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藝術課程教學方案【精選4篇】
我們不僅僅是傳授繪畫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們在藝術的海洋中探索自我,激發創造力與想象力。在這一年中,學生們將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創作,培養審美眼光和表達能力,努力讓每一個靈感都能在畫布上綻放。通過對藝術史的學習與實踐,學生將學會欣賞不同文化和風格,理解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最終形成獨特的個人藝術視角。這不僅為他們的美術抉擇打下基礎,更在心靈深處播下了創造的種子。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1篇
一、本學期具體目標:
1、欣賞·評述
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分析能力,幫助他們用言語或書面形式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中的造型元素及其應用方式,認識到這些元素是藝術家進行創作和藝術交流的重要語言,培養他們關注生活設計的習慣,從多種審美角度欣賞和評述視覺傳達設計作品,明白實用與美觀的和諧結合原則。
2、造型·表現
通過美術創作的實踐,學生能夠再現生活的真實,表達內心的情感。不同的繪畫對象、媒介和表現方法都會產生多樣的表現形式。此過程旨在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使他們了解繪畫作品中的造型要素和表現手段。
3、設計·應用
通過學習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制作,培養學生對生活設計需求的意識,增強對設計在提升生活品質及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積極作用的體驗。
4、綜合·探索
通過參觀美術展覽,了解美術的分類及表現方法,鼓勵學生主動策劃和收集班級美術作品展覽,并進行裝裱,增強作品的美感,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培養發現美、創造美的欲望,同時提升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依據美術學習活動的方式,分為四個學習領域,即“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共設計了五個單元。
第一單元(欣賞·評述)藝術與科學
本單元將帶領學生欣賞敦煌莫高窟的石窟藝術和著名畫家的作品,幫助他們理解表現這些美術作品所用的材料和藝術手段,從而理解其造型元素及其運用方式,進一步掌握藝術表現和藝術交流的語言。
第二單元(造型·表現)中國畫的意境及表現形式
該單元設有兩個主題: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和中國畫的形式美。內容安排涵蓋欣賞與評述、研究與討論、實踐與體驗、評價與總結等多個層面。
第三單元(設計·應用)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本單元將介紹設計藝術,重點講解明暗與立體的表現、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及現代產品設計的相關內容,學生需掌握現代產品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技能。
第四單元(綜合·探索)體育題材美術作品與紀念品。
教材在此單元強調體育與藝術的關聯,探討體育館內的設計、日常體育活動以及藝術品的收藏和拍賣。
三、具體措施:
1、教師應不斷學習,以滿足新課程教學對各方面的高要求,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2、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他們在感受、觀察、體驗、表現和收集資料等方面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3、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平等關系。
4、鼓勵學生開展綜合性和探索性學習,增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以及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結合。
5、教師應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四、教學進度安排:
課題課時
第一單元:石窟藝術的寶庫——敦煌莫高窟 1課時
藝術與科學 1課時
第二單元: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2課時
中國畫的形式美 2課時
用電腦畫“山水畫” 1課時
第三單元:陶藝創作 1課時
明暗與立體的表現 1課時
視覺傳達的色彩搭配 1課時
現代產品設計的色彩搭配 2課時
人文奧運 1課時
第四單元:體育題材美術作品與紀念品 1課時
體育場館設計 1課時
我們身邊的體育活動 1課時
藝術品的收藏和拍賣 1課時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2篇
一、學生現狀分析:
八年級共有8個班,經過前一年的美術學習,學生對美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不僅限于繪畫,還包括了手工制作和藝術欣賞。學生對美術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課堂氛圍活躍。然而,由于部分學生的繪畫技能仍需提高,導致他們在完成作業時態度有所輕忽。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本單元教材簡析:
本單元的美術教材包括6節課,主要分為欣賞與評論、綜合與探索等類型,其中綜合與探索課的比例較大,著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繪畫和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教學總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并了解多樣的作畫技巧,掌握基本的繪畫知識。
(2)、智力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標: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用美的視角去觀察周遭事物;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情。
(三)教材中重點、難點(簡要分析):
本教材的重點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個性發展。難點在于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兼顧他們的個性化發展和知識、技能的雙重需求,循序漸進地傳授基礎知識和核心技能。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他們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探索豐富的創作材料,以表達他們獨特的想象力。
(四)教學的主要措施:
1、教師方面:作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進行實踐、思考、探索和討論,讓他們通過個人的想象自由展示作品。
2、學生方面: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和所學知識,動腦制作作品,學會團隊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設計成果。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拓展視野,豐富社會經驗。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3篇
新學期如期而至,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中學生,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將在教學中兼顧知識技能與個性發展的需求。根據八年級學生的特點,特制定美術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1、本年級共有10個班級,學生人數超過400人。我負責教授其中6個平行班,各班的紀律狀況大致相同。
2、學生目前使用的是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術教科書。在過去的一年半學習中,學生們對美術學習有了新的認知,具體表現為:A、對美術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是學習的基本動力;B、觀察能力逐漸增強,形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C、在創作時,能夠依據個人審美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材料,展現個性;D、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
盡管有所進步,學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A、對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關注不夠,課前準備材料不充分;B、創新能力相對薄弱;
C、部分學生在選題上拘泥于教師所講的內容,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D、學生對自己作品的自評能力較差,無法準確評述自己的創作。
二、教材分析:
作為美術教師,我在實踐中意識到,合理開發并利用美術課程資源,可以極大提升教學效果。“以學生為中心”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這要求教師在理解《美術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和再創造,充分挖掘當地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盡量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讓學生從身邊的環境中發現、欣賞美,從而實現創造美的目標。
三、教學任務與目標:
第一單元:藝術表現的深層意蘊與審美價值
本單元側重于欣賞與評述,通過一系列活動,比如欣賞、分析、討論和評價,讓學生從不同層面深入理解優秀藝術作品,感受其內在意義,提升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與文化價值的認知。學習活動強調體驗與交流,旨在使學生感同身受,進而實現理性認知的提升。
第二單元:裝點我的居室
這一單元專注于造型與表現,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來裝點自己的居室,實現學以致用。學習中國寫意花鳥畫、版畫、裝飾畫等各種藝術形式與其美學要求,最后進行作品展示與交流,以樹立學生美化生活的意識,促進互相學習與提高。
第三單元:增一分活潑,添一分情趣
本單元關注設計與應用,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棄材料,變廢為寶,創作各類工藝品,并促進環境的清潔與美化。內容包括紙材、線材及其他物品的制作及其方法的學習。
第四單元: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
本單元為綜合與探索領域,學生將學習室內布置、裝飾布料選擇、窗簾設計、墻面裝飾及室內陳設設計等多個方面,使他們對室內設計有全面的理解,并能有意識地進行設計,培養美化生活的意識。學習活動強調交流、設計、實踐與體驗,通過展示、評述與總結提升設計認知。
第五單元:環境藝術設計
該單元主要聚焦欣賞與評述,涵蓋室內設計、陳設藝術設計和景觀設計,讓學生了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形式,為后續的小區設計規劃奠定知識基礎。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設想與措施:
1、認真備課,分析教材,培養學生對藝術與生活的熱愛。
2、注重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開展教學活動。
3、鼓勵學生創新,注重動手與動腦的實踐鍛煉。
4、組織富有意義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樂趣,激發學習動力,通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增強集體榮譽感。
5、適時開展比賽,通過比賽促進學習,提升能力。
6、融入美育與德育,注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使他們成為思想品質高尚的人才。
八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4篇
一、指導思想
秉持美術新課程標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關注美術學科的獨特性。通過德育融入美術課堂,更新教學方式,積極推行探索教學法,挖掘多元的課程資源,激勵學生對美術的熱情,提升課堂效率。以學校整體規劃為框架,以教學計劃為方向,致力于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理解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理念,運用新理論指導日常教學工作,力求實現美術教學的突破與創新。
二、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美術課程學習,學生們能夠運用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作品進行分析,積極參與藝術活動,勇于創新。他們通過探討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及創作方式,逐步增強審美意識,提升獨立思考能力,敢于對疑問進行質詢并提出個人見解。在教學過程中,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手、眼、腦并用的良好習慣,使美術教學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八年級的學生已經熟悉學校的環境,對美術課程有一定的理解,審美意識也在過去一年的學習中獲得提升。基于他們已有的知識結構,可以順利引入新知識,同時溫故舊知。然而,由于學生的基礎和起步水平存在差異,在教學中將重視基礎訓練,并根據性格特點和基礎掌握的不同采取多樣的訓練方法,讓他們在愉悅中體會技術和技能的提升。
2、教材分析:
美術學科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藝術文化課程。它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審美教育和美術知識及基本技能的培養任務。美術學科獨特的特性決定了它可以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和發展他們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本學期美術課程將根據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表現活動的自主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創造適合學生創造活動的環境。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是本學科的重要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通過欣賞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進行即興臨摹、寫生和創作,體驗不同的創作規律,使學生初步認識美術作品的基本特征、造型語言和表現方法。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設計藝術及其主要類別,感受設計與生活的聯系,建立初步的設計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養對生活的熱愛。通過不同類型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的欣賞,理解視覺傳達的實際范圍與特點,體驗視覺設計的實用性與美感。
3、成績目標:將爭取優異、培養“優秀學生”作為工作的中心目標,力求使學生優秀率達到60%以上,并在各類藝術比賽中取得卓越成績。
四、方法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研究嘗試教學法理論,認真貫徹實施嘗試教學法。
2、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社會對審美的基本要求,增強學生對社會的理解與認識。通過各類美術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
3、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增強學生對美育的認識,通過德育與美育的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4、基于學生已有知識,推進新知識的學習,使他們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聯系舊知識,增強理解和領悟。
5、提升學生對生活、自然及美術作品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讓他們在實踐與生活中學習,逐步培養“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增強對美的認知。
五、進度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