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研組工作安排(精選2篇)
我們深刻認識到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精準的課程設計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我們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探索數學的美與巧妙,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關鍵的數學概念。我們相信,扎實的教研活動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將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教研組計劃 1篇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為指導,參照《數學課程標準》,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力求實現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課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成長,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全面體現新課程理念、新標準和新教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強化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行為,進行教學質量的調研與監控,積極推廣素質教育,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工作目標:
1、規范教學常規,優化教研組活動,提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入理解高效課堂理念,主動開展教材研究,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注重與其他學校的教學交流與合作,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研能力。
3、在學生間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加深對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
三、工作重點:
1、堅持開展各類業務活動,通過理論學習、交流座談、校本研究等形式,組織針對性強、效果明顯的教研活動。
2、繼續推行周周備課,確保導學案的規范化,明確教學內容和目標,突出教學重、難點,將三維目標具體化,結合班級實際與教師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導學案。
3、加強課堂教學指導,增強質量意識。課堂教學是課改的主要途徑,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本學期將嚴格把控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作為主要任務。
4、嚴格把握作業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作業設計應注意“四精四必”,即“精選、精練、精批、精講”,科學控制作業量和時間,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提升學習積極性。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規范,嚴禁錯批、漏批及學生代批。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進行面批面改,給予及時輔導,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5、開展聽課與評課研討,確保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
四、工作措施:
(一)落實新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1、認真學習新標準,嚴格按照其指導思想執行。在教學中落實新標準,增強新老教師之間的合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開展課堂教學研究,轉變教師角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健康、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提倡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擴大信息交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強化常規管理,優化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1、備課:教師共同探討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
2、上課: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明確課堂目標,深入講解知識點,設計有效的訓練,同時合理分配師生活動時間,及時評估教學效果。
3、作業設計與批改。作業設計要控制數量,關注質量,批改要及時、準確,保持字跡清晰、符號規范,并做好批改記錄。
4、輔導:繼續做好優生培優與學困生補缺的工作,班主任要有組織地進行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確保措施有效,成果顯著。
五、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各教師制定個人教學計劃及進度表,撰寫教研計劃。
2、新教材進行研討。
【三月份】
1、優秀骨干教師進行公開課展示。
2、開展集體評課與備課活動。
3、對教師備課情況和學生作業進行檢查。
【四月份】
1、進行集體備課研討。
2、期中測試與試卷評講,以及教學質量分析。
3、校內青年教師上公開學習課。
4、開展數學口算競賽。
5、檢查教師備課和學生作業批改情況。
【五月份】
1、集體備課研討。
2、開展全校范圍的數學綜合競賽活動。
3、檢查教師備課和學生作業批改情況。
【六月份】
1、各教師制定期末復習計劃,做好復習工作。
2、準備六年級的畢業會考。
【七月份】
1、進行期末考試與試卷分析。
2、總結本學期各項工作。
小學數學教研組計劃 2篇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小學數學教研組將遵循教育局教研工作計劃和學校的教學要求,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以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為核心,全面推動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流程,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化對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估,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工作目標:
1、規范教學常規管理,優化教研組的活動,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率。
2、深入學習和理解新標準以及新教材,積極開展新教材的研究,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強校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研水平。
3、開展深入的課堂教學研究,確保學生課堂知識的掌握與鞏固,努力提升數學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4、開展多樣的學習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對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工作重點:
1、組織學習新標準,充分發揮教研組的集體研究作用,以“理解新教材、處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為研究目標,開展新課程、新標準以及新教學法的研究,準確掌握小學數學課程的性質、地位、基本理念和目標,確保“求真務實、扎實有效”。
2、加強對教學常規的監督和實施。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定期開展教學常規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整改,確保實際效果。
3、積極開展“培優補差”工作,為優秀生和后進生建立檔案。
4、積極參與上級教育教研部門的教學研究活動,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提升教學基本功,提升整體數學教師的素質。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升認識。
1、繼續健全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制度,加強理論學習的指導,組織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持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2、本學期將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和上級關于課程改革的相關材料,落實新標準在教學中的應用,推動教師的專業成長。
3、在理論學習和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組織教師開展教改反思,撰寫教育教學論文。鼓勵教師參與各類論文比賽并發表相關論文。
(二)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繼續強化集體備課制度。
教研組將定期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倡導“同課異構”,有效備課,探索新課程、新標準及新教法的教學模式。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確保“定專題、定發言人、定時間、定地點”,老師們的備課要涉及教材、教法、學法、備學生以及教學資源的利用。
2、課堂教學。
教師需做好課前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手段,明確教學目標,深刻理解知識點,進行扎實有效的訓練,并合理分配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時間,及時反饋教學效果。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要上好一堂高質量的示范課,并保持開放的聽課與觀摩態度。
3、作業的布置與批改:作業設計應控制數量并注重質量。批改應及時且規范,確保字跡清晰與格式標準。
4、推行隨堂聽課制度。
本學期教師聽課總數不得少于15節,鼓勵邊聽邊思,及時進行評注,推廣“推門聽課”制度,開展以教研組為單位的聽課活動,促進教師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逐步優化常規管理。
5、檢測:改進檢測手段,對學生進行多方位評價,除了筆試外,還應結合口試和操作等形式,全面評估學生的數學能力與知識掌握情況。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評價信息,實時調整和改進教學過程,并針對每個學期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進行質量分析,以指導后續的教學工作。
6、開展數學競賽。按照年級組織數學知識競賽,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鼓勵各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競賽可分班級、年級或校級進行,確保活動的多樣性和學生的參與度,實施有計劃的進行。
7、每月進行一次常規檢查,涵蓋教師的備課、反思及學生作業的檢查。期中和期末進行全面的常規檢查。
(三)教學輔導務求高效,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1、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形成“學會傾聽,善于表達,敢于質疑,勤于實踐”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年級特點,低年級以“做做玩玩”為主,中年級以“比比練練”為主,高年級以“質疑問難”為主,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繼續開展“培優補差”工作。
針對學校實際情況,推出分層輔導,幫助各年級學生根據他們的學習特長進行長期輔導。各科教師需制定詳細的輔導計劃,確保面向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提升學習效果。
(四)發揮教研群體作用,提升教研實效。
積極開展學校數學教研活動,確保活動的常態化、專題化和系列化,強調教研與科研的結合,推動新的理念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支持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研活動。
1、教研活動常態化。依據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關注課堂教學,加強教師之間的聽課評教,促進教師質量的提升,每位教師校內聽課不低于8節。
2、教研活動專題化。根據實際教學問題,發現薄弱環節,共同研討教學中的解決方案,積極交流與分享,促進教師的共同成長。
3、教研活動系列化。開展活動時應有系列,如圍繞某個主題進行理論學習,明確目標進行開課研討,并進行后續的教學反思與討論。