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一學期數學教學方案
為提升初一(七)班和(八)班的數學教學質量,將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基礎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學生普遍面臨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問題,需重視聽課方法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重點包括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數學興趣,并實施分層次教學,注重靈活運用知識。計劃采用“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模式,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反思,以提升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包括設計梯度習題、全批全改作業、課前復習、以及一對一幫扶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備課環節注重深入研究教材,確保教學過程嚴密組織,照顧到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關注后進生的基本知識掌握,推動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為更好地完成七年級數學教學任務,根據教務處的安排,結合初一學生的特點以及所教兩個班級的具體情況,特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將擔任初一(七)班和(八)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初一(七)班有56名學生,初一(八)班有55名學生。根據小學升初中的考試情況來看,學生的數學成績普遍不理想,總體水平中等偏下,很多學生在課程增多和課堂學習負擔加重的情況下表現出不適應,精力分散,聽課效率降低。需要著重指導學生的聽課方法。學習的本質是思維,善于思考的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知識,提高效率,而缺乏思維能力的學生則容易陷入學習的困境,效果甚微。初一的學生往往固守小學數學的思維模式,思路狹隘、呆板,不利于后續學習,因此需要注重思維方法的指導。學生在解題和書寫中常常存在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的問題,有必要加強書寫規范的指導。學生的記憶方法直接影響其學業成績,而初一學生在邏輯思維發展上處于初級階段,識記知識時大多采用機械記憶,缺乏理解性記憶,這無法滿足初一教學的新要求,因此需要注重記憶方法的指導。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實施分層教學,強調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反對死記硬背,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教學措施:
1、根據學校和教務處的計劃,認真構建“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雙思即教師反思教學和學生反思學習;三環包括定向、內化和發展;六步分別為:提供資源(引入情境)、了解學情(學生提問)、解決疑難(學習釋疑)、突破難點(練習解難)、反思教學(反思學習)、引導實踐(遷移創新)。我們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學生在反思中不斷進步;教師的反思主要聚焦于如何優化“三環六步”教學設計,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反思則關注學習積極性、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運用的適當性,以提升學習效果。
初一學生剛剛進入初中階段,正值從小學到初中學習過渡的重要時期,也是實施“雙思三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最佳時機,因此我們需要逐漸培養和完善此模式。根據“低(起點)慢(速度)多(落點)高(標準)”的教學結構,進行教學安排。“低起點”是基于學生的基礎水平,初一學生從小學數學到初中數學的轉變是一個飛躍,幫助他們逐步過渡是一個挑戰,可以從簡單的問題和每個小知識點入手,將小學知識與初中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快速接受新知識。“慢速度”強調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接受能力,兼顧初一學生在生理、心理、知識、能力、意志和品德等方面的特點,循序漸進,以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多落點”則是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特別在性別、性格和學習上的不同,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高標準”則是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并將目標細化,使學生既能掌握知識,又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進而提升他們對數學的興趣,達到高效課堂的標準。
2、精心設計習題,使習題從易到難形成梯度,指導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增強思維靈活性。
3、在作業批改上做到全批全改,從過程到步驟嚴格把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逐步養成學生認真按步驟做作業的習慣。
4、繼續推行課前一題的模式。每節課的前五分鐘,課代表將上一節課的典型題目展示在黑板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并快速調整狀態,力求發掘學生的新方法和新思維。
5、實施一對一的幫扶活動,由優秀學生帶動相對薄弱的學生,互相幫助從知識、作業到學習習慣,整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合理落實各項教學常規:
1、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根據“雙思三環六步”教學模式,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掌握和處理重點和難點,準備大量不同難度的習題,以個人獨立鉆研備課為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吸取他人優點和精華,完善備課過程追求精益求精。
2、上課時要嚴格按照“雙思三環六步”教學模式的步驟進行教學,圍繞中心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個教學過程要嚴密組織,使課堂層次分明、協調緊湊,面向全體學生,確保各類學生都有所收獲,尤其要照顧到后進生,確保他們掌握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