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教學安排計劃
本學期,我班有22名新入園幼兒,適應過程中存在一些行為問題和生活習慣上的不足。針對這些情況,將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強調“以幼兒為主體”的探究課程理念,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思維能力。教師將積極參與教研活動,組織有趣的教學活動,提升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鼓勵自由游戲,促進學習與互動。具體措施包括關注幼兒情緒,建立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復習舊知識,培養生活常規和自理能力,確保保育質量,預防傳染病,提高戶外活動的頻率與趣味性。教師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樹立良好榜樣,鼓勵尊重他人和愛護環境。家長工作方面,將定期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促進家庭與園所的協作。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幼兒22人,絕大多數是剛入園的新生。由于剛從家庭環境轉入幼兒園,許多幼兒在適應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部分幼兒表現出比較明顯的霸道和攻擊性行為。在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通過觀察,發現班級的幼兒普遍活潑好動,熱愛玩具、游戲、聽故事、唱歌,但在生活常規和與他人交往方面仍顯不足,例如:推搡、搶玩具,過于自我中心,缺乏與小伙伴互動等。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將制定接下來學期的工作計劃。
二、教育教學工作
本學期我們將積極嘗試將“以幼兒為主體”的探究課程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與活動中,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我們將主動學習新穎的教育理念,深入探討,勇于實踐,奮力推動課程改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隨時隨地對孩子們進行教育,捕捉幼兒的學習興趣,靈活運用時間進行知識的引導和滲透。我們將精心創設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環境,環境布置將重點展示幼兒的思想與愿望。
1、教師們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分享自己的困惑與心得,共同探討提升的方式。
2、認真準備,組織好每一次教學活動。
3、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游戲空間,讓他們在玩耍中體會快樂和收獲知識。
4、開展有趣的識字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識字興趣,發掘孩子的智力潛能。
5、提升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具體工作要求和措施:
1、新學期開始,關注孩子們的情緒,營造安全、溫馨、輕松的心理環境,幫助幼兒迅速與教師建立信任關系,復習上學期的學習內容,回顧春節的活動情景,逐步過渡到新的教學計劃。
2、常規和自理能力的培養:
(1) 教育幼兒愉快的進園與離園,主動使用禮貌用語,不隨意攜帶玩具和食品。
(2) 學習安靜就座。
(3) 學會自我保護,正確搬動凳子、上下樓梯、使用體育器材和玩大型玩具,在戶外活動中按照老師的指示玩游戲。
(4) 學習玩具的收放。
3、提升保育質量
加強傳染病預防工作,配合保健醫生定期進行預防藥物使用和身體檢查,做好每天的消毒工作,記錄用藥情況。保持幼兒飲水的溫度適宜,提醒孩子多飲水。定期檢查幼兒指甲,預防抓傷情況。春天多組織戶外活動,讓幼兒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增強體育鍛煉,每天保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設置有趣的戶外游戲和豐富的活動,激發孩子們的活動興趣,鼓勵幼兒參與集體活動。及時為孩子增減衣物和被褥,提醒家長更換幼兒的被子。確保室內每天進行消毒,保持空氣流通、衛生間及水池干凈無異味,確保桌面、凳子、地面和柜子整潔。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確保幼兒有足夠的活動時間和運動量。
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幼兒模仿能力強,對于周圍事物的感知也很快。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為幼兒樹立良好榜樣,教育他們誠實、勇敢、大方,不怕困難。在教育中滲透文明禮儀,讓幼兒學會尊重長輩,與同伴友好相處,禮貌待人,主動問候。培養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做到講道理、懂得謙讓,不罵人、不打架、不說臟話。愛護公共設施,珍惜玩具和學習用品,不隨意采摘花草,節約糧食,做到不挑食等。
五、家長工作
教師利用早送晚接的時間主動與家長溝通,及時交流孩子的健康狀況、睡眠情況、飲食等。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班級計劃,征求意見和建議,以便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請家長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養成按時上幼兒園的習慣,避免遲到。培養孩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養成正確的用餐姿勢、細嚼慢咽的習慣,以及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請家長定期幫孩子剪指甲,教他們穿脫外衣和鞋子、整理玩具,逐步提高自理能力。教育孩子上幼兒園時不帶零食和玩具。提醒家長關注園內信息欄,了解孩子的情況、學習內容和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回家后主動與孩子交流幼兒園的事情,引導他們用完整的句子表達。給孩子提供交際的機會,鼓勵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參與社會活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