能力,鼓勵他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個人氣質和藝術修養,同時增加他們對舞蹈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
我們課程的安排充分考慮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力求通過簡單的站位、舞姿、律動以及小舞蹈的練習,讓孩子們充分而正確地活動身體。希望在課程結束后,孩子們的柔韌性、模仿能力和表現力都有所提升,能更加享受這門課程。
三、教學內容
1)課前熱身游戲
2)基礎芭蕾舞和民族舞訓練
3)進行6個音樂舞蹈小組合以及2個完整的舞蹈片段,這些是教學的核心內容。
組合練習將包括:頭部練習、腿部練習、腰部練習、波浪手和擺臂。
舞蹈片段將包括:一個民族舞和一個流行舞(爵士舞)。
四、教學效果
1、力求在軟開度方面達到一定的標準,如橫叉、豎叉和下腰壓腿。
2、提高模仿能力,使學生能夠快速且形象地模仿老師的動作。
3、增強表現力,要求在跳舞蹈小組合時,能夠展現一定的表情和自信。
五、教學手段
1、每節課都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明確重難點。
2、教授新課時,老師會進行示范,以引導學生進入新內容。
3、課程的教學步驟應有條理,如:壓腿練習(持續10分鐘),步驟如下:
1、教授正確的上壓腿方法;
2、教師進行示范,并口述節拍;
3、在口述節拍的指引下,指導學生進行壓腿練習;
4、讓學生單獨完成練習,同時口述節拍;
5、結合音樂,完成相應的組合。
六、教學計劃
課程將分為四個主要階段進行訓練。
1、通過有趣且有效的地面活動,引導學生從頭到腳活動每一個關節以及肌肉,進行單一舞蹈動作的訓練。
2、在掌握單一動作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音樂組合的練習,主要通過講解、示范和反復的練習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3、該階段是訓練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在鞏固基礎的加強組合訓練,不斷回顧復習基礎練習,并加入舞蹈小段落的訓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他們的舞蹈表現力。
全面復習本學期所學的課程內容。
舞蹈教學計劃 第3篇
為了提升孩子們的舞蹈素養,培養優雅的舞姿和氣質,我市青少年文化藝術中心特舉辦舞蹈教學班,旨在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藝術教育,挖掘他們的潛能,特制定本學年的舞蹈教學計劃。
一、按時完成教學內容
本學期的目標是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舞蹈表演上達到一定的水平。具體的教學安排如下:
1、基礎訓練:
對學生進行頭部、上肢、軀干和下肢各關節的柔韌性練習,搭配歡快的舞蹈動作,并穿插芭蕾手位的組合練習,包括1至8位,增強學生的重心感和站立能力。
時間安排:10分鐘。
2、柔韌性訓練:
(1)髖關節的柔韌性提升:A、壓腿和滑叉(前叉和旁叉)B、扳腿練習(前和旁)C、踢腿(前、旁和后)
(2)肩部和腰部的柔韌性訓練(包括拉肩、掰肩、拉腰和下腰)。
時間安排:30分鐘。
3、身體韻律訓練:
在不同節奏的音樂中,通過呼吸引導脊椎,學習古典舞的身體韻律(如提、沉、沖、靠、含、仰、移)。學生需要掌握身法、手法與頭腦協調一致,逐步培養舞姿的柔和與自然。
時間安排:30分鐘。
4、舞蹈組合與成品舞:
(1)學習民族舞的基本律動和組合。
(2)成品舞的學習安排,時間為40分鐘。
二、在確保按時完成固定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組織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讓學生在舞臺上展現自我,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舞蹈表現力!
舞蹈教學計劃 第4篇
一、教材簡析:
本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巧妙地將知識性、實踐性、趣味性及表現力相結合。教學中強調了舞蹈訓練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多樣性,旨在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本學期的重點是培養一年級學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和動作,主要集中在校園集體舞的訓練上,以最大限度地發掘孩子們的自然天賦,使其舞蹈動作達到更高的協調性與流暢性。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用肢體表達情感,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年紀較小,注意力持續時間有限,身體動作的協調性仍需提升。本學期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孩子們對舞蹈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在眾人面前自信地表演。在此基礎上,學生將學習正確的站立、跪坐、盤腿坐和伸腿坐等基本姿勢,了解自身體各部分,并訓練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和樂感。
隨著二年級學生已有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本學期的舞蹈課程將增添一定的難度。校園集體舞是一種面向所有學生的集體舞蹈,通過一些基本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隊形變化,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的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姿勢;
2、培養學生對舞蹈和音樂游戲的熱愛;
3、能夠根據音樂節拍進行動作,培養節奏感;
4、掌握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和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夠在眾人面前自如愉快地表演;
5、訓練學生模仿動作并能夠獨立跳舞;
6、掌握隊形變化,感受舞蹈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理解《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 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及基本技能的理解;
3. 掌握舞蹈步伐與音樂的韻律感;
4. 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培養身體協調性與團隊精神,并結合教學方法進行專題研究和討論。
教學難點:
1. 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需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 注意舞伴間的舞步流動與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后在課堂上,我會鼓勵孩子們進行分組學習,以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同時更好地控制課堂紀律和氛圍。在教授基礎動作時,可以穿插一些游戲舞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舞蹈,享受學習的樂趣。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