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課程教學安排(通用2篇)
高一下期的政治教學計劃旨在順應教育改革,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將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著重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理解和參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國家政策。在教學中,需關注學生基礎薄弱、興趣不足的問題,激發學習熱情,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生動的課堂環境提高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具體措施包括加強教材研究、團隊備課、因材施教,以及組織課外活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高一下期政治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順應時代的變化,積極落實教育部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相關課程標準,本學期高一下期的政治教學將以新《課程標準》為基本指導,深入貫徹新課程理念。課堂教學是核心,課題研究是主線,同時結合學校的整體工作計劃,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推動教育創新,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努力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統一,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成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本學期教學將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全面落實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時代發展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思想教育。希望在和諧民主的課堂環境中,學生能夠在知識、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滋養。我們今年的高一下期學生共分為6個班,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剛進入高中階段的他們對《政治生活》的內容可能會感到陌生。我們將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基礎知識的連接;立足教材,注重規范教學;強化知識積累,拓寬視野;因材施教,注重基礎教育。
三、具體工作
(一)加強對新《課程標準》與新教材的學習和研究,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更新知識體系,掌握考試評價方式,嚴格依照新課程的理念來開展教學工作。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將新課標與新教材的學習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內容,并與日常教學活動結合,加大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力度。
(二)健全集體備課機制,注重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確定固定的備課時間,明確每位教師的職責,提高備課的效率,力求實現資源共享。備課組的教師之間加強溝通,攜手研究,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
(三)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立足于教材,重視基礎知識的夯實。認真落實備課、授課、批改、輔導、考試與評價等環節,通過課堂教學提升效率,確保“四備”、“五點”、“兩法”的落實(“四備”包括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練習;“五點”要求每堂課深入理解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教育點;“兩法”即研究教學法與學習法)。
(四)優化教學和學習方式,增強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迅速適應高中政治學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與探索,形成問題解決能力,鼓勵學生自主提升。
(五)組織多樣化的課外活動,成立政治研究小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關注時事,挖掘其潛力。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章節名稱、內容、考試范圍等) 課時
1 《政治生活》導言 1
2 第一課 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 2
3 第二課 政治制度與選舉 2
4 春節放假 0
5 第三課 黨的性質與任務 2
6 第一單元練習與考試 2
7 第四課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 2
8 第五課 法治與道德 2
9 第六課 國家與公民的關系 2
10 第二單元綜合探究、練習復習 2
11 期中考試 2
12 期中考試評講 2
13 第七課 外交與全球化 2
14 第八課 參與社會生活 2
15 第三單元綜合探究、練習復習 2
16 單元考與講評 2
17 第四單元第九課 經濟與政治的關系 2
18 第十課 社會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2
19 第十一課 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20 第四單元考核與講評 2
21 總復習 2
22 期末考試 2
高一下期政治教學計劃 篇2
一、高一下期政治教學計劃
第一,教學任務繁重。
高一下期思想政治課程主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 通過結合黨的政策及三重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講解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知識,以及國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方針政策、理論成果和實際成就。這門課程的重任在于幫助學生提升參與經濟活動的能力,在黨的政策引導下,切實遵循國家法律,逐步樹立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的理想。教材涵蓋的基本知識點、概念和原理,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密切相關,與法律、哲學及政治學的知識聯系也非常緊密。
第二,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興趣不足。
由于在初中階段思想政治的分數占比不高,許多學生對此課程缺乏關注與重視。進入高中后,很多學生對政治課缺乏興趣,甚至感到畏懼,基礎知識較為薄弱。
第三,學科地位相對低下。
如果高考不涉及政治科目的評估,政治課可能會被忽視,在此背景下,該學科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二、高一下期政治教學的主要策略
(一)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興趣是最佳的老師。孔子指出: 知道的人不如喜歡的人,喜歡的人不如樂在其中的人。高一下期是強化學科認知的重要階段,如果我們不及時糾正學生對政治課的偏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科認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不僅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還可能影響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高一下的政治教師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努力克服各種挑戰,積極探索有效的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 依據學生現狀,消除對思想政治課的偏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科認知。
2. 營造直觀、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讓課堂更輕松愉悅。
3. 探索思想政治與語文、歷史等學科的內在聯系,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增強學習興趣。
4. 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和當地經濟成就,設置討論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辯論。
(二)教授學生探索事物規律的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增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是這門課程的核心目標。針對高一下期,我們要教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和原理,觀察、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指導他們規范個人的經濟行為,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我們要研究如何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客觀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的方法,教授他們辨析事物、認識規律、科學分析的技巧,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的智慧與價值,認識到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掌握判斷是非的標準,辯證看待事物的積極與消極方面及其影響條件。
(三)掌握教學的度
1. 循序漸進,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過程的層次感。
2. 勞逸結合,合理調配學生的精力,讓緊張與松弛相結合。
3. 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